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王朝面临的两大问题是:要想巩固和发展隋王朝的统治,仅仅管理好隋朝国内的事是不够的,还要北服突厥,南平陈朝才行。
高颖在征服突厥、平陈的过程之中,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平陈时高颖更是起了重大的作用。高颖以及隋朝君臣们常常考虑如何战胜陈朝、统一南北的问题,高颖认为只有笼络江南朝野上下的人心,才能瓦解陈朝的斗志。在条件成熟以后,隋朝大军渡江,即可一鼓将陈朝攻下。
隋文帝杨坚于开皇元年根据高颖的推荐,任命贺若弼为吴州总管,镇广陵,韩擒虎为庐州总管,镇庐江,命贺若弼和韩擒虎筹划平陈之事。
第二年,高颖为总指挥,试探性地发兵南征。
南征不久,陈朝传来了陈宣帝的死讯.高颖马上以"礼不伐丧"为理由停止了进攻,率领南征大军班师回朝。
高颖极力主张隋朝和陈通使,以礼相待。陈朝的间谍如果被隋朝抓住不仅不杀害,还会得到衣物,隋朝总是将他们客客气气地送回。
隋文帝杨坚问高颖有什么平陈的好策略,高颖从容地说道:"江北相对地寒,收获也相对稍晚;江南相对气温较高,水田庄稼成熟较早。我们只要在江南的收获季节集中兵马,对外扬言准备出征江南。他们见此必定会屯兵守御,如此就会耽误他们收获庄稼的时间。他们集中军队的时候,我们就下令解散军队。如此反反复复,他们就会习以为常。等他们麻痹大意的时候,我们重新集合军队出征平陈,趁他们正在犹豫、猜测我们是否要出征之时,我们渡江作战,在陈没有准备之时一鼓平陈。江南因土质不好,房子全部是用竹子和茅草做成的,积藏都不放在地窖里。我们派人秘密过去,乘风放火。他们修复后,我们再放火烧。如此几年以后,陈就会财力枯竭。"
杨坚听后认为此法可行,命人按高颖的设想去做,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开皇九年,隋军兵分三路平陈。此时,高颖在晋王府任长史之职。杨坚名义上统一调度三军,实际上手握指挥大权的是高颖。
对于平陈,东路大军将领贺若弼早有准备,他卖掉了军中的老马,又公开外卖了一批旧船,陈军的间谍在暗中窥探,误以为隋朝卖马卖船,近期不会对陈军大举进攻,放松了警惕。
随后,贺若弼下令,所有江防军人在轮换接防的时候,必须在广陵(今扬州)大张旗鼓地集结。
开始的时候,陈军见遍地是隋军营房帐幕,误以为隋军要渡江平陈,立刻聚集军队准备抵御,结果隋军只是换防,并没有攻陈,虚惊一场以后,陈军也就习以为常,放松警惕了。
贺若弼为了麻痹江南陈军,还经常派兵到沿江附近狩猎,闹得人马喧嚣,却无实际行动。
贺若弼成功地麻痹了江南陈军。所以,贺若弼从广陵渡江时,陈军根本没有发觉。
同时,韩擒虎率领另一支军队渡江到了采石。
贺若弼渡江后军队纪律森严,军容整肃,不侵犯百姓的一草一木,有一个士兵私自离开队伍到民家买酒喝,马上被斩首。
贺若弼渡江以后,俘虏了南陈军六千余人,他为了能够减轻部队的包袱,以遣送被俘士兵的方法,对南陈实行攻心战。他下令:将俘虏的南陈军士全部释放,发给他们粮食,并让他们带着隋朝诏书,到各地去宣传隋朝伐陈的政策。
隋军一路所向无敌,节节胜利,陈军根本不堪一击。隋军迅速攻入了拥有十余万武装部队的建康,在南陈宫中的枯井中活捉了性情怯懦、不懂军事、只懂诗词的后主陈叔宝。
陈朝的灭亡,标志着隋朝基本统一了全国。
隋朝统一全国是民心所向。百姓们在战争中吃尽了苦,受尽了罪,早就盼望着安定的生活。高颖在此次平陈之役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文帝杨坚授予他上柱国,封"齐公"。
一次,文帝杨坚在宴会上说:"高颖平定了江南,虞庆降服了突厥,他们对我大隋朝可谓功勋卓著啊!"
高颖说:"功劳最大的还是贺若弼,不但呈献了十条平陈之策,还亲率大军击破陈军。而我区区一介文人,怎么能与大将军比谁的功劳更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