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撒切尔夫人坚决地拒绝了他们的这些要求,她认为桑兹等人杀人放火,是在押的刑事犯罪分子,根本无权享受政治犯待遇。可是,桑兹的绝食却得到了北爱尔兰天主教徒们的支持。4月10日,在北爱尔兰一个以罗马天主教徒为主体的选区的补缺选举中,桑兹居然当选为英国的下院议员,而议会却不能阻止这一行动。当选的桑兹在狱中对外界发表了讲话,宣布要以绝食为武器抗争到底,不成功就成仁。
这一突发事件立即引起了国际上的广泛关注。爱尔兰共和国的议员、美国的议员、罗马教皇的特使、欧洲人权委员会和国际红十字会的代表,相继来英国为桑兹说情。可是“铁娘子”撒切尔夫人一点也不让步,全部给予回绝。
4月20日,桑兹的绝食到了第56天,他的健康状况急剧恶化。爱尔兰共和军成员行动了,他们焚毁汽车,袭击警察,扬言如果桑兹因为绝食而死,他们就将发动“全面进攻”。
当时正在国外访问的撒切尔夫人对此的反应十分镇定,她淡淡地说:
“他们既然自愿求死,那就让他们去死吧,当局理当尊重他们个人的意愿。但是,提出的要求,一概不能接受!”5月5日,27岁的桑兹在持续绝食66天之后,真的死去了。死讯传到各地以后,立即爆发了焚烧房屋、砸毁汽车、袭击警察等暴力事件。而监狱里的70多个共和军成员则扬言要集体绝食,以示对桑兹的悼念,给英国政府施加更为强大的压力。撒切尔夫人坚定不移,毫不妥协!她声称,如果对这些共和军囚犯让步,那就是给他们“颁发了屠杀无辜的许可证”,她还强硬地宣布:“政府永远不会给共和军犯人以政治犯待遇。”
桑兹的绝食而死和撒切尔夫人的铁一般的强硬,在国际上引起了强烈反响。爱尔兰、美、法、希、葡、挪威和澳洲等国家和地区,都相继发生了不同规模的抗议活动。美国拥有1300万爱尔兰裔人口,许多重要人物都有爱尔兰血统。所以,美国政界和舆论界对撒切尔夫人的态度很是不满,纷纷提出谴责和非难。可是,撒切尔夫人却十分顽强地忍受着这一切,寸步不让。
后来,死去的绝食者不断增多,暴力活动在北爱尔兰也是此起彼伏。但不管情势多么严重,也无论国内外压力有多大,撒切尔夫人依然故我,毫不退却。1981年10月3日,绝食者经过七个月的行动,死了十名同伴以后,终于宣布停止绝食。至此,撒切尔夫人经受住了这场常人难以忍耐的极为严峻的考验,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哈佛家训
撒切尔夫人在这一事件上的强硬立场,正显示出她作为“铁娘子”的个性。不论其意义是否积极,其结果是否残酷,但这种不屈不挠、处事果断、意志刚毅的作风,认准目标就坚定走下去的勇气,则对人们极具启示意义。
科学界的“小公主”
伊伦是居里夫人的女儿,人称科学界的“小公主”。她小时候好动,有点“野”,像个男孩子,有一次还把父母的诺贝尔奖章当做“大金币”玩。当小伊伦长到该上学的年龄时,居里夫人对自己这个不那么文静,不能安安稳稳坐下来读书的小伊伦,还真费了不少心神。
居里夫人在伊伦的学习问题上,有着很独特的见解。她始终认为不能用过时的信条和方式学习,主张着重培养伊伦的独立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以便让她尽可能直观地学习和熟悉各个领域的最新知识。居里夫人常说,伊伦的这个年龄正是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如果整天封闭在空气污浊的教室里,消耗过多的精力是野蛮的,应该增加户外自由活动的时间。伊伦一直非常感激妈妈对她讲的一句话:学习要少而精,切忌一知半解。这使她受益终生。
小伊伦最初的学习生活是在一所特殊的“小学”开始的。在这所特殊的“小学”里,没有拘泥于呆板僵化的填鸭式学习方法,而是一种全新的跳跃式的趣味性学习法。
小伊伦很快就被这种快乐而有趣的学习方法吸引住了,“野劲儿”收敛了许多。她开始把她似乎总也使不完的精力放在那些试管、烧杯、天平上,脑子里转起了一个又一个的问号……伊伦每天除了学习功课外,还要干些体力劳动。劳逸结合使她学会了缝补衣服,在庭园里劳动、做饭、荡秋千,还学会了音乐。这样极具趣味性的快乐的学习一直持续了两年,由此奠定了伊伦进军科学领域的基础。她后来在科学上的成功,很大部分应该归功于这段早期的学习经历。
哈佛家训
新颖的趣味性学习法,可以使我们用独特的方式把想像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这对我们的认知发展、能力发展以及创造力发展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我们应给自己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女儿的“奇谈怪论”
199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福尔哈德上高中时有了自己的崇拜对象,但她并不是一个盲从别人的人,即使是自己的偶像,也绝不会盲从。她曾“狂妄”地对歌德的诗、高斯的数学公式和达尔文的进化论都提出过不同的看法。
在学校里,杰妮(福尔哈德的小名)很难找到可与之商榷自己的“奇谈怪论”的人,老师虽然表扬她的钻研精神,却对她的“极端固执己见”、“对他人妄加评论”深表遗憾。
幸运的是,杰妮的父亲一直是她的惟一“忠实听众”。父亲总是耐心认真地听取她的意见,对于女儿不拘一格的独特想像力与创新思维,父亲给予了最细心的呵护,每次听完女儿的新想法,父亲都会给予一定的肯定及最大的鼓励。
父亲的赞许给了杰妮极大的信心,使得她无论做什么,都试图用自己的新观点去做。每当冒出什么新想法时,她首先想到便是告诉父亲。在小杰妮看来,父亲的赞许便是对她能力的肯定。
在父亲的鼓励下,杰妮保持了自己的独立见解和大胆的怀疑精神。而这对于每一个想有所创新的科学家来说,无疑是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
后来,杰妮还经历了多次的“闯祸”风波,都是父亲出面解决的,这些都极大地鼓舞了杰妮的创新思维及勇于坚持自己看法、不随“大流”的勇气。也就是在这时候,奠定了杰妮未来在进行科学研究时,敢于游离于科学界主流以外,勇敢地坚持当时绝大多数人不理解的“过时”的研究课题的基础。
哈佛家训
孩子产生“奇谈怪论”,说明孩子已经具有独立思考过程,从而产生与常人不同的想像和思考成果,尤其当她得到老师的“遗憾”的评价后,她更需要人的理解与支持,需要心理的“救助”,此时父母如果不给予关心和爱护,就会扼杀孩子的创新精神。
孩子是一株“幼苗”,需要精心的呵护,家长绝不可掉以轻心。
5岁的图书馆小读者罗莎琳出生在纽约东区东欧移民集居的低洼地,父亲是来自俄国的犹太移民后裔。由于生活困难,父母都没有受过多少教育。大多数犹太人都是爱好知识的人,罗莎琳的父母也不例外。虽然他们因家境贫穷中途辍学,没能接受更多的教育,但这并不表明他们不热爱知识、不热爱学习。
罗莎琳的父亲从不多的收入中挤出钱订了一份《纽约时报》,闲暇时经常阅读,罗莎琳的母亲则读遍孩子们的每一本教科书。但家里可看的书毕竟太少了,父母把目光瞄向了当地的公共图书馆。先是罗莎琳的父亲去借书,后来是让儿子负责借书还书。
父亲不让罗莎琳和哥哥一起去图书馆这件事,一直让罗莎琳“耿耿于怀”,她多么盼着能和哥哥一起去图书馆啊!
还是在上幼儿园之前,罗莎琳就已经像大人一样正儿八经在看书了。罗莎琳多么想像哥哥那样“神气”地去图书馆,但疼爱她的父亲总是说,你还太小,等长大一些。在罗莎琳满5岁后,父亲就让她跟着哥哥到图书馆去。早就憧憬着这一天的罗莎琳别提有多高兴了。这一切都使她成为一名爱看书、爱学习的孩子。
那时,罗莎琳居住的犹太人区里有很多犹太人,充满了求知欲望与好学上进的精神,这儿的小孩子在五六岁时,便成了图书馆的读者,罗莎琳更是不例外。
哈佛家训
洋溢在整个家庭中的这种浓郁的读书氛围,给孩子造成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这是孩子喜欢读书的最直接动力。
利用悟性让人生绽放光华
女孩玛利亚·罗塔斯是萨尔瓦多人,她在贫困的印第安人家庭刚刚坠地,就被父母带到美国寻找生路。头几年,父亲靠到打工市场上找零工,当卡车司机,为人家做清洁养家糊口,直到几年以后才找到一份固定工作,取得了美国国籍。他万万没有想到,小女儿玛利亚·罗塔斯竟会给他带来好运。
玛利亚·罗塔斯刚刚6岁时,就对各种玩具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家中贫穷买不起更多的玩具,她就用父亲买来的橡皮泥自己捏成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她的橡皮泥玩具几乎每天都有新花样,只要她看到过的,她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把它捏成她喜欢的玩具,她对玩具有着超常的悟性。
那年过圣诞节,父亲要送她一件礼物。就带她来到世界著名的迪斯尼公司经营的一家玩具城,让她自己挑选。但玛利亚·罗塔斯看了半天,竟一件也没有挑中。玛利亚·罗塔斯这怪异的现象,恰好被玩具店的老板唐纳德·斯帕克特发现了。
这位美国著名的玩具商问玛利亚·罗塔斯:“你不喜欢我们的玩具吗?”
“是的。”
“那你喜欢什么样的玩具。”
于是,玛利亚·罗塔斯指着那些动物玩具开始数落:“这种姿式不好,那种颜色不对,这种看着太笨,那种做得不像……”
唐纳德·斯帕克特听后觉得眼前这个小女孩出语不凡,便把她领到后面的办公室,把她刚刚指出的玩具一样一样摆在桌子上,问她应该改变成什么样子。
她便叫人找来橡皮泥,按自己的想像一样一样捏起来……结果让唐纳德·斯帕克特大为折服,立即协商与她签定一项长期合同,破例聘请她为玩具公司的顾问。
后来,迪斯尼公司为了充分发挥玛利亚·罗塔斯的天赋和智慧,每当世界各地有玩具展销活动时都要带上她,使她的眼界大开,对各种玩具提出的意见和见解更加准确,更能切中要害。
唐纳德·斯帕克特在解释他聘请玛利亚·罗塔斯的动机时说:“一个人具备的天赋和超凡的悟性不在于她年老或年少,而是在于她对事物提出的见解。我们所有的玩具设计都犯有一个通病,那就是失去了对童心的直接反应能力,目光陈旧,缺乏激情。”
后来,玛利亚·罗塔斯鉴别的玩具给公司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在纽约42街,公司租了三间有电脑、传真机等现代化通讯设备的办公室,有两位女秘书和两位男佣鞍前马后为她服务。
玛利亚·罗塔斯既要在公司工作,又要到学校去完成学习,所以她的工作时间每周不超过20个小时。
后来,她年薪为20万美元,加上她在美国通用电器、迪斯尼等大公司的股息,玛利亚·罗塔斯的年收入可达2000万美元。15岁时,她作为世界上最年轻的百万富翁和最年轻的商人而被载入《吉尼斯世界大全》。
哈佛家训
悟性越好的人创造性越强,悟性越好的人理解能力越强。由此可知,悟性就是我们每个人的深层智慧。我们每个人都有悟性、灵感和才华,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发现它、珍惜它,它就会为我们的人生绽放光华。
女学生的摄影展
在美国芝加哥市的西北角,有一个名叫罗爱德的小镇。前不久,该镇的教育机构为镇里一位女学生举办了一次摄影展览,展出的都是她以自己为主人公的生活照片。出人意料的是,从美国各地来了两千八百多位记者,打破了美国个人摄影展览采访记者人数的历史纪录。
这位女学生叫路易丝,那年十七岁。她生活与常人一样,与众不同的是,就是坚持每天给自己照一张相,从她会照相的那天起,足足照了十多年,照了三千三百多张。她把这项摄影展活动称为:“每天都是新的”。
展览馆共有八层展厅,平心而论,这些照片本身都没有什么高超之处,从拍摄技术到画面内容,都很是平凡,甚至有千篇一律。
然而,就是这些平凡的照片轰动了整个美国,扬名于世界,因为它体现了路易丝对人生永恒的爱。路易丝因此被评为最优秀的学生。
哈佛家训
执著就是艺术,平凡铸就伟大。人生中的某些苦难有时正是为了考验我们生命的承受力,唯有那些能够坚持不懈的人,才能得到最大的奖赏。
为生命添色彩
有个天真可爱的小女孩,在她三岁生日的前两天,被诊断出患有急性淋巴性白血症。此后,虽经过多次住院治疗,可她的病情始终难以控制。
小女孩从四岁起,就开始学画画。因为她最大的梦想,就是长大以后能够成为一名出色的画家。在她的笔下,有童话故事里的公主,有英俊多情的王子,也有一些友善而可爱的小动物,即使是在病情加重的日子,她也是毫不松懈地画着,似乎没有意识到自己弱小的生命已经受到了威胁。
在与病魔抗争的日子里,只要有时间,她就会打开素描本,拿起心爱的彩笔,忍着病痛的折磨,画着脑海中所想像出的美好画面。到七岁时,小女孩已经画了8000多张彩笔画。细心的父母总是为小女孩把画好的彩笔画保存起来,他们理解女儿,是当画家的信念支持着她幼小的心灵和微弱的生命。
小女孩在与病魔抗争四年之后,怀着对生命的极大渴望,走完了她七年零九个月的短暂生命。然而,她却为全世界儿童留下了8000余张美丽的彩笔画,这个小女孩叫三瓶彩子。
2000年9月18日,彩子留下的绘画作品,在美国明尼苏达州的明尼阿波利斯全美骨髓病年度总会的会场中心进行了展出。所有看过彩子画作的人,都被她画里面那不懈的生存勇气和乐观向上的精神感染了,许多人甚至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一个如此年幼的生命,竟能够以顽强的毅力,来坦然面对死亡的威胁,并为实现自己心中的梦想而不懈抗争、努力,这是一种何等灿烂的人生姿态。
其实人的生命,对于整个世界而言是非常短暂的。有限的生命里,无论身处何种境地,都要满怀信念、希望与勇气,坦然去迎接命运的挑战,都要让心中的信念永开不败!这样,我们才会为生命画上一抹浓重而美丽的色彩。
哈佛家训
在学水彩画的时候,每一笔一画都要付出无数的心血与汗水,全力以赴,用心去画,才会创作出有独特风格的作品。
剪头发
索尔·德拉克鲁斯是17世纪墨西哥著名的女诗人。她十几岁的时候,不但有轻盈灵巧的身段、美貌动人的仪容,而且长着满头秀美的头发。那时,周围的人无不希望她成为一名出色的演员,但是她矢志要做一个诗人,为自己的祖国和人民尽情讴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