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378700000055

第55章 如此江山如此人 千年不遇我逢辰--毛泽东为胡乔木改诗

1.古有大小二乔 今有南北二乔

胡乔木在毛泽东身边工作了二十多年。在长期斗争中,毛泽东培养了胡乔木,胡乔木则积极地协助毛泽东。不仅如此,他们在共同工作的过程中也建立了非常深厚的革命友谊,他们是亲密的朋友,更是谈诗论词的诗友。

共产党中有两个“乔木”,他们有六同--同名:乔木;同籍:江苏盐城;同庚:诞生于1913年;同为中共党员,解放后都当选为中央委员;他们都写得一手好文章。抗战时期他们一个在南方,一个在北方,所以人们称他们为南北二乔。

南乔,即我们熟悉的乔冠华,当时在香港《时事晚报》担任主笔,曾撰写了一批气势磅礴的社论,出版过《争民主的浪潮》等专着。七十年代初期,南乔出任我国外交部长、中国驻联合国代表团团长。

北乔。即胡乔木,在延安时期就担任毛泽东的秘书和中央政治局秘书。后来,他先后出任新华社社长、新闻总署署长、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中央副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等职。他撰写了很多有影响的文章,并负责起草过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抗战时期“二乔”一南一北,抗战一结束麻烦来了。很多党的会议、文件中涉及到二位的经常会闹出张冠李戴的笑话。但是“乔木”一名寓意颇深,谁也不愿放弃这个心爱的名字。新中国成立,“二乔”同时进京,重名的麻烦再度引起人们的注意,后来此事竟然惊动了毛泽东。他把“二乔”召集到一起,问南乔以前叫什么名字?南乔答,原名冠华。

毛泽东说:这名字很好,以后你就叫乔冠华;北乔本来姓胡,可以改回胡姓,保留乔木二字,叫做胡乔木好了。在毛泽东的调节下,问题终于得到了圆满的解决。

后来谈起此事的时候,毛泽东打趣地说:

“古有大小二乔,今有南北二乔。”

2.看闲书乔木养病 赋新词主席斧正

六十年代初期,胡乔木因病休养,毛泽东非常关心他的病情。1961年8月25日,毛泽东致信胡乔木:

乔木同志:

八月十七日信收到,甚念。你须长期修养,不计时日,以愈为度。曹操诗云:盈缩之期,不独在天。养怡之福可以永年。

此诗宜读。你似以迁地疗养为宜,随气候转移,从事游山玩水,专看闲书,不看正书,也不管时事,如此可能好得快些。作一、一、三年修养打算,不要只作几个月打算。如果急于工作,恐又将复发。你的病近似陈云、林彪、康生诸同志,林、康因长期修养,病已好了,陈病亦有进步,可以效法。问谷羽好。如你转地疗养,谷宜随去。以上建议,请你们二人商量酌定。我身心尚好,顺告,勿念。

毛泽东一九六一年八月二十五日毛泽东的这封信,情真意切,表达他对胡乔木的关心、爱护和友谊。

六十年代中期,胡乔木因病到杭州西湖疗养,遵照毛泽东“专看闲书,不看正书”的建议,阅读了大量古代诗词,并对诗词格律进行了研究,创作了数十首旧体诗词,并相继请毛泽东修改。1964和1965年,毛泽东前后为胡乔木修改了四十多首诗词。

1964年10月下旬,胡乔木在杭州西湖之畔写了第一首词《六洲歌头·国庆》:

茫茫大陆,回首几千冬。人民众,称勤勇,挺神功。竟尘蒙夜永添寒重。英雄种,自由梦,义竿耸,怒血迸。讶途穷。忽震春雷,马列天涯送。党结工农。任风惊浪恶,鞭影指长虹。穴虎潭龙,一朝空。

喜江山统,豪情纵:锤镰动,画图宏。多昆仲,六洲共;驾长风。一帆同。何物干戈弄,兴逆讼,卖亲朋,投凶横,求恩宠,媚音容。不道人问,火炬燃偏猛。处处春浓。试登临极目,天半战旗红,旭日方东。

自此,胡乔木的词兴一发而不可收拾,接连填了多首。1964年10月下旬,胡乔木将他在杭州写的十三首词呈送毛泽东,请毛泽东斧正。毛泽东收到胡乔木的词之后非常喜欢,尽管他政务缠身,工作繁忙,他还是忙里偷闲为胡乔木改词:

其《水调歌头·国庆夜记事》的尾句是“万里千斤担,只用一愁眉。”毛泽东将其改为“万里风云会,只用一戎衣。”其《沁园春·杭州感事》的尾句是“天共我,吼风奇剑,扫汝生光。”毛泽东将其改为“谁共我,舞倚天长剑,扫此荒唐。”其《菩萨蛮·一九六四年十月十六日原子弹爆炸》其二的“风景异今宵,长歌意气豪。”毛泽东将其改为“情景异今宵,天风挟海潮。”其尾句是“魔尽凯歌休,濯缨万里流。”毛泽东将之改为“魔倒凯歌高,长天风也号。”其《水龙吟》中有一段改得比较多,原句为“乘摇空浪猛,前冲后涌,指冰山倒!”毛泽东将其改为“乘摇空雪浪,漫天雹雨,指冰山倒!”毛泽东的修改具有点铁成金之妙,使胡乔木的词在艺术性和通俗性方面都有了一个明显的飞跃。

后来,胡乔木在填词上有了一些进步,他将自己的词送到毛泽东的手中,毛泽东为之修改,并退回他;胡乔木收到后再修改;毛泽东又予以修改,并再次退给胡乔木,如此者再三,毛泽东不厌其烦。

不仅如此,毛泽东对胡乔木的词修改后,还亲自安排在刊物上发表。

经过毛泽东多次修改的《词十六首》,1965年元旦发表在《人民日报》的同时,也发表在中共中央理论刊物《红旗》上。胡乔木《词十六首》这般“高规格”的发表,引起了人们广泛的注意,很多名人为之注释。

3.如此江山如此人 千年不遇我逢辰

胡乔木的词经毛泽东安排发表后,深受鼓舞,接下来更加诗意昂然,一发而不可收。1965年,胡乔木又写出《诗词二十六首》,他将这些词都呈送到毛泽东手中,毛泽东修改后写道:“这些词看了好些遍,是很好的。我赞成你改的这一本。我只修改了几个字,不知妥当否,请你自己酌定。先登《红旗》,然后《人民日报》转载,请康生商伯达、冷西办理。”他还在扉页上写道:“有些地方还有些晦涩,中学生读不懂。唐、五代、北宋诸家及南宋好些人写的词,大都是易懂的。”根据毛泽东的这些意见,胡乔木对这些词又非常认真地修改了一次,然后又送给毛泽东。

毛泽东对这些词再次修改后批示道:“删改得很好,可以定稿。我又在个别字句上作了一点改动,请酌定。另有一些字句似宜再思再改。如不妥,即照原样。唯‘南针仰’一句须改。”毛泽东所说的“南针仰”,是指胡乔木词中的“干戈掌,南针仰”之句,毛泽东将其改为“干戈掌,方针仰”,并加上注语:“不使人误以为仰我南针,故改。”对胡乔木词中的“文武双全劳动好,营地乐,胜天堂。”一句中的“天堂”改为“家乡”,并在一旁批注:“要造新词,天堂、霓裳之类,不可多用。”毛泽东对胡乔木所写的这些词,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胡乔木不仅受到了空前的鼓舞,内心也无比欣慰。而且,他对毛泽东的关怀是非常感激的。后来在《人比月光更美丽》一书中,胡乔木由衷地说:我的词“都是在毛泽东同志的鼓励和支持下写出来,经过他再三悉心修改以后发表的。我对毛泽东同志的感激,难以言表。经他改过的句子和单词,确实像铁被点化成了金,但是整篇仍然显出自己在诗艺上的幼稚。”胡乔木后来写的一首七律,充分表达了他对毛泽东由衷的敬佩和真挚情感:

如此江山如此人,千年不遇我逢辰。

挥将日月长明笔,写就雷霆不朽文。

指顾崎岖成坦道,笑谈荆棘等浮云。

旌旗猎猎春风暖,万目环球看大军。

4.乔木传声改诗词 主席虚心纳良言

胡乔木在毛泽东身边工作了二十多年,耳濡目染,勤奋学习,加之毛泽东的关心和支持,诗词创作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他对毛泽东的诗词创作也做了大量的工作。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一些诗词,在定稿之前常常要征求一些诗家的意见,这项工作有时就是通过胡乔木去完成的。

1958年7月1日,毛泽东“读6月30日《人民日报》,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浮想联翩,夜不能寐。微风拂煦,旭日临窗。遥望南天,欣然命笔”。他一日之内,一气呵成,写就了《七律二首·送瘟神》。同一天,毛泽东给胡乔木写信:“睡不着觉,写了两首宣传诗,为灭血吸虫而作。

请你同《人民日报》文艺组同志商量一下,看可用否?如有修改,请告诉我。如可以用,请在明天和后天《人民日报》上发表,不使冷气。灭血吸虫是一场恶战。诗中坐地、巡天、红雨、三河之类,可能有些人看不懂,可以不要理他。过一会,或须作点解释。”这两首诗后来并没有在两三日之内发表,而是在三个月之后才见诸报端。原来毛泽东根据有关建议对原词又反复推敲修改,因而推迟了发表时间。

1959年六七月,毛泽东写了两首七律《到韶山》和《登庐山》,首先征求胡乔木的意见,接着又委托胡乔木征求郭沫若的意见,然后根据这些意见,反复推敲最后定稿。

1965年,毛泽东创作了《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念奴娇·鸟儿问答》两首词,毛泽东在发表之前,也曾通过胡乔木征求郭沫若的意见。

后来毛泽东根据郭沫若的建议对两首词进行了认真修改。

胡乔木还主动搜集他人对毛泽东诗词的建议,积极向毛泽东反映,使毛泽东诗词在艺术上日臻完善。

1958年10月3日《人民日报》刊载的《七律·送瘟神》发表后,其中有一句最初是“千村薜苈人遗矢”。1966年4月5日,胡乔木就毛诗注释中遇到的问题,写信给毛泽东,信中提到:“‘千村薜苈人遗矢’,据读者来信和查阅有关典籍结果,拟作‘千村薜荔人遗矢…。毛泽东后来对胡乔木说,把“荔”写成“苈”是笔误,同意按读者建议改正。

1966年4月,胡乔木还向毛泽东反映:袁水拍对《水调歌头·游泳》中的“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断句有个意见,即建议由“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恢复为首次发表时的“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毛泽东欣然接受了这一建议。

此外,胡乔木对毛泽东诗词的编辑、整理也作了大量工作。1986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诗词选》,就是在胡乔木亲自主持下,精心编辑而成的。他对诗词的体例、选编原则、注释等都严格把关,使毛泽东诗词这一瑰丽的伟大艺术作品绽放出奇异的色彩。

毛泽东在艺术创作上精益求精,不耻下问的伟人风格,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毛泽东和胡乔木的友谊,毛泽东对胡乔木在生活、工作、政治和艺术创作上的关心和支持,胡乔木对毛泽东的工作以及诗词上所倾注的精力,使他们结成了深厚的友谊,也为我们留下了千古传唱不绝的美谈。

同类推荐
  • 苏天赐文集三:附:苏天赐研究

    苏天赐文集三:附:苏天赐研究

    《苏天赐文集三:附:苏天赐研究》苏天赐研究是近20年来研究苏天赐先生的文章结集,对于苏天赐先生的生平、艺术、教育及思想均有全面深入的讨论和评述,可加深我们对苏天赐先生艺术及思想的理解。
  • 最后的民谣

    最后的民谣

    《最后的民谣》是史小溪的散文作品集。作者毕业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机电系,深造四川大学中文系。为陕西省作协理事,中国散文学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编审。《最后的民谣》收录了《信天游浸泡的陕北》、《高原和她最后的民谣》、《乡村的忧伤叙述》、《大地有光》、《捍卫人的价值》、《旷世的西部高地》等作品。
  • 胡适:容忍与自由

    胡适:容忍与自由

    《胡适:容忍与自由》是中国近代以来,盛名至极的文化学者之一——胡适先生作品,收录32篇胡适先生经典作品,涉及文化、民生、修身、历史、教育、社会改革、妇女问题等诸多领域,诸多实际问题。看胡适先生在六十年前的文章里是如何解答当代人的诸多困惑的……在复杂的社会里,我们如何做?
  • 岸防劲旅: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岸防部队成立

    岸防劲旅: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岸防部队成立

    《共和国的历程》是一部书写红色记忆的读物,它对于了解共和国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实践都是不可或缺的。同时,这套丛书又是一套普及性读物,既针对重点阅读人群,也适宜在全民中推广。《共和国的历程·岸防劲旅: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岸防部队成立》为丛书之一,主要讲述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岸防部队成立的缘起、过程、结局、时间、地点、人物等。
  • 一切的一切,都交给时间吧

    一切的一切,都交给时间吧

    这是一本汇集了山本文绪近十年的“感悟之书”。有山本文绪从公司辞职回父母家“啃老”的回忆;有结婚离婚再婚的情感波折;有从吉川英治文学新人奖到直木奖的欣喜和忘乎所以;有因得直木奖而患抑郁症的困境;如此这般,作者在这十年间,抱着各种不同的心情,为各种不同的媒体所写的散文随笔,时而戏谑,时而严肃。文体虽各不相同,但确是作者将最真实的自己用最真诚的心意,一览无遗地呈现给读者。暖心的文字,贴心的感悟,送给每一个在迷途中的你……
热门推荐
  • 弗洛特王国

    弗洛特王国

    离开故乡的小村庄,克莱恩和蒂芙尔这两个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为了寻找故友,绕了大半个国家,经历和目睹各种时势变迁。他不断地成长,她不断地沉沦。天赋抵不过努力,但一切都逃不过命运,唯有乱世中的各种抉择,活下去,才有机会强大。
  • 她该不会自杀吧

    她该不会自杀吧

    富家女酒店突然身亡,身后留下无数谜团,究竟是自杀还是他杀?关于真相、关于情感,关于人性……最后的最后,一切将会是怎样?
  • 魔逆成仙

    魔逆成仙

    本为魔界新星被封千年、重生后功力全废十二战将冒死相救抓住一线生机的他能否重登霸主之位!
  • 玄之玄皇

    玄之玄皇

    “这一刻本宫就是皇,不可一世,也唯我独尊,犯我族者——死。”“本殿的命运只有本殿自己可以掌握,妄图主宰本殿的人只要死路一条。”将两个不同身份的人扭曲在一起,到底是不是注定?
  • 远去的文明

    远去的文明

    本书所讲的人类文明只涉及局部的区域,但毫无疑问,它是人类文明历程中最重要的,也是最有代表性的。《远去的文明》——这是一部弥漫着科学精神的历史文化散文,探讨的是人类文明进程中一些特殊地域的生活故事、文化表现和科学成就。作者以真实淳朴和具有自己风格的文字引领读者走向时空的深处,共同游历那一段落满尘埃的文明。告诉读者:人类是如何加工最早的工具的;早期的城市是如何在平庸的日子里展现它的姿色的;古代的人类在细碎和艰辛的生活中是怎样抒发他们的思想和情绪的。
  • 那年春天我们正好

    那年春天我们正好

    光阴如水,匆匆间,那些年的我们是否还能真正的开怀大笑,在这成长的过程中,是否还存在着所谓的单纯,曾经的你我,终究只是那段回忆里已经回不去人物。
  • 童话大陆纳西亚

    童话大陆纳西亚

    一位公主,一个少年,因为一次偶遇,让他们日久生情。而在这爱情的路上,有着各种各样严峻的考验。跨世界恋情,终将迎来什么样的结局?
  • 回生行

    回生行

    少围行,回溯往生,冰雪颜色,弹指间风卷云边,红颜多薄命,新洲万里,且行勿回首。
  • 白某人的日常

    白某人的日常

    我叫白子,一个普普通通的南山精神病院病人。我平时从来都不抽烟,酒只是浅尝辄止。晚上不睡觉,一睡觉就睡到世界末日。睡前,我一定吃些点心(像祝前辈的腰子就是我的最爱),然后做半个小时黑洞,吃饱喝足了才美美地睡着。不说了,梁医生又来抓我了。遁了。PS:这是一个不可名状的大佬撒欢的故事。
  • 重生之铃兰之夏

    重生之铃兰之夏

    喂,你干嘛!”只听一声稚嫩却而尖利的声音响起,上官默铃只觉头脑发疼,本能地张开眼眸,看到一张放大的脸,一个梳着马尾的女孩用指责的眼光看着她,而自己的身上却溅满了污渍,汤汁紧贴着衣服,火辣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