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53300000049

第49章 论老子重生思想的源流与道教思想的孕育(2)

《庄子·寓言》言老聃“西游于秦”, 而《史记·老子列传》言其西入关之后“终莫知其所终”。则老子入秦之后其消息不为中原之士所知, 中原文献失载。而秦地有承传其说之士, 略记其言行, 而使后人稍知其踪迹。释道宣《广弘明集·辨惑篇序》云: “李叟生于厉乡, 死于槐里, 庄生可为实录, 秦佚诚非妄论。” 又其跋孙盛《老子疑问反讯》曰: “老子遁于西裔, 行及秦壤, 死于扶风, 葬于槐里。” 《水经·渭水》: “又东过槐里县南。” 郦道元注云: “就水注之。水出南山就谷, 北径大陵西, 世谓之老子墓。李耳为周柱下史, 以世衰入戎, 于此有冢。事非经证, 然庄周著书云: ‘老聃死, 秦失吊之, 三号而出。’ 是非不死之言。人禀五行之精气, 阴阳有终变, 亦无不化之理。以是推之, 或复如传。” (《水经注》卷十九)。《太平寰宇记》: “盩厔县(即今周至县, 在扶风东南)有老子陵。” 《盩厔县志》载, 县东南蔓三王三羞里有五老洞, 相传即老子葬处。又《路史后记》七注云: “鄠县(即今户县, 在周至县东)柳谷水西有老子墓。” 虽记载于不同志书, 引用的地名不同, 其实均指同一地, 即今楼观处。《太平御览》卷一百七十七引《楼台本记》以道家神话的方式记载老子终于此。看来各书之说皆相合, 应非无据。

《庄子·养生主》云:

老聃死, 秦失吊之, 三号而出。弟子曰: ‘非夫子之友邪?’ 成玄英《疏》: “秦失者,姓秦, 名失, 怀道之士, 不知何许人也。” 孙以楷、甄长松先生在其《庄子通论》一书中考其当为秦人。 书中举《古今姓氏书辨证》“伯禽受封于鲁国, 裔孙以公族大夫者, 食采于秦, 以邑为氏”, 为秦姓的一个源头, 《通志·氏族略》“秦氏, 少昊之后也”, 为秦姓的第二个源头, 又举《元和姓纂》“颛项赢姓之后, 伯益孙非子, 周孝王封之于秦”, 为又一说(按: 此说来自《史记·秦本纪》)。孙、甄二位以后两说可并为一说, 是也。但我以为这“秦失” 恐怕只是指秦地之佚其名者某, 未必是姓名。“失” 成玄英《疏》言“又作佚”,即其证。

《庄子·养生主》述秦失吊老子之时回答老子的弟子的话:

始也吾以为其人也, 而今非也。向吾入而吊焉, 有老者哭之, 如哭其子; 少者哭之, 如哭其母。彼其所以会之, 必有不蕲言而言, 不蕲哭而哭者。 是遁天倍情, 忘其所受, 古者谓之遁天之刑。适来, 夫子时也; 适去, 夫子顺也。安时而处顺, 哀乐不能入也。古者谓是帝之县解。 指穷于为薪, 火传也, 不知其尽也。

由这一段议论可知, 秦失也是主张安时处顺、顺应自然、以死为最后归宿而不以为恐惧的人物, 其思想同《老子》一书中“惟道是从” (21章)、“道法自然” (21章)、“道常无为” (73章)、“天之道, 不争而善胜” (73章)等思想一致。老子之后的道家由“无为”、“守静”、“虚心” 引申出养神的诸理论, 由“弱志”、“强骨” 和“精”、“气” 之说引申出适应环境、强体、爱精诸理论, 由其中的辩证思想和“道德自然” 的思想引申出齐生死的观点。既追求长寿, 而又将死看成必然的归宿, 这不但在当时是很了不起的思想, 在今天来说, 也是很了不起的。

总之, 秦失的思想同《老子》有一致处, 但主要体现在对生死问题的看法上。从这点说, 秦失的思想同杨朱的思想也有相通处, 而且都共同地表现出将老子的思想向重生、养生而又对死适然而处的态度。这种思想同庄周齐生死的思想还不一致: 《庄子》的齐生死是完全泯灭了生与死的界线, 而秦失则是重生而不以死为畏惧。可以说, 秦失是将老子思想中对生死的看法从积极的方面加以引申, 而庄周是向消极的方面加以引申。

总的来说, 我以为在春秋时代中原战乱频仍的情况下, 秦地相对稳定, 因而有些看透了当时社会的部分知识分子或没落贵族, 便徙于秦地, 因而在秦地滋长起来一种重生、养生的思想。老聃的入秦, 同这种大的背景有关。先后从之游的杨朱和秦失在见到老聃之前既已受了一定的重生思想的影响, 见到老聃之后又使自己的认识深化, 从而皈依到老聃门下, 成了老聃思想的承传者。

三、南伯子綦———老子养生思想的又一承传者

《庄子·齐物论》有南郭子綦, 《人间世》、《大宗师》、《寓言》、《徐无鬼》作“南伯子綦”。《人间世》成玄英《疏》云: “即南郭子綦也。” 《寓言》中又误作“东郭子綦”,成玄英《疏》: “犹是《齐物论》中南郭子綦也。” 成说并是。看此几处所表现南郭子綦的思想大体一致, 无相互抵触处。

《齐物论》写南郭子綦论天籁的一段文字, 实为中国诗学史上的一篇重要的文献。南郭子綦将人因遭遇、身体感受、心情变化自然而然发出的声音(即所谓“天籁” )看作最高层次的音乐, 因为它反映了人的最真实的感情, 其次才是山川、林木、窍穴等自然物因风的吹动而发出的声音“( 地籁” ), 因为它完全是自然的, 反映着客观世界的真实; 再次, 才是人用乐器吹奏出的音乐(所谓“人籁” ), 因为它是人为产生的, 即使在表现某种感情, 却不是奏乐人当时的感受和心情的反映, 因而难免作伪。这看来是说音乐, 却反映出彻底的以人的真实感受为基础而论事的思想; 而且, 从音乐的功用上来说, 强调了完全的主观抒情、个人抒发, 强调个人的适意, 根本不考虑他人对此的感受与评价。这同上一部分所说杨朱的“为我”、“重生” 的思想也是一致的。《大宗师》曰:

南伯子綦问乎女娲曰: “子之年长矣, 而色若孺子, 何也?” 曰: “吾闻道矣。” 南伯子綦曰: “道可得学邪?”

以下女娲所讲的一套道理同杨朱、秦失的也一致。如: “已外天下矣, 吾又守之, 七日而后能外物; 已外物矣, 吾又守之, 九日而后能外生; 已外生矣, 而后能朝彻; 朝彻, 而后能见独; 见独, 而后能无古今: 无古今, 而后能入于不死不生。” 这同秦失吊老聃之时对老聃弟子所发的一套议论基本上是一个道理。南伯子綦的重视长寿, 欲闻长寿之道, 这也同前面说的杨朱的重生、为我的思想相一致。《徐无鬼》写其对弟子颜成子游论其“悲人之自丧者”, “又悲夫悲人者”, “又悲夫悲人之悲者”, 也表现出了轻物、轻天下而重生、顺适自然以养生的思想。如果只将这些看作是玩弄文字游戏, 故弄玄虚, 或仅仅看作是对人事、外物的不关心, 也就未能弄清它的实质。

关于南伯子綦的籍贯, 据孙以楷、甄长松二先生考证, 也是秦人。《路史》: “虢叔之后有南伯氏。” 虢封地在今陕西省宝鸡市以东, 即史所谓“西虢”。则南伯氏本出于秦。

《徐无鬼》记子綦召九方歅相其子, 九方也是秦人姓氏, 则也间接证明南伯子綦本秦人。

《庄子·徐无鬼》南伯子綦曰: “田禾一睹我而齐国之众三贺之。” 田禾, 即田和, 也称田太公和(见《史记·田敬仲完世家》、《六国年表》), 相齐数年, 后立为齐侯二年卒(前387)。以此看, 南伯子綦年纪较庄周为长, 而可以相接。故孙以楷、甄长孙二位以为庄周是南伯子綦的学生, 同颜成子游为同学。 无论怎样, 南伯子綦对老子的思想从重生、安时处顺和不以死为畏惧的方面作了发挥, 是可以肯定的。庄周则进一步地等同生死, 似乎抹杀了生死的界线, 这可以说是对老子和南伯子綦的思想向消极的方面作了发展。当然, 实际上庄周也是重视养生的。《养生主》中庖丁解牛的寓言, 可以从多方面来理解, 但从庄周在文中的原意说, 是讲顺应自然, 不强为破难解纷、损体伤神。从艺术的方面来说表现了一种高超的自然美, 从养生的方面说表现了一种顺应自然的养生思想。《庄子·刻意》云:

“吹句呼吸, 吐故纳新, 熊经鸟申, 为寿而已矣。” 这是目前所见我国古代关于气功、导引、五禽之类健身方式的最早记载。尽管此段文字不一定出于庄周本人, 也应是其后学所著。

《庄子》中说的“养生如牧羊, 鞭其后而已”, 我以为是我国古代在调养、治病理论方面最富哲理的总结。由此可以看出庄周一派虽然对老子的思想在生死问题上向消极的方面作了引申, 但仍可以看出杨朱、秦失、南伯子綦以来一脉相承的情况: 尽管有其异, 其同处也如一条线, 贯穿首尾。

四、秦地养生思想同燕齐神仙思想的结合———关于道教思想的孕育与由道家向道教的转变

道教究竟是什么时候产生的?作为一种有组织的宗教团体, 学者们的意见一致, 是东汉时代产生的。汉顺帝(126-144)之时张道陵在四川鹤鸣山著道书, 修符水醮箓之术, 百姓多从之。汉桓帝永寿元年(155)桓帝于宫中立浮屠老子之祠, 并设置老子像, 说明道教影响已上至于宫中, 老子作为道教教祖的地位也已明确。多年之后张角又打出“太平道” 的旗号举行起义, 造成了道教产生之后的一个大事件。但也不能说道教就是在汉桓帝时代突然产生的。作为思想上的准备, 是早就开始了的。桓帝延熹八年(165)襄楷向朝廷献《太平经》,而此前二十五年顺帝永和五年(140)宫崇向朝廷献《太平青领书》。而据载, 西汉成帝(前32一前7)时琅琊郡于吉已有《太平经》。于吉托言是老君所授, 究竟是于吉所造, 还是在他以前传下来的, 不得而知。从《太平经》本身看, 民间的色彩十分浓厚, 不像是由文人凭空造作出来的, 应该是在很长的时间中流传, 不断补充而成的。可见, 同道教的形成有直接关系的《太平经》的形成, 其历史就很长, 有其下限, 而难以确定其上限。

鲁迅先生说: “前曾言中国的根底全在道教。此说近颇广行。以此读史, 有很多问题可以迎刃而解。” 我觉得也可以倒过来说: 道教的形成, 全因了中国文化的土壤。

关于道教思想的来源, 我以为主要有三个: 一、道家思想。二、神仙家思想。三、墨子的鬼神思想。除此之外, 当然也还有些其他的东西, 如以自然崇拜为特征的原始宗教, 民间巫术, 阴阳五行思想, 和儒家的部分经典等。《周易》为儒家重要经典, 但后来也成了道教理论的来源之一; 谶纬本今文经学家玩弄的把戏, 也为道教徒所用。但我以为主要应为上面所举三个方面。关于墨子思想同道教的关系, 过去似乎未得到充分的重视(任继愈先生主编《中国道教史》在《道教的孕育与诞生》一节就没有提到墨家)。这里顺便说一说。

章太炎先生曾指出: 道教思想“本诸墨氏, 源远流长。” 这是很有见地的看法。一则, 墨家“尚同”、“兼爱” 的思想是后代道教平均思想的根源; 《非命》、《节用》反对奢侈, 也同样体现了公平的观念, 体现了广大人民的愿望。二则, 墨家《天志》、《明鬼》篇将天、鬼看作唯一主持公道的力量, 是战国诸子中唯一明确举出有神论旗帜为自己的理论服务的一家。三则, 墨家严格的组织纪律和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精神, 给道教组织以很大的启发与借鉴。事实上《墨子》一书也被收入《道藏》之中。

我这里主要想谈的是道家思想和神仙家思想在道教孕育和形成中的作用问题。

从一般的宗教观念上来说, 原始宗教和巫术是道教产生的胚胎, 而从主导思想方面来说, 道家思想是道教的中枢。但是, 从道教孕育阶段来说, 道家同神仙家思想一起被原始宗教所吸收, 因而形成了一个较健全的宗教的, 不是道家思想的全部, 而只是其中重生、养生的思想。关于这一点, 我们从道教正式成立之前准宗教的方士等的活动、主张中即可看出。一般的道教史著作将秦始皇自称为“真人”, 信任方士, 命徐福入海求神仙和不死之药作为道教形成过程中标志性的事件(如任继愈先生主编《中国道教史》所附《中国道教史年表》, 卿希泰先生主编《中国道教史》所附《秦汉魏南北朝道教(含道教前史)大事记》都由此开篇)。如果再往前追溯, 齐威王(前356-前320)、宣王(前319-前301)时燕人宋毋忌、正伯侨、充尚、羡门高“为方仙道, 形解销化, 依于鬼神之事情” , 宣扬服食不死方药,可以肉体成仙, 已体现出道教的基本精神和特征, 因谓之“方仙道”。这应是道教之前身。

可看出, 方仙道是以长生为其学说的宗旨, 但当中含有神仙家的思想。海上之人因饮食等原因本长寿。从古代到现在, 日本一直是长寿之国, 所以海上长寿仙山的传说, 也非完全没有根据。而靠海的居民因为所见空阔, 海上景致变幻莫测, 也易引起幻想。所以, 神仙家思想产生于海滨地带的燕齐之地。但只有神仙家的空想还不能使长生意识成为一种可以实践的思想, 而秦地重生、养生的观念和方法正好济其不足。因此秦地重生、养生的思想与燕齐之地神仙家思想的结合, 在原始宗教的基础上形成道教的思想。而墨家的“交相爱”的思想、敬天事鬼的思想和严格组织纪律的做法又使道教在成为一个健全的宗教团体方面以相当的帮助。

所以, 我认为从春秋时代开始, 秦地就有一种重生的观念, 这种观念因为老子思想的影响进一步理论化, 成为后来老子思想承传者所张扬的思想中一个重要的内容, 而这一内容又成了后代道教思想产生的温床。

最后要说到秦地有关道教的传说和遗址。除陕西的楼观之外, 甘肃的空峒山和临洮老子飞升地的传说, 我以为其实反映了道教同秦地的关系。这当中还有些问题有待进行深入研究, 这里只是揭示出一些最关键的事实, 以引起人们的思考。其他问题, 以待异日。

同类推荐
  • 百姓读易

    百姓读易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易经》,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讲,自它产生的那天起,它都或多或少地影响了我们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做事准则。无论是在我们的显意识里还是在我们的潜意识里,它都起到了一个风向标的作用,已经像空气一样渗透到了我们生活中的各个空间与角落。
  • 人究竟为什么活着

    人究竟为什么活着

    “人究竟为什么活着”这一问题是亘古难题。乍一看本书的名称,专门研究人生哲学的人,可能会不屑一顾或嗤之以鼻,以为又遇上了一位现实版的唐·吉诃德;一般世人,则可能感觉到这一问题好像是不难回答的。
  • 哲学与生活

    哲学与生活

    《哲学与生活》是艾思奇的一部通俗哲学经典,开哲学大众化之一代风气。该书主要收录了艾思奇在上海《读书生活》杂志担任编辑时,为回答读者提问所发表的文章,旨在用通俗的语言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这些文章中他从“生活”入手,力图从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中,提炼出抽象的哲学道理,同时,又用这些道理来指导现实的生活,从而让人们树立牢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
  • 毓老师说公羊

    毓老师说公羊

    本书是根据毓老师1980-1981、1988-1989、1999年在台北天德黉舍、奉元书院讲授内容整理而成。毓老师认为《易经》与《春秋》是中华文化精华之所在,不读此二经难以明白孔子思想,难以读懂中国文化,此两部元经为奉元主经。公羊不易读,其重在阐释《春秋》之“微言大义”,公羊学是中国思想之绝学,今人已少研究此学,这也是毓老师的绝学,他讲公羊着重其思想、智慧对今人的启示。
  • 曾国藩冰鉴(第七卷)

    曾国藩冰鉴(第七卷)

    《冰鉴》以冰为鉴、明察秋毫,以神为鉴、相骨识人。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识人,识人必先观人。古今中外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可以说是有成有败,为使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不受任何影响,特编辑了此书。本书通过对人体的神骨、情态、刚柔、容貌、须眉、气色、声音这七个部位的论述,以达到正确观人、识人、用人的目的。在这里我们不谈论观人、识人、用人的大道理,只希望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能够获得厚益。
热门推荐
  • 花繁心间

    花繁心间

    她是花店店主,在街巷尾营业,店内生意不温不火,她却乐在其中。他在最后一抹余晖归山之际出现了,成为了花店的常客同时也成为了她的太阳
  • 我有病,别惹我

    我有病,别惹我

    一个身怀癌症即将挂掉的宅男。一个遭到破坏即将崩溃的系统。一人一系统,在垂死挣扎中,决定干一票大的……于是,做什么都是任务,干什么都有奖励。“叮,恭喜宿主完成大街上行走任务,奖励耐克运动鞋一百双。”“叮,恭喜宿主完成初吻任务,奖励无限制望远镜。”“叮,恭喜宿主完成放屁任务,奖励加强版空气清新剂一瓶。”有了系统,分分钟,走向人生巅峰!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明史演义(上)

    明史演义(上)

    《明史演义》是蔡东藩著作的《中国历代通俗演义》系列书之一。全书共有一百回,讲述了从平民皇帝朱元璋开国、筑长城,郑和下西洋扬国威到明思宗殉国这一段历经276年的历史。此书“语皆有本”,力求其主要情节均有历史记载作为根据,而故事又不乏生动,既是一部历史巨著,也是一部文学巨著,读者可以在其中如同欣赏传奇故事一样领略中国的一段恢弘的历史,两全其美般地汲取知识和熏陶思想。
  • 爱情只是过来说再见

    爱情只是过来说再见

    就职于比战场更可怕的跨国企业的白骨精毛晓囡,有一个男神级的男朋友傅加蓝,某一天正在与死党吃饭胡侃的她收到男朋友的来信——前女友要跟他谈谈。所以她再次陷入了不安、挣扎与患得患失的纠结恐慌。回忆从校园走来的这场爱情,她一直是最卑微的那一个,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看他全部的深情对别人,看他与挚爱的重逢与离别,将自己快要爆炸的暗恋死死压住。然而毕业后选择了远离的她却得到了与男神在一起的机会,于是毛晓囡不顾一切飞蛾扑火,可是……他的一生之爱却在此时归来了……
  • 明动君心

    明动君心

    心理医生穿越事件。她是近年来最年轻的警队心理医生,她有着洞察人心的神奇能力。只不过帮忙试用催眠软件,怎么就来到某个前世再也回不到现代?这是一场穿越还只是一场梦游?乔装,破案,读心,谍战,她都玩得转,可为何看透他人内心却对自己的真心不知所措?还是她的心早已遗落?====================================================================感谢蜜凯西&叶是虫帮忙做的封面,TKS!本文涉及犯罪心理学,行为心理学,彩色心理学,催眠心理学,恋爱心理学,性格心理学,犯罪心理画像等等参考书目较多,在此就不一一举出,欢迎大家指正。
  • 笑傲之独孤前传

    笑傲之独孤前传

    独孤求败在金庸武侠小说一直是个神秘的人物,性孤傲而剑无敌。本故事主要是从金庸武侠丛书中流露出的独孤求败的姓氏,年代的一些线索来新写的一个人物。但从故事性来说,可以说是一个独立的故事,独立的人物群落,与金庸小说中的人物关系都不是很大,写本故事的目的是想喜欢金庸群侠的读者有个看的故事,至于文笔好坏,情节优劣,欢迎大家提出意见,如果写的太差,诸位哈哈一笑便可
  • 十日纹

    十日纹

    本文是小言……同一个梦,她做了无数次,梦中永远只有一把叫着陌生名字的声音,分不清好坏。她温婉淡漠,可谁人想到,温柔如她,却全身是致命性毒药!他将她绑到自己身边,想将她捧上天!却在初见时,为她的不自爱差点要了她,而她居然对他用腐蚀性药物,可恶的女人!
  • 短篇随笔碎片

    短篇随笔碎片

    新人一枚,记录生活,想到哪里写到哪里;不要太较真,不要太期望。
  • 我的夫君摄政王

    我的夫君摄政王

    当我一眼看上他,便深深爱上了……我懂!他们都说,他,是薄情之人,不懂爱,不值托付!不!你们不了解!你们不懂!你们知道一见钟情吗?你们不懂,但我相信!现代时:我喜欢一个人,他是个明星大咖……王一博,长的高冷帅气,怎么不爱?日日想夜夜念皇天不负有心人……穿越后:我天!偶像!我来了!不搞到手,我沈甜溪誓不为人!片段1:“相公啊!我喜欢你!”“这位姑娘,男女有别!”“相公啊~……”看专心女主如何把高冷大神玩到手!保证你甜蜜到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