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023500000024

第24章 遥远时空的思想记录(2)

据说老子是给周朝管理藏书的官,不从事实际的政治活动,而且他根本就主张取消政治,认为社会上之所以奸伪萌生,人心不古,都是因为有那些所谓“圣人”到处宣传道德仁义,不消灭“圣人”,天下的盗贼就不会消亡。因此他坚决主张回到小国寡民的状态,人们都自生自灭,不相往来,天下就太平了,世道就安宁了。因此老子思想的核心就是“无为”。这些乍听起来像是很古怪,其实自有他的道理。老子的意思,世上的事总是有对立的两面,有了好,才有坏,有了警察,乃是因为有小偷,一个巴掌总是拍不响。宇宙也好,社会也好,都有自己的发展规律,人无端地参与进去,就会制造出很多不必要的麻烦。他所说的“无为”,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不胡来,不妄为,要顺应规律,顺应自然。老子远不像儒家那样积极,但也不像很多人想的那么消极,社会固然不能倒着走,顺应规律总没有错。当时做官的人过多地干扰百姓的生活,法网严密,反而盗贼多有,不能太平。老子的话其实是很有现实针对性的。儒家、道家,目的都是为了维护安定的社会秩序,只是方式方法大有不同,这也造成他们的文章各有不同的特色。

《老子》的文章,最大的特点在于对偶句多,而且常常押韵,虽然是散文,却有些接近歌谣的形式。比如第十五章说: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又如第五十八章说: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老子》的语言确实还比较抽象,只是把规律性的原则总结出来,还没有把逻辑思辨的过程充分展开,这一点大概可以作为产生时代较早的有力证据。

在贵族时代,一切礼、乐和文化知识都掌握在贵族手里,学校由贵族借着国家的名义开办,只向贵族子弟开放,这叫“官学”,平民百姓完全没有份儿。贵族政治崩溃以后,贵族无力保持文化特权,以往“官学”中的文化专家不能再仰仗贵族的供养,就要靠出卖自己掌握的知识技能求得生存,主要的方式就是开门授徒。相传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创办“私学”的人,从他开始,贵族之外的平民也可以得到读书学习的机会,这是相当了不起的进步,所以孔子被后人尊奉为“万世师表”,他是老师行业的祖师爷。根据孔子自己的说法,学费大概是他的一项收入,标准是每人十条干肉,这在当时相当低廉(图2-2)。

孔子还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他首先主张把建立在血缘宗法基础上的社会等级制度严格起来,君臣之间、父子之间、夫妇之间,以及所有人之间,都要等级明确,不能混乱,这样社会才能稳定。他还提倡仁爱,统治者对老百姓要仁爱,人与人之间也要仁爱,这样社会才能和谐。当然,孔子的思想是一个非常复杂、完整的体系,这只是其中最核心、最精要的内容。孔子的思想后来被历代的封建统治者经过改造,大大利用了一番,产生了很深远的影响。中国封建社会能够维持两千多年的时间,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儒学思想对维护这种统治发挥了极大的作用,这大概是孔子生前没有想到的事。中国古代的皇帝,往往对孔子都很尊重,因为他们治理天下的思想工具多半是从孔子那里学来的,尽管并不一定是孔子的本意。从这个角度讲,所谓“万世师表”实际上还包含着深一层的意思,即孔子是古代最伟大的帝王之师。

相比老子来说,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并没有那么多的神秘感。首先是关于孔子的记载比较多,也比较切实可靠些;其次,孔子本来不喜欢说些“怪、力、乱、神”的事,后世弟子也不便将他神化;再者,孔子的思想为多数最高封建统治者所尊崇和利用,也就没有神化的必要了。孔子名丘,字仲尼,一般认为他生于鲁襄公二十二年(前551),死在鲁哀公十六年(前479),活了七十三岁。父亲早亡,由母亲抚养成人。孔子生在鲁国(今山东曲阜),其实是宋国人的后裔。西周初年,周公旦分封在鲁,相传由周公所制定的一套礼乐典章制度多为鲁国所完整继承下来,所以当时有人说“周礼尽在鲁矣”(《左传》昭公二年)。孔子所处的时代,正是奴隶社会衰亡、封建制逐渐兴起的交替时期。孔子极力维护周礼,维护周代所形成的等级制度,并且呼吁从政的人对老百姓要有仁爱之心。孔子祖上虽说是宋国贵族,但早就沦落了,他早年社会地位不高,做过鲁国的委吏和乘田,就是管理财务和畜牧的小官儿;五十岁的时候做了鲁国的司寇,相当于最高司法长官。退职以后带着一帮学生周游宋、卫、陈、蔡、齐、楚等国,到处宣传他的主张。诸侯们当时大抵都忙着搞战争和军备,感觉他的一套理论虽然听起来不错,可是毕竟用不上,所以表面上对他很尊重,真正接受他的思想的,大概一个也没有。因此如果从实际的政治影响来看,孔子生前相当寂寞,他生前的业绩主要在于教育和学术。孔子晚年回到鲁国,一直没闲着,一方面继续教授门徒,据说总共收了弟子三千,成绩突出的就有七十二人;同时还系统整理编订了《诗》、《书》、《礼》、《易》、《春秋》等典籍。这两项都是了不起的事业,影响了此后两千年的中国文化,直到今天,整个世界对孔子的文化建树还在景仰、还在研究。

研究孔子,最鲜活的材料就是《论语》。这书虽说不是孔子亲手所写,却多半是孔子弟子们记录的他的原话,而且文字组织得很巧妙,编排时大概费了不少心血,每一则都不长,有的还带有简单的情节。旧时的文人,只把《论语》当做经书看,认为是圣人之言,其实《论语》的文学价值很高。从这本书里看不到多少人物外貌,性情、精神却极其生动,很能打动人。

《论语》中多半是孔子同弟子们对话的场面。比如说,有一次孔子问弟子们各自有何志向,子路、冉求和公西赤都说自己要从政,只是从政的方式有所不同而已。最后孔子问到曾点,这时曾点弹瑟正近尾声,铿的一声把瑟放下,慢条斯理地回答说:

莫(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曾点不愿做官从政,他说他只愿在那暮春的时节,春天的衣服都穿定了,陪着五六个成年人,加上六七个小孩,在沂水边上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然后唱着歌一路回来。说到这里,孔子长叹一声道:“吾与点也(我赞成曾点的主张啊)!”孔子一生以恢复周代礼乐制度为己任,所追求的不正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还有每个人内心的恬然愉悦吗?曾点答话时从容恬静的神态,还有他所描绘出来的暮春图景,无不像诗一样安详、恬美,还有什么比这些更能打动人心呢?孔子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主张,到处碰壁,“汲汲如丧家之犬”,只消“吾与点也”这四个字,就足以看出这位老者奔波一生并不是为了个人的功名,人与社会的安定、和谐才是他的追求。再说,世上的人几乎都梦想着建功立业,为了富贵功名劳碌奔波,甚至机关算尽,同时也失去了心灵的宁静和自由,失去了对自然和生活之美的感受能力,到头来恐怕多半是得不偿失。曾点的理想,才真正是超脱了世俗功利的人生境界。后人往往比较在乎儒家学说的功利色彩,对这样超脱和潇洒的一面却忽略了。

《论语》里面多半是语录,虽然也经过了修饰,妙就妙在修饰得体,富有情韵,经得起后来读者的回味。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若只求把事儿说明白,只要说“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贤哉回也”就够了,“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用的是对比和反衬的手法,别人绝对做不到的事,颜回不以为苦,反以为乐,这不正是颜回超凡脱俗的品质吗?所以孔子前后说了两遍“贤哉回也”。首先颜回值得老师这样称赞,反复吟叹之间,顺便也就把孔子赞许的神情烘托得淋漓尽致了。这就是《论语》语言艺术的高妙之处。不温不火,恰到好处,极有人情味儿。透过《论语》的文字,颇能看出孔子是个富于真性情的人。

孔子也有对学生发脾气的时候,有一次宰予大白天睡觉,被孔子看到了,他骂宰予说:“你就像是腐烂了的木头没法儿雕刻,你就跟那粪土砌起来的墙壁一样没法儿粉刷,我真不知道说你什么才好了!”气急败坏到了极点,这时候还没忘了用那么两个有些“恶毒”的比喻,那股恨铁不成钢的神情都在里面了,完全不再需要其他的描写。这里面有气愤、埋怨,当然更有师生间的亲密无间和孔子对年轻人的无限关爱(图2-3)。

《论语》中的语言虽然质朴简淡,却不乏生动的形象感,即便是记录了孔子的一句话,里面也常常用到比喻,意味深长。比如其中有一条记载,一次孔子站在川流不息的水边,不禁感慨道:“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消逝的时光就像这流水一样啊,日夜不停地流去!还有一次孔子议论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严寒到来,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落的。孔子是一位非凡的智者,他不乏对宇宙和人生的深刻感悟,但他从不故作高深,他擅长借助亲切熟悉的形象来表达思想,启发别人去体悟和回味。北宋思想家程颐说:“孔子言语,句句是自然。”自然不造作,却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这大概就是《论语》生命力的重要来源吧。

三、《庄子》:逍遥奇幻的人生写意

庄子在思想上是老子的继承人,虽然他在老子的基础上有很大的发展,有他自己的独到之处,但思想上的确属于一个派别(图2-4)。司马迁对此看得很清楚,他在《史记》里给庄子写了传,并把这个传记放在老子的传记后面,还说,庄子虽然对于各种学问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庄子最看不起儒家学说,在他的书里经常把儒家的主张作为批判的靶子。他还经常在书里安排出孔子向老子请教的场景。

根据《史记》,庄子是蒙这个地方的人,大概就在今天河南和山东交界的地方。他做过这个地方的漆园吏,这或许是个十分低微的小官儿。庄子同老子相似,虽说很有学问,却有意避世,把自己混同在一般人里面,不愿接受当时诸侯的驾驭,不愿求取功名和富贵。

据说楚威王听说庄子很有才能,派人带着钱来请他做相。庄子笑着对使者说:“钱和官儿都是世俗人眼中的好东西。可是你没看到祭祀的时候当做祭品的牛吗?精心喂养好几年,还要给它穿上锦绣做的衣服,看起来光彩照人,可是一旦进入太庙,就成了牺牲品,只有接受宰割的份儿了。这个时候,它就是想做个快乐的小猪都不可能了。你赶紧走,不要玷污我!我就是一辈子处在最卑微的地位上,也不想被有权有势的人利用、束缚,我一辈子都不想做官儿,只求称心如意地活着!”

用今天世俗的话来说,庄子是个很清高的人。可是清高也未必一定是坏事,为了保持自己的人格和自尊,清高些也是必要的。试想大家在利益的驱动之下都抛弃人格和尊严,都去随波逐流,都去毫无顾忌地迎合别人,这个世界究竟该如何维持呢!所以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屈原讲“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后来著名的隐士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大诗人李白也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如此种种,都不应该简单地斥之为“清高”。有所为,有所不为,这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如果丢失了基本的原则,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又该到哪里去寻找呢?庄子和他的著作所以有那样高的品格,所以为后人所景仰,同他做人的原则当然有着最直接的关系。

从文学角度说,先秦诸子要数《庄子》影响最大。开篇《逍遥游》,乍看完全不是在谈哲学,一会儿是翅膀大得如同垂天之云的大鹏,一会儿又是在一杯水里漂荡的草叶般大小的小船;忽而说道寿命长达八千岁的大椿,忽而又是寿命不足一天的“朝菌”。学者都说《庄子》文章最大的特点在于“恣肆”,这是说作者的笔触跟随着他的想象力自由翱翔,无边无际。比如鲁迅先生曾经说,庄子的文章“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莫能先也”。庄子擅长把哲学“文学化”,把枯燥的理论变成最最浪漫、瑰丽的想象。《逍遥游》的开篇,与其说是哲学,不如说是文学:

北溟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溟。南溟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溟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我们周围客观存在的世界虽然充满了变化,但对人的行动总是有很大的限制,我们总不能现在在中国东部地区的海边听涛,瞬间就跑到美国密西西比河里去游泳。只有人的想象,虽说从根本上是客观存在的反映,却很少时空的限制,能够在不同的时间、空间里跳来跳去。庄子的想象力,大概算得上是先秦哲学想象力的一种极限。庄子的想象力的确让人惊叹,他在《外物》里说,原来有个任公子,用五十头牛做钓饵,人坐在浙江会稽山上,把鱼钩甩到东海里去。表面上看似荒诞,实际上都是为了说明他自己的一番道理。他主张独自同天地精神往来却不傲视万物,不拘泥于世俗的是非对错,取消生死的分别,顺应自然,精神不要被自己的形体所束缚,由此达到“坐忘”的境界。他既不像孟子那样循循善诱,滔滔雄辩,也不像荀子、韩非那样重视逻辑推理去步步论证,而是通过寓言,把他自己的思想编成一个个奇异的小故事,用他想象出来的那些主人公来表演,在无形中把道理展示给你。

同类推荐
  • 真水无味

    真水无味

    本书是作者是记录为人妻、为人母、为人友的随笔。真实地记录了作者面对一件件小事时的内心活动,反映了她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传递着正能量,驱逐着负能量,在倡导构建和谐社会、和谐家庭的今天的中国,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
  • 艺文轶话

    艺文轶话

    《艺文轶话》系文史勾陈考订类文章选集,是偏重于艺文考订和文学批评的文章,根据作者同题图书加以增删。《艺文轶话》最早由安徽人民出版社1981年出版,曾获中国作协举办的新时期全国优秀散文(集)奖,后经修订由中国工人出版社1991年再版。
  • 柏拉图的爱

    柏拉图的爱

    我喜欢音乐,喜欢音乐里面的一种让人说不出来的美,这种美,能让你陶醉在音乐当中,久久不愿醒来。我耳边突然响起了一曲《贝多芬》作品集“27”的交响乐。我喜欢音乐,喜欢音乐里面的一种让人说不出来的美,这种美,能让你陶醉在音乐当中,久久不愿醒来。雨轻轻地敲着我的窗牍,淅淅沥沥。它刻意不扰我的梦。雨在窗外,在我梦醒时分的窗外。这时候雨就在李清照的清婉,秦观的缠绵,柳永的细腻中鲜活起来了。在这个季节,在夜的深处,雨不仅抚摸着万物。我不知道有谁能听懂夜雨的声音。那雨穿过深重黑暗探幽到我的窗前,一定是来梳洗我的心灵。我如婴孩般被雨轻轻拍打,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感觉,似乎是轻松,似乎是舒畅。
  • 世上最美的感悟:父爱母爱全书

    世上最美的感悟:父爱母爱全书

    我们将天下最美的有关父爱母爱的感人文字汇集成篇,希冀青少年朋友能在一篇篇文字的述说中感受到爱的流淌,体会到父母养育的艰辛。向爱致敬的同时,更加珍爱自已的生命,善待父母陪伴在我们生命里的每一天。就让我们写下一笔笔感恩的寄语,给父母送去一丝丝问候。常回家看看,多陪陪父母。希望这些美文带给你感动的同时,也将教子的智慧一并赠予你:用爱培育孩子!爱是远胜于金钱千百倍的馈赠。
  • 嗬!我最喜欢的民俗故事

    嗬!我最喜欢的民俗故事

    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有一种精神、一种气派、一种特质的民族民俗文化风情。我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因为生活方式的迥异,各民族的节日丰富多彩,民间风俗更是绚丽多姿,因此民俗也是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因素。
热门推荐
  • 霸道校草恋上呆萌小丫头

    霸道校草恋上呆萌小丫头

    “本姑娘第一次告白就失败,我是有多差啊!起码我还是学校的校花,我哪里不好了,人长得美,学习又好,他怎么就不喜欢我呢!”我喃喃自语说道。我拿起喝完饮料的饮料瓶朝正前方人扔去,突然听见有人大叫了一声,“啊!好疼!是谁扔我的?”我一下感到事情不妙,我扔到人了。
  • 火中精灵

    火中精灵

    在第二次洪荒大劫中,东皇太一自爆与祖巫同归于尽,东皇钟宝物通灵,护着东皇太一的最后一丝灵识打碎时空,传送到不知道是哪个位面的世界。我是龙家大少爷,龙俊,少年时代的天才,一次莫名的争斗使得我经脉断裂,无法产生气感,变成了一个人见人欺的废物,直到有一天..........
  • 诸葛先生麻烦请坐好

    诸葛先生麻烦请坐好

    穿越到王者荣耀就算了,还和自己的男神签订了契约,这是被神仙卷顾了吗?1v1(王者峡谷的故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草不弃源

    草不弃源

    本人作品绝对原创,假一赔十。如有相似,纯属巧合。
  • 素绫凝素

    素绫凝素

    简记:那年杏花微雨,那似花般的女子,独步站立在千机门中央殿堂。雨,抨击着她。她一生的挚爱,怎料背叛,仇、爱、恨纷纷相错。那年,无题忧伤,那妖娆的男子,独坐高堂。阳光似嘲讽的照射。心属离去,他又该何去何从。
  • 水夌记

    水夌记

    生存的家园一夕之间被人毁灭,熟悉的众精怪全被灭口,养大自己的木谨也不知所踪,为了报仇,为了找到木谨,女主踏上修仙变强之路,拜名师,修的真仙,最后却发现一切都只是阴谋.........凌华,凌华,左水右夌,水夌曾经最幸福的是凌华上神赐予她的名字,这个与他共享的名字,最后却成了心头的痛,剜不掉,抹不除…………
  • 我和我的女神们

    我和我的女神们

    他是如假包换的人族,修炼的却是妖族功法;他本想着报完父仇,老老实实的欺男霸女过完这一辈子,却被迫去征战天下,统一大陆。他自诩可以为兄弟两肋插刀,身边却是女人多过男人;他自诩肯为千金轻一笑,却又不敢招惹身边的任何一位女神。他从东北边陲的一座小城起家,灭妖族,平内乱,纵横沙漠三千里,笑傲海疆五十年。他是两大帝国的摄政王,是一大教派的创始人。他是兄弟眼中的好哥们,他是女人眼中的好男人。有他在,妖族重新焕发了生机;有他在,人族的未来不是梦;有他在,四海升平,海晏河清。他被各族人民尊崇为:大帝天尊!本书讲述的便是他的传奇故事!
  • 龙道纵横

    龙道纵横

    九龙齐出,神魔寂灭,九龙之力,傲世三界。九族三帝,实力为尊,光暗之争,滔天杀戮。沙场逐戮,为我纵横。生死离别,为情为义。王者相争,龙神归位,美人在怀,三界任逍遥!===========战士:见习战士、青铜战士、白银战士、黄金战士、战师、大战师、血战师、战尊、战圣、战神魔法师:见习法师、魔法师、大魔法师、魔导士、大魔导士、魔导师、大魔导师、圣魔导师、法圣、法神
  • 偶像(2)

    偶像(2)

    《偶像》具有很强的讽刺意味,小说描写了正处于50岁左右年龄的丁古云,一位正经的“老古董”,追求女学生,最终却被被蓝、夏两个女人诈骗的故事。蓝、夏两人审时度势,为了钱财,利用男性好色软弱的特点,诈骗了一个又一个,最终在乱世过上了相对于其他人来说尚可的生活,讽刺意味极为强烈。故事的细节刻画得很生动,尤其是在人物心理的变化上,是一贯的张恨水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