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565900000033

第33章 宗教与传统的守护者(2)

假如“自然的”只能被用来指内在的或本能的,而“人为的”只能用来指设计的产物,那么文化进化的结果(如传统规则)显然既不是前者也不是后者——因此它不但是“处在本能和理性”之间,而且还处在“自然的”(即“本能的”)和“人为的”(即理性设计的产物)之间。对“自然的”和“人为的”这种非此即彼的两分法,以及与此相关的对“感情”和“理性”的类似划分,使人大大忽略和误解了文化进化中关键性的外展过程(exosomatic process),正是这个过程产生了决定着文明成长的传统。这些二分法实际上是把这个领域以及这些过程打入了乌有之乡。

但是,如果我们超越这些二分法,我们就会看到,真正和感情相对的不是理性,而是传统的道德规范。行为规则传统的进化——它处在本能的进化过程和理性的进化过程之间——是一种独特的过程,把它视为理性的产物是十分错误的。这些传统规则显然是在进化过程中自然地生长起来的。

生长并不是生物有机体独有的属性。从人尽皆知的滚雪球到风暴的蓄积或晶体的形成——或流沙、或山脉的隆起和复杂分子的形成——自然界充满了尺寸或结构增长的事例。只要想一下有机体之间相互关系结构的出现,我们即可发现,用“生长”一词来形容它们,不管从词源学还是从逻辑的角度说,都是完全正确的;这也就是我给予这个词的含义,即它指出现在一个自我维持的结构中的过程。

由此可见,继续把文化进化和自然进化相对立,会陷入前面提到的陷阱——对自觉设计下的“人为”发展和以表现着不变的本能特点为由而被认为是“自然”的现象之间做出的非此即彼的二分法。这种对“自然现象”的解释,易于使人走上建构论理性主义的方向。虽然建构论的解释毫无疑问优于有机论的解释(如今已被作为空无一物的废话而普遍遭到拒绝),因为它仅仅是用一个未得到解释的过程来取代另一个这样的过程。但是我们应当认识到,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进化过程——它们都是完全自然的过程。文化进化虽然是一种独特的过程,但是它在许多重要方面仍然更像是遗传和生物进化,而不像受理性或对决定的后果之预先可知性支配的发展。

人类交往秩序和生物有机体秩序之间的相似性,当然是一种常被注意到的现象。不过,只要我们无法解释自然的有序结构是如何形成的,只要我们仍缺少对进化选择的说明,我们有所意识的相似性就不会对我们有多大帮助。由于有了进化选择的认识,我们现在便掌握了普遍理解在生命、智力和人类交往关系中秩序形成的关键。

其中有些秩序,就像智力中的秩序一样,有时也能够形成一些低水平的秩序,但是它们本身却不是更高层次上的秩序的产物。这促使我们认识到,在解释或说明在秩序等级中处在较低水平的秩序时,我们的能力是有限的,正像我们没有能力解释或设计更高层次的秩序一样。

在对涉及这些传统术语的明确用法的一般性问题做了阐述之后,我们可以拿大卫·休谟为例简单地指出,甚至我们的传统中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也一直被这些错误的二分法所造成的误解所迷惑。休谟是个特别好的例子,因为他不幸为我更愿意称为“自然现象”的道德传统选择了“人为的”这个术语[大概是从习惯法作者的“人为原因”(artificial reason)这种说法中借来的]。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这居然使他被当成了功利主义的奠基人,尽管他曾强调“虽然公正原则是人为的,它们却不是任意的”,因而“把它们叫做自然法则也没有什么不妥”(1739/1886:II,258)。他竭力维护自己避免受到建构主义的误解,解释说,他“只是假定那些想法是一下子形成的,而事实上它们是在不知不觉中逐渐产生的”(1739/1886:II,274)。(休谟在这里利用了苏格兰道德哲学家称为“推测的历史”这一构想,见斯图尔特,1829:VII,90;梅迪克,1973:134—176。这种构想后来常常被称为“合理的重构”——所采取的方式有可能造成误导,但是比它年轻的同代人亚当·弗格森却学会了系统地加以避免。)如这些语句所示,休谟已很接进于进化论的解释,他甚至意识到了“任何形态,除非它具备必要的生存能力和器官,它是不可能持久存在的:必须不间断地尝试一些新的秩序和经营;直到最终某种能够支持和维护它自身的秩序诞生”;人也不能“自以为是一切动物中的例外,(因为)在所有生物间不息的战争”肯定会继续下去(1779/1886:II,429,436)。有个人说得好,他实际上认识到了“在自然和人为之间还有第三种范畴,它兼有两者的某些特征”(哈康森,1981:24)。

试图揭示这种自组织结构是如何由一个创造性的头脑形成的,以此来解释它的功能,这种诱惑是极大的;因此可以理解的是,休谟的一些追随者也以这种方式解释他的“人为的”一词,在它上面建立了一种功利主义的伦理学,按照这种学说,人是在自觉地根据道德规范的功用来选择它们。对于一个强调“道德原则并不是理性的结果”(1739/1886:II,235)的人来说,把这种观点归到他的名下,看上去未免有些荒唐,但这样的误解发生在爱尔维修这类笛卡尔式的理性主义者身上是很自然的,边沁正是从他那儿明确地演绎出了自己的构想(见埃弗雷特,1931:110)。

虽然我们在休谟以及曼德维尔的著作里,可以看到自发秩序的形成和选择进化这一对概念的逐渐浮现(见哈耶克,1967/1978:250,1963/1967:106—112,1967/1978a:249—266),不过是亚当·斯密和亚当·弗格森首先对这种观点做了系统的运用。斯密的工作标志着一种进化观的突破,它逐渐取代了静态的亚里士多德观点。19世纪一位宣称《国富论》的重要性仅次于《圣经》的热情分子常常受到讥笑,但是他的夸张或许并不是过甚其辞。甚至亚里士多德的门徒托马斯·阿奎那,也情不自禁地说,multae utilitates impedirentur si omnia peccata districte prohiberentur——禁绝一切罪恶,诸多益事亦将受阻(《神学大全》,II,ii,q.78i)。

有些作者已经承认斯密是控制论的创立者,而最近对查尔斯·达尔文笔记的研究则显示出,达尔文在关键的1838年读了亚当·斯密,使他做出了决定性的突破(沃齐默尔,1977;格鲁伯,1974)。

可见,建立一种进化理论的主要动力,是来自18世纪苏格兰的道德哲学家,这一理论不同的学科变种,即人们现在知道的控制论、一般系统论、协同论、自动生成论,等等,此外还有对市场系统优越的自我生成秩序的过程以及语言、道德规范和法律进化过程的理解(乌尔曼—马伽利特,1978;凯勒,1982)。

然而,甚至在一些经济学家中间,亚当·斯密仍然是个供人逗乐的笑柄,他们至今没有发现,必须把分析自我生成秩序的过程,作为任何研究市场秩序的科学的主要任务。另一位伟大的经济学家,较亚当·斯密晚一百多年的卡尔·门格尔,清楚地认识到了“这种生成因素(genetic element)和理论知识的认识是不可分的”(门格尔,1883/1933:II,183及以下各页;他对“生成”一词的早期用法,见门格尔,1871/1934:I,250)。主要是由于在理解通过进化和秩序的自发形成而产生的人类交往方面作出的这些努力,使这些观点变成了研究复杂现象的主要工具,因为有关单一因果关系的“机械规律”,已不再适合用来解释这种现象了(参见补论B)。

近年来,这种进化论观点的传播,对研究的发展发生极大的影响,以至1980年的德国自然科学家与医务工作者协会大会的一份报告也会说,“对于现代科学而言,事物和现象的世界已经变成了结构和秩序的世界”。

最近这些自然科学中的进展,说明了美国学者西蒙·帕顿是多么正确。他在将近90年以前就曾写道:“就像亚当·斯密是最后一个道德学家和第一位经济学家一样,达尔文是最后一个经济学家和第一位生物学家。”(1899,XXIII)其实亚当·斯密的地位远不限于此:他所提供的范式后来变成了许多科学工作分支的一件威力强大的工具。

进化观有其人文学科的来源,最好的事例莫过于生物学从人文学科中借用词汇的情况。“genetic”(遗传的;生成的)这个词,如今大概已经成为生物进化理论中一个基本专业术语,在托马斯·卡莱尔把它引入英语之前,最初显然是以德语形式(genetisch)(舒尔茨,1913:I,242)在赫尔德(1767)、弗里德里希·舍勒(1793)和维兰德(1800)的作品中被使用的。在威廉·琼斯于1787年发现了印欧语言的共同祖先以后,它尤其在语言学中得到了采用。到了1816年弗兰兹·鲍普对它做出深入的阐述时,文化进化的观念已经变成了常识。我们发现在1836年洪堡再次使用这个词(1977:III,389,418),他在同一本著作中还认为,“如果人们把语言形态理解为最自然的、连续性的现象,那么他必然会像对待自然界的一切起源一样,把它归因于一个进化系统”(我得感谢杜塞尔多夫的凯勒教授提供了这句话)。洪堡也是一位个人自由的伟大支持者,这是出于偶然吗?在查尔斯·达尔文的著作发表后,我们发现许多法学家和语言学家(他们知道在古罗马就有他们的血亲;见斯泰因,1966:第三章)抗议说,他们是“达尔文之前的达尔文主义者”(哈耶克,1973:153)。直到威廉·贝特森的《遗传学问题》(1913)发表之后,“遗传学”才迅速成为生物进化论的特殊名称。这里我们会服从贝特森为它确定的现代用法,即经由“基因”(genes)的生物遗传,以此把它和经由学习的文化遗传区别开来。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种区别总是可以得到明确的贯彻。这两种遗传形式经常是相互作用的,尤其是通过决定着什么可以、什么不可以由学习(即通过文化)传递而得到遗传(genetic inheritance)。

补论B 人类交往问题的复杂性

虽然自然科学家有时好像不愿意承认人类交往问题有着更大的复杂性,但是这个事实本身早在一百多年前就被不止一个人看到了。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在1877写道,“自然科学”这个词经常“以多少受到限制的方式,用来指这样一些科学分支,它们所研究的现象属于最简单最抽象的一类,而那些更为复杂的现象,譬如在生物中观察到的现象,则受到了排斥”。最近一位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刘易斯·阿耳瓦雷茨强调说,“其实物理学是一切科学中最简单的科学……但是在远为复杂系统中,譬如像印度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还没有哪个人能够确定改变现状的最好方式”(1968)。

随着我们进入这些复杂的现象,简单的因果解释中的机械方法和模式会变得越来越不适用。具体地说,决定着许多高度复杂的人类交往结构的关键现象,即经济价值或价格,就不能用简单的因果理论或“普遍性”理论加以解释,而是要根据大量独立因素的共同作用来解释,而这些因素的数量之大,使我们根本别想哪个人能够加以观察或操纵。

只有19世纪70年代的“边际革命”提出一种对市场过程令人满意的解释,亚当·斯密在很久以前,就用他的“看不见的手”这个比喻对它做过说明。尽管仍然有着比喻性的、不尽完美的特点,它却是对这种自发生成秩序的过程做出的第一个科学解释。相反,穆勒父子除了根据过去发生的少数事件进行因果判断外,再没有别的方式理解市场价值的决定因素,这种无能的表现,就像许多现代“自然科学家”的情况一样,妨碍了他们对自我调控的市场过程的理解。对边际效用理论的基本真理的了解,又因为詹姆斯·穆勒对李嘉图的主导性影响以及卡尔·马克思本人的著作而被进一步拖延。在这些领域寻找单一因果解释的尝试(由于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及其学派的决定性影响,在英国甚至拖得更久),一直持续至今。

在这件事上,大概约翰·穆勒发挥了最重要的作用。他很早就使自己处在社会主义的影响之下,并且因为这种偏见而在“进步”知识分子中有了巨大的号召力,树立起了自由主义领袖和“理性主义圣人”的声望。被他引向社会主义的知识分子数量之多,大概任何哪个人都无法相比:费边社最初基本上就是由他的一群追随者组成的。

同类推荐
  • 阎锡山“绥西屯垦”研究

    阎锡山“绥西屯垦”研究

    本书对“绥西屯垦”的历史渊源、组织管理、成效、作用、影响等内容作了研究,分析了正反两方面的意义,做出了客观评价。具有史料价值及研究的创新性。
  • 社会契约论

    社会契约论

    本书讨论了国家与人民、国家与法律、自由与平等、国家与社会等问题,卢梭在书中主要论述了社会结构和社会契约的关系、主权及其权利、政府及其运作形式等,此外还讨论了几种社会组织的组成形式及其优缺点。在《社会契约论》中,卢梭描摹了他理想中的国家的样子,他认为人生来就是自由平等的,一个理想的社会应建立在人与人之间的契约关系之上,国家应是自由协议的产物。
  • 始有集

    始有集

    本书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谈钱锺书、向达、冒孝鲁等学者的交往和治学逸事;第二部分是书评,谈赵园、杨念群、史景迁等学者的新著,品鉴得失;第三部分是谈外国文学的翻译,谈乔治·斯坦纳、苏珊·桑塔格、艾柯等作品的翻译问题。作者知识丰富、鉴赏力高,文笔活泼,有很高的文化价值与可读性。
  • 校园交通安全管理与教育

    校园交通安全管理与教育

    中小学生是社会未来的接班人,他们能否健康成长,关系到民族的兴衰和社会的进步。育人不仅要进行智力教育,还要进行道德、纪律教育。“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要从学生抓起,使学生从小就接受交通安全知识教育,达到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养成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良好习惯。
  • 语文教学的趣味歇后语设计(上)

    语文教学的趣味歇后语设计(上)

    语文教学正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在此情况下,怎样从语文教学自身特点中寻找突破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已成为语文教师探索的问题。根据广大青年学生好奇、求知欲强、思维活跃、学习从兴趣出发的特点,充分利用语文本身独具的内容丰富、趣味性强等特点,努力挖掘各种趣味因素,创设情境,以各种教学形式诱发、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使他们由被动的“要我学”转变为主动的“我要学”,从而搞活教学,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热门推荐
  • 让女孩成为小淑女的好故事100篇

    让女孩成为小淑女的好故事100篇

    本书包括:圣母的小酒杯、一千零一夜故事的由来、野黄蜂救人、蜡烛照亮冷漠的心、踩面包的女孩、精卫填海、嫦娥奔月、八仙过海、一个小小的金币面包、渔夫和小金鱼、星星金币、画眉、鹦鹉和乌鸦、三只蚂蚁、白葱头和红葱头、白天鹅和黑天鹅等。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成为了魔法少女

    我成为了魔法少女

    魔法少女,"我"从小就一直幻想,但没想到,我竟然真的成为了魔法少女……
  • 快穿黑化大佬降临

    快穿黑化大佬降临

    「S01系统自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我原本是一个录属PSA(位面空间管理局)的伟大的初代系统。有一次,我在一个位面浪时,结果在那被一个外来者给强迫绑定了,于是,我失去了人生自由,还要时时盯着那个外来者以防她一个手抖毁灭世界,阻止她黑化值的飙升。哭唧唧,统生艰难啊~舞谣(微笑脸):再说什么呢,辣鸡统?S01:大佬,我啥都没说。「问如果宿主一言不合就黑化还带着她男票一起毁灭位面,作为系统该怎么办?」注:本书女主没有三观,不喜勿喷哦~~谢谢
  • 二十四史-旧五代史

    二十四史-旧五代史

    《旧五代史》全书一百五十卷,包括本纪六十一卷,列传七十七卷,志十二卷,另有目录两卷。原名《五代史》,也称《梁唐晋汉周书》,后人为区别于欧阳修的《新五代史》,便习称《旧五代史》。这是由宋太祖诏令编纂的官修史书。薛居正(公元912--981年)监修,卢多逊、扈蒙、张澹、李、刘兼、李穆、李九龄等同修。经始于宋太祖开宝六年(公元973年)四月,至次年闰十月甲子日完竣呈上,前后只用了一年半左右时间。成书如此迅速,主要在于宋太祖十分重视,组织的撰修班子规格高、阵容强;同时也因为去古未远,可资参考的史料相当齐备。五代各朝均有实录,范质又在此基础上整理出实录简编——《建隆五代通录》,从而为修史提供了极大便利。
  • 我的吐槽升级系统

    我的吐槽升级系统

    平凡无奇的少年胡俊伟穿越后意外获得吐槽升级系统,且看老伟赑一步步走上人生巅峰,迎娶白富美!
  • 借我一个江湖

    借我一个江湖

    大一女生陶园是个重度网游爱好者,平时喜欢幻想、写作。一款新出的武侠网游《游梦江湖》吸引了陶园,该游戏以真实、丰富多样的玩法著称。陶园注册了一个角色,并给自己取名为木柚,由于刚好是第一万名用户,系统提示将有大礼奉上。新人木柚刚满十级就碰上了天上掉馅饼的稀奇事,又因机缘巧合与全服第一顾倾安结为师徒,并要代人应战。一天陶园接了个越洋电话在沙发上睡着,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穿越进了游戏里变成了木柚,整个游戏里只有她是真人,其他都是游戏角色。闯荡了三个月“江湖”的木柚在游戏里遇到了好友和真爱。因系统升级穿越回来的陶园又经历了更加不可思议的事…陶园通过玩游戏,获得了事业爱情双丰收,并体验了一直梦寐以求的江湖情。
  • 尘缘卷染I惊世浮华录

    尘缘卷染I惊世浮华录

    父亲战死,母亲殉情,从小男扮女装的她七岁时带着两岁的弟弟,靠着前生现世的武功和父亲留下来的暗卫在一次次的暗杀中生活。17岁征战,20岁名满天下,随心而欲,实际却身中剧毒,22岁结识了他之后才发现一切都按照各国皇室秘辛--百年前的预言--进行着。既然不能避免,那就把事情弄得更加张扬。带着使命出生的他,从小就生活在杀戮和血腥中,生性薄凉,却常以一身白衣和微笑掩面。因为使命接近她,因为同种人而相互信任,因为信任而交心。因而能在风雨中相守。天下四国,百年前,因一国分出;百年后,自会因那一国后代而合并。
  • 混世神探

    混世神探

    林小天被一板砖拍穿越了。穿越的林小天莫名其妙的牵扯进了一桩人命案子,为了给自己脱罪他成了京都名侦探。本来古井不波的京城被林小天搅和的翻天覆地。把动漫改成评书,在古代开酒吧,给部队配备自制八倍镜,没有啥是林小天不敢干的。就连皇帝都说:“林小天,要不朕封你个混世魔王吧。”林小天却不高兴:“你才是王八,你全家都是王八。”
  • 我们的新兵连

    我们的新兵连

    尝试着写了一篇部队回忆录,发给了几个当过兵的年轻人。让我意外的是,竟然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他们建议我写成小说,我感觉年代有些久远了,怕大家不喜欢。最后还是一名现役的小战士跟我说,叔叔,你就放心大胆的写吧,代沟这个东西对于穿过军装的人来说不存在。因为我们使命不变,初心不改,我们都把青春留在了火热的军营。这句话深深地打动了我。是的我们这代人的青春芳华真真实实地留在了军营。那是一坛美酒,无数像我一样的老兵用青春和热血酿造的美酒,无论何时我们打开它,它都是被赋予了生命的,而且日久弥香。现在的影视军旅剧,为了迎合市场,穿越偶像,胡编乱造,充满了妄想和意淫。真正的退伍兵是根本不愿意看这些凭空捏造的故事的。因为它亵渎了我们的青春。我们的青春故事里也有友情,战友兄弟,血肉交融。我们青春故事里也有爱情,懵懂纯洁,就像洁白无瑕的栀子花,虽不明艳,却香飘四溢。当然,我们终究有摘下简章领花那一刻,但是这丝毫不影响我们心中那片用一生呵护的净土,毕竟我们相遇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