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675300000007

第7章 被遮蔽的风景(2)

这番金陵访旧,除了前述的满怀对那儿住女性的敬意,便是要圆这桨声灯影的梦了。那夜与南京学界友人欢聚“秦淮人家”,二楼整座大厅悬挂着江南灯彩,很显示出六朝古都的繁盛。饭店服务开始的歌舞也真淳雅朴,一扫那种职业演员的匠气和矫情。趁着夜幕初降,坐上游艇想领略秦淮的清绝。迎面而来的却是五光十色的灯火和嘈杂的乐声。与秦淮风光全然异趣的喧哗。冲激着彩色喷泉的电光,这种现代声光技术激发的现代热情,一时间把秦淮河的远古情调扫荡得无影无踪。

我们乘坐的那只游艇,原来是为音乐喷泉而设。它不走远,它只是面向着电光在那里左右移动着。乐声停止,看客也纷纷离席。接着又一轮卖票,又一轮看客入席。“游艇”(姑且叫它游艇吧)于是也靠岸,再卖钱,再如此的不走远,只向着那“喷泉”左右游动!

东关头呢?东关头沿路断续的歌声呢?利涉桥呢?大中桥呢,大中桥边的疏林淡月呢?在朱自清的散文中,我看到了“黄而有晕”的灯火,在繁星交错的光雾中摇曳的“杨柳的柔条”,盈盈地升上柳梢的月亮,如梦似幻的轻悠的歌吹,如今,都隐失在现代声光的繁华奢靡之中了!炫奇、刺激、肤浅的淘醉,唯一缺乏的是自古而今的文化上、审美上、情感上的夜秦淮!

我寻找与这座古城相和谐的秦淮,与秦淮相和谐的桨声灯影。而此刻,我却意外地邂逅了在世界任何地方,在香港的尖沙咀,在新加坡的圣淘沙,在纽约的百老汇都能看到的喧哗和繁盛,而独独失去了旧时秦淮的那韵味,那情趣,那一份潇洒和飘逸!

6.有关北京城墙的话题

在北京出版的《中华读书报》(1995年8月9日)上有一篇由记者红娟采写的人物故事。她写的是作家林斤澜,题目叫《话说北京的城墙》,文中有如下一段话——

本是浙江温州人氏的林斤澜,言语里已觅不到几许乡音的痕迹,在北京四十多年,最怀恋的却还是那老北京的城墙。他说:“城墙在中国是很大的建筑格式,北京的城墙存在了八百多年,中轴线,九个门……城墙与里面的格局融汇贯通、交相辉映,这样典型的都城建筑世间绝无仅有。只可惜,拆了!那时梁思成就疾呼:难道不能在拆与不拆之间想办法吗?而今进一步证实了他们呼吁甚是英明。城墙是封闭的,可城墙里面有凝聚力,封闭是糟粕,疑聚是精华,它们在同一时间、同一空间存在,这一点儿,过去考虑的太少了。”

记得林斤澜表达对北京城墙的怀恋和挽惜不只这一次,他还专文写过一篇叫《城墙》的随笔登在光明日报上。文章也回忆了梁思成反对拆城塘的往事。还有一段话是这样说的:

梁思成教授有一个诗一般的倡议,广阔宽厚的城墙,正好是一圈高架花园,别的国家花多少钱也不能有这么大的规模。它是绿化带,又是环城花园,还是星星点点的歌厅、舞场、棋局、茶室、酒吧、健身房,是八百年的苍翠和现代的花朵,你里有我我里有你,别时别地无法替代的文化。

梁教授这番设想很有诗意。可惜,诗是诗,事实是事实。诗代表的是文明,脆弱的文明敌不过愚昧和专断。结果是:“拆”,“拆它个稀巴烂”!

后来,到了“文革”,城墙拆得差不多了,又在明西直门的门墙下面,发现还夹埋着元大都的旧门。这当然也不能留,也是义无反顾地、彻里彻外地拆了。那时盛传上面传话说:留着干什么?留下一张照片就够了。

回到作家那篇叫《城墙》的文章上面来,该文最后感慨于时下人们热衷制造假古董的风气,有点幽默,又颇有学者风度,讽喻适度。令他更为感慨的是,“破四旧”的英雄们,毁灭文物的勇士们,竟然不知道有叫做梁思成这个人的。作家的感慨还在于人们对当时批判梁思成这件事,依然缺少足够的反省,当年建筑师们和文物专家们关心拆毁城墙的痛心疾首之情,未曾引发世人沉痛的共鸣。

写这篇文章的作家没有用激烈的言辞来谈论这件大事。但我却从他的轻淡中看出了他的沉重。中国人,现在都关心别的什么去了,谁还关心城墙的拆与不拆这些陈年旧事?像这样对于“与已无关”的事物耿耿于怀的人,现在是很少了。而我们的作家,不仅讲梁思成,由梁思成引发开来,还讲马寅初,还讲这些忠言谏上而终遭灾祸的文明人。

中国人崇尚中庸,爱讲温柔敦厚,遇事前思后想,好像是周到完备了,往往是温水一杯。所以近于迟钝的行事不果断,是中国人留给人们的“整体形象”。但若以拖泥带水或优柔寡断来概括中国的国民性,这可有点冤枉。就以拆城墙这事来说,梁教授请求考虑在拆与不拆之间是否存在着另一种可能性?回答却肯定:没有!就是一句话,“拆它个稀巴烂!”

北京的城墙经营了几个朝代,达八百年,经历了许多兵焚和天灾。其中包括1948年那一次重大的政权转换,数十万守军和平地接受改编,那次的炮火也避免了。但是,不知出于何种考虑,头脑一热,到底还是下了决心把这古城墙给平了。这种决断实在是前无古人。

文革是干了些惊天动地的大事的。单说“破四旧”改地名这一椿,一下子,全国上上下下大大小小都是一例“反修”、“卫东”、“工农”……甚至国际通例的交通信号绿灯通行也想改为红灯通行。那时有很多举止均令全世界感到惊讶和怪异。

但若说文革空前,却也未必。北京的城墙拆在文革之前。而且还不止毁城一例,云南的鸡足山是与普陀山齐名的佛教五大圣地之一,也毁于文革之前。那些动手毁灭这名山的,用的也是“革命”的名义。不是盗匪,不是溃兵,也不是刁民,而是自上而下、由“工作组”带领有组织地将其夷为平地的。鸡足山位于云南宾川鼎,南北七点五公里,东西十五公里,海拔三千二百四十米。始建于三国时期,唐时极盛,有寺庙百余座。现在仅存一修于清代的寺,一门、一塔、其余都葬送于“革命”了。了解情况的人现在回想起来还惨目伤心。据说,那些被伐倒的巨柱,其横断面竟有一张宴客的圆桌面那么大!都说国人生性保守,但是对待祖宗遗留的东西,来了狠劲可也真是吓人。

为区区北京城墙悲怀于今,这在现世是十分难得了。现在的人们很少关心这些事,大人物有大人物关心的事,小人物也有小人物关心的事,人们很难想起屹立了近千年城墙怎么一下子从地面消失了,也很难想起如今的废墟就是祖先的光荣和艰辛!写《城墙》这样文字的作家真是越来越少了。只是这时,我们方才想起红娟采写的这位作家的耿耿之心,想起这颗心的跳动实在是可贵的沉重。

7.被遮蔽的风景

颐和园的苏州街重修之后我从未访问过,原因是我对公园里加岗设卡变着花样收费很反感。人们游览公园是为了赏心悦目,而加岗设卡这种举措只会败坏人们的情绪。且不说苏州街收费颇昂,就是再低廉的额外收费,我也拒绝前往。

苏州街一带统称后湖,是对比昆明湖为前湖而言的。原先的苏州街我常去,那里夏日荷荇夹岸,入秋芦叶瑟瑟,是一个富有野趣的地方。这里两岸是旧日宫中买卖街遗址,时见残塘断瓦,无言诉说着历史的沧桑。从昆明湖移舟至此,避开金碧辉煌、富贵华丽的皇家气氛来到这野树曲溪的所在,仿佛是到了江南水乡,是另一种境界了。

自从苏州街重修,我也告别了这种情趣的寻觅。好像是对一种尊严的维护,硬是过“门”而不入。但后山清幽的诱惑却难以抗拒。每次进得园来,总是信步由长廊至石舫,再经后山至松堂。松堂过去,隐隐显出一派姑苏古城的水街景色:有仿古的酒旗髙悬于绿树之巅,沿山间树杪望去,酒肆耿楼商贾钱庄疏落有致,那便是苏州街了。虽是帝王家刻意仿造民间形色,但亦盎然成趣。

松堂后山一带地势高于后湖,自高处俯瞰苏州街本是观景佳处,这是我造访颐和园最喜流连处。但自苏州街重修之后,情形却大有变异。那里有一座小桥,小桥过去有城阙巍然而立,那城阙一边题“宣辉”,另一边题“挹翠”。这里景色诱人,但当人们登临之际,却有了意外的发现,这一带秀丽的风景突然被恶意的一排挡板遮蔽了。人们明知前有佳景,却目不能至。这种对于游人的伤害不仅是粗暴的、而且是凌辱性的,什么后山的清幽、什么湖岸的婉丽,都被这些举措驱逐得干干净净!

那些兴冲冲的游园人,从佛香阁一路款款而来,山靑水绿,红墙金瓦,自有说不尽的舒心惬意,想不到的是迎面这样一道人为的屏障!这是一种对于美好情绪的戕害,岂是惆怅或失望等语所可形容。细究管理当局此举,意在禁止游人“免费”窥看苏州街的景色。但后山一带一般游人本来就少,以不多的游人伫立山间,从茂密的树隙观赏水乡的酒旗和市肆,上下呼应,不是给园林增添一番情趣?但决策者显然不会想到这上面,他们的赢利动机早已将此种情趣彻底消除了。

在颐和园后山设障阻止游人“窥视”风景的行为,不仅破坏了这座皇家园林的整体美感,更重要的,还在于它暴露了中国人不健全的心态。这心态与封闭性的文化传统攸关。从中国人的居住习性看,庭院深深,四围筑以高墙,其间隐秘,外人鲜知,它对所有的人都防犯,从王公责族到平常百姓。北京民居,是四合院,皇家宫阙,则是紫禁城,从帝王到庶民都各自用墙、用影壁、用大屋顶把自己隐藏起来,内里都是一例的神秘莫测。

若把话题收回到苏州街对于欣赏者目光的遮掩上来,则还明显地流露出小农的狭隘和俗琐。这看起来与这个虽称礼义之邦的泱泱大国的气度不相谐,然而,这毕竟是小农和小市民组成的庞大的社会。

听说世上许多城市规定盖房不得设围墙,所有的公共和私人建筑物都只能建开放式的篱笆,或饰以镂空的栏杆,或植以花木以为界。这样座座庭院争奇斗艳。各不相同的花木池塘、屋宇楼台,组成了绚烂多彩的公开的风景。而中国不是,它用大大小小的围墙遮蔽人们的眼目,惟恐被人窥去内里的华美或阴暗。中国是一座其大无比的“围城”,大围城之中又是无数的小围城(有时称“土围子”)——它到底是一个其大无比的农民王国。

记得那年访问荷兰,住莱顿小城,到过阿姆斯特丹,也到过海牙。举世闻名的尼德兰是一座完美的花园。海和运河,风车和草地,白色的游艇,装饰着这个花园般的国家。我多次乘坐火车来往于莱顿与阿姆斯特丹之间,铁路沿线洁净如公园,不见任何废弃物,越是靠近城市,那景色就越是美丽(与我在中国国内铁路旅行所见相反,越是靠近城市,铁路两旁的垃圾越多,城市越大,城郊的污秽就越是肆无忌惮)。

在莱顿,我喜欢夜间散步街头。这个小城清幽莴雅,绝对的宁静。这里没有歌舞厅的喧嚣,也没有疯狂的叫卖,尤为让人震惊的是,这里的家庭都不拉上窗帘。夜晚,灯光明亮,那里的客厅和花园被映照得如同白昼。荷兰人完全向你敞开着胸襟,他们要把属于他们的温馨、美好、甚至富裕,全部地、无保留地献给你,他们乐于把自己的一切欢乐向你展开,并与你分享。

于是,我痛苦地回到了颐和园的苏州街,我们的苏州街有一排遮蔽风景的挡板。它的风景是卖钱的,挡住那风景是为了不允许人不花钱就能看到那绿树、那曲水、那挑在树稍的酒旗。

8.电话亭上的招贴

北京这座古城日益呈现出现代风采。今年北京的街头又增添了新录致,就在我居住的海淀中关村一线,每隔数十米便并排竖起两座公用电话亭。这些由加拿大太平洋传讯公司修建的亭子,用枯红和湖蓝两色的现代材料造成,洁净典雅,不落俗,富有现代气息。行走在绿树荫下,远望那鲜丽的红蓝两色的跳闪,仿佛置身欧美城市的街头。

但在这里几乎所有的美好都会走样。曾经的美好,不用多久,就会成为现实的丑陋。例如,满街的台球桌被用来赌博,电子游戏机被用来毒害儿童,而随着电脑进入家庭,色情也随着进入中小学生神秘的空间,等等。

这个城市有随意张贴的习性,无论是公家的还是私人的建筑物,也无论那是多么华贵和精致的墙面,那些人都有足够的勇气和胆量往上刷浆糊,让那些粗俗的语言随意涂污。这些张贴,大自公家制定而旦常变常新的宣传品,小至各色人等的各色“文告”换房的、求职的、促销的、到处泛滥的“价格面议”、“实行三包”、“致富捷径”。反正那些建筑物已失去尊严,谁都可以任意肆虐。可是,临到太平洋传讯为市民竖立的漂亮的电话亭,事情就有点不一样了。

记得人们说过,谁敢在纽约的华尔街或是香港的中环光洁如镜的地面吐一口痰,此人便算有胆。我想不会有。而在这里,却到处都有这类勇夫。就以此刻我们谈论的电话亭子来说,当人们为它的出现只感到眼睛一亮还不及熟悉它的光艳时,甚至那些亭子里的电话机还来不及安装时,这社会的丑陋习性便一反它慵懒和颓唐的常态,那些“苍蝇”便黑鸦鸦地爬满了那些光洁晶莹而让人目眩的亭子的四壁!

贴了又撕,撕了再贴的,是那些“包治性病”、“一针就灵”的广告。这个城市某些层面的龌龊和无耻,它的“旁若无人”的行径简直让人吃惊——似乎什么最见不得人它就起劲地来什么。在众多的招贴中,这类花柳病广告最来劲,原因就在于它最肮脏。

这些苍蝇般的宣传品毫无顾忌地飘飞和粘贴在这座城市的四面八方,甚至大学圣洁的院塘上,每次经过总感到恶心,羞耻感使人总想闭目侧身而过。但积习总不由自主,总要用余光搜寻那些无耻的张贴,从桔红和湖蓝的鲜艳中去发现那些污浊。

撕了再贴的痕迹,让人想起这民族的劣根性,它的冥顽和麻木说明痼疾的深重。前些时阅香港某报,有散文写“钢琴里的老鼠”。那些鬼鬼祟祟的家伙竟然在肖邦和莫扎特的“家”里做窝!但那是文学作品,事实也许竟不如是。由此联想到此刻这座城市的崭新的电话亭上的张贴,它的厚颜无耻胜过了那些老鼠,鼠类只能偷偷摸摸,而那些花柳病广告却是堂而皇之的张狂!

9.消失的故乡

这座曾经长满古榕的城市是我的出生地,我在那里度过难忘的童年和少年的时光。可是,如今,我却在日夜思念的家乡迷了路:它变得让我辨认不出来了。通常,人们在说“认不出”某地时,总暗含着“变化真大”的那份欢喜,我不是,我只是失望和遗憾。

我认不出我所熟悉的城市了,不是因为那里盖起了许多过去没有的大楼,也不是那里出现了什么新鲜和豪华,而是,而是,我昔时熟悉并引为骄傲的已经消失。

我家后面那一片梅林消失了,那迎着南国凛冽的风霜绽放的梅花消失了。那里变成了嘈杂的市集和杂沓的民居。我在由童年走向年轻的熟悉的小径上迷了路。我没有喜悦,也不是悲哀,我似是随着年华的失去而一起失去了什么。

同类推荐
  •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第三辑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第三辑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通常采取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同时还用短小精悍的话语把十分深奥的道理讲得通俗易懂,使得读者喜闻乐见,容易接受。
  • 感悟母爱

    感悟母爱

    本书讲述了一系列关于母爱的故事,包括《母亲的鞋架》、《生命的支点》、《与爱同在》、《承载生命之路》、《送盒饭的母亲》、《守候》等文。
  • 春回天府(成人卷)

    春回天府(成人卷)

    每一个有呼吸、有生命迹象的地方都有迷彩的汪洋,白衣天使的汪洋,志愿者的汪洋,那是血脉连接起的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甚至天涯,甚至海角,每一个肩膀扛起生命的重量。春天回来了……
  • 李琬若:从中国留学生到美国市长

    李琬若:从中国留学生到美国市长

    李琬若将自己在美国四十多年生活和参政经历真实地告诉自己的同胞听,就是因为她同时爱着两个“祖国”,而她的两个“祖国”之间却对对方真实的东西了解得实在太少,太片面。
  • 俄苏现代著名作家(世界文学百科)

    俄苏现代著名作家(世界文学百科)

    本套书系共计24册,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文学大师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家、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世界古代著名作家、亚非现代著名作家、美洲现代著名作家、俄苏现代著名作家、中欧现代著名作家、西欧现代著名作家、南北欧现代著名作家等内容;第二部分“文学作品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品、中国现代著名作品、世界古代著名作品、亚非现代著名作品、美洲现代著名作品、俄苏现代著名作品、西欧现代著名作品、中北欧现代著名作品、东南欧现代著名作品等内容;第三部分“文学简史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文学简史、中国近代文学简史、中国现代文学简史、世界古代文学简史、世界近代文学简史、世界现代文学简史等内容。
热门推荐
  • 混在古代当山大王

    混在古代当山大王

    对面要过山的给小爷听着,此树是我栽,此路是我开,要从此路过,留下买路财!(这男人不错,长得如此妖孽的男人,还真是头一回见,不如……)钱小凤想到这:“咳咳……口号喊错了……重来……此树是我栽,此路是我开,要从此路过,留下男人来!”众人晕倒一片“老大,咱有点出息行不!”“出息?出息为何物?是出息重要?还是小爷我的幸福重要?小的们,来呀,给小爷我把人财都留下”钱小凤不知道自己劫下的,竟是帝都赫赫有名的一字并肩王‘墨羽’,从此俩人算是结下梁子了。也许天意如此……
  • 妖少封天

    妖少封天

    身负杀母之仇的妖少,被三界之外的通臂猿猴所收养,一路崛起纵横驰骋!
  • 沉默上帝

    沉默上帝

    想要生命变得时刻精彩?要通关十次电影/游戏!将会得到的是什么?上帝的突然出现。难道就是为了简单的打发时间?还是有着你,有着我,所不知道的秘密?没多少人知道上帝想着什么。但是。我知道该如何去做我自己!
  • 绝世魂修之雷噬九幽

    绝世魂修之雷噬九幽

    木子末生性淡漠,不喜争斗,过着无忧无虑的屌丝生活。不料天降横祸,忽得重病,瘫痪在床,终日昏迷。木子末一丝残魂流落他乡,为了重回故土,木子末由此踏上一条魂体修炼之路......
  • 网游之高玩

    网游之高玩

    少数人的名字承载传奇,注定被多数人仰望。
  • 重生娱乐圈之作弊系统

    重生娱乐圈之作弊系统

    上一世,因被人所骗入娱乐圈,吸毒导致坐牢,父母亲死。这一世,拥有作弊神器,看我如何登上娱乐圈之首。“给你一次机会,你会选择浴火重生。”
  • 《不就玩个游戏》

    《不就玩个游戏》

    嫉妒、憎恨、绝望、愤怒、恐惧……这只是一个男人。在游戏和现实中生活的故事。。。。。。
  • 贪恋红尘三千尺

    贪恋红尘三千尺

    本是青灯不归客,却因浊酒恋红尘。人有生老三千疾,唯有相思不可医。佛曰:缘来缘去,皆是天意;缘深缘浅,皆是宿命。她本是出家女,一心只想着远离凡尘逍遥自在。不曾想有朝一日唯一的一次下山随手救下一人竟是改变自己的一生。而她与他的相识,不过是为了印证,相识只是孽缘一场。
  • 一人做事一人当

    一人做事一人当

    说好了做错事认错后就可以得到别人的原谅的呢?为什么他一直好像不原谅我对我死缠烂打的!我只是一个穷得快掉渣的某杂志社的小小男编辑,总裁你就不要追着我了!什么?你成了我们杂志社的合伙人?总裁你要干嘛啊!“我干嘛?你难道还没看出来?”“我脑子笨,看不出来,行不。”“真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小笨蛋。我啊,就是喜欢你啊。”
  • 挽回恶魔的罪恶

    挽回恶魔的罪恶

    年龄不大,身负多个马甲。复仇归来,化身恶魔只为清除罪恶。却不知自己也深陷其中,他抓住了她,不在坠落!《倾代妖神》姐妹篇~上一世21世纪专属黑客――笑脸J,过命之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