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鲜人类——最时尚的新鲜人。虽然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新人、新新人类、鲜鲜人类、新鲜人在报刊网络上都有使用,但前三者的使用程度已明显趋于衰落,而后者正冉冉上升。这不仅仅是因为新鲜人最迟出生。有人曾说过:“表达者对已有的词语产生陈旧感或认为不能再输送合适的信息,就找来比较恰当的新词语追求变化,由此寻求新的色彩和意义。”(孙学实《新时期新词语运用中的心理基础》)在我们这个视觉至上的时代,“新鲜人”一词具有鲜明的色彩,生动的形象,容易引起人们丰富的联想,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新人”容易引起误会,它总是让我们想起新娘新郎这两个词。至于新新人类、鲜鲜人类虽然使用了叠音,但形象和色彩都如新鲜人那么够味,读音也不清脆,所以新鲜人粉墨登场、夺人眼球也在情理之中。至于新鲜人能否长期存在,还得拭目以待。因为人们追求语言陌生化的心理是漫无止境的。(毕小红《“新鲜”的新用法》《阅读与写作》2007第5期)
(14)“反正胜败都是中国人赢……”
1983年,中国女排和美国女排在世界杯小组赛上相遇,赛后中国报纸上出现了《中国队大胜美国队》的标题。过了几天,决赛里中国队和美国队又碰到了一起,争夺冠军,中国报纸的标题换成了《中国队大败美国队》。一位名叫考斯特的美国留学生看了报纸后很高兴,以为美国队赢了,并在中国同学面前显摆了一番,结果闹了笑话。考斯特愤愤不平地说:“汉语太奇怪了,胜败都是中国人赢,那还比赛什么呢?”
败在这里是使动用法,使……败的意思。中国队使美国队大败。
一组相反的词出现在相同结构的句子中,句义一样。是由于古汉语的有一个语法特点——动词和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在在这里沿用了。中国队大败美国队,败活用为使动用法,指使美国队败。拥有这种语法功能的是不及物动词,胜是及物动词,没有这样的用法。
(15)理想是会很丰满的,而现实又是很骨干。
丰满和骨感是形容人的词语,这句中把它用来形容事物。
(16)网上对人长相的评价,也是词语搭配的一个超常的现象的表现。例句如下:
长得惊险。
你长得很~敬业,
你长得真有创意,活得真有勇气!
你长得真后现代!
你的长相很提神!!
长得很科幻,长的很抽象!
长得很无辜.
你长得拖慢网速,你长的太耗内存!
大哥,把你脸上的分辨率调低点好吗?
你长得违章!
你的长相突破了人类的想象...
你长得很野兽派嘛!!
你长得很国泰民安,你长得很用心良苦,你长得很鬼斧神工。
你长得很劳苦功高,你长得很没公德心。
你还没有进化完全,长得象人真的难为你了。
这些搭配,宾语都是抽象词语,不合语义逻辑,不合生活常规,给人无限想象的空间。宾语的意义都是丑,但选用了形容品质的词语,表示美术派别的词语,计算机术语,哲学术语等等来形容长相,属于超常搭配,给人耳目一新。
(17)在一个无线电广播中,那位司仪道:现在有哪位自认是我们的听众当中最年老的妇人?我想我最老,一位微笑着的老妇人回答说,我今年89岁。那司仪说道:老祖母,您看起来真是非常快乐,您可不可以给我们年轻的一代一点追求幸福的暗示?我从来没有追求过幸福,年轻人,老祖母说,我只是随遇而安,时常找个地方坐坐休息,让幸福来追求我。
组合有时受到约定俗成的限制形成超常搭配:比如改良、打扫卫生、救火、喝西北风等。喝西北风可以,喝别的风就不行。白人、黑人、红人都能说,但其它颜色的人就不成立。
这些疑问,主要是人们习惯按语法规则去考虑了,很少想到组合的另一个规律,那就是——约定俗成。
(18)辜鸿铭话“改良”·焦国标
冯友兰《三松堂自序·北京大学》里写道:“1919年9月初,我到北京大学参加开学典礼。当时的英文教授辜鸿铭(汤生)也坐在主席台上,就站起来发言。我不知道这是预先安排好的,还是他自己临时冲动。他发言很长,感情也很激动,主要的是骂当时的政府和一些社会上的新事物。他说,现在做官的人,都是为了保持他们的饭碗。接着说,他们的饭碗,可跟咱们的不同,他们的饭碗大得很,里边可以装汽车、姨太太。又说,现在人做文章都不通,他们所用的名词就不通,譬如说‘改良’吧,以前的人都说‘从良’,没有说‘改良’,你既然已经是‘良’了,你还‘改’什么?你要改‘良’为‘娼’吗?他大概讲了一个钟头,都是这一类的谩骂之词。”
在辜鸿铭之前,不知道有没有人这样质问“改良”。辜鸿铭懂好几种外语,他对词语的敏感在这里是显而易见的。“改良”的确是一个新生的词,《辞源》就没有收这个词,《辞源》收词以鸦片战争为界。不止是“改良”,“革新”这个词也是一样,套用辜鸿铭的口吻,“你既然已经‘新’了,你还‘革’什么?你要‘革’新为‘旧’吗?”理解这类词的关键是现在的情况是什么,现在是“改”不是“良”,往哪儿“改”?往“良”那儿“改”。“良”是“改”的方向。“革新”的关键也是现在不“新”,所以要“革”,往“新”那儿“革”。
现代汉语里,这类词很普遍,叫动补结构,前一个字是动词,后一个字是对前面动词的补充。只讲“改”,你也可能往“不良”上“改”,所以要加一个“良”字做补充,定方向。只说“革”,你也可能往“旧”上“革”,所以要加上一个“新”字作补充,作限制。纠正,“正”是“纠”的目的,往“正”上纠;纠偏,“偏”是“纠”的对象,两个词的意思完全不同。《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08月14日第七版)
(19)看《百家讲坛》着名家具收藏家马未都先生讲家具收藏时,有一个细节,我很感兴趣。
马先生说,家具的命名是有规定的:凡有门的,都叫柜;凡无门的,从顶部打开盖子的,都叫箱。这就是我们俗称的箱子和柜子的区别。讲到此,马先生立即引申出另一个问题,既然有门的家具叫柜子,电冰箱有门,为何却要叫冰箱?同样的问题,电冰柜无门,且是从上方打开盖子,为什么不叫箱子而要叫冰柜?
马先生介绍说,冰箱的命名缘于中国古代的冰箱。大概在明代时,中国人就已经有了自己的冰箱。那时候的冰箱,是名符其实的冰箱,做个大木箱子,箱子底部放一块大冰块,冰块上面再铺上个大棉褥子,冬天就可以存放一些肉和食品了。后来,国外的用电的冰箱进来了,中国人就把它叫做电冰箱了。电冰箱和冰箱的区别,仅仅是一个用电,一个不用电,功能上并没有改变。
令中国人没有想到的是,电冰箱使用没多久,电冰柜进来了。命名出现了差错,怎么办?纠正吧,显然不可能,大家都叫习惯了。没办法,只好将错就错,电冰箱占了箱子的名,本应该叫冰箱的电冰柜就只好叫柜子了。
马先生强调说,这就是语言的约定俗成。家具命名同样此理。听了马先生的讲课,我又想到了许多问题。比如,陕西有一种风味小吃叫肉夹馍,明明是饼子里面夹着肉,为什么不叫馍夹肉,而偏偏要叫肉夹馍呢?显然是主宾倒置。但是,老百姓都这样叫,就肯定不会产生歧义了。又比如,我们通常所说的“打扫卫生”、“看病”等语,语法上都有问题。卫生怎能打扫?该扫的应该是垃圾等不洁之物。我们去医院是找医生给自己或者家人看病的,怎能说“我看病去”?有些事情不敢细想,细想想,我们身边的错处和谬误实在太多。我们之所以能够容忍或者融入到这些错误和谬误之中,这就是语言的约定俗成的作用。
语言的作用和功能就是交流。只要无碍于交流,存在的就是合理的。荀子的《正名》篇说道:“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讲的就是这个道理。箱子和柜子的命名本是有规定的,电冰箱和电冰柜的名字叫错了,只要大家都认可,也就这样叫下去了。
(20)“赤”和“白”是两种颜色,但是“赤手空拳”的“赤手”和“白手起家”的“白手”是同样的意思,都等于“空手”。可是尽管意思一样,不能倒换着说。吕叔湘《语文常谈》
(21)“火车”一度叫做“火轮车”,“轮船”一度叫做“火轮船”,后来都由三个字缩成两个字,可是一个去“轮”留“火”,一个去“火“留“轮”。吕叔湘《语文常谈》
(22)两相对待的字眼合起来说,“大小、长短、远近、厚薄”都是积极的字眼在前、消极的字眼在后,可是“轻重”是例外。“高低”属于“大小”一类,但是“低昂”又属于“轻重”一类。吕叔湘《语文常谈》
(23)意思相近的字联用,常常因为排列的次序不同,意思也有分别,例如“生产”(工农业生产,生孩子)和“产生”(一般事物),“和平”(没有战争或斗争)和“平和”(不剧烈),“查考”(弄清楚事实)和“考查”(按一定要求来检查),“展开”和“开展”(使展开),“担负”(动词)和“负担”(名词),“罗网”(自投罗网)和“网罗”(网罗人才)。这些例子都说明字的组合也常常带有约定俗成的性质,就是所谓“熟语性”。吕叔湘《语文常谈》
当一些专指动物或别的不适宜做人名的名词被做人名叫的时候,因为跟其他词语的搭配很容易让人想到原来的常规搭配意义,这种对比引发了笑意,如下例:
(24)老爷有个规矩,他家里人以及帮工生下儿女,一定要由他取名,而且碰着他在做哪样事就取哪样名。他自己的人取高贵一点,帮工的取低贱一点。有一天上午,他的帮工媳妇生了一个儿子,请他取名,他正在解手,就取名“屁股”;下午他自己的老婆也生了儿子,他正在剃头,就取名“脑壳”。后来“屁股”死了,他的“脑壳”有7岁了,那位帮工见了“脑壳”,想起自己的儿子,不禁掉泪!那天恰是老财生日,老财责问为哪样要哭?帮工回答道:“我想起我的屁股若还在,也有老爷的脑壳那么大了。
(25)从前,有个老太太生了个儿子,老头叹曰,“这把年纪还能生儿子,就叫‘年纪’吧。”过了两年,老太太又生了个儿子,老头说,“看来咱俩本事还行,就叫‘本事’吧。”又过了两年,老太太又生了个儿子,老头直摇头,“真是笑话了,就叫‘笑话’吧。”
后来孩子们都长大了。有一天,老头要进城,临走前吩咐三个儿子上山去拾柴。傍晚老头回家,问老太太,谁拾得多啊?
老太太说,“年纪一大把,本事一点也没有,笑话倒有一担。”
移时是超常搭配的一种。
(26)评说“空城计”时,易中天说,诸葛亮在城头上,大唱“卡拉OK”……诸葛亮出山时,“二十六岁,身高一米八四”,“容貌甚伟”,是个“帅哥”。再比如,“刘备集团好比一家很有前途的民营企业,可惜缺一个能干的CEO,搞不清自己的主打产品和营销路线,因此生意做得平平淡淡,一直没有起色。诸葛亮则好比一位超一流的职业经理人,可以让企业扭亏为盈,起死回生,但自己没有公司,也不想当老板,难怪他们一拍即合”……“在大家都以为刘备是垃圾股时,诸葛亮却把他看做绩优股”。再比如,说到曹操任“洛阳北部尉”时,易中天说他是“京都地区一个副县级的公安局长”。当曹操做“议郎”时,易中天说他是个“调研员”……在郭嘉眼里,曹操是个“好老板”,在诸葛亮眼里,刘备是个“好老板”……《易中天的“移时”手法》2006年08月25日08:57中国经济时报。
(27)林冲出身枪棒教师的家庭,是属于小资产阶级的技术人员。他有正义感,但苟安于现状,非被逼到走投无路,下不来决心。至于鲁达,无亲无故,一条光棍,也没有产业,光景是贫农或手艺匠出身而由行伍提升的军官。(易中天《谈〈水浒〉的人物结构》)
(28)有王皇后的支持,李治和武则天很快都如愿以偿。武则天拿着那张旧船票,重新登上了后宫这艘豪华游艇。(易中天,百家讲坛讲武则天)
(29)按照《三国演义》的说法是孙权母亲吴夫人的妹妹和吴夫人一起嫁给孙坚的,我认为在理论上也不大可能。难道说孙坚在求婚的时候对吴姑娘是这么说的:你要是嫁人,不要嫁给别人,一定要嫁给我,带着你的嫁妆,领着你的妹妹,赶着马车来·(易中天,百家讲坛讲三国)
注释:
1王力《汉语史稿》p246北京:中华书局2004
2师为公《趣味语文》p144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