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491500000036

第36章 犯罪客体机能论(3)

一罪与数罪的区分标准,在刑法理论上有不同的说法:第一,行为标准说。认为区分一罪与数罪,应以行为的个数作为标准,即一行为的是一罪,数行为的是数罪。第二,法益标准说。认为应以行为侵害法益的个数,决定犯罪的单复。第三,因果关系标准说。认为行为与结果存在一个因果关系的为一罪,有数个因果关系的为数罪。第四,犯意标准说。认为犯罪是犯人恶性的表现,基于一个犯罪意思实施的行为成立一罪,基于数个犯罪意思实施的行为为数罪。第五,法规标准说。主张以犯罪行为触犯法条的个数,作为确定一罪与数罪的标准。第六,构成要件标准说。主张罪数应以刑法分则或其他刑罚法规中规定要件为区别的标准。第七,广义法律要件说。此说以构成要件说为根据,将完成两个以上的构成要件的行为事实(如牵连犯),因在刑法法规上规定以一罪论处,或在适用上包括的作为一罪处断,而例外的作为一罪。即本来是数罪,因为是一人实施,在观念上视为一罪。①

①参见苏俊雄:《刑法总论Ⅲ》,台湾大学法学院2000年版,第5~6页。

我国刑法学界普遍认为,犯罪构成是区分一罪与数罪的标准,犯罪构成是犯罪客体要件、犯罪客观方面要件、犯罪主体要件和犯罪主观方面要件的统一。犯罪事实具备一个犯罪构成的为一罪,具备两个以上犯罪构成的为数罪。具体地说,行为人以一个或概括的犯罪故意(或者过失),实施一个或数个行为,符合一个犯罪构成的为一罪;以数个犯罪故意或者过失,实施数个行为,符合数个犯罪构成的为数罪。②我国台湾刑法学者韩忠谟也持类似的观点,他说,“凡以单一犯意而为发动,实行单一有责行为,发生一个法益侵害之结果,一次相当于特定构成犯罪事实者,为一犯罪;反之,以复数之犯意,实施数个独立有责行为,发生数个法益侵害之结果,数次相当于特定构成犯罪事实者,即为数个犯罪,可见犯罪之单复应就犯意、行为、结果三者包括的决定之”。③以犯罪构成作为判断罪数形态的标准,有一定的科学性。因为犯罪构成是由刑法总则和分则规范确立的,集中突出地体现了罪刑法定原则,可以有效地避免罪数判断的随意性和非一致性;再说,犯罪构成是主客观的统一,犯罪构成标准说以犯罪现象的自身规律作为出发点,体现了主客观相统一的定罪原则。

以犯罪构成作为区别一罪与数罪的标准,只能是一个原则,如果将犯罪构成标准贯彻到底,就会出现问题。例如,以勒索财物的目的绑架他人后杀害他人的,符合刑法规定的绑架罪与故意杀人罪的构成要件,应当以两个罪论处,但刑法却明文规定只作为绑架罪处理。再如,司法工作人员因收受贿赂而徇私枉法的,符合刑法第399条规定的徇私枉法罪和第385条规定的受贿罪,刑法第399条却规定对这种行为依照处罚较重的处理。①可见,即使根据刑法的明文规定,都会出现构成要件标准说所不能解决的问题。此外,在实践中,对许多类型的犯罪都不是按照犯罪构成标准确定罪数的。例如,行为人盗窃枪支后又私藏起来的,按照犯罪构成标准,就成立盗窃枪支罪和私藏枪支罪两个罪,但是,这种情况在刑法学理上被称为吸收犯,实践中也只是按照盗窃枪支罪处理。再如,行为人为了诈骗银行的贷款,伪造国家机关的项目批文的,其行为也符合两个犯罪构成,即贷款诈骗罪和伪造国家机关公文罪,但是,这种情况在刑法学理上被称为牵连犯,只按照贷款诈骗罪处理。可见,在坚持犯罪构成标准说原则的同时,应看到例外的情况,做到原则与例外相结合。

①参见马克昌主编:《犯罪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611~615页。

②参见马克昌主编:《犯罪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617页。

③韩忠谟:《刑法原理》,台湾雨利美术印刷有限公司1981年版,第375页。

当然,即使如此,也不能否定犯罪构成在决定罪数标准时的基础地位。不过,在适用犯罪构成界定一罪与数罪时,不是被动地分析行为人的行为符合几个犯罪构成,而应自觉地运用犯罪构成理论评价行为人的行为。用一个犯罪构成足以评价行为人的行为的,就是一罪;用一个犯罪构成不足以评价行为人的行为的,就是数罪。如此一来,那些形式上符合几个犯罪构成但用一个犯罪构成就足以评价的行为就只能作为一个犯罪看待。例如,结合犯形式上符合几个犯罪构成,但用一个犯罪构成就足以评价,因而只是一罪。

犯罪客体作为犯罪构成的评价性要素,对于评价犯罪的单复具有重要的意义。刑法的根本目的是保护法益,犯罪是应受刑罚制裁的行为,法律之所以对犯罪人运用刑罚,是因为行为人的行为侵犯了法益。由于行为对法益的侵害是实行行为的本质,所以,应该以侵犯法益的个数作为决定犯罪单复的重要参考标准之一。

①参见张明楷:《刑法学》,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363页。

事实上,以行为侵犯法益的个数作为罪名单复的判断标准,在历史上曾占据过主导地位,早期的德国刑法学说及实例即是如此。①因为以客观的行为侵犯法益的个数作为论罪的单元标准,具有简单一致的优点,符合古典刑法客观理论之要求。即使在构成要件学说倡行后,这一标准对于判断行为究竟属于一罪名还是数罪名,仍然具有重要的作用。我虽然主张犯罪构成的个数是判断罪名数量最主要的综合评价标准,但同时认为,对于犯罪构成个数本身的判断,却又离不开犯罪客体。因为,犯罪客体在犯罪构成中担负着客观的规范评价和价值评价作用,对于罪名数量的判断,必须是以犯罪构成的客观评价机制充分发挥作用为前提的。

我们都知道,在每个犯罪构成中,必须具有犯罪客观方面要件、犯罪客体要件、犯罪主体要件和犯罪主观方面要件。犯罪客观方面要件和犯罪客体要件是事实和规范的关系,立法者之所以将某一行为犯罪化,是因为该行为在通常情况下侵犯了某一法益,也就是说,该客观方面要件所包含的行为事实具有侵犯法益的内在固有属性。然后,立法者进一步通过犯罪客体的评价,判定该行为事实确实违反了整体法规范,具有违法性。在这里,我们需要明确的是,立法者规定某一罪名,一般是以行为侵犯“某一”法益为依归的,立法者多数情况下不可能在罪名中规定侵犯多个法益,因为这会破坏犯罪构成的类型化机能,也会导致刑法的不明确性和罪名的不精确性,还会与社会生活现实不符。为了准确、有效地收集犯罪信息,使犯罪具有易于观察性和易于验证性,立法者在规定犯罪的时候,一般只会以一个行为所侵犯的法益作为标本;而在通常情况下,每一个行为只会侵犯一个法益,它们与犯罪主体和犯罪主观方面要件组成一个犯罪构成,成立一个罪名。当然,也有少数罪名,由于行为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或重叠性,可能连带侵犯了两个法益,立法者基于行为侵犯法益之间的内在关系,或者基于诉讼便利的考虑,也会将其合并为一个罪名。如在故意伤害致死罪中,虽然行为侵犯了生命权和健康权两个法益,但由于行为重叠,也只会规定为一个罪名。此外,对于某一法益的侵犯,由于该法益的属性使然,必须有两个以上的行为才能完成(如强奸罪),立法者也会将两个行为构成的客观事实与该行为侵犯的法益结合起来作为一个罪名。

①参见苏俊雄:《刑法总论Ⅲ》,台湾大学法学院2000年版,第19~20页。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得知,犯罪客体对于区分一罪与数罪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并非具有独立的意义。行为侵犯法益的数量只有与行为的数量以及犯罪主观要件的数量结合起来,才能最终决定到底成立几个罪名。当然,在这里,我们有理由特别重视犯罪客体作为规范评价和价值评价机能的发挥。例如,某甲拟放火烧死某乙,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将与某乙同舍的其他人烧死而决意放火,在这里,某甲的行为虽然形式上符合故意杀人罪和放火罪两个犯罪构成,但以放火罪一罪即可评价之。因为在该案例中,某甲的放火行为侵犯的是不特定的或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权和财产权,某乙的生命权已经包含在放火罪侵犯的法益之中,故以放火罪评价之,就已经涵括了故意杀人罪。从这个例子也可以得知,能动地发挥犯罪客体的评价机能,对于确立犯罪的单复具有何等重要的作用。

二、犯罪客体与一罪的复杂形态

对于一罪的复杂形态究竟应该如何分类,存在很大的分歧,主要包括二分制分类体系和三分制分类体系。在两种分类内部,又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二分制分类体系中的第一种观点认为,应将罪数分为两种,即单纯一罪和处断上一罪。第二种观点认为,应将罪数分为两类:其一是一行为触犯数法条,原则上择一重罪处罚的罪数形态,但法律有专门规定的除外;其二是数行为触犯同一法条,按一罪从重处罚的罪数形态。第三种观点认为,应将罪数分为貌似数罪实为一罪的罪数形态和貌似一罪实为数罪的犯罪形态。

三分制分类体系中又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罪数应分为三类,即单纯一罪、实质一罪和裁判上一罪。第二种观点认为,罪数应分为单纯一罪、实质的数罪和非实质的数罪三类。第三种观点认为,罪数应分为实质的一罪、法定的一罪和处断的一罪。①

我认为,上述分类有的过于繁琐,有的边界不清楚,有的分类本身就有问题。有的学者将一罪的复杂形态分为“一行为法定为一罪或处断上为一罪的犯罪形态”以及“数行为法定为一罪或处断上为一罪的犯罪形态”,②我认为这种分类脉络比较清晰、分类标准比较明确,有一定的实际意义。相比之下,其他对于一罪的复杂形态的分类,多多少少都有一些争议。因此,本书拟以这种观点确定之分类作为论证的基础。

如前所述,虽然犯罪构成是评价一罪与数罪的基本标准,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一罪的形态可能具有相当的复杂性,到底如何用犯罪构成特别是犯罪客体理论来具体评价,则是一个值得特别研究的问题。以前,我国刑法学者对于一罪的复杂形态之构成及其处理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学说,但是,对于其背后的理由则论述不多,本书尝试从犯罪客体的角度提出一些见解。

(一)犯罪客体与一行为法定为一罪或处断为一罪的犯罪形态

1.犯罪客体与继续犯

所谓继续犯,是指作用于同一对象的一个犯罪行为,从着手实行到行为终了,犯罪行为与犯罪状态在一定时间内处于持续状态的犯罪。例如,行为人非法拘禁他人,他人丧失自由,原则上就达到既遂。行为人在释放被害人之前,剥夺他人自由的犯罪行为与犯罪状态仍在继续进行中,直至被害人获得自由为止。

继续犯有如下几个特征:(1)继续犯是一个犯罪故意;(2)继续犯持续侵犯同一或相同的法益;(3)继续犯是犯罪行为与不法状态同在,这与盗窃犯单纯作为状态犯是不同的;(4)继续犯以犯罪时间持续一段为成立条件。继续犯虽然具有上述不同于普通一罪的特征,但是,继续犯是公认的单纯的一罪,即作为普通的一罪加以处罚。

①参见高铭暄主编:《刑法学原理》(第2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503~505页。

②高铭暄主编:《刑法学原理》(第2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505页。

继续犯作为单纯的一罪处罚,从形式上看,是因为继续犯只有一个行为;但从实质上讲,则是因为继续犯始终侵犯同一的或相同的法益。换句话讲,继续犯的犯罪行为虽然具有持续性,但由于只有一个行为,并且针对的是同一个对象,因而侵害的也是同一法益。反过来讲,如果行为在既遂前和既遂后侵犯的法益是变化的,该行为就不能视为同一个行为,而应视为两个行为。这里仍以非法拘禁罪为例进行说明。例如,行为人先将他人非法拘禁,然后又临时起意将他人故意杀害的,则成立故意杀人罪和非法拘禁罪两罪。这是由于行为人拘禁他人达到既遂后实施的杀人行为,侵犯的已经不是他人的人身自由权而是他人的生命权,这与我国刑法第238条第2款规定的情形是不同的。刑法第238条第2款规定,犯前款罪(即非法拘禁他人),致人重伤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使用暴力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本法第234条(即故意伤害罪)、第232条(即故意杀人罪)的规定定罪处罚。该款前段规定的“致人重伤”、“致人死亡”,是指由于非法拘禁行为导致他人重伤或死亡,是非法侵犯他人人身自由权过程中所产生的附随效果,在这种情况下,故意行为本身还只是指向了他人的人身自由权而不是生命权或健康权,因此只能定非法拘禁罪一罪,只是考虑到附随效果才加重法定刑。那么,刑法第238条第2款后段规定“使用暴力”致人伤残或死亡的,为什么又要定故意伤害罪或故意杀人罪呢?这是因为,在非法拘禁过程中行为人故意使用暴力等手段导致他人死亡,其行为兼具故意杀人和非法拘禁双重性质,是一个行为同时侵犯他人的人身自由权和生命健康权,实际上属于想象竞合犯,只能按照一罪处理。

应该注意的是,“使用暴力”致人死亡或伤残,如果要成立故意杀人或故意伤害罪,行为人对死亡或伤残的结果必须持希望或放任态度,否则也不能成立本罪。此外,从理论上说,这里的“使用暴力”致人伤残或死亡,其行为的发生时间应限于拘禁达到既遂之前,主要针对的是行为人为了拘禁他人而实施的暴力抓捕行为。如果暴力行为发生在非法拘禁既遂之后,暴力行为和非法拘禁行为就是两个不同的行为,分别侵犯了两个不同的法益,应成立两个罪。

2.犯罪客体与想象竞合犯

想象竞合犯是指行为人以犯一罪的意思,实施一个行为,而侵犯数个法益、触犯数个罪名的情况。例如,行为人某甲意欲杀害某乙,向某乙开了一枪,不但将某乙杀害,还将旁边的某丙打成重伤。

同类推荐
  • 务工人员权益保护

    务工人员权益保护

    作为一本主要为农民工群体编写的维权工具书,作者本着为农民工解决实际问题的宗旨,力求在现行劳动法律法规的框架内,为农民工提供权益保护的有效帮助。希望通过本书的阅读,广大农民工朋友不仅可以掌握丰富的法律知识,还能够学会维护权益的各种方法,在面对各种不法侵害时能够据理力争,拿起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
  • 住有所居——住房政策法规解读

    住有所居——住房政策法规解读

    住房既是一种关系每个人安居乐业以及国计民生的必需品,又是一种价格昂贵、占居民消费比重很大、保值增值性好的特殊商品。各国的经验表明,如果没有政府介入住房问题,对住房市场进行合理的调控管理和提供必要的社会保障,单纯依靠市场自发调节,是解决不好住房问题的,尤其是广大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问题。全世界几乎没有一个国家的住房市场实行完全市场化。
  • 个人信息保护:应对法律合规要求,妥善处理个人信息

    个人信息保护:应对法律合规要求,妥善处理个人信息

    本书是德勤企业风险丛书的第六辑,主要涉及个人信息保护的最前沿话题。内容包括如何通过数据丢失防护系统应对日益严格的信息保护法规及监管要求;个人信息保护立法及监管要求;个人资料保护制度建置;隐私保护的企业现状和合规挑战;管理数据隐私的利器——身份和访问管理;个人资料泄漏调查经验;企业敏感数据保护之道;银行信息科技安全风险管理探讨,等等。本书可为企业的个人信息保护提供理论基础和最佳实践。
  • 民法总则简明知识例解

    民法总则简明知识例解

    本书是普法读本,创新了以简明案例释解民法总则应知应会的重点知识的体例。主要包括以下专题:民事主体,如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民事权利能力、民事行为能力;民事权利,如民事权利的种类、内涵和保护原则;民事法律行为和代理、民事责任和诉讼时效,如民事责任的履行方式、诉讼时效的起算、中断、中止等内容。
  •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读本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读本

    本书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以贯彻落实各类法规制度为主线,以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为主旨。考虑到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现状和农村党员的认知能力,本着“急用先学、实用实编”的原则,将本书分为基本常识、组织建设、日常党务、党员管理和党内常用文书写作五个部分,基本囊括了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可能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同时,本书还在后面附录了部分常用的党内法规制度,便于自学自查。为增强本书的可读性和可操作性,我们采取一问一答、一事一析的方式,侧重于传方法、教理论、重实用,确保通俗易懂,大家拿起书来就能看得懂、放下书就可以照着做,真正能发挥“工具书”的作用,并成为广大农村党员和农村党务工作者的良师益友。
热门推荐
  • 喂!对面的校草

    喂!对面的校草

    雨中的相撞,在两人心中种下了一情。各怀心事的两人竟然再次相遇在学校,是针尖对麦芒还是土匪对流氓……【某处情景】“铭非决,我这辈子再也不理你了!”某女咆哮道。“最近好像新开了一家甜品店!”某男一脸平静。“决,你最好了,咱去吃吧!”某女眨巴大眼睛买萌。某男邪魅一笑“哦!刚才听到有人说再也不理我了”“哪有人说,你听错了,对!你一定是听错了。”某女脸不红心不跳的说。
  • 美女便利店

    美女便利店

    他是一家高校外的便利店老板,他没有钱,只有便利店一天百把块的进账而已。他没有自己的车,只有一部那个成熟的快要滴汁般美女老总赠送的马自达。他没有房子,成天就窝在便利店上面的小阁楼里面睡觉。只是他啥都没有,但便利店里面却是总有着一位位美女入驻其中!
  • 飞鸟未还

    飞鸟未还

    不同的世界,相同的结局。这一切又究竟是怎样的安排?妄图为一人改掉整个世界,最终还是难逃厄运的安排。历经无数次的生死,依旧痴心不改。幸福的一刻刻装载了无数的希冀,等到失望落泪的一瞬也许才是真正的结局。死亡是最终的归宿,遗憾是轮回前的最后一丝思想风波。不可同生,共死也是一种幸福。“伟大的彼岸花灵、鬼使、孟婆见证,愿在这黄泉路口奈何桥边与君共度轮回,来世相见。”
  • 恋上樱花三少

    恋上樱花三少

    她,玖美紫麟世界第一紫灵帮帮主,与她的好朋友双胞胎姐妹风头无限。因为受不了父母的“一哭二闹三上吊”妥协去了未婚夫所在的樱花贵族学院,遇上了3个性格截然不同的帅哥,但命运就此转折,儿时的玩伴、被设计、受伤、复仇,当他们在大学重逢,她还会爱他吗?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掌故演义

    掌故演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幻生1涅槃

    幻生1涅槃

    晨星初绽暮色明,镜花水月故弄影。迷雾重重遮旧景,风不定,雪初静,沧桑不过人间径。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长虹大陆

    长虹大陆

    他姓歌,带着一张琴,琴中藏着一柄剑,琴常响,剑少鸣,他说,我没有偷懒,我修的是随心……
  • 武道剥削系统

    武道剥削系统

    悠扬的号角吹响,战争的火焰弥漫大荒,在那雄壮威严的军团之首,少年执剑傲然屹立,“我愿以生命庇卫我王朝边疆,以手中之剑荡平八荒!”……修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