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姆认为,这样的人往往把人的精力、能量看成一个固定数,一旦经过使用就会日益减少或消耗,以至最终枯竭而得不到补充。他们不明白,一切有生命的东西都具有自我补充的能力,人只有积极活动,生命的能量得以发挥才能得以增长,停止不用反而使其衰退和削弱。
对这种性格的人来说,死亡和毁灭比生长和希望更现实,他们不愿新生或成长。创新是危险的,宁愿等死也比冒险好,假如有一天他发现镜子里的他已经改变,他会像中了邪一样大病一场,因而他们的最高价值是秩序和安全。如果他们有座右铭的话,那也肯定是:“世上没有什么新的东西。”与他人建立亲密的关系也是威胁,因为好像别人总在算计着他的钱财;要么远离,要么占有,不然就不会感到安全。这种人爱猜疑,但有一种特殊的“正义感”,这种正义感实际上就是说:“我的就是我的,你的就是你的。”
4.市场性格:我是你最需要的
市场的价值观念,即强调交换价值而不是使用价值,使人们对他人尤其对自己也形成了类似的价值观念。作为性格特征的市场倾向的本质,就是把自己当作商品并以交换价值来衡量一个人的价值。一个人即使有真才实学,如果不善于推销自己,不能在市场上卖到好价钱,那他的真才实学就不能得到承认;如果他推销掉了,并且干得还不错,那么它就会有小汽车和洋房,甚至有时他还会包养一个漂亮的情人。
在当代,市场倾向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随之而来的一种新的市场——人格市场也兴旺发达起来,虽说这只是近几十年才出现的现象。于是乎,职员、售货员、商业主、医生、律师、艺术家等等,全都出现在这一市场上,为卖个好价钱而前赴后继。
事实上,虽然他们的合法身份和经济地位各不相同,有的人独立经营,靠提供服务获得报酬;有的人把自己出租出去,成为一个趾高气扬的老板的手下,陪着笑脸来领取薪水。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所有这些人都得依靠那些顾客或雇主,依靠他们对其个人特别是人格上的认可,这样才能赚大钱。
在人格市场和商品市场上,买卖原则是一样的:这一方出售的是人格,另一方出售的是商品。二者的价值都是指交换价值。使用价值只是一个必要条件,而不是重要条件。假如一个人只具有某些理想的人格特征,但不具有所从事工作的相应的技能,他是不能成功的,也就被判了“无用”的死刑。一个人如果不具有起码的医学知识和医疗技术,那么,即使他服务态度再好,医疗设备再完备,也不能成为一个成功的医生,不过弄虚作假倒有可能大赚一笔。一个秘书如果不能快速地打字,那么,即使她具有最讨人喜欢的性格,也难保不被老板炒鱿鱼。
然而,如果进一步地分析一下作为成功的条件,技术和人格各自所占的比重,我们就会发现,除了某些例外,成功主要靠的是技术和人的品格,比如说,诚实、正派、正直等等。在多数情况下,人格因素往往起着决定性作用。就是说在具备了基本的技术和作为人的基本品质以后,一个人能不能获得成功,主要取决于他在市场上能否有效地出售自己,他能否让雇主开心,他的“包装”是否恰到好处,是否给人这样一些好印象;比如说,令人愉快、健康、可靠、雄心勃勃等等。另外,他的家庭背景如何,属于哪一个俱乐部,是否认识某些达官贵人等,也是作为一个考虑的必要条件。
一般说来,什么样的人格受欢迎,或者受雇主的赏识,主要取决于一个人所从事的特定工作。股票经纪人、售货员、秘书、公司主管、大学教授、旅馆经理,各人要求具备不同的人格,不过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都需要符合一个条件:是不是受欢迎。
一个人要想获得成功,卖个好价钱,只具有一项特定的技能和装备是不够的;他必须有效地表达自己的人格:男人需要用口若悬河的辩才征服自己的买家;女人需要性感妩媚打动老板,以便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人们不知不觉地形成了对自己的态度。如果一个人完全凭知识和技能而生活,那么他的自尊就和他的出卖价格成正比,也就是说,人的自尊与他的使用价值成正比。
然而,人们必须看到,仅靠早期的教育途径获得的知识是不够的,它们只提供了一些一般性的知识,例如,如何适应社会、树立抱负、以及怎样迎合他人不断变化的要求等。更加具体的成功之道,是通过其他途径获得的。比如各种图书杂志、报纸、新闻短片都展示着各种成功者的画面和生活故事。人们心中可以明白,一个人想在当代人格市场上赚大钱,他应该是什么样子。
众所周知,向一般人传播理想的人格模式的最重要的手段是电影和电视。年轻的女子竭力模仿着身价千万的女明星的面部表情、发型、手势,把它当作通往金钱王国的捷径。有点模样的男子也东施效颦,力图使自己像在银幕上所见到的明星。
然而,对一般人来说,这些人只是在舞台上见过那些最走红的明星,至于他们的私生活几乎没有什么接触,结果也不过是“画虎不成反像猫”。虽然与电影明星也没有真正的接触,但可以在银幕上一遍又一遍地看到,可以给他们写信,收到他们的照片。
明星不仅向普通人中的同性提供一种理想形象,也容易成为普通人中的异性的理想恋人,并进而强化了作为同性的理想模式的功能。当某一明星成为当时女孩子心中的偶像时,生活中的男子就会自动地去模仿这一明星。
弗洛姆说,与我们时代的情况相反,过去演员是为社会所鄙视的,但他们向观众传播杰出的作品。而今天的明星就不同了,没有任何演技或思想,只是装腔作势罢了。他们的作用是充当普通人与“名人”(现代的各种明星)的中介,普通人即使没有指望获得“名人”那样的成功,但还是能努力效仿他们,把“名人”当作偶像。因为“名人”获得了成功,所以他能成为普通人的楷模。
由于现代人既把自己看成卖主,又把自己看成待售的商品,所以他的自我价值就建立在无法控制的条件下。如果他卖了个大价钱,他就成功了;如果卖不出去,那就没指望了。
如果一个人感到他自身的价值首先不是由他所具有的人之特质所构成,而是取决于瞬息万变的竞争市场,那他就不能确立自尊,因为他不断地需要他人的肯定。因而,人们被无情地驱使着去为成功而努力,任何挫折对其自尊都是一种严重的威胁。结果就产生了孤立无援之感、不安全感、自卑感。
具有市场性格的人,他自己的力量成了异化了的商品。由于他所关心的并不是如何在使用这些力量的过程中实现自我,而是如何在出卖自己的过程中获得成功,这样,他的力量及其所创造的,都变成了外在的、与他自身相脱离的东西,变成了供他人判断和使用的东西。他的自我同一感像他的自尊一样动摇了。他的自我同一感不能表述为“我就是我”,而是由他所能扮演的所有角色构成:“我就是你所需要的”。
二、这才是你自己
弗洛姆认为,从古典时代和中世纪一直到19世纪,人们在大量的文学作品中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以说明好社会是什么样子的。这些思想部分是以哲学或神学的形式加以表述,部分则在人们的“乌托邦”理想中得到了表达。它们都力求说明理想的人和理想的社会应该是什么样子。
很显然,进入20世纪后,这类描述明显地减少了,人们的视野越来越狭窄了。而把重点放在对人和社会的批判分析上。当然,毫无疑问,这种批判具有积极的意义,而且是任何社会进步的条件。但由于缺乏设计更好的人和更好的社会的长远眼光,让人们面对未来颇感捉摸不定,结果就动摇了对自己和未来的信念。
1.原创性倾向:挖掘生命的潜能
弗洛姆在对现代人的性格进行批判分析的同时,还提出了正常、成熟、健康的性格倾向,叫做原创性。原创性是一种基本的人生态度,是人在一切领域中对客体的反应方式,包括对他人、对自己、对事物的心理反应方式,它关心人所特有的潜能的实现。原创性是人运用他的力量的能力,是实现内在于他的潜能的能力。原创性的人体验到自己是其力量的体现者和行动者,是自主的而不是受任何外在力量支配的。
一般来说,“原创性”这一个词是与创造性,尤其是与艺术创造相联系的。真正的艺术家是最令人信服的原创性的代表。但一个人没有创造某些可见物或可传授物的天赋,却能原创性地体验、观察和思考。正如一个人不一定会写诗,但应该有诗情、诗的感受。
因而原创性指的不是实际结果,而是一种态度,一种在生活过程中的反应模式和取向模式。原创性是指人的性格,而不是人的成就。因而原创性是每个人都能具有的一种性格倾向。这种观点类似于马斯洛对自我实现的描述,马斯洛说自我实现并非高不可攀,“高峰体验”并非神秘莫测,一个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也可能获得这样的心理体验。
比如说,一个年轻的母亲快乐地为她丈夫和孩子准备着早餐。阳光照进屋里,孩子们穿戴得整齐,围坐在餐桌旁边,一边吃着饭,一边叽叽喳喳地争论着有趣的话题。她的丈夫给孩子们当裁判,随时给他们指出不恰当之处,并为孩子们的有趣的论辩发出爽朗的笑声。当她看着他们时,她突然陶醉于他们的美、自己对他们的巨大的爱以及自己的幸福感,以至进入了一种顶峰体验。
那么,原创性所包含的人的潜能的实现、人的力量的使用,究竟指的是什么?人原创性地运用其力量,指的就是他的潜能。人运用理性的力量,就能透过事物的表面理解其本质。人运用爱的力量,就能突破把他与他人隔离开的围墙。人运用想像力,就能预见尚未出现的事物,制订计划并开始创造。
因而,力量是与“统治”或“控制”不同的。人发展了统治世界、控制他人的欲望,以这种方式对待自己与外界的关系,恰恰是缺乏力量的表现。统治与死亡相联系,力量与生命相联系。统治产生于缺乏力量,反过来又加剧了力量的缺乏,因为一个人强迫别人服侍他,那他自己对原创性的需要就逐渐丧失了。
人的潜能或力量就是爱和理性。原创性的人发挥爱和理性的潜能创造物质财富、艺术作品和思想体系,但最重要的是创造人自己,使自己的身心得到健康成长。
歌德以诗的形式,美妙地描述了什么是原创性的活动。浮士德是永无止境地寻求生命意义的一个象征,能对浮土德的问题做出回答的,既不是科学、欢乐,也不是权势,甚至也不是美。唯一能对人的问题做出回答的是原创性的活动,是“永远的前进”和“不停的追求”。在《天上序幕》中,上帝说道,阻挠人的并不是过失,而是缺乏主动的活动:
人的活动太容易弛缓,
动辄贪求绝对的安逸;
因此我才愿意给人添加这个伙伴,
他要作为魔鬼来刺激和推动人努力
向前——
可是你们这些真正的神子啊,
应欣赏这生动而丰富的美!
那生生不息的造化,
将把你们纳入爱的幸福范围。
世间事尽管是波谲云诡,
要牢牢地绾以持续的思维!
在第二部分结尾,浮士德赢得了他和靡非斯特的打赌。他虽然犯了错误,带有罪恶,但没有犯最大的罪——不创生之罪。浮士德最后一段话非常清楚地表达了这一思想,并以围海造田的行动为象征:
我为千百万人开疆辟土,
虽然还不安全,却可以自由活动和居住。
原野青葱,土壤膏腴!
人畜立即在崭新的土地上各得其趣。
勇敢勤劳的人筑成那座丘陵,
向旁边移植就可以接壤比邻!
这里也是一片人间乐园
外边纵有海涛冲击陆地的边缘,
并不断侵蚀和毁坏堤岸,
只要人民同心协力即可把缺口填满
不错,我对这种思想拳拳服膺,
这是智慧的最后结论!
人必须每天每日去争取生活和自由,
才能有自由与生活的享受!
所以在这儿不断出现危险,
使少壮老都过着有为之年。
我愿看见人群熙来攘往,
自由的人民生活在自由的地上!
我对这一瞬间可以说:
你真美呀,请你暂停!
我有生之年留下的痕迹,
将历千百载而不致淹没无闻——
现在我怀着崇高幸福的预感,
享受这至高无上的瞬间。
歌德笔下的浮士德表达了对人的信念,这种信念是十八、十九世纪进步思想家的特征。他们对理想的人的描述是大体一致的。这说明,具有德性的人信任自己的理性,他有爱人和爱己的能力,所以他有依德性而行事的意志。
人生的主要使命是使自我成长,是成为与他的潜能相符的人。人生奋斗最重要的成果是他自己的人格。它是我们能客观地判断一个人完成他的使命,实现其潜能的坐标。
如果他未能完成他的使命,我们可以认识他的失败。即使我们知道,他遇到了压倒性的困境,其他任何人处于这种困境下也会失败,但对他的判断则并无两样。如果我们完全了解使他成为目前之状况的一切环境,我们会对他寄于同情;但这种同情并不会改变判断的有效性。
了解一个人并不意味着宽恕他,而只意味着我们不会像高踞于他之上的上帝或法官那样谴责他。
2.倾听良心的呼声
良心是伦理学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个概念。“我凭良心办事”是人们最理直气壮的一句话。有史以来,多少仁人志士以正义、爱和真理的原则,也就是以良心的原则,去反抗与他们的信仰相对立的各种势力。如果他们的国家出现腐败和邪恶,他们就会站起来公然抨击,并预言其灭亡。苏格拉底宁死也不愿放弃真理而做违背良心的事。如果没有良心的存在,人类在其坎坷的历程中,早已陷入了衰败的泥潭。
没有什么比人说“我将依我的良心行事”更值得夸耀了。有史以来,人们始终以正义、爱和真理的原则,反对迫使他们放弃所知与所信的各种压力。先知们就是依良心而行事的,当他们的国家腐败和不讲正义时,他们就会谴责自己的国家,并预言它的没落。苏格拉底宁死也不愿使真理遭到损害,并拒绝违背良心地行事。如果没有良心的存在,人类早就陷入危险的旅程了。
良心是我们自己的声音,它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它不受外界的奖惩所左右。良心规定我们作为人而应尽的责任。良心是一种知识,但它不仅仅涉及抽象思维领域中的知识,它还具有情感的性质,因为它是对我们自己的整个人格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