燕国有个大臣叫子之,燕王哙很信任他,让他当了相国。子之表面上一片忠心,暗地里却培植自己的亲信,图谋篡国。燕王手下的许多大臣见子之位尊权重,都巴结他。苏秦在燕国的时候,曾和子之结亲,苏秦的弟弟苏代也和子之交往密切。苏代曾作为齐国的使臣出使到燕国,燕王问他:“齐王这个人怎么样啊?”苏代回答说:“他肯定不能称霸。”燕王问:“为什么呢?”回答说:“因为他不信任他的大臣。”苏代说这些话的目的是为了刺激燕王,使他重用子之。燕王听了苏代的话之后果然对子之更加宠信。有一次,燕王哙与大夫鹿毛寿谈论古代的圣君,问道:“古代的仁君很多,为什么世人那么推崇尧舜呢?”鹿毛寿正是子之一伙的,就趁机劝说燕王哙效仿古代的尧舜,将君位禅让给子之。于是,燕王哙就召集群臣,宣布废掉太子,禅国于子之。子之还假装廉虚,再三推让,最后才接受。从此,子之面南称王,燕王哙却北面称臣,还把王宫让出来,自己到别宫去住。子之成了燕国的国君后就倒行逆施、胡作非为起来,他提拔自己的亲信,杀戮燕王的旧臣,驱逐太子平,国民怨声载道。当时有个将军叫市被,他不满子之的所作所为,就起兵攻打子之,战斗持续了几个月,死亡了几万人,燕国大乱。
就在燕国发生内乱的时候,齐湣王派章子率五都军马,打着帮助燕国平乱的旗号开始进攻燕国。燕国人因为痛恨子之,所以无人抵抗,齐军长驱直入,直达燕国都城。子之的党徒见齐军强大,都畏惧逃散。子之仗着自己的勇力与鹿毛寿率军抵抗,终究不能取胜,最后鹿毛寿战死,子之身负重伤被擒。燕王哙害怕被齐人羞辱,便在别宫上吊自杀了。齐军捣毁了燕国的宗庙,将燕都中的金银珠宝抢掠一空。燕国人虽然痛恨子之,但见齐国势在灭燕,谁也不愿做亡国奴,纷纷起来反抗。这时曾在韩国作人质的燕王哙的庶子姬职被赵武灵王昭立为燕王,并发兵护送其回国,这就是在燕国历史上颇负盛名的燕昭王。
燕昭王是如何招纳贤士的?
燕国国君燕昭王即位后,一心想招揽人才,而更多的人认为燕昭王仅仅是叶公好龙,不是真的求贤若渴。于是,燕昭王始终寻觅不到治国安邦的英才,整天闷闷不乐。
后来有个叫郭隗的智者给燕昭王讲述了一个故事,大意是:有一国君愿意出一千两黄金去购买千里马,然而时间过去了三年,始终没有买到,又过去了三个月,好不容易发现了一匹千里马,当国君派手下带着大量黄金去购买千里马的时候,马已经死了。可被派出去买马的人却用五百两黄金买来一匹死了的千里马。国君生气地说:“我要的是活马,你怎么花这么多钱买来一匹死马呢?”国君的手下说:“你舍得花五百两黄金买死马,更何况活马呢?我们这一举动必然会引来天下人争相为你提供活马。”果然,没过几天,就有人送来了三匹千里马。郭隗又说:“您要招揽人才,首先要从招纳我郭隗开始,像我郭隗这种才疏学浅的人都能被国君任用,那些本事比我更强的人,必然会闻风千里迢迢赶来。”
燕昭王采纳了郭槐的建议,拜郭槐为师,为他建造了宫殿,后来没多久就引发了“士争凑燕”的局面。投奔而来的有魏国的军事家乐毅,有齐国的阴阳家邹衍,还有赵国的游说家剧辛等。落后的燕国一下子便人才济济了。从此,燕国从一个内乱外祸、满目疮痍的弱国,逐渐成为一个富裕兴旺的强国。
乐毅破齐是怎么回事?
乐毅是赵国人,因为赵国内乱而移居魏国。后来他听说曾被齐国征服并占领了三年的燕国颇有复兴的气象,燕昭王还特地筑了黄金台以广招人才。他想到燕国去看看,便乘魏王派他出使的机会到了燕国。燕昭王拜他为亚卿,向他请教攻齐报仇的方略。乐毅认为齐国强大,“地大人众,未易独攻”,建议联合赵、楚、魏一起攻齐。于是,燕昭王便派乐毅出使赵,另派使者联络楚、魏。乐毅又让赵引诱秦也参加攻齐。此时齐湣王当政,横征暴敛,四处征伐,统治已出现危机。
公元前284年,燕昭王任命乐毅为上将军,率燕、赵、韩、魏、秦五国联军攻齐。齐湣王率齐军到济水以西迎战。乐毅命令联军猛攻齐军。由于连年征战,齐军疲惫不堪,经不起联军的连续冲击,大败。乐毅命秦军和韩军回国,命魏军攻被齐所占的宋地,赵军去收复河间(今河北献县东南),自己亲率燕军继续追击齐军。齐军大乱,齐湣王出逃,乐毅率军占齐都临淄,尽取财宝祭器运回燕国。燕昭王亲至济水慰劳燕军,封乐毅为昌国君,命他继续攻齐。乐毅整顿军纪,禁止抢掠,废除齐王的暴令,宽减赋税,尊重齐人的风俗习惯和传统文化。由于在政治上争取了民心,燕军在随后的进军中势如破竹,半年内连下七十余城,惟有莒和即墨尚未攻克。乐毅下令围攻即墨的部队后撤九里,命令不得抓捕城中逃出的难民,对生活困难者予以救济,想用政治争取的办法降伏即墨,但过了两年仍未攻克。不久,便有人向燕昭王进谗言,说乐毅仰仗兵威,想在齐国称王。昭王斩进谗言者。
昭王死后,惠王因与乐毅不和,又中了齐国田单的反间计,便以骑劫代将,而召乐毅回国,乐毅畏祸逃往赵国。不久田单打败燕军,收复失地。燕惠王失败后很后悔,要乐毅回燕。乐毅写了著名的《报燕惠王书》,谢绝归燕。燕王便让乐毅之子乐间做了昌国君。随后,乐毅便来往于燕赵之间,最后死于赵国。
燕王喜为什么杀死太子丹?
燕王喜是燕国末代君主,在位三十三年。公元前232年,燕太子丹在秦国做人质,备受凌辱,后逃归本国。为了国家安危,抑制强秦,也为了报凌辱之仇,燕太子丹收买刺客荆轲,于公元前227年到秦国首都咸阳,刺杀秦王嬴政。太子丹让荆轲假装向秦王赠送燕国割给秦国城池的地图,并在地图里卷藏上一把匕首,想等秦王看地图时刺杀他。不料,荆轲的刺杀意图在献图时被秦王发觉了,于是秦王与荆轲在秦宫激斗,秦国的将士也都纷纷上来围攻荆轲。荆轲身受重伤,最终被杀。秦王因此对燕国非常痛恨,发誓一定要灭掉燕国。
公元前226年,秦王嬴政派大将王翦攻打燕国,双方大战于易水之西。结果燕军落败,燕王喜及太子丹率其精锐兵将退守辽东。秦将李信紧追不舍,在此形势危急之时,赵国的代王王嘉写信给燕王,说:“秦国伐燕,实为报太子丹命荆轲行刺之仇,交出太子丹的首级,秦国兵马便可撤退了。”此时,太子丹潜伏在辽阳的衍水边。燕王喜深信杀子即可保住燕国,便派人斩下太子丹的头颅献给秦王。
但是太子丹的首级并没有保住燕国。秦王嬴政在公元前225年至公元前223年灭了魏、楚两国之后,于公元前222年大兴兵将,进攻辽东。燕军寡不敌众,燕王喜束手就擒,燕国遂亡。燕国自西周召公之封国起,到为秦所灭,有国九百年。
四、战国七雄之韩国
韩献子有哪些事迹?
韩国的祖先与周人同为姬姓。后来,他们的子孙侍奉晋国国君,其中一人受到晋君的宠爱,被封到韩原,这就是韩武子。韩厥又称韩献子,是韩武子的孙子,在这个时候,宗族依从封邑的名称而改姓韩。韩厥为人不党,治众不乱,临死不恐。如公元前613年,晋秦两军战于河曲(山西永济东南),晋国的中军元帅赵盾刚刚提拔韩厥担任中军尉,而韩厥就斩杀了赵盾的仆人。国人担心地说:“韩献子朝升而暮杀,赵盾肯定不会饶恕他,韩献子必死。”然而,韩献子不惧不恐。赵盾也没有加罪韩厥,反而赞扬他斩杀自己的仆人是不私不党的高尚行为。
公元前597年,司寇屠岸贾告诉诸将要诛弑灵公之贼,族灭赵氏。司马韩厥立即提出异议,并劝赵朔逃走。赵氏诸族被诛,韩厥称疾不出,以示不满。程婴藏赵氏遗孤于山中十五年,韩厥是完全知道的,但他并不外泄。直到公元前583年,晋侯患病,占卜得病的原因是有大业于晋而不得逞者为祟。韩厥解释说:“赵盾有功于晋,今断绝烟火,其后不能得逞,遂使景公如此。”并且告之赵武尚在,景公甚为高兴,遂复故赵邑,续赵氏祀,使赵氏烟火不断。晋悼公继位后,韩厥作为执政卿,对于立百官、定百事、选贤良、薄赋敛、养老幼以及和诸戎事华夏等一系列重大国策的制定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从而奠定了晋悼公恢复霸业的基础。
韩厥从政期间,诸侯争霸是时代的典型特征,他自己的活动都从属于晋国称霸的目标。但是,即便是在这个时期,晋国内部各大家族之间争权夺利的矛盾和斗争仍很激烈。而韩厥在这种内部斗争中,一直保持着一种超然的姿态。公元前574年,栾书与荀偃迫于情势,骤起发难,杀胥童,废厉公。他们曾请韩厥参与其事,韩厥断然拒绝。这两次大家族之间的斗争都与国君有牵连,所以韩厥说:“弑君以求威,非吾所能为也。”表明自己不愿意参与家族之间的争权夺利。正是由于他这种超然的态度,使得韩氏家族得以保全壮大,成为后来“政在私门”时的六卿之一、三家分晋后的韩氏诸侯。
申不害相韩是怎么回事?
韩国国势最强是韩昭侯在位时,他用法家的申不害为相,内政修明,韩国成小康之治。
公元前354年,韩昭侯任申不害为相,申不害开始了以“修术行道”为指导思想的改革,强调君子以权术驾驭群臣。具体措施有二:一是改组、整顿官吏队伍,对各级官吏的职权、责任作了明确规定,以此为标准衡量、选拔人才;二是对官吏加强考核、监督,实行“操契以责其实”。
申不害相韩十五年,“内修政教,外应诸侯”,帮助韩昭侯推行“法”治、“术”治,使韩国君主专制得到加强,国内政局得到稳定,贵
族特权受到限制,百姓生活渐趋富裕,史称“终申子之身,国治兵强,无侵韩者”。(《史记·老子韩非子列传》)
韩国虽然处于强国的包围之中,却能相安无事,成为与齐、楚、燕、赵、魏、秦并列的战国七雄之一。韩国改革最大的局限在于,以权术之变代替制度改革,所以尽管能使韩国政治一度清明,但毕竟无法像其他国家的改革那样,迎来国富兵强的大发展。
陈筮出使是怎么回事?
韩僖王继位时,韩国已经相当弱小了,随时面临亡国的危险。公元前273年,赵、魏两国联合攻打韩国的华阳。韩国被迫向秦国求援,但是秦国迟迟没有回应。
韩国相国找到了闻名天下的贤者陈筮,向他鞠躬请求说:“先生啊!现在韩国处于危难之中,您身体虽然有病,但我还是希望您立即前往秦国,为韩国请求救兵,韩国的存亡就指望您了。”陈筮见他说得这么凄凉,被他感动,答应他为韩国求救兵。于是,陈筮便到了秦国,他先是求见了当政的穰侯。穰侯听说他来为韩国说情,就问他:“先生,现在韩国的事情紧急吧?不然的话,韩王为何派您来呢?”陈筮却不紧不慢地回答说:“您说错了,事情并不紧急。”穰侯没想到这时他还如此嘴硬,气得浑身哆嗦,指着他的鼻子说:“您这样可以作为国君的使者吗?韩国的使者络绎不绝来到我国,都对我说国家形势危急,而惟独您说不紧急,您说说这是为什么啊?”陈筮看到穰侯怒火中烧,却仍然慢条斯理地回答说:“韩国如果真的危急,那么就会改变它的国策而归附其他国家。正因为现在形势还没有到那种程度,所以才派我前来求救。”穰侯听了之后顿时醒悟,认识到了事情的重要性,怒气也逐渐平息下去,然后对陈筮说:“您不必去见秦王了,我国立即发兵援救韩国。”八天以后,秦国援军赶到了韩国,在华阳山下打败了赵、魏联军。韩国因此而转危为安。
虽然此次韩国逃过亡国之灾,但是它更加显示出国势的颓弱,只有依靠别的国家才能生存下去。等桓惠王在位时,国家开始不断受到秦军攻击,丧失了大片土地。到了韩王安在位的时候,秦军再次向韩国展开猛攻。韩国派遣公子韩非出使秦国,想以此来挽救韩国。但是,韩非却被秦国扣留、杀害。不久,秦军攻灭了韩国,俘虏了韩王安,将韩国的土地划为颍川郡,韩国正式灭亡。
韩非为什么被杀害?
韩非出身于韩国的贵族世家,天生口吃,但文章却写得非常好。他曾和李斯一起跟随荀子学习,继承了荀子关于“人性恶”的学说,主张治国以刑罚、奖赏为基本手段。
非生活的年代,韩国日益衰落。韩非曾数次上书国君,陈述自己振兴国家的政治主张,但都没有被国君采纳。韩非痛心疾首地说:“现在国君不依靠严明的法令统治国家,不凭借强大的王权驾驭大臣,不致力于富国强兵来吸引四方的贤才,而是天天和那些只会说空话、不会做实事的人在一起,奋勇杀敌立下大功的人反而比他们地位低,这怎么能治理好国家呢?”
韩非考察了历史发展的变化得失,写了十几万字的文章。后来这些文章流传到秦国,秦王读了《孤愤》、《说难》两篇文章,赞不绝口:“见解真是太深刻了,我如果能亲眼见到写文章的人,就算是死了也心甘情愿。”李斯说:“这些文章都是我的老同学韩非写的,他是韩国的贵族子弟,不过一直没受到韩王重用。”秦王立即给韩王写信,要韩非来秦国,并且以武力相威胁。韩王本来就没任用韩非,这时就顺便做个人情,派遣韩非出使秦国。秦王高兴极了,立即把韩非安置下来。
李斯十分嫉妒韩非的才能,担心他被重用后,自己的位置会被他取代,于是就在秦王面前诋毁他。秦王还没有任用韩非之前,李斯就对秦王说:“大王,韩非是韩国的贵族子弟,如今您要实现吞并六国、统一天下的伟大目标,韩非自然要先替他们韩国考虑,为他们国家献计策。您把他留在我国,以后他回到韩国肯定会对我国不利。您不如找个借口把他抓起来杀了,免得留下祸患。”秦王一听,觉得有道理,就派人把韩非抓了起来。李斯趁机让人给韩非送去毒药,逼他自杀。韩非想要面见秦王替自己辩解,李斯当然不会让他这么做,韩非就这样服毒而死。
后来秦王悔悟过来,立即派人去赦免韩非,可这时韩非已经死了。
五、战国七雄之赵国
赵的早期历史是怎样的?
赵人与位于西部边陲的秦人一样,都是远古时期颛顼大帝的后裔。他们的祖先中衍曾经给殷帝大戊驾御马车。中衍的后代蜚廉有两个儿子,叫做恶来和季胜。恶来是商朝末代君王纣王的大臣。他为人是非不分,为了博得主子欢心,帮着纣王倒行逆施,无恶不做,后来在周武王姬发领导的反商战争中被杀。恶来的后人就是秦人的祖先。
季胜是恶来的弟弟,他与自己的哥哥截然相反,品行端正,知书答礼,不仅没有受到恶来的连累,反而受到了周王室的任用。季胜的后人便是赵人的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