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是成功的必要条件,是成功的源泉。相信自己行,是一种信念。自信是人对自身力量的一种确信,深信自立一定能做成某件事,实现所追求的目标。自信不能停留在想象上。要成为自信者,就要像自信者一样去行动。我们在生活中自信地讲了话,自信地做了事,我们的自信就能真正确立起来。面对社会环境,我们每一个自信的表情、自信的手势、自信的言语都能真正在心理中培养起我们的自信。
一个经理,他把全部财产投资在一种小型制造业上。由于世界大战爆发,他无法取得工厂所需要的原料,因此只好宣告破产。金钱的丧失,使他大为沮丧,于是,他离开妻子儿女,成了一名流浪汉。他对这些损失无法忘怀,而且越来越难过。后来,他甚至想要跳湖自杀。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看到了一本名为《自信心》的书。这本书给他带来勇气和希望,他决定找到这本书的作者,请作者帮助他再度站起来。
当他找到作者,说完他的故事后,那位作者却对他说:“我已经以极大的兴趣听完了你的故事,我希望我能对你有所帮助,但事实上,我却没有能力帮助你。”
他的脸立刻变得苍白,他低下头,喃喃地说道:“这下子我完蛋了。”
作者停了几秒钟,然后说道:“虽然我没有办法帮助你,但我可以介绍你去见一个人,他可以协助你东山再起。”一听到这句话,流浪汉立刻跳了起来,抓住作者的手,说道:“求求你,请带我去见这个人。”
于是作者把他带到一面高大的镜子面前,用手指着镜子说:“我介绍的就是这个人。在这个世界上,只有这个人能够使你东山再起。除非你坐下来,彻底认识这个人,否则,你只能跳到密歇根湖里去。因为在你对这个人做充分的了解之前,对于你自己或这个世界来说,你都将是个没有任何价值的废物。”
他朝着镜子向前走了几步,用手摸摸他长满胡须的脸孔,对着镜子里的人从头到脚打量了几分钟,然后退几步,低下头,开始哭泣起来。
几天后,作者在街上碰见了这个人,几乎认不出他来了。他的步伐轻快有力,头抬得高高的。他从头到脚打扮一新,看来很成功的样子。“那一天我进入你的办公室时,还只是一个流浪汉。但我对着镜子找到了我的自信。现在我找到了一份年薪三千美元的工作。我的老板先预支了一部分钱给我的家人。我现在又走上成功之路了。”他还风趣地说将再拜访那个作者一次,“我将带着一张签好字的支票,收款人是你,金额是空白的,由你填上数字。因为你介绍我认识了自己,幸好你让我站在那面大镜子前,把真正的我指给我看。”
自信心是一个人做事情与活下去的力量,没有了这种信心,就等于自己给自己判了死刑。“认识你自己”,是流传甚广的外国名言。因为有一个人可以帮你,那就是你自己。人有一个最大的敌人,就是你自己。
每天做好一件事
每天做好一件事,坦然微笑地面对生活。有一位画家,举办过十几次个人展,参加过上百次画展。无论参观者多与否,有没有获奖,他的脸上总是挂着开心的微笑。在一次朋友聚会上,一位记者问他:“你为什么每天都这么开心呢?”他微笑着反问记者:“我为什么要不开心呢?”而后,他讲了他儿时经历过的一件事情:我小的时候,兴趣非常广泛,也很要强。画画、拉手风琴、游泳、打篮球,样样都学,还必须都得第一才行。这当然是不可能的。于是,我闷闷不乐,心灰意冷,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有一次我的期中考试成绩竟排到全班的最后几名。
父亲知道后,并没有责骂我。晚饭之后,父亲找来一个小漏斗和一捧玉米种子,放在桌子上。告诉我说:“今晚,我想给你做一个试验。”父亲让我双手放在漏斗下面接着,然后捡起一粒种子投到漏斗里面,种子便顺着漏斗到了我的手里。父亲投了十几次,我的手中也就有了十几粒种子。然后,父亲一次抓起满满一把玉米粒放到漏斗里面,玉米粒相互挤着,竟一粒也没有掉下来。父亲意味深长地对我说:“这个漏斗代表你,假如你每天都能做好一件事,每天你就会有一粒种子的收获和快乐。可是,当你想把所有的事情都挤到一起来做,反而连一粒种子也收获不到了。”
二十多年过去了,我一直铭记着父亲的教诲:“每天做好一件事,坦然微笑地面对生活。”
不要四处乱撞,每天做好一件事,脚踏实地地去完成自己想完成的事情。
在英国的《反谷物法》的运动中,柯布敦写信给一个朋友说他自己就像“马一样地工作,片刻不得休息”。布鲁汉是不知劳累、勤勉不息的典范。帕默斯顿这样评价过他,说他一大把年纪的时候还为了成功而拼命地努力着,比起壮年时有过之而无不及。他身上依然保留着年轻时的工作能力与幽默感。
布鲁汉自己也总说,在办公室里忙工作,对他的健康十分有利,工作把他从无聊中解救出来。海威特斯甚至认为,人的“无聊感”是人优于动物的最主要因素——正是那种想把从无聊中带来的难以忍受的痛苦解脱出来的感觉,才使人们忙碌起来,这也正是促使人类不断进步的原因。
这种持续充实的工作以及与他人的交往,永远都是人类天性中最好最成熟的一面。很多优秀的人物都是在工作中受到系统训练的人,而非什么天才。实干家在某一领域中造就的对时间和劳动效率的把握,都能使他们在另一个领域中有所作为。
不必在意别人的看法
每个人都有自己做人的原则,都有自己的为人处世之道,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生活中不必太在意别人的看法,不能为别人的一席话而改变自己。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老头带着儿子牵着驴去赶集,驴驮着一袋粮食。他们刚出门不远,道边便有人对老头说:“你真傻,为什么不骑着驴呢?”于是,老头便骑上了驴。可走不多远,又听到道边有人对他说:“这老头心真狠,他自己骑着驴,让儿子走着。”老头听后,赶紧从驴上下来,让儿子骑了上去。
可又走没多远,又有人对他们说:“这个孩子真不懂事,自己骑驴,让老人走着。”儿子一听,赶快下了驴,让老头上去。没走到集上,又有人对他们说:“这两人心真坏,让驴驮着东西,人还骑上去。”老头不得不又从驴上下来,连驴驮的粮食他也自己背上了。老头没有主见,一味听信他人之言。故事到这儿肯定还没完,指不定过一会又有人笑他们傻,放着驴不用,人却背着粮食。再过一会还会有人说他们傻,放着驴不骑。总之,人没有主见,永远也不得安宁。
无独有偶,还有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位画家想画出一幅人人见了都喜欢的画。画毕,他拿到市场上去展出。画旁放了一支笔,并附上说明:每一位观赏者,如果认为此画有欠佳之笔,均可在画中做记号。
晚上,画家取回了画,发现整个画面都涂满了记号——没有一笔一画不被指责。画家十分不快,对这次尝试深感失望。
画家决定换一种方法去试试。他又摹了同样的画拿到市场展出。可这一次,他要求每位观赏者将其最为欣赏的妙笔都标上记号。当画家再取回画时,他发现画面又涂遍了记号——一切曾被指责的笔画,如今却都换上赞美的标记。
“哦!”画家不无感慨地说道,“我现在发现了一个奥秘,那就是:我们不管干什么,只要使一部分人满意就够了。因为,在有些人看来是丑恶的东西,在另一些人眼里恰恰是美好的。”
所谓众口难调,一味听信于人者,便会丧失自己,便会做任何事都患得患失,诚惶诚恐。这种人一辈子也成不了大事。他们整天活在别人的评价里,太在乎上司的态度,太在乎老板的眼神,太在乎周围人对自己的态度。这样的人生,还有什么意义可言呢?
别被心中的“怕”字吓住
一个少年怕独自走夜路。父亲问他:“你怕什么?”少年答:“怕黑。”父亲问:“黑为什么可怕?”少年答:“像有鬼似的。”父亲问:“你见过鬼?”少年笑了:“没有。”父亲问:“那么,现在你敢独自走夜路了吗?”少年低头:“不敢。”父亲问:“还怕什么?”少年答:“路边有一片坟地。”父亲问:“坟地里有什么声音或鬼火之类的吗?”少年答:“有虫叫,没鬼火。”父亲问:“白天的虫叫与夜里的虫叫有何区别?”
一名新兵怕跳低板墙。连长问他:“为什么不敢跳?”新兵答:“怕栽倒。”连长问:“你以前跳过吗?”新兵答:“没有。”连长问:“那么低板墙绊倒过你吗?”新兵低头:“当然没有。”连长问:“那你怎么知道它会使你栽倒?”然后连长令新兵跳高,成绩为1.7米。连长又问新兵:“你知道低板墙有多高?”新兵说:“不知道。”连长说:“1.5米。”
一名失业青年近几年在家埋头写作,发表了一千多块“豆腐干”。一天,父亲指着一则招聘启事说:“某报社需要编辑,快去试试!”长期与社会缺少直接接触的青年胆怯地说:“我未必行。”父亲问:“为什么?”青年答:“没学历。”父亲问:“或许你发表的作品能打动报社总编呢?”青年答:“那么多大学毕业生应聘,咋会看上我呢?”父亲问:“你见过总编了?”青年答:“没有。”父亲问:“你了解过全部竞争对手了?”青年答:“没有。”父亲问:“那你究竟怕什么?”
怕走夜路的少年后来独自走了几回,虽紧张,却平安无事;怕跳低板墙的新兵后来终于咬牙跳了一次,并且以后再也没有犹豫过;怕应聘的青年后来背着几袋报刊去见总编,居然被破格录用……他们就是今天的我呀!
我曾反复品味父亲的问题:你究竟怕什么?我的回答是:怕我心中那个与生俱来的“怕”字。
有人说得好:“怕什么就有什么。”还真是!你越怕生病,内心老是压抑紧张,免疫力随之下降,则疾病肯定会登门拜访你。你怕见人脸红,一见人后你就紧张,你自然会脸也变色心猛跳。其他心理疾病也莫不如此!
要想消除自己怕这怕那的个性弱点,提高自己的勇气,最重要的,是敢于迎接各种困难挫折的挑战,绝不是躲避退缩。在与各种形形色色、看似十分可怕的东西直接交手后,你会发现,你原来所怕的许多东西,都不过是些“纸老虎”而已。因此,我们的人生哲学应是:“能少做一分懦夫,就多做一分勇士!”
善于经营自己的长处
美国教育家嘎纳教授经过多年研究出的多种智力理论认为:人的智力有八种,而各种智力在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着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每个人的智力都有所特长,如有些人的语言智力水平很高,但他的逻辑思维智力可能就非常普通。多种智力理论和美国盖洛普公司的优势理论如出一辙,他们认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优势所在,那些优势决定了一个人所擅长的领域,每个人只有扬长避短,充分地发挥自身的优势,才能事半功倍,才能找到自信并取得事业的成功。
荀子说:“大智有所不虑,大巧有所不为。”意思是说:之所以成为大智大巧者,就因为扬其长而避其短。
李小龙在海外华人中的声誉很高,位列第一,足可见“功夫之王”的影响力。但是却很少有人知道,李小龙本来是有先天缺陷的。首先,他是近视眼,必须戴着隐形眼镜。
对此,李小龙坦诚地说:“从小我就近视,所以我从咏春拳学起,因为它最适合做贴身格斗。”
其次,他的两腿不一样长,右腿比左腿短5厘米,但也正因为如此,他左腿专事远踢、高踢,如狂风扫叶;右腿专事短促的阻击性踢法或隐蔽性踢法,近身发腿如发炮。同时,两腿的不一致使他摆出的格斗姿势优美别致,独具特色,成为一种武功流派的典型。
“我接受我的缺陷,毫无怨言。”李小龙如是说。
当你觉得日子过得很累,工作干得很苦时,不要抱怨,仔细想想,可能是你扮错了角色,就好像让鸟儿在水里飞翔,而让鱼儿在天空游荡一样。富兰克林说:“宝贝放错了地方便是废物。”只有发现自己的特长、优势所在,并找到它们与社会需要的最佳契合点,你才能更好地迈出获得人生事业发展的第一步。
一个人的自信和成功更多的来自于他对自己所擅长的工作的专注和投入。
有两个年轻人都曾经做过律师,但是他们都很失败。然而,他们并没有就此消沉下去,也并没有在失败的打击中丧失自信,他们都在反问:“律师真的是我想要做的事业吗?”而后,他们继续大胆地尝试其他领域,最后终于找到了自己的事业,其中一位成了伟大的文学家,他就是《唐璜》的作者,17世纪古典主义文学最重要的作家——莫里哀;而另一位成为伟大的启蒙思想家,他就是18世纪法国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被誉为“思想之王”的伏尔泰。他们都在最适合自己的领域得到了自信,得到了成功。
达尔文在学习数学、医学时呆头呆脑,毫无信心。但他一摸到动植物却是灵光焕发。终于有一天,达尔文突然领悟到:“我不能成为一个第一流的科学家,却能够成为一个第一流的科普作家。”于是,他开始把全部精力放在科普创作上。结果他成了世界最著名的科普作家。
试想一下,如果这些各自领域的伟人只是执意地将自己最初的选择进行下去,那么这个世界只是在律师、运动员、医生、工程师的行业多了几位成员而已。那些传世的文学名著、那博大精深的思想、那些自然科学界的巨著以及那来自天籁的音乐都将从何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