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为消除匈奴的威胁,筑长城巩固边疆,派遣大军南征北战,都需要消耗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这些大量的消耗,都直接来源于天下的百姓,无休止的横征暴敛,增加了百姓的负担。兼并六国,一统天下的结局是,天下的财富和人口都打上了“赢家”的烙印。获取利益的方式也由暴力抢夺,变成了国家税收。虽然形式有了变化,但秦始皇的管理思想却没有变化。他依然用杀鸡取卵式的掠夺,对六国之民进行毫无节制的压榨。秦始皇不知民意,不惜民力,将百姓驱赶到了自己的对立面。
天道酬勤,地道酬实,人道酬善,善恶不分,其民必叛。剥削越严重,反抗力量就越强大。秦始皇必须用更严酷的手段来镇压,如此就使国家陷于一个恶性循环之中。直到某个程度,某一环节突然断裂,将导致国家灭亡。而且横征暴敛所得财富是有限的,对大秦帝国的危害却是致命的:
残酷的剥削彻底破坏了统治者与百姓的关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正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百姓是国家的根本,统治者最正确的策略是拉拢一大批,打击一小撮,天下统一之后,秦始皇应该将六国的百姓收归己有,安抚百姓打击六国贵族残余势力。
秦始皇好大喜功,不惜民力仅为一己之私,将天下的百姓推到了自己的对立面。失去了国家界限的六国之民变成了一个更大的反秦整体。秦始皇妄图以一人之力而对抗天下,失败的结局就此奠定。
天下的财富是有限的,而秦始皇的欲望却没有限度。以无限的欲望支配有限的财富,无异于杀鸡取卵。秦帝国必将陷入财力不继,民力衰竭的境地。在以农为本的时代,农业税是保障国家运行的根本。如果农民不堪于繁重的徭役、严酷繁苛的法律、沉重的赋税,就会选择逃亡。田地无人耕种,国家将无税可收。没有了财政收入,国家也将无法运行下去。
在政治上,平民与暴民之间的距离只有一线之隔。当“男子疾耕不足于粮饷,女子纺绩不足于帷幕”的时候,就是平民转化为暴民的时候。失去了小农这个统治基础,仅靠公侯权贵、行政官僚是无法撑起帝国大厦的。等到“百姓靡敝,孤寡老弱不能相养,道路死者相望”之时,国家的覆灭也就不远了。
秦帝国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正是因为秦始皇的统治策略依然停留在战争掠夺阶段,将天下的财富当成秦朝的财富,将天下的子民当成秦朝的子民,才会导致其挥霍无度,丧失了延续辉煌的机会。成功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兼备,而失败只需一个致命的疏忽就已足够。大秦帝国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就像一颗流星一样,为汉朝的出现照亮了道路。它的失败,败在领导者的昏庸和骄横,败在领导者的贪婪和自私。
秦始皇不明白百姓是国家的根本,才会一直施行盲目的治国策略。他为满足无限膨胀的个人私欲,迷信武力和强力制度的力量,执着于严刑峻法和独裁专制。在他眼中,天下百姓只是满足其愿望的工具,而非有血有肉的人。横征暴敛,残虐百姓,最终逃不过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宿命。
企业管理的目标是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但这种获取利益的行为不应当是一种短期行为。利用非常手段,过分榨取市场利益,只能让企业陷入破坏性的短期发展中。有远大发展前途的企业,所获得的利益是长期的、可持续性的。
★秦始皇竭泽而渔的经营方式,使大秦帝国失去了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这是现代企业发展必须防备的,优秀的企业管理者应当在企业的创新力、制度建设等核。竞争力方面扎实推进,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既获得生存发展的保障,才能提高整体实力,保证企业在未来的竞争中长盛不衰,实现永续发展。
成功和失败只有一步之遥,二者的相互转化往往只在一念之间。很多成功就如同夜空礼花般灿烂,显现瞬间的美丽后就陷入了永久的黑暗。人生如是,企业也如是,要想避免昙花一现的命运,企业需要重视自己的最核心财富——企业家和员工。
★企业家是企业的灵魂。成功的企业不应该是礼花般短暂的绚丽,而应该像启明星一样永久灿烂。企业家是企业的灵魂,很多时候企业家的素质决定了企业的发展潜力。不依重员工、唯我独尊、独断专行的企业家,在顺境时往往更显得有条不紊,更有魄力。一旦遇到逆境,企业家个人之力无法力挽狂澜之时,不依重员工的企业更容易瞬间崩溃。
★员工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企业家要尊重员工,员工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保证员工的利益,就是保证企业的发展。上下齐心,其利断金。把员工放在第一位,得到员工真心拥护的企业,才可能迸发出最大的竞争力和创造力。
4.寻仙问药:先进的理念也是竞争力
秦始皇以气吞山河的气魄、强大的兵锋,让六国君臣臣服,完成了统一六国的大业。万箭齐下,万马齐至之后,少了刀光剑影的残酷血腥,却迎来了文化意识的无形攻击。秦朝天然的文化劣势使山东诸国,特别是齐鲁之地的方士文化成功地入侵到了秦朝。秦始皇成为了这场文化战争的最大受害者。
东巡齐鲁,封禅泰山,本就是告天敬命。这种向天神告慰的举动,并不能在文化上征服天下,更无法排挤其他文化的入侵。齐鲁之地的神仙方术让秦始皇寡然无味的奋斗生涯猛然地兴奋起来,从而也改变了整个帝国的命运。继征服天下之后,秦始皇确立了下半生的奋斗目标。为求得长生不老,秦始皇将齐鲁之地的方士们奉为上宾。
秦始皇对长生不老之术的渴求,促进了齐鲁方士群体的发展。眼见方士在秦始皇的手下待遇如此之好,各路“神仙”闻风而动,无数方士涌入成阳。这些人为获得秦始皇的青睐,纷纷向秦始皇推销自己的长生不老之术,导致方士群体的竞争异常激烈。
秦始皇没有想到这些不食人间烟火的方士竟然多如蚂蚁。公元前215年,秦始皇为了选出最出色的“神仙”,在东巡到达今河北秦皇岛一带的碣石地区后,举办了一场盛大的“考方士”活动。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徐福在这些方士中脱颖而出,坐上方士行业的第一把交椅。他向秦始皇推销了一个独具一格的理念,那就是出海求仙药。
徐福对秦始皇说:“海中有三神山名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可求不死之药。”秦始皇怦然心动,于是“遣徐市发童男女数千人,人海求仙人”。徐福成功获得赞助,开始了第一次海上探险。秦始皇苦苦等待九年,最终等来的却是徐福无功而返。
一次次的失败令秦始皇开始心灰意冷。然而出于对长生的渴望,又让他抱有侥幸心理。徐福正是抓住了秦始皇迫切的心理,再次编造了一个更加虚无飘渺的故事:“蓬莱药可得,然常为大鲛鱼所苦,故不得至,愿请善射与俱,见则以连弩射之”。这个世界上存在着太多的假象,一不留神,就会落人一个精心构造的陷阱。
秦始皇义无反顾地踏入了徐福的陷阱,并落得了一个人财两失的下场。徐福已经知道,自己的骗术迟早要穿帮,留在秦帝国的地盘只能是等待死亡。如果出海远航,或许还能发现新大陆,获得一个世外桃源。徐福向秦始皇讨得五谷种子,船队百工,童男童女,便出海航行了。他一去无消息,在海外平原广泽之处做起了华侨,再也没有回来。
徐福的成功在于理念的创新,人海求仙的先进理念和亦真亦假的逻辑思维骗取了秦始皇的信任:徐福把广阔无垠的大海、海市蜃楼现象和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串联起来,提出了海中三神山有仙人,可求仙药的理念。这个理念超越平庸之处就在于把秦始皇对海洋的好奇和求仙的欲望串成一体,让秦始皇无法抗拒。
徐福的理念可以两次骗过秦始皇还在于其亦真亦假的逻辑思维。秦始皇东巡之时见过大海,见过鲸鱼,甚至可能见过海市蜃楼。这些客观事物让秦始皇有了判断的基础。徐福诈称“大鲛鱼”阻道,在秦始皇想来也是可能之事。有了这些做铺垫,才帮助徐福的骗术奏效。
此后又有卢生、侯生相继出现在秦始皇的身边。只是他二人骗术不高明,害怕秦始皇识破,趁机卷了秦始皇的巨额资金逃跑了。他们这一跑不要紧,却连累了咸阳的儒生,成为秦始皇坑杀儒生的导火索。
成功的人都是执着的人,失败的人却是更加执着的人。秦始皇把后半生精力都放在对长生不老的追求上,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也没有放弃这个愿望。他惧怕死亡,却病死于祈求长生的巡游途中。秦始皇迷信于长生不老之术是环境、现实和个人欲望的共同结果:
神仙之术的文化理念是推动秦始皇四处求仙的基础。齐鲁之地经济发达带动了文化的兴起,广阔难测的海洋和亦真亦幻的海市蜃楼,是当时无法解释的自然奇观。方士们将文化与自然现象结合,以达到其不可告人的秘密。所谓三人成虎,方士文化在齐鲁之地形成了一种不弱于儒学的文化理念。齐威王、齐宣王、燕昭王都曾经派人人海求过仙药。秦朝向来有崇拜鬼神的传统,这些方士趁着秦始皇东巡经过齐鲁,将这种文化理念成功地植入到秦始皇的思维中。
随着统一大业的完成,秦始皇个人主义和权力欲望进一步膨胀。唯我独尊、唯我独是的专制体制,让他逐渐失去理智,变得贪婪自负。胜利和成功让他忘乎所以,贪婪暴虐的本性逐渐显露。对于一个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人,有限的生命是限制享受无限权力的最大障碍。而神仙之术,长生不老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途径。
秦女台皇个性自负,刚愎自用,生性多疑。其祖父、父亲的早亡让他对自己能否长寿产生了怀疑。天下尚未稳定,帝国没有合适的继承人,他的身体却日渐衰弱。他希望秦朝自自己开始至二世、三世,乃至百世不绝。但是他对任何人都心存疑虑,不放心把帝国的政务交给接班人处理。他需要培养接班人的时间,只有长生不老才能给他这个时间。
齐鲁之地的文化理念和方士的蛊惑让秦始皇坚信仙药可得,长生可期。耗费无数财富,受到无数欺骗以后,他依然执迷不悟,从一个圈套跳人另一个圈套。在一次次的失败面前,秦始皇的贪欲和侥幸心理始终占据上风,蒙蔽了他智慧的双眼。一代帝王虽建立了万世功业,却不免死在渺不可期的求仙路上。
秦始皇的求仙行为,让其丧失了挽救帝国的机会,更丧失了册立接班人的机会。求仙之行诱发的沙丘之变,加速了帝国灭亡的进程。
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实现自我发展,既需要强大的实力,也需要先进的理念。先进的理念可以转化为竞争力,可以变成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徐福的成功告诉企业管理者:
★先进的理念必须具有超前的预见性。先进的理念不一定是实实在在的技术,也不并非是实实在在的产品。它可以是一种观念,一种精神,也可以是一种逻辑思维,是一个价值判断。但无论它是什么,它必须具有超前的预见性,能够指引企业的发展,能够与企业发展阶段相适应,以保证企业先进机制的建立。
★最优的就是最先进的。先进理念不一定是最好,但它一定是最优的,最适合企业自身情况的。它应当具有适应企业发展,适应市场竞争,适应消费者要求等优点。
★经过无数次失败考验的企业家,更能体会成功的珍贵。小小的失败对企业家并不一定是坏事,如果能妥善应对,从失败中得到成功的秘诀,失败就是成功的路标;如果不能从失败中有所感悟,那才是真正的失败。虽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但没有人愿意品尝这苦涩滋味。对大多数企业家来说,失败是不可避免的。但企业家如何面对失败,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企业家的综合素质和企业的发展潜力。
★任何一次失败都是一个重要的学习过程。失败是企业运作的特殊经验,是企业发展的特殊资源。从失败中总结的经验,可以提高企业家的素质,增加企业的竞争力。失败也是一个信号,说明自己和企业的能力不够。在企业家能力所及的范围内,失败可以用屡败屡战来克服。大事成于小节,放弃愚蠢的自尊和奢望,吸取好高骛远的教训,脚踏实地从小项目做起,才是成功之道。
5.焚书坑儒:企业发展要符合实际
政治上的专制,必然导致文化上的专制。秦始皇统一全国,宣告了军事斗争的结束,文化战争的到来。政治上的大一统,并不能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实现文化上的统一,才能对中央政权产生向心力。秦始皇多次巡游天下,都有实现思想文化大一统的愿望。秦始皇为实现文化上的专制而同文字,专法制,封泰山,立碑刻。
但是关东六国,以儒家为基本理念。西秦之地,法家思想占主导地位。儒家思想重仁义,法家思想重功利。两种思想有天生的排斥性,将二者融合起来,显然不是一朝一夕之事。由于秦朝自身文化具有天然劣势,奉行的法家思想又具有排他性,所以秦始皇根本没有办法用和平手段实现文化的专制。
多次尝试的失败,令秦始皇逐渐失去了耐心。于是臭名昭著的“焚书坑儒”出现在了秦始皇的备忘录中。秦始皇为保证绝对的专制,在全国推行郡县制。虽然郡县制在他和李斯的强力主导下推行了下去,但秦朝内部反对的声音并没有销声匿迹。
一次宴会上博士淳于越公开发表了反对郡县制的言论。如果是其他人提出反对意见,秦始皇可能不会当做一回事,但以淳于越为代表的山东儒生公开反对,无疑让在文化上有自卑感的秦始皇备受打击。经过李斯一番添油加醋的解说之后,学术自由变成了政治运动。
李斯认为秦始皇有超越三皇五帝的功劳,要开创一个新的时代。流传天下的各家私学是非议朝政,损害君主权威的祸根,应该被全部禁止。秦始皇一怒之下听信了李斯的建议,开始了一场规模庞大的焚书运动。在秦帝国内,除了医药、卜筮、农家之书外,天下之书悉数毁于一夕之间。
“严刑峻法”和“郡县制”遭到儒生的责难,本来是一件正常的事。博士淳于越当众提出不同意见,出发点还是对如何治理国家的探讨。此时秦始皇最正确的应对方法是:博士淳于越以语言说之,秦始皇当以语言对之。或者对此问题置之不管,淡化处理。
但秦始皇为了浅薄的脸面和虚无的权威,采用暴力手段打压。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暴力手段只能堵住正直之臣的进谏,堵住秦始皇听取忠言良谋的耳朵,却堵不住天下百姓的悠悠之口和朝廷大臣的腹诽。坑儒事件和焚书运动是有紧密的联系的,焚书并不能完全消除秦始皇对儒生的愤恨。
秦始皇出于对权位的眷念和对死亡的恐惧,宠信自称能求得长生不老之药的方士侯生、卢生,但是耗费巨资之后却一无所得。侯生、卢生二人不仅没有求来仙药,还在私下议论秦始皇刚愎自用、自以为是、专任刑杀、迷恋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