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这场大火是一枝蜡烛烧着舞厅里扎的彩花引起的。开始人们以为是谁在开玩笑,等到火势发展到不可收拾时,大家才慌乱地奔向门口。为了不让那些没有购入场券的人入内,大门早已闩上了,一时打不开,就这样活活烧死了二百八十多人,受伤者不计其数。马托尔奇感到良心上受到谴责,一直呆在现场负责抢救和安置死难者的工作。他一回到家就病倒了,昏迷了三天三夜。
狄柯尼太太和玛琪等人前来看望他。他知道自己过不了今天夜里。生命已经离开他的躯体,难道他没有达到目的就这样死掉吗?
“玛……琪,”他的声音很响,使在场的人都吓了一跳。
他要玛琪从抽屉里找出一个盒子。
“戒指……”马托尔奇又说了一声,像是对她的行动缓慢表示不满。
玛琪吃惊地打开盒盖,里面有一对戒指并排放在锦缎上,原来是一对订婚戒指。马托尔奇立刻把一只戒指套在玛琪手指上,动作快得叫人吃惊。可是,他的力气已经用尽,不能给自己戴另一只戒指了。
他终于吃力地套上戒指,闭上眼睛,叹息一声说:
“你会……为这事……生我的……气吗?”
回答他的是一阵大声的哭泣。
他拿过玛琪的手亲了亲,翻身对着墙壁睡着了。
半个钟头后,马托尔奇又睁开眼睛。这时只有狄柯尼太太在他身旁,他望着她,微微一笑,要她到阿尔达伊那儿去。
“如果你爱他,就应该到他那儿去。”
“爱……爱,”她直爽地说,“他为什么现在才来爱我?因为他女儿在遗嘱里说,如果他跟我结婚,捷克草原上的产业就归他……因此他才爱……”
这使谈话变得非常痛苦。
马托尔奇不停地咳嗽,疲惫地想:一切都安顿好了,玛琪成了他的未婚妻,一辈子受誓言的约束,……还以为他是一个好人。
快到午夜时,坐在他床边朦胧睡去的玛琪突然感到有人握着她的手,就醒过来了。
“你会不会把我当作一个纯洁、善良、忠诚的小丈夫,永远记着我?”
玛琪以一阵呜咽作为回答。
“如果你……更深地了解我,你会知道我是个恶人。”
“不,亲爱的,你是世界上最好的人。”
“不,……不是……”他固执地摇摇头。“我不是好人;我是火炬……杀害了他们。”
突然,马托尔奇从床上跳下来,伸开双臂,说着呓语;他仿佛看到左右两旁站着两位使徒。他疲惫地悲泣着:
“主呵,你给了我们爱。但却是海市蜃楼,……而不是生命。”
他把僵直的手指高高地指向天空,以一个超于他的气力的声音大叫:
“人呵,遵从永恒的大自然规律吧……”
当她们把他扶到床上躺下时,他已经处于弥留的最后时刻。
事情是结束了,但什么问题都没有解决。
通过以上简介可以看出,作者在《火炬》里着力描写的主人公马托尔奇,作为生活在半封建社会里的知识分子形象,是有一定代表性的。这类知识分子大多数出身低微,政治嗅觉却比较敏锐,早就看出匈牙利社会中存在的种种弊端,下过决心要改变不合理现实。可是他们身上又都存在着致命的弱点。他们自命不凡,摆出一副救世主的姿态,瞧不起群众的力量;但是,他们在经济上仍然摆脱不了对上层统治阶级的依附。因此,他们都是些口头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永远陷于理想与现实,个人与群众的矛盾冲突之中而不能自拔。马托尔奇的典型意义也正在于此。他本是品学兼优的好青年,怀着“为全人类的文化与正义而工作”的热忱,走上工作岗位,不料第三天即被村里的实权派榨取了半年的薪俸。饥饿使他失去了斗志,不能忠于原来的理想。生活上的贪图安逸和性格上的懦弱,注定了他不可能成为给人民指明方向的火炬。相反,他很快变成了只关心个人利益和幸福的庸人。他不愿意了解和接触真正的劳动农民,疏远他们。为了攒钱娶他心爱的姑娘,他对农民的苛刻榨取,不亚于他原先痛恨的狄柯尼牧师。掌握全村人命运的贵族地主柯尔达伊是个道德败坏、生活糜烂的老浪子。马托尔奇对他是深恶痛绝的,但是为了个人的升迁和组织一个美满家庭,过舒适、幸福的生活,他竟背叛自己的誓言,屈从于柯尔达伊等人为代表的恶势力。马托尔奇身上表现出来的软弱性和动摇性,可以说是半封建社会里的知识分子的通病。
然而,马托尔奇毕竟跟封建势力的代表柯尔达伊等人有所不同。火灾发生后,他终于有所觉悟,意识到由于自己同统治阶级的妥协,对村里发生的那场悲惨事件也应负有责任。他深感内疚,进行自我谴责,却又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出路,最后只得在自我折磨中痛苦死去。
《火炬》的作者采取现实主义手法,细致、深刻地描写了马托尔奇怎样和在什么环境下逐步摒弃最初的远大理想和高尚情操。围绕他的命运,展现出村里的农民、知识分子、贵族地主及其代理人的活动和主要特征。通过这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勾勒出二十世纪初匈牙利农村的面貌。更重要的是,莫里兹经由马托尔奇的嘴咒驾“老浪子当人民领袖”,对整个上层统治阶级发出了最猛烈的抨击,指出他们是造成人民愚昧、落后,社会贫困的真正祸首。因此,《火炬》实质上预示着,统治危机在匈牙利已经出现,一场暴风雨般的革命是不可避免的。同时也说明作者在思想上已经同那个落后的半封建社会彻底决裂,做好充分准备迎接那 即将来临的革命风暴。《火炬》最后以“事件是结束了,但什么问题都没有解决”作为结束语, 这是意味深长的。一场大火象征着腐朽的匈牙利封建制度必将烧成灰烬,但谁是未来的革命力量呢?关于这个问题,莫里兹还没能找到真正的答案。
《亲戚》
《亲戚》是一部具有强烈批判性的社会问题小说,主要情节如下:
妻子莉娜在隔壁房间打电话的声音把彼斯托吵醒了。莉娜正向女友询问浇在烤兔子肉上头的汁是怎么做的,那是彼斯托最喜欢吃的菜。她的声音是那样甜蜜、那样自信、那样幸福,他已经许久没有听到她用这种声音说话了。他的眼眶里闪动着泪花。
昨天上午举行的市参议会上,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彼斯托当选为约拉特诺克城的检察长。晚上,市政机关头面人物以及彼斯托的朋友们为他举行一个庆祝晚宴,第二天清晨大家才尽兴而散。彼斯托一到家便倒头大睡,醒来时已经快十点钟了。他伸了伸懒腰,舒适地躺在床上,一点也没有想要起床的意思。在这之前,他这位人微职卑的小小文化参事,每天都得早早起来赶去上班。如今不同了,现在他用不着急着走,也不用去为他当文化参事时制定的那些到头来一个也兑现不了的诸如扫盲、增修校舍等计划而操劳奔波了。现在他已经成了让人家等候他的人物。
莉娜轻轻推开卧室的门,笑吟吟地走进来,主动向他表示亲热。要是昨天他这个时候还睡懒觉,莉娜一定会白着脸进来,冲他咆哮。可是,她今天不知发生了什么变化,仿佛一下子年轻了十岁。
原副检察长麦克罗茨要当这届检察长是意料中的事,可是他太盛气凌人,说漏了嘴,引起众怒。市长和银行经理担心自己也被牵连进去,中途把麦克罗茨甩掉,换上各派都能接受 的彼斯托。彼斯托出身破落的小贵族家庭, 幼年丧父,过着清贫的日子,有正义感,同情穷苦人民。十多年的文化参事工作,使他有机会亲眼看到农民的贫穷和受到的奴役,暗自下决心要为劳苦大众谋福利。新官上任三把火,他想一扫市政机构的贪污腐化,为民办点好事。他正滔滔不绝地讲述自己的抱负,莉娜突如其来地追问他晚宴上花了多少钱,得知他把二十个庞克全花了,大吃一惊,那几乎是他们半个月的家用呢。莉娜硬要他报细账,到底吃了些什么东西。彼斯托在宴会上听到乐队演奏一个曲子,使他想起过去的恋人玛克托连娜,慷慨地给了乐师十个庞克小费。莉娜勃然大怒。
现在彼斯托对妻子管得那么严感到很不快,他是一个男子汉,随着地位的变化,花钱也应该大方些。对妻子的不满,引起他对多年没有见面的玛克托连娜的想念。
莉娜出身于小资产阶级家庭,十多年来跟着收入微薄的丈夫过着平静、俭朴但幸福的小康生活。她善于料理家务,量入为山,体贴丈夫,精心抚养两个孩子,是一位贤妻良母。现在,她开始感到某种担心,也为失去过去美好而平静的生活惋惜。丈夫高升了,她还能不能满足他的要求?他会不会离开她,离开她的俭朴的世界?
彼斯托走进餐室,那里已经有许多邮件在等候着他。全是向他祝贺的信件,说的大都是些恭维话,有些人还顺便求他给谋个职位。
来信中有一封是彼斯托最小的舅舅拉约什写的。他最喜欢这个舅舅,十多年没有同这个舅舅见面了。人穷亲戚少,富亲戚不屑与你来往,穷亲戚又不能从你那里得到好处。现在彼斯托升官了,各色各样的亲戚都从四面八方冒出来。拉约什在信中诉说农村生活的艰辛,请求外甥给他一件穿得出去的衣服,他好亲自进城来道喜,末了还托外甥为他的儿子在音乐学校谋个职位。莉娜勉强答应给拉约什舅舅捎一套彼斯托已经不能穿的旧礼服。
彼斯托上任的第一天,一跨出大门的第一个想法是趁早搬家。他现在的住宅十分窄小,没有下水道,臭水横流,同他现在的身分极不相称。他边走边盘算如何买一套三房一厅的房子。突然听到有一个咋咋呼呼的声音冲他叫喊:
“你好哇,你好哇,亲爱的!”
彼斯托站定一看,原来是掌握本城财政命脉的储蓄银行总经理科勒迪茨。此人过去同他只有点头之交,现在竟屈尊先同他打招呼,亲热地责怪彼斯托从不去看望他这个表姐夫。彼斯托当然知道,科勒迪茨的妻子是他的远房表姐。她的外祖父私吞了彼斯托父亲该继承的一批产业,造成他们一家的穷困。科勒迪茨再三邀请彼斯托以后每逢星期四都到他家参加晚餐会。
彼斯托来到市政厅,凡是见到他的人都抢先向他致意,大门的警卫也向他敬礼,这是十六年来他进进出出市政厅大门第一次享受到的荣誉。他还没有走到自己的办公室,市长秘书在半道笑容满面迎上来对他说:市长有请。
市长是位保养得很好的小个子老头,其貌不扬,其言不通,却精于统治艺术,坐了三十八年的市长交椅,是全国当市长时间最长的罕见人物。他对彼斯托非常亲切,得知科勒迪茨是彼斯托的表姐夫后,要彼斯托今后叫他贝拉大叔。彼斯托受宠若惊,刚才的局促不安顿时消失,但仍小心谨慎地向市长建议,市政府某些部门需要改组,把美国贷款用在有收益的公用事业投资上,建立市政府企业等等。彼斯托发现市长不住地点头。为了讨好市长,便违心地提到养猪场,其实他十分明自,惟有这个养猪场是一个子儿也不许扔进去的地方,不禁出了一身冷汗。他早听说养猪场是市掌权人物借以侵吞公款,进行贪污的场所。正是养猪场的经理勃龙柯伊,即玛克托连娜的丈夫盗走了养猪场的基本投资,为自己建造了一幢豪华的别墅,养猪场才面临破产。彼斯托深知一万多户佃农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他现在作为市检察长,不得不维护本城的利益,正确对佃农问题抱先听市长指示的态度。无奈他在市长紧盯下,脱口提出“既要叫山羊吃饱,又不要让白菜全给吃了”的兼顾利益办法,深受市长赞赏。彼斯托得意之余,提出要鼓励纳税这一风马牛不相及的建议。同市长的谈话作为新检察长的工作计划见报了。反应不一,有称赞的,也有嘲笑的。
第二天,科勒迪茨差职员来见彼斯托,要他在一个文件上签字。那是关系到银行同市森林管理局之间的一场官司,银行明显违法,连前任都不敢管,因此彼斯托以不了解情况为由,拒绝签字。可是市长马上召见他,拐弯抹角要他签字,满足银行的要求。
市长还提醒彼斯托,务必要出席科勒迪茨家的星期四聚餐会,原因是每星期五市议会开会,主要议案都在聚餐会上由有关人士事先商量决定。彼斯托明白那是关系到自己前程的大事,回家劝说莉娜同往。这时内政部确认彼斯托任职的公文终于下达了,彼斯托夫妇才除去一块心病,只等去首都拜会内政部长的通知。莉娜从而打消了原先担心受到女主人怠慢的顾虑。她看出那些人都在拉拢她的丈夫,拉关系最好的途径莫过于通过妻子。如果他们想同她的丈夫结成同盟,先得把她当同盟者的同盟对待,有谁能比检察长的妻子更能使检察长晕头转向呢?她于是欣然同意去参加聚餐会,请女裁缝赶做礼服。
就在这个时候,彼斯托的另一个舅舅贝尔奇找上门来了。贝尔奇舅舅是个潦倒的乡村律师,穷极无聊,到处招摇撞骗。他也多年没有同不可能接济他的外甥来往了。 这次得知外甥交好运,专程前来祝贺,佯称他新买了一个上好的煤矿,还带来一块煤样品,要彼斯托出面为他打通关节,让市政府购买他的煤供城市取暖。彼斯托深知贝尔奇舅舅的底细,以不主管经济为名,婉言拒绝。但是,彼斯托的家族精神,不允许他拒亲戚于千里之外,不依靠自家人靠谁呢?何况贝尔奇舅舅主动提出事成之后,给彼斯托百分之二十的提成,还说那是正当的收入,总数可达两万庞克,彼斯托心动了。贝尔奇舅舅临走前背着莉娜向彼斯托要二十个庞克做路费。可是彼斯托身上连半个庞克也没有,他知道莉娜很厌恶这个舅舅,不敢开口向她要钱,只好让舅舅空着手回去。这样对待亲戚,是同彼斯托从母亲那里所受到的教育不相容的,使他更感到一个男子汉身无分文的痛苦。
贝尔奇舅舅的到来使莉娜很不安。她很敏感,丈夫刚升官,穷亲戚便接踵而来,担心丈夫上这些亲戚的当。因此,借口衣服做得不合适和孩子生病,同丈夫闹了点小别扭,但在彼斯托半强迫半劝说下,他俩还是到科勒迪茨寓所参加晚餐会去了。科勒迪茨的寓所十分豪华,晚宴极其排场,佳肴美酒自不必言,每位客人身后都站立着一名很精神的年轻人伺候。全城的权贵、名流,连主教大人都出席了。
晚宴快结束时,科勒迪茨把彼斯托叫到一旁,对他说:
“城外林荫区有栋漂亮的别墅,你得把它买下。”
彼斯托不禁笑了起来,因为这使他想起口袋里有数的几个钱;尽管他有过搬家的念头,但买一幢别墅,他连做梦也没有想过。
科勒迪茨关切地告诉他,那幢别墅的主人急于出手,售价极低。再说,彼斯托现在地位变了,应该有自己的房子,何况现在买比一年后买有利。现在可以放风说,是用继承下来的遗产买的,免得日后别人说闲话。他还答应作为亲戚,银行可以给他开户头贷款。彼斯托又动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