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177000000004

第4章 不为良相当为良医

1886年秋天,一个迷人的夜晚,孙中山从皇仁书院出来,漫步在歌赋街上。

这是一条充满诗意的小街,古老的橱窗,各种特色的小店,随意挂着的招牌,处处都渗透出一种香港式的怀旧和温馨。孙中山眼睛闪着亮光,随意地浏览着,思绪却回到了一年以前。

那时他刚进皇仁书院不久,也是在这样迷人的夜晚,一个人走出学校,到街上来逛逛。他第一次看到了那么多的伤兵,呻吟在街边墙脚。他们满身的血污,有的断了胳膊,有的折了脚,还有的脑门上被揭去了一块皮……

“惨不忍睹”,就算是用上了这四个字,似乎还是不能完全表达当时的情景。

孙中山很快就弄明白了,这些人之所以伤成这样,是拜法国人所赐,也是清政府“关照”的。

1883年12月至1885年4月,清政府为了在越南的主权,与法国开始了为期一年零四个月的中法战争。

战争开始在越南进行,以后便扩大到中国东南沿海。战争中双方各有胜负,可腐朽昏庸的清政府却在“镇南关大捷”之后是与法国签订了不平等的《中法新约》。

这“新约”不但“承认法国对越南的殖民统治”,还允许法国人“在中越边界开辟商埠”、“在中国投资建筑铁路”,从而不仅让法国达到了侵略越南的目的,还打开了中国西南的门户。

国弱民穷,根源就是大清帝国!

孙中山在心里喊着,仿佛看见了大清皇帝的那张龙椅,禁不住不屑地摇了摇头。对这个大清王朝,随着年龄的增大,视野的开阔,他逐渐失去了起码的信心,有的只是轻蔑。

“只可惜,那些伤兵的血白流了!”想到伤兵,想到那惨不忍睹的一幕,孙中山的眼睛湿润了。他想到了当时看见他们时自己的无可奈何与愤怒。

“如果我是个医生,当时就可以替他们医治伤痛。”

孙中山这么对自己说,又想到了早年家乡的所见:乡民生病了,就去拜神祈福,或者用香炉灰治病;到檀香山读书时,哥哥的农场有一佛堂,患病的中国工人也不去找医生,却跪在关帝像前祈求保佑驱魔除病。

孙中山曾对他们说:“你们有病去找医生才对,吃神茶、香炉灰怎能把病治得好呢?”

可当时没有一个人理会这少年人的话,最多只睁开眼来有些诧异地看看他。

好在,那儿还是有一个人与他想法一致,这就是檀香山的杜老师,广东顺德过来办农场的。杜老师非常有学问,屋子里全是书,其中许多是医书。孙中山当时很佩服他,喜欢向他请教一些自己不懂的事,见他家医学书多,就问:“你不是医生,为什么有这么多医书。”

“我想学这门学问。”

“为什么呢?”

“医生可以救人苦难,北宋范文正公就说过:‘不为良相,当为良医’,我崇拜他,想学做医生。”

孙中山听了,想了一会说:“做不了良相再做良医,这不恰当,既然医可以救人苦难,不如就从良医做起。”

孙中山现在想到自己当时说过的这番话,只觉得徒然眼前一亮。既然想投笔从戎不遂,想做法律家不成,我何不转而学医,以救人苦难呢!

尘埃落定,职业的选择有了着落,孙中山长长地舒了口气。他再无意浏览街边的楼宇、招牌、店铺,匆匆地赶回皇仁书院。

半月后,1886年秋,孙中山转入中国的第一所西医教育机构——广州博济医学堂。刚过了一年,1887年9月,孙中山再转入香港大学的前身——香港西医书院。

走进学校刚过一月,孙中山就约请杨鹤龄、尢列、陈少白,去庆祝一下他们四人的相识相知。

为此,孙中山选的是一个很不起眼的小酒店,要了几个炒菜,一瓶便宜的红酒,准备一边吃喝一边闲聊。

孙中山与杨鹤龄自幼相识,俩人过往甚密,直到孙中山去檀香山读书,他俩才分开。1882年,杨鹤龄到广州算学馆求学,与顺德人尢列同窗,不久结成莫逆之交。孙中山转到香港西医书院,结识了同学陈少白。

这样,他们四人因为志同道合,很快结成挚友。其中,尢列年龄最大,1885年生,孙中山次之,杨鹤龄再次(1868年生),陈少白最小(1869年生)。孙中山的这三位挚友,到后来都成了他的最亲密、也是最得力的战友。

杨鹤龄于1895年加入兴中会。1911年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总统府秘书、孙中山总统府顾问等职,晚年居澳门,1934年8月29日病逝。

陈少白参与成立兴中会和同盟会,任香港同盟会会长。1911年后,曾任广东都督府外交司司长、孙中山总统府顾问等职。1922年以后致力于家乡建设事业。1934年12月23日病逝于北平。

尢列于1895年在香港参加兴中会,先后在国内、日本、南洋等地从事革命活动。辛亥革命后,组织救世军,反对袁世凯称帝。1921年任孙中山护法军政府顾问,此后脱离政界。1936年11月12日在南京病逝。

这是后话。当他们四人刚刚坐下来时,就见一老人怯怯地倚在店门边。鼓鼓的一对眼珠子在深陷的眼眶中转动着,嘴角渗透着寒碜的馋相。店家见了,走过去吆喝着:“快走,别影响我做生意。”

“多少给口饭吃,都饿三天了。”

店家见老人不肯走,伸手就要去推他。孙中山走过去,瞅着老人问:“为什么就要乞讨呢?”

“儿子,都怨我那儿子。”

“你儿子怎么啦?”

“他吸鸦片,家里什么都吸光了,连房子也抵给了烟馆。”

孙中山掏出一把铜钱塞给老人,铁青着脸回到餐桌,沉闷良久,长叹一声说:“现今天下农桑不振,鸦片危害民众,民不聊生之源啊。可之所以如此,根源的根源又在当今朝廷的腐败。”

“这个朝廷,对外只知一味服软,对内只知尽力盘剥,真不知道该怎么说它。”

“皇上昏庸了,官员腐败了,老百姓只有受苦了。”

“列强也就趁虚而入了。”

……

四个挚友,一人一句,大胆地议论国事,抨击朝廷,使得身边餐桌上的人大惊失色、面面相觑,有害怕受到牵连的,竟惶惶然而离去。四个挚友见了,又是一阵哈哈大笑,言辞更加犀利。

不只在酒店,就是在学校里,他们也照样我行我素,时常说一些“胆大妄为”、“犯上谋乱”的言语,有胆小怕事者惊恐万分,便称他们四人为“四大寇”。孙中山等人听了,只是相视一笑。

“我们是什么寇啊?朝廷的许多做法,才是卖国贼呢?”他们理直气壮地说。

人之不同,确实各如其面。有称孙中山为寇的,却也有欣赏孙中山的。这个人,竟然还是香港西医书院的创始人何启。

何启生于1858年,是广东南海人,皇仁书院毕业后,曾留学英国,1887年为纪念英国亡妻,创办香港雅丽氏医院,并附设西医学院。他听到了有关孙中山的议论,让人请来孙中山。

“听说你非常爱国,你自己是怎么看的?”

孙中山还以为此番前来定会遭到一顿训斥,何启竟然是用这样的话来作开场白。

“我非常爱我的国家,我做梦都希望她强盛,如果能为她的强盛做一些事,我死不足惜。”

何启听了,脸上没一点表情,静静地看着眼前这位比自己小八岁的年轻人,沉思了一会又问:“你既然非常爱国,决定学医,为何选择西医而不选择中医呢?”

“中医源远流长,是我国文化精华之一,几千年来为中华民族所信仰,只是近年来我亲眼看到西医解决了困扰国人多时的鼠疫等问题,不由不对西医心存信慕。”说到这儿,孙中山停下话来,眼望着何启。

“就这个理由?”

“还有,因为西医解决了中医解决不了的问题,这使我纳闷不解,也就钻研了一些有关方面的书籍,这才发现,中医有个显而易见的弊病。”

“哦,说说看。”

“中医理论,原于道教,理论基础自于阴阳八卦,没有物质基础作为理论支撑,又因为中医是产生在科学诞生之前,没有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归纳能力,也没有统计学论证。”

“说得好!”

“还有就是,巫师常常与中医师合二为一,使一些医师变得亦医亦巫,让人莫名其妙。”

“说得真是太好了!那么,你对西医有什么看法呢?”

“西医发展时间到现在虽然还只有100多年的历史,可人体解剖学的成果却积累奠定了现代医学的形态学基础,人体物质世界的奥秘逐渐被发现和探索,这样就容易找到病源,使治疗起来有很强的针对性,效果自然就更明显一些。”

何启听了,击掌称赞,满脸的兴奋。

何启很早就接触了西方国家的政治与科学,深感清朝政治腐败、经济落后,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大力改革、推行新政。早在一八七二年,他就与人创办了《华字日报》、《篁日报》等报纸,向人们报道世界大事。他本人,也发表了《中国之改革新政论议》、《中国改革之进步论》等有关革新、救国的论述。

正因为如此,从此以后,他既是孙中山的老师,更是孙中山的同志和大力支持者。何启后来不仅掩护了兴中会在香港设立的据点,还直接参与了孙中山筹划的广州起义,并担任革命军的发言人。

1911年11月武昌起义成功,孙中山邀请何启返广东,任广东省都督胡汉民的总顾问。孙中山特别嘱咐胡汉民,凡外交事务,一定要请教何启。

这是后话。得到何启的支持,孙中山对自己更有信心,从此便“以学堂为鼓吹之地,”常与志趣相投的同学议论时政,倡言“改良社会”、“无敬朝廷”。另一方面,他更加勤奋地学习深入地思考,除了医学知识,对欧美的政治、历史、经济、农业乃至天文、地理,一一努力去涉猎。

这段时期,孙中山非常信服达尔文的进化论,还很喜欢阅读法国大革命史的有关书籍。由于他博学多识,甚至被同学们喻为“通天晓”。

1892年7月,26岁的孙中山参加香港西医书院的毕业考试,在12门课程中,他的成绩有10门为“优等”,有两门为“及格”,属“最优异”的成绩,因而以首届毕业生中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并获当时香港总督威廉·罗便臣亲自颁奖。

还值得一提的是:在孙中山还没有在西医书院毕业时,就已经被人称为良医,高超的医术在澳门广为流传。

同类推荐
  • 小明的穿越史

    小明的穿越史

    小明,因为一块玉,莫名其妙的穿越到明朝,从此依靠之前学习的历史知识,科技知识,开启了开挂人生。
  • 云阳王

    云阳王

    开辟鸿蒙,谁为将种?俾倪天下,霸王重生!唐朝末年,军阀割据,流匪蜂起,乡野小子李福生家乡被洗劫,村民遇害,家人失踪,李福生逃过一劫。他亡命山林,多次遇险,残酷的生活让他明白了弱肉强食的道理。他成了一名土匪,整天打家劫舍,后来受奸人所害,无法在绿林立足,归降朝廷名将王将军,跟随王将军来到灵州,意图收复京城,从一个只懂得蛮力拼杀的小伙子,成长为胸有韬略的将军。王廷之牵扯到朝廷争斗之中,成为牺牲品,而朝廷宰辅看中李福生,让他接替王廷之之位,亡命小子终成大将军,成为朝廷砥柱,受封云阳王……
  • 雄霸九州

    雄霸九州

    盘古开天辟地,天下共分九州四野,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此为九州,东海、南疆、西漠、北荒,此为四野。自古以来,群雄逐鹿,征战不息,大小势力星罗密布,盘踞九州各处,而在金字塔的顶端,却有四帝七皇,他们如帝皇般君临九州大地,距离雄霸九州,成为千古一帝,仅有一步之遥。天帝张角、枭帝曹操、仁帝刘备、霸帝孙策,此为四帝,南蛮皇蚩尤、混世魔董卓、无双皇吕布、妖皇司马懿、武圣关帝、袁氏一族、项氏一族,此为七皇。少年刘弑,性莽勇,以长子长孙之名继任枭雄刘璋遗下的庞大势力,却遭叔刘阐篡位,被禁地宫,然天纵奇缘,吞下上古凶兽饕餮之果,从此海阔天空,踏出热血九州的第一步。
  • 即将消逝的100人间天堂

    即将消逝的100人间天堂

    本书内容包括:被时间打磨的20处自然景观、被文明谋杀的36处原生天堂、日渐粉碎的14处人类瑰宝、缅怀已远去的18处天堂留痕等。
  • 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武将

    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武将

    吴姜,一个普普通通的人,突然穿越到了三国这个风起云涌的大时代。他改何去何从呢?吴姜:出谋献策是不可能的,只能当武将来讨生活~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的武魂是东皇太一

    我的武魂是东皇太一

    什么?穿越未来世界?!开局还觉醒了东皇太一当武魂!那我还可不可以依旧这么平平无奇呢?对了,还有个天赋异禀的妹妹却初期和我想法一致!看来,我们家果真是向往闲适啊!我和妹妹明明那么强却还是如此咸鱼
  • 逆灵玄羽

    逆灵玄羽

    在这整个大陆中,我认第二,谁敢第一,也不看看姐是什么时代的人。虽然一开始是有点受虐,但,姐也是有爆发力的!九岁的少女拥有二十岁的灵智!且看姐是如何在这片大陆上翻云覆雨吧!……………………
  • 我爱你,却不能!

    我爱你,却不能!

    在幽都和与她爱的人之间,该如何选择。最后,她选择了……(你是谁,我们曾经见过吗?)
  • 召唤兽神

    召唤兽神

    新书《异世法神》已经上传,请各位多多支持,拜谢。下边有传送门,呵呵
  • 上古世纪之复活七霸

    上古世纪之复活七霸

    盘古开天辟地之后在中土大陆留下七大霸主,割据一方。不知因何原因在同一天身消云散,不过他们都给自己部落留下复活他们的神话。后辈根据他们的武力给出排名。一霸刑天,手持开天劈地斧,所像无敌。二霸祝融,玩火高手。三霸共工,脾气第一。四霸伏羲,教化众人。五霸神农,食物专家。六霸后土,七霸中唯一的女性。七霸黄金龙,龙族,占据中天大陆周边海域。
  • 邪帝狂妻艳倾天下

    邪帝狂妻艳倾天下

    凤临天下,风起云涌。淡然如她、腹黑如她、冷漠如她、强势如她VS妖孽如他、温柔如他、邪魅如他、冷酷如他。且看一帝、一王、一皇、一君追妻之路,谁能俘获美人心?她不想受伤害,只想快快乐乐、自由自在地生活,她是个逃避感情的猫咪……看最后她会不会为爱而去争取?且看文章一一道来。男主女主身心干净。结局一对一,99%宠文+1%虐文=100%爽文
  • 一生三件事

    一生三件事

    本书将一个人的一生中将会经历的许多事总体概括为三件事——立业、成家、交朋友。并通过抓大放小的原则,介绍了做好这三件事的窍门。
  • 你就从了我吧

    你就从了我吧

    遇见的那一份悸动,她不知道是什么,可她只想靠近他。她,暗恋五年,知道那份悸动是什么之后,终于鼓起勇气告白时,天不时地不利人不和,追了半年后。某女爆发“谁说女追男隔成纱?出来!我要揍死他”。。。。。当她放弃后,“他是我表哥!”“所以你一开始接近我。。。”某女满脸黑线盯着面前得意的女孩。。。她被拉去打台球,“我不是自愿的”“嗯,你是跟着我来的”某男笑笑“。。。。”她沉默。
  • 奥法之途

    奥法之途

    世间共存有七元素。上取其一,名为以太。下取其六,演化万物。夏云机缘巧合的获得了元素之灵的垂青。但是,本应该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的夏岚却是一名实打实的弱者。“克里斯,人的天赋是有极限的,我从这短暂的一生中学到了,人越是依赖于自身的天赋,反而越容易陷入对于人生的困境,无法前进。除非超越人类。”“你要做什么夏云。”“我不做人啦,克里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