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177000000020

第20章 当上临时大总统

1911年10月10日的武昌起义,吹响了共和国诞生的号角。起义后创建的湖北军政府,彰显共和政权的雏型,引发了全国各省响应。

这次起义刚过20天,1911年11月1日,平息不了起义军武装力量的清廷,十分无奈地宣布解散皇族内阁,哭丧着脸任命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

11月13日,袁世凯带着他的姨太太和儿女们,浩浩荡荡地来到久违了三年的北京城,以其往日办事的果断迅速,仅过了三天,到11月16日,就组成了新的内阁。

成员有:外务大臣梁敦彦、民政大臣赵秉钧、度支大臣严修、学务大臣唐景崇、陆军大臣王士珍、海军大臣萨镇冰、司法大臣沈家本、农工商大臣张謇、邮传部大臣杨士琦、理藩大臣达寿。

除去这些,还又任命了胡惟德、乌珍、陈锦涛、杨度、田文烈、谭学衡、梁启超、熙彦、梁如浩、荣勋为各部副臣。

军队似乎还是原来的那些军队,特别是诸如袁世凯的得力干将冯国璋等,原本在荫昌的指挥下似乎不那么能打,到1911年11月1日这天,上谕电文到达前线:“袁世凯现授内阁总理大臣,所有派赴湖北陆海各军及长江水师仍归袁世凯节制调遣。”

同日,奕劻、那桐、徐世昌等总协大臣,以及载泽、载洵、傅伦、善耆等亲贵大臣,全部上奏辞职。

当控制朝政与指挥军队的权力再次又回到了袁世凯手上之后,北洋军阀突然变得很能打了。

好在此时的袁世凯,对于党人的举义、对于大清王朝,都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经过冷静考虑后,袁世凯对谋臣杨度、王锡彤说:“总结以往的经验,这一次,我不能虐视革命党,不能完全按照清廷的‘懵然主剿’的策略去做。”

“总理大臣想怎么做呢?”

“剿抚兼施。”

面对谋臣们的困惑,袁世凯做了必要的解释:“我认为,国家要富强,还是必然要改良才行。所以,革命党提出的一些主张,是对的,必须去做一做。只是,大清王朝几百年了,不容易,不能说消灭就消灭了,我们得让大清王朝也保存下来,但大权得由我们来掌控。”

这能做得到吗!大家都很担心。袁世凯自信地笑了:“只要把两方面的力量都利用的恰到好处,还又能争取到外人的帮助,就能做成这件事。”

接着,袁世凯又为自己的做法辩解道:“其实,我并不想掌控大权,来操这份心事。主要是现在的皇帝太无能力,而我们国家在政治上又必须进行改良。我袁某人不掌控军国大权,这事办不到。办不到,国家就总是落后,革命党就总是要造反,天下就只能继续乱下去。这无论是对大清王朝、对革命党、对所有国人,都没有好处。”

袁世凯的主张,很快赢得了谋臣们的一致赞同。可当大家都同意对革命军去“抚”的时候,袁世凯却又摇起头来。

他认为,此时革命军士气旺盛,如提出议和,缺少筹码,定会吃闭门羹。这样一来,以后的事情就更加难办。为今之计,惟有打几个漂亮仗,最好是把汉阳攻下来,杀杀革命军的锐气,就一定可以逼黎元洪坐到谈判桌前来。

同时,狠狠地敲打敲打革命军,自己对清王朝和北洋军中的主战派们也才有个冠冕堂皇的交待。袁世凯把这一切都想好,下令冯国璋对汉阳发起进攻。

革命军开始吃败仗,然后是节节败退,武汉三镇,很快被袁世凯北洋军攻下两镇。原本势如破竹的局面倒了过来,革命军眼看就要抵挡不住。

可就在这时候,袁世凯却命令大获全胜的冯国璋陈兵江北,做出准备乘胜渡江、再取武昌的架式,同时命令刘承恩,给黎元洪写信讲和。

作为袁世凯的旧部,又是黎元洪同乡和朋友的刘承恩,在此之前已经给黎元洪写过两封信,希望和平了结纷争,早早息兵了事。或许因为黎元洪那时还以为革命军能一举打垮朝廷军队,也就一直没有给刘承恩回信。这时情况虽然有了变化,但黎元洪一时转不过弯来,还是没有回信。

袁世凯知道情况以后,笑了笑便亲自写了封信给黎元洪,表达自己的心意。

这时候,无论是黎元洪还是武昌起义元勋中的主战派,心里都已经非常清楚,革命军怎么也打不不赢袁世凯的北洋军,如果硬着头皮再打下去,只会丢掉武昌,丢掉独立各省盟主的地位。

于是,在与袁世凯和谈这一个问题上,革命党内部逐渐趋向统一。大家一致决定由黎元洪通过英国驻汉口总领事与袁世凯联络,接受袁世凯提出的停战条款。

1911年11月30日,袁世凯再一次派他的密使刘承恩、蔡廷干跨过长江,与黎元洪谈判。就在这一天,全国各起义省市的代表,纷纷由上海来到武汉。

当时的武昌,正处于袁世凯军队的围困之中,与会代表只能把汉口英租界顺昌洋行作为会场,来召开第一次会议,结果一致同意与袁世凯议和。

会前,心向袁世凯的英国驻汉总领事表示,黎元洪必须能够代表各省义军,才能举行会议。基于这样一个前提,各省代表在会前议决:一致同意以黎元洪的鄂军政府为中央军政府,使得黎元洪能够以大都督的名义,来与袁世凯谈判,执行中央政务。

这时候,袁世凯的“剿抚兼施”策略虽已见效,南方革命军在与清军的战斗中不断受挫,但就全国而言,革命的浪潮,却如江河决堤,在迅猛向前。独立省份的还在增多,而清朝海军的倒戈,陆军的军心也有所冲击,再加上原来的立宪派和各列强罢兵息战的强烈要求,这些都使袁世凯有所顾及。

袁世凯是个极实际的人,面对动荡未知数太多的形势,他的策略也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言抚进而言和”。

既然共和不仅是革命党的原则主张,也是举国上下的一致意愿,而君宪之路又难以行得通,我若还死抱清王朝,无疑是自寻末路。自古俊杰当识实务,我现在应该认真地考虑考虑,该如何接受共和这个问题。

袁世凯这么考虑着,准备放弃清朝接受共和。到了11月底,他派儿子袁克定,密遣故旧朱芾煌出使武昌,表明自己可以“约南北联合要求清帝逊位”,前提条件是:大家都举荐他袁世凯为共和国总统。

为了把这事办得漂漂亮亮,到12月17日,袁世凯将前线的冯国璋调回京城,改派段祺瑞接任冯国璋的第一军统职务。因为袁世凯知道:要论打仗,段祺瑞不如冯国璋,但若论参与如此复杂的谈判,冯国璋却远不如段祺瑞。

事情果然如袁世凯之所料,段祺瑞接替冯国璋后,“一反国璋所为,与鄂军府时通款曲,信使往返不绝于道。”段祺瑞统领的第一军,从上到下,全体一致呼吁:主张共和,推袁世凯为大总统。

到12月20日,在袁氏父子的授意安排下,廖少游代表北方与黄兴所委任的南方代表正式签订了和议密约。主要内容就是:“确定共和政体”、“优待清皇室”、“举袁为大总统”。

思维慎密的袁世凯,在与革命党的一系列谈判的同时,还不断地派人与原立宪派张謇、赵凤昌等人进行联系。因为他十分清楚,这些原立宪派人士,对政局有着巨大的影响,故此一点也不去冷落他们,而是尽可能尊重他们,以获取更多方面的支持。

就在这时候,孙中山从海外归来,12月29日,南方十七省起义领袖聚集上海,选出孙中山担任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

这事,使得一直对革命党怀有戒心的袁世凯心头一紧,对南方的承诺更加不放心,开始又耍起已经用得很娴熟的两面派做法。

袁世凯一面宣布他亲自授权的唐绍仪是“擅用共和政体,逾其职权”,自己概不认账;一面责难南方,“君主共和问题现方付之国民公决,所决如何,无从预揣。临时政府之说,未敢与闻。”

除此之外,袁世凯还授意冯国璋等北洋将领,电请内阁,“主张维持君宪,极端反对共和……若以少数意见采用政体,必誓死抵抗。”

袁世凯突然如此,南方政府一片哗然,纷纷指责袁世凯违信弃义,强调:“若因而再起兵衅,全唯袁世凯是咎!”

指责声中,临危受命的孙中山清醒地认识到,就眼前革命军的实力,是根本没有能力来抵抗袁世凯统率的北洋军阀的打击。

因此,孙中山一面下令积极备战,准备北伐;一面又真诚地向袁世凯解释,说自己只是“暂时承乏”、“虚位以待”,只要袁世凯逼使清帝退位,结束两千多年的皇帝制度,自己就将大总统的位置让给袁世凯。

南方对共和问题的反响激烈,大有不达共和,宁为玉碎之态;同时,南方对总统问题又一致保证,包括连已做了临时总统的孙中山也庄重承诺。面对如此情况,袁世凯还是有些犹豫。

可就在这时候——1912年1月16日,袁世凯回家路上,车刚到东华门丁字街,轰的一声突然爆炸。所幸袁世凯临行前换车,只炸死了他的卫队长及卫士十人。

遭此番一险,袁世凯更明白了革命党共和的决心,于是加快了逼宫步骤。

1月25日,袁世凯及各北洋将领通电支持共和。在举国一致反对声和袁世凯的软硬兼施的威逼下,隆裕太后只好接受袁世凯给出的优待条件,宣告皇帝退位。

清朝对中国两千多年的统治,从此终止。

随即,袁世凯向全国公开宣布:

“共和为最良国体,世界之所公认。今由帝政一跃而跻及之,实诸公累年之心血,亦民国无疆之幸福……从此努力进行,务令达到圆满地位,永远不使君主政体再行于中国!”

1912年2月15日,南京参议院举行正式会议,选举临时大总统。南方的革命党没有食言,结果在南北的一致推举下,袁世凯接任孙中山,当上了中国临时大总统。

同类推荐
  • 汉末独行

    汉末独行

    建安十二年,张辽随军破乌桓,刀斩乌桓王塌顿建安二十三年,曹彰再破乌桓,降服轲比能青龙三年,轲比能陈兵塞北,兵指大汉,并州刺史王雄派遣刺客韩龙击杀轲比能,保大汉并州数十年太平!见惯了太多的三国争霸,也见多了穿越到三国振臂一呼,文臣武将美女谋士纷至沓来,也见多了穿越到三国之后,无所不能,我都不喜欢我想写一个不一样的三国,一个乱世中的小人物,他改变不了这个乱世,但是他不会被这个乱世所改变因为故事性,调整了事情的时间线,小说,敬请见谅
  • 瓷情

    瓷情

    德国工厂主丹尼尔从他的雇工印尼工人口中得知,在印尼的一个岛屿有沉船留下的古代珍宝。于是开始了探测打捞,打捞出的六万件中国古瓷和金器震惊了世界。广州光塔路居住的一老人正在看央视的“国宝档案”,这一消息引起他的注意。他翻出了历代传抄的家谱,终于和沉船对上号。就是一千多年前的他祖上贩瓷乘坐的阿拉伯蓝月亮船。还有祖上的婚姻悲剧,他们的爱情和生命都和中国瓷相关。事情发生在唐朝元和年间。大食少年李彦荣的父亲李素因有军功,被唐朝皇帝赐姓李。李素带领全家从京城来到广州,做了广州都督府别驾。李彦荣喜欢瓷器和艺术绘画。在广州墟市淘货瓷器,碰到了卖瓷配花的本城瓷器商人巩仁的女儿阿花和他的女伴,李彦荣深为阿花的穿着和俏丽容颜所打动。阿花也同样为英俊的大食小郎打动,二人情窦初开,心有灵犀。后来李彦荣确认阿花就是瓷商巩仁的女儿,二人相认,私定终身。后为两个家庭认可祝福。巩仁被人勒索陷害,家道败落,临终时遗赠李彦荣一笔重金,让他继续他未完成的瓷器贸易。阿花守孝一年期满,和李彦荣成婚,为赚取财富并寻求波斯画料,李彦荣跟随月亮号阿拉伯三角帆船出海,中途沉没。阿花在独子抚养到十八岁后,思念亡夫,不忍独活,跳海殉夫。
  • 安歌行

    安歌行

    公冶仰起头望着云隙里散出的冷凉日光,微微眯起了眼,唇角弧线冷厉,清冷的嗓音在风里断续破碎:“苏祈年你还真是绝情。”——我的征途是九州
  • 从来没有的帝国

    从来没有的帝国

    中世纪,穿越者投身于造福广大人民群众,提高农业产量,建立工业体系的故事。建了一个群,有兴趣的书友可以来这里和我聊天。从来没有的帝国,群号:144065412
  • 明末之再掌大明

    明末之再掌大明

    崇祯十七年李自成攻破北京,汉人最后一位皇帝明思宗朱由检于煤山上吊,留下了君非亡国之君,臣乃亡国之臣的千古名言。然而事情并未就此结束,阴差阳错之下,朱由检的灵魂再次重返灭亡前夕,看这一次崇祯皇帝能否扭转败局,力挽狂澜?注意,本书没有金手指,只求贴近明末历史,去除任何不切实际的情况。只求还原给大家一个真实的明末。
热门推荐
  • 首席的独宠娇妻

    首席的独宠娇妻

    时光回到慕容语嫣还在慕容妈妈的肚中的18年前,慕容振邦也就是慕容爸爸,他的公司还只是个经营稍见起色的小食品工厂,慕容氏夫妻俩还正为工厂忙的焦头烂额呢,却发生了一件改变了那个还未出世的慕容语嫣小朋友一辈子人生大事的的事情,人生逆转竟在此刻了。
  • 掌御苍冥

    掌御苍冥

    纵横轮回之间,徘徊宿命之变。历经永世的煎熬,不变此生的爱恋。一个来自未来星域的极品杀手萧枫,在一次任务之中得到一块神秘残图,从此经历了人生无法预料的无数变化。莽荒古域,诸天万界!弑神灭道,踏天斩仙!
  • 夏天,不闹了

    夏天,不闹了

    他是夏天,14岁时的青春。
  • 这个妖女超级凶

    这个妖女超级凶

    (新书《盗墓之长生秘术》已发布)来自镜面世界的妖气泄漏,让陈不凡结识了史上最凶女人,从此爆笑降妖,各种解秘,周朗墓,洪王陵,本书不是在搞笑就是在探险的路上,你,准备好了吗!
  • 人鱼小妻超凶哒

    人鱼小妻超凶哒

    要说今日最大的新闻莫过于A城的姬家夫人喜得千金,没想到数小时之后更大的新闻出现了,姬家夫人大血崩抢救无效死亡。
  • 听时光独存

    听时光独存

    时光无言,季节的流转,总是会有那么些许薄凉,一切都经过了,一切都走过了,一切都熬过了,生命的底色里,增了韧,添了柔。以后也无须再纠结究竟是爱还是习惯。
  • 孽缘是是妃妃惹人怜

    孽缘是是妃妃惹人怜

    因果相连,逃不掉、躲不过,一切命运注定在那里,两个女人不为人知的秘密,恩怨情仇、相知相争……重生,伊水离以为她甘愿平庸就好,躲避世人的纷扰,一世无求就希望能过得简单平凡一点,希望总是那么飘渺,安逸离她越来越远,最后空灵大师送她一句“你天生命犯小人,躲也躲不过”聂琴一直认为世界上没有她得不到的东西,包括抢来的爱情,她孤傲、专制、一意孤行,被仇恨蒙蔽双眼,一错再错,即便最后都得到了,她却笑到泪流满面……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青春爱恋:校花驾到校草爱

    青春爱恋:校花驾到校草爱

    他是凌逸辰,是令人闻风丧胆的凌氏集团的总裁,他高冷霸道,从不近女色,却唯独她;她是沐诗婷,是那位同样令人闻风丧胆的沐氏的那位神秘千金,她也同时冷酷无比,但是,在家人和闺蜜还有他面前,就是一个傻白甜。在勿樱贵族学院里,两座冰山相碰,最后却擦出了爱情的火花。
  • 玉米的馨香

    玉米的馨香

    《微阅读1+1工程:玉米的馨香》由一百个当代中国微型小说作家的个人自选集组成,是微型小说选刊杂志社的一项以“打造文体,推出作家,奉献精品”为目的的微型小说重点工程。相信这套书的出版,对于促进微型小说文体的进一步推广和传播,对于激励微型小说作家的创作热情,对于微型小说这一文体与新媒体的进一步结合,将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