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224300000066

第66章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孔子极为聪明好学,二十岁时候,学识就已经非常渊博,被当时人称赞为“博学好礼”。同时,鲜为人知的是孔子继承了父亲叔梁纥的英勇,身高九尺三寸(今1.9米以上),膂力过人,远非后世某些人认为的文弱书生的形象。并且,孔子酒量超凡,据说从来没有喝醉过。但孔子从不以武勇和酒量等为自豪或是骄傲。

今天,我不说孔子的政治生涯、精神品格、教育贡献、儒学经典,只是读一读老夫子的生活经验和情趣之道:爱车、乐游、善交。

虽然孔子成就卓越,但他一生历经坎坷。他周游列国,却壮志未酬;他著书立说,却常被误解;他有弟子三千,理想却难实现。孔子到底是个怎样的人,他是思想保守、迂腐木讷的老古板,还是世事洞明、人情练达的哲人?让我们重新解读一个富有生活情趣的孔子。

【一】爱车之道:揣摩道理,悟出哲理

现如今,学车、买车已经成为了一股潮流。可这买车热、学车热可不是现在才开始有的。早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成为有车一族就已经被视为一种时尚、一种身份了!孔子就是这样一个爱车一族、时尚人士。

春秋时期,人们要学习“六艺”,就是礼、乐、射、御、书、数。这里面的“御”就是驾车。孔子在乡校的时候,也就是相当于咱们现在的义务教育阶段,就已经学会了驾车的本领了。孔子不但车技不错,还很懂得驾车之礼。

孔子“升车,必正立,执绥。车中,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也就是说,登上车去站得直直的,“绥”就是登车时用绳子做的一个拉手。在车上的时候,孔子很注意车上的礼仪,不会东张西望,不会很快地讲话,也绝不随意地指指点点。

孔子这个爱车一族真的是名副其实,他对车爱护到了什么程度呢?就算是他最得意的弟子颜回死了,孔子也坚决不同意把车卖了,去给颜回买棺材。颜回死后,颜回的父亲颜路请求孔子卖掉车子,为颜回置一口外椁。外椁就是古代在棺材外面再套上一个大一点的棺材。但没想到,孔子回绝了他。

难道颜回在孔子心中的地位还比不上一辆马车吗?还是孔子是个一毛不拔的小气鬼?孔子说出了三个不卖车的理由。第一,办丧事应当和自己的财力相当,现在颜家财力不够,就不要买外椁了吧。第二,“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有棺而无椁。”就是说,不管有没有才能,儿子总归是儿子。孔子的儿子孔鲤死的时候也没有外椁,所以孔子也不能为颜回置办外椁。第三,孔子进一步解释说,我不能卖掉车子去步行。虽然我现在不做官了,但我曾经也做过官,还做过司寇,那是大夫级别,现在还保留着这个身份。而按照当时的礼制,大夫级别的官员出外必须坐车,所以车我是不能卖的。由此可以看出,车对孔子有多么重要了,它不仅仅是个代步工具,更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孔子不但有车、爱车、会驾车,还能从挥鞭驾车中揣摩出很多道理来。孔子曾经点评了三个驾车人的技术,从中悟出了驾车的三重境界来。有个驾车人叫颜无父,在孔子眼里,他是中国历史上最高明的驾车人。孔子说,颜无父驾车的时候,马很高兴地在那跑。车上的人喜欢这匹马,马也喜欢车上的人,达到了人马合一的境界。如果马会说话的话,马一定会说,好快活!好快活!还有个驾车的人叫颜沦,技术就不如颜无父了。马虽然也卖力地跑,但老觉着上面有个人拿着鞭子在抽,所以跑起来很不自由。最下等的驾车人叫颜夷,被他驾的那匹马如果会说话,一定会说:快跑吧,快跑吧,不跑的话,车上的人会杀了我!孔子总结出的这驾车的三重境界,放到今天的人事管理方面同样是行得通的。我们今天的老总管理一个企业,同样可以分为三重境界。最高境界的,老板和工人互相尊重,工人天天上班,高兴得不得了。第二重境界,工人觉得有点压力,但是还是好好干。第三种,工人觉得在受剥削、受奴役。孔子从驾车技艺出发,悟出了更普遍的哲理。孔子还把驾车和政治相联系,说:如果治国也能够这样子,统治者居于一方,民众、官员欢乐地为你工作,那多好啊。

孔子讲驾车和政治是相通的,驾车是管理马,政治就是管理百姓。驾车有两样东西很重要——嚼口和络头。掌握好这两样东西,马就听话了。管理国家也依仗两样重要的东西——德和法。能依法治国、以道治国,国家就治理得好。官员就是缰绳,要通过官员来管理民众,从而控制整个全盘运作。马鞭子呢,就代表管理当中的刑罚。孔子把自己的政治理念比喻成驾车之道,生动形象,深入浅出。

孔子有车,会驾车,还特别爱车。更厉害的是,孔子在驾车的过程中,能做深层次的思考,获得许多从驾车中引发的为人处世的智慧。尽管我们现在的车和孔子那个时代不一样,但是如若我们能学一学孔子的驾车之道,也许我们的生活和工作都会更加张弛有度、日进千里。

【二】乐游之道:乐山乐水,仁爱之心

孔子周游列国十四年,其间虽有壮志未酬的苦闷,但也有纵情山水、饱览风光的惬意。

很多名人都会在游览名山大川时,灵感迸发,留下了很多美妙的句子。孔子也曾在山水间深情地感慨:“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水之流、时间之流、生命之流,都在瞬间匆匆流逝,都在不舍昼夜地流走,挽留不住,后悔无用。面对这一去不复还的生命之流,每个人都在扪心自问该怎么办?孔子的感慨是人类普遍情绪的传达,所以总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孔子不但对水寄情颇深,与山也有着不解之缘。

孔子,名丘,就是山的意思,孔子的出生就和山有关。尼山海拔340多米,位于泰山山脉的东南,据说,孔子的母亲就在尼丘山上的夫子洞生下了孔子。从此孔子张开了他打量这个世界的眼睛,可以说孔子一出生就和山结下了因缘啊!

今天游泰山,过了“一天门坊”就会看到“孔子登临处”的碑刻。据说是孔子30多岁时,离开鲁国到齐国去,登上了泰山。另外,在泰山顶上碧霞祠的东侧有一座泰山孔庙,在台阶的下方有一石坊,有“望吴圣迹”的题刻。这也有个传说:孔子和学生颜回一起登上泰山。孔子往东南方向一看,看到了苏州,看到了苏州城下的阊门,还看到了阊门下面有一匹白马,孔子真是好眼力啊。他就问边上的颜回,“看到阊门了吗?”颜回说,“看到了。”孔子又问,“看到阊门下面有什么吗?”颜回看不清楚,觉得是一团白绸。孔子纠正他,说是一匹白马。等到两个人下泰山以后,颜回立马变了一个人,头发变白了,牙齿都掉了下来,衰老得极其厉害,不久就死了。

这个传说很有意思,从中可以看出很多东西:一是孔子的确登上过泰山。二是孔子也许不止一次登过泰山,因为这里说到登泰山不久,颜回就死了,那应当在孔子晚年的时候了。三是,为什么要描写颜回头发变白,牙齿脱落呢?也许就是要告诉人们当时登临泰山是很艰难的,也是很辛苦的。颜回也许受不了这样的辛苦折腾,引出了病,而孔子身体很好,不但比颜回望得远,而且下山后也没什么不适。

泰山在孔子心目中是极其崇高的,他还把自己暗喻为人中之泰山。在他生命最后几天中,所歌唱的歌中就是:“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他就把自己看作是泰山一样的人物,并不是不谦虚,而是对自己正确的价值定位。

历史不也证明孔子是人中之泰山、中国文化之泰山吗?

孔子不仅对山水寄情深厚,对生灵万物也同样充满了仁爱之心。孔子家里的看家狗死了,孔子就对子贡说,“平常驾车的马死了,就用帷幔包裹起来埋葬。现在狗死了就用车篷包裹起来埋葬。但是我现在很穷,我要找个车盖都找不到呀。”子贡问:“那用什么呢?”孔子说:“拿个席子把它裹起来吧。千万不要让它的脸、面、身体和泥直接接触。”

日常生活中的孔子休闲活动也很多,除了种树养狗,他还喜欢钓鱼与狩猎。不过,他的钓鱼和狩猎都是有讲究的。《论语?述而篇》记载:“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纲”是将一根大绳子拉在河的两岸,然后中间弄一个个小钩子。这样一钓,大大小小一排鱼就都会上钩。用这个法子钓鱼,孔子觉得于心不忍。“弋不射宿”的意思是,晚上已经归巢了的鸟,孔子就不去射它了。

我们感受到的孔子,是一个亲近自然万物的圣人,一个心地善良的哲人。我们不仅能体会到他乐山乐水的乐观精神,也能充分感受到他对万物生灵的仁爱之心。对照2500多年前的孔子,现代人对动物的凶残捕杀,对自然界的肆意破坏,是值得正视和反省的。

【三】善交之道:既讲人情,又有原则

《论语》开篇第一句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看来,孔子把朋友真是放在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

在人们的惯常思维中,圣人都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难免曲高和寡。其实孔子并不是这样的,他特别喜欢而且善于交朋友。

讲这样一个小故事吧。有一次孔子到郯国去,在路上碰到了一个叫程子的人。程子是个博学善辩的人。能遇到程子,孔子特别高兴,“倾盖而语终日,甚相亲”。就是说当时两个人都在车上,就把车都停下来,两个车盖紧紧地靠在一起,两个人各自坐在车上,谈了很久,非常亲热。孔子还回头对子路说:“拿一束帛赠给程子先生!”子路不太愿意,他对孔子说,“我听说,士人不经过中间人的介绍,女子出嫁而不经过媒人的介绍,君子对于这样的人不和他们相交,因为这是礼节的问题。”子路心想,先生和程子是第一次碰见,没有人从中介绍就交了朋友,已是不合规矩,居然还叫我送东西。孔子劝子路说:“《诗经》上说,‘有一个美人,眼睛清澈明亮而宛丽。邂逅相遇,正适合我的心愿啊’。如今我能在路上碰到程子这样的贤士,在这时候不赠送给他,则终生不能见到了。子路你就按我的话去办吧。”孔子路上偶遇贤士,就像邂逅相遇美人那样高兴。他的那种“倾盖而语终日”的亲热劲头,那种子路送“束帛”的告诫,都可想见孔子是个善交朋友、待人真诚的人。

朋友原壤的母亲去世了,孔子去帮他置办棺材。原壤敲打着棺材的木头说:“我很久没有唱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情了。”于是就唱起歌来:“棺材的纹理就像狸猫的头上那样美丽,拿着斧子的手就像女子的手那样又软又弱。”母亲刚死,原壤就唱起歌来,这是很不正常的非礼的行为。可孔子装作没有听见。孔子的随从看不过去了,就问孔子:“他这么无礼,您还不停止为他置办棺材吗?”他们的意思是,您是多知礼的人啊,应该和他绝交啊!孔子回答说,“故者毋失其为故也”。也就是说,老朋友终究不失为老朋友啊,看来孔子还是很顾念旧情的。

孔子这样做也在情理之中。其一,老朋友毕竟是老朋友,不能随意和他绝交。其二,原壤因丧事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唱歌,调整一下自己的情绪,虽然有些出格,但是也可以理解。其三,孔子很讲究礼,但有时也很灵活对待,并不拘泥。这样看来,孔子还真是挺有人情味的。

不过孔子对朋友也并非无原则地宽容,他也曾经很严厉地斥责过原壤。有一次原壤“夷俟”,就是叉开双腿坐着,等孔子来。这是很傲慢、不尊重人的坐姿。孔子见到了就说:“你幼小时候不讲孝悌,长大了以后又没有出息,老了还不死,真是一个害人精!”一面说,一面还用手中的拐杖敲打原壤叉开的腿。今天在很多地方,还称一些无理的老人是“老不死”,典故就出在这里。

孔子对待朋友既讲人情,又有原则:能包容的尽量包容,不能包容的就直爽地指出来。多够朋友啊!

【105】不差钱的尊严之道

2009年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上的一等奖小品《不差钱》,精彩、精辟、精品!特别是那两句台词更是令人捧腹之余而回味无穷:

小沈阳说:人的一生,最大的痛苦就是人死了,钱还没花了;

赵本山说:人的一生,最最大的痛苦就是人还活着,钱花没了。

小品王,就是小品王啊!

“不差钱”,道出了当今社会上许许多多爱慕虚荣、“打肿了脸充胖子”的人的“尊严”!

“我姥爷也姓毕”,说出了投机者的心声,戳穿了一种现象,抨击了一种时弊。

说到这,我想起一句民间常说的话:人穷志短,马瘦毛长。意思是说,人穷了就难免会做出一些不争气的事情来;马瘦了就会皮包骨头显得长毛披散很难看。

然而,媒体上一则新闻让我对穷人更多了一层钦佩:南京有家“穷人银行”,是专门贷款给“下岗失业人员”这一类穷人的,它却以铁一般的事实向世人证明:这些穷人,人穷志不短,其还贷率达到了100%,信誉完全超过了有钱人。这种“不差钱”的做法,真是令人赞叹不已,拍手叫绝!

南京的这家“穷人银行”,准确称呼是“南京市下岗失业人员小额贷款中心”,是由南京市总工会牵头成立的。成立之初,原本因为考虑到穷人的还贷能力和信誉,所以它的运作方式是:先由南京市政府和南京市总工会共同向协作银行提供一笔担保基金,然后再由协作银行根据成熟项目+个人诚信的贷款标准按比例放贷。由此可见,当初政府的有关部门虽然决定通过银行给穷人们放贷,但是,心里的顾虑是不言而喻的,他们不担心别的,担心穷人能不能象大多数有钱人一样及时、足额归还贷款。而事实从2002年贷出第一笔款开始,南京市总工会的“穷人银行”运行了6年多,已经累计为1200多位创业者发放了贷款,总额达到3870多万,这6年来,其还款率非但达到了100%,而且几乎每一笔贷款都是提前还清。可以说,无论在任何国家、任何时代,都少不了穷人这个群体。他们也许因为命不好,不能出生在一个有钱有势的家庭里,无法继承父辈的万贯家财;也许因为运气欠佳,不能谋得一官半职,使自己衣食无忧;也许因为时运不济,家庭中的老弱病残导致家境贫困;也许因为企业经营不善,而遭致辞退、下岗;也许因为……反正,这些穷人因这样那样的客观原因而造成了一个贫穷困顿的现状。然而,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问得好:“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王侯将相当然是没有种的,难道贫穷富贵有种吗?贫穷富贵自然也没有种。

所以,人不患贫,患自贱、患自卑、患胸无大志!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有志气,何愁贫穷的面貌不能得到彻底的改变。

同类推荐
  • 不如相濡以沫

    不如相濡以沫

    《不如相濡以沫》是一位曾经是白领、后来退居家中做全职主妇的女人所撰写的猫咪故事。长达十几年间,作者收养十数只无家可归的猫咪,悉心照顾它们的同时发现它们的美德,解读它们的心语。这些拟人化的猫每一只都具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和脾气。它们恋爱,友爱,有自己的理想,它们在这个世界的缝隙中从容地活着,只因为这个世界总会有一个懂得猫语的人。《不如相濡以沫》中猫的故事背后有悲情有怜爱,有对生命的深度理解和慈爱之心。关爱小动物正是是国民素质更加全面的一种体现--拿出我们生命的一部分时光,看见另一个生命体在阳光下从容度过一生,这会是一件多么舒心的事情啊。
  • 松山大战

    松山大战

    松山,是血腥和悲壮的象征。它的故事已经变得遥远而模糊,传说它下面埋藏着无数的武器和财宝……五十年前的松山大战,是武力的拼搏,更是民族精神和毅力的较量。该书27万字,再现1944年夏秋时节中国远征军收复松山之役的血战历程,为段培东先生所著“抗战三部曲”的第二部。
  • 星河·雪原

    星河·雪原

    诗集收录作者自1979年以来发表和未发表的诗歌68篇,作者自称“有关手法、技巧之类,谈不上。但至少,全是‘真馒头’,感情是真挚的。”
  • 李渔美学思想研究

    李渔美学思想研究

    这是一本研究明末清初的戏剧理论家、剧作家、小说家李渔美学思想的专著。在李渔丰富的美学思想史,作者以他的戏剧美学、园林美学、仪容美学作为研究对象,突出了李渔美学思想的精华,并做了细密的、颇有见解的理论阐释;作者以历史发展的眼光,实事求是地评价了李渔在这三个领域对前人的继承和他独自的贡献;对国内学界研究较少的李渔的仪容美学,作者做了开启性的研究。这是国内目前比较系统研究本渔美学思想,并有一定理论深度的著作。
  • 周作人论文学(套装共三册)

    周作人论文学(套装共三册)

    《近代欧洲文学史》是《欧洲文学史》的姊妹篇,是周作人继《欧洲文学史》后为北京大学国文门二年级开设的“十九世纪欧洲文学史”讲义的整理。内容从中古到十九世纪,尤其对影响五四一代学人甚深的十九世纪欧洲传奇主义、现实主义文学有重点介绍。周著文学史洞见深邃、文词典雅、深入浅出,被称为开启“中国启蒙文学”之作。《中国新文学的源流》是周作人关于五四新文学运动乃至整个中国文学史的理论的系统总结之作,说理透彻,文笔精妙,身为中国的读书人,不可不细读之。对于中国新文学运动的源流,经过,和它的意义,据周作人所知道所见到的,加以说明。“文学是用美妙的形式,将作者独特的思想和感情传达出来,使看的人能因而得到愉快的一种东西。”
热门推荐
  • 给你一世温柔

    给你一世温柔

    从小在孤儿院长大的赵以纯,二十五岁时因上司“咸猪手”毅然辞职。随手往大公司投了一份简历,竟然被破格录取。上班第一天发现上司竟然是一起长大的林瑜哥哥。而公司的大老板夏凉城也出现了。。。。
  • 开局带着主机系统混末世

    开局带着主机系统混末世

    系统:叮咚,恭喜您获得成就,第一次吃????,奖励您一个????????模型,您可以在背包中查看伊志平:我孃你妈妈个别咧,不要给我这些奇怪的成就啊,我要这东西有什么用?系统:这样您可以让其他人也吃上????啊/////-_-/////爆笑科幻穿越文,不怕你不看,就怕你笑点高
  • 学渣你又恋爱了

    学渣你又恋爱了

    以为是去亲戚家学习,没想到其实是青梅去和他住在一起陪养感情。
  • 我真真没想开挂

    我真真没想开挂

    近期有人在异世界违规开挂,现在时空管理局已经抓住了犯人“魏某”。管理员:“为什么非法开挂?”魏小羡:“没有钱,肯定要开的啊,不开怎么有钱?”“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这辈子都不可能打工的,自己谈又不会,只有靠去开挂才能维持自己的生活这样子。每次开挂感觉就像到达了巅峰一样,而且其他开挂的人个个都是人才,技术又好,说话又好听,我超喜欢开挂的。”这个故事是一人一狗闯荡异世界的故事,魏小羡:“生活所迫,我真没想开挂!”
  • 御灵仙记

    御灵仙记

    莫有,从小被弃,身世不知,为邋遢道人所收养。在御兽宗中,莫有被同门歧视、瞧不起,后遇到了相同境遇的时柒。二人惺惺相惜,便成了好朋友。莫有和时柒二人历经艰险,九死一生,最后互生情愫。随着修为的提升,莫有渐渐了解了一件隐秘,这也影响着莫有的修行之路……
  • 青衣剑行

    青衣剑行

    竹林一战,原本平静的江湖陡然间风云四起,为寻遗子,救爱妻,温秋雨身披青色衣衫,再度出江湖。一路刀光剑影中善恶无分,一场尔虞我诈中阴谋难辨。余下的故事该怎样书写?
  • 幻龙之戒

    幻龙之戒

    幻龙使者,背负着古老的使命,颠覆着整个世界,命运的轨迹层层围绕。龙,无法匹敌的古老神兽,它的出现代表着神灵的显现,风起云涌的旷世斗争就此开始,战争中的爱情,不可阻挡的力量交织在梦的海洋中。
  • 说你爱我

    说你爱我

    她以为他爱的是自己,到头来原来自己也不过是一个替身罢了!再恋,他对她很好,明知道她心里有的是别人,他还是愿意等她,等她爱上他的那一天……爱,从来都是让人捉摸不透的事情。
  • 我家浅浅超可爱

    我家浅浅超可爱

    三岁的小娃娃一脸懵逼“你们到底谁是我爸爸?”某总裁“宝贝,当然是我啊,他们都是骗子,我们回家”某影帝“宝贝,你别听他瞎说,是我,我才是你爸爸”某大佬“乖乖,我才是真爸爸,跟我回去吧”慕清浅更懵逼了我怎么会有三个爸爸啊???算了算了,这三个爸爸都不让人省心啊(?_?)希望大家能喜欢(*^3^)
  • 都市唐少

    都市唐少

    高三毕业的小混混唐一山,为了完成儿时的一个探险梦,毅然踏上探险之旅在。期间,一直挂在他脖子上的前女友李文静赠送给的玉坠离奇发光,神秘老人天机在梦中出现,继承了天机独创的绝世功夫,并肩负着天机的夙愿,回到汉城。他开始为了实现天机的夙愿四处奔波,在不得已下接手掌管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