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576600000075

第75章 津津乐道的哲人轶事(7)

哲学的本性是批判,但这种批判首先指向自身。而哲学本身,正是在这种自我批判和自我反思的基础上走向澄明的。黑格尔说:“全部哲学史就是一个战场,到处堆满着死人的骨骼。”但这种批判并不是全盘否定,而是在批判地继承。正如花蕾、花朵、果实三者之间的关系:“花朵开放的时候花蕾便消逝,人们会说花蕾是被花朵否定掉了;同样地,当结果的时候,花朵又被解释为植物的一种虚假的存在形式,而果实是作为植物的真实形式出现而代替花朵的。这些形式彼此不相同,并且互相排斥,互不相容。但是,它们的流动性却使它们成为有机统一体的环节,它们在有机统一体中不但不互相抵触,而且彼此都同样是必要的,而正是这种必要性才构成整体的生命。”

在这里,花蕾孕育了花朵,花朵又孕育了果实;但花朵的怒放,正是否定了花蕾,果实的结出也正是否定了花朵黑格尔。通过这个生动形象的比喻使我们体悟到:哲学思想之间的互相批判,并不是一无所获的徒然否定,而是如“花蕾、花朵和果实”的自我否定一样,在否定中实现自身的发展,因此哲学的历史就是哲学发展的历史。

●哲学是源于人的生存状态吗?

伊甸园的神话,暗示了人是一个矛盾的存在。一方面,人偷吃了智慧之果,有了和上帝一样的智慧。可是,人没有吃生命之树上的果子,被轰出了伊甸园,也有了一个早晚会死去的肉身。人有肉体并不可怕,大不了可以像动物那样无忧无虑地活着。古希腊有个哲学家叫皮浪,他就主张人像猪一样活着。据说有一次,他同他的同伴们一起乘船出海,遇到了风暴。同伴们都惊慌失措,他却若无其事,指着船上一头正在吃食的小猪说,聪明的人应该像猪一样不动心。

可是,人变不成猪。因为除了沉重的肉身,人还有一个高贵的灵魂。灵魂不甘心成为肉体的奴隶,总想摆脱挣脱肉体的束缚,重新回到天堂。动物之所以不痛苦,并不是因为动物不会死,而是因为动物意识不到自己会死。而人之所以会痛苦,是因为人必然会死去,而且还和这个无法改变的事实做着悲壮的抗争。

如果人是动物,就不会提出哲学问题;如果人是天使,则不需要提出哲学问题。麻烦的地方正在于,人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才会提出那些自己无法回答的哲学问题。他属于自然,但还想超越自然;他本来有限,却总想达到永恒。还是尼采说得好:“人便是一根绳索,联接在禽兽和超人之间——架空于深渊之上。”

●哲学是唯一自由的学问吗?

伊甸园的神话是故事和传说,仅仅具有象征意义。而最先对哲学的起源进行理性探讨的是亚里士多德。他说,求知是人的本性。人活一世,无时无刻不在求知,以满足于自己的好奇心。他说,哲学家是对周围的世界感到诧异才开始思辨生活的:“不论现在还是过去,人们只是由于诧异才开始研究哲学,他们起初对眼前的一些问题感到困惑,然后一点点地推进,提出较大的问题。”

哲学家们,就是生活在这些问题中。他们思考这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除了满足个人的好奇心以外,除了获得思辨的乐趣以外,没有其他目的。因此可以说,哲学是一门为知而知,为思辨而思辨的学问,它不服从于任何物质利益和外部目标,因而是唯一自由的学问。

一门学问,只有完全属于心灵,才会是真正自由的学问。不受制于任何外在的束缚和目的,任想象驰骋,任心灵遨游,除了哲学,还会有什么呢?正如黑格尔所说的:“时代的艰苦使人对日常生活中平凡的琐屑的兴趣予以太大的重视,现实上很高的利益和为了这些利益而作的斗争,曾经大大地占据了精神上一切的能力和力量以及外在手段,因而使得人们没有自由的心情去理会那较高的内心活动和较纯洁的精神活动……”

●哲学能否让卑微的人成就伟大?

其实,人在很多地方都比不了动物。人不能像大雁一样在天空飞翔,不能像骏马一样在平原上奔驰,更不能像鱼一样在水中遨游。所以,在大自然的万千造化中,人是很卑微的一个。

可是,动物只能靠本能活着,它们自出生开始,命运在冥冥中就早已注定。它们不会思考,不会抗争,不会选择,随波逐流,所有只有任人屠宰的命运。而人不一样,人靠头脑的思考向自己的肉身提出了挑战,靠灵魂向自己的命运发出了抗争,因此获得了崇高和伟大,成为了万物之灵。

还是帕斯卡说得好: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却是一根能思考的芦苇。用不着整个宇宙都拿起武器来反对他,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以死命。然而,纵使宇宙毁灭了他,人却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要高贵得多,因为他知道自己要灭亡,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优势,而宇宙对此却是一无所知。因而,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

●哲学关心的事情是否脱离了现实?

据说有一天,一位教授带领他的学生们到实验室,向他们展示了一个人身体的物质。这些东西装在一排贴着标签、排列整齐的密封瓶子里。——“这是从前一个名字叫约翰·史密斯的人的全部物质。”教授说。于是,学生们记下了玻璃瓶上的标签:

能够装满一只10加仑圆桶的水;

可做7块肥皂的脂肪;

可做9000支铅笔的碳;

可做2000根火柴的磷;

可打两支钉子的铁;

能够刷一个鸡窝的石灰;

少量的镁和硫磺。

“这一切都是相当有趣的,”一个学生做完笔记后说,“但是,约翰·史密斯先生在哪里呢?”

教授微微一笑:“回答这个问题是哲学家的事。”

中国古代经典《易传》中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哲学研究的正是那些“形而上”的东西,它在现实的客观世界之外,还抽象出了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世界。这个世界才是哲学的家园。黑格尔说:“如果你想把葱皮剥开看看葱的本质是什么,肯定会非常失望。因为即使你把整根葱都剥光了,也不会看到葱的本质。”马克思也拿“商品”举例说:“商品的本质是价值,而不是使用价值。但是,无论你怎么把玩一个商品,也找不到价值的影子。”

●何谓不笑不足以为道?

在世俗的人眼里,哲学研究的问题,简直虚无缥缈,云里雾里,不知所云。对此,哲学家自己也是承认的。老子就直言不讳地说:“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看来,如果不能让我们这些凡夫俗子费解甚至发笑,哲学就不配称之为哲学了。有一个关于哲学的笑话是这么讲的:

有个大学哲学系毕业生,回家后,父亲杀鸡煮酒招待他。吃饭时,父亲问儿子:“你在大学里学的什么?”

“哲学。”

“学这有什么用?”

儿子说:“学了哲学,看问题和别人就不一样。比如,拿咱们桌子上的这只鸡来说,普通人看来呀,它就是一只鸡,一只具体的鸡。但在我们学过哲学的人看来,是两只鸡,除了一只具体的鸡以外,还有一只抽象的鸡。”

一直听他们谈话的妹妹听了,突然插嘴说:“那好,我和爸爸吃这只具体的鸡,你一个人去吃那只抽象的鸡吧。”

这就是哲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尴尬。有人戏称:哲学家的工作,不过是在黑屋子里寻找一只根本不存在的黑猫。一些玩世不恭的人更是把哲学家分成两类:一类是对愈来愈多的东西知道得愈来愈少,直到他们对任何事物都一无所知;另一类是对愈来愈少的东西知道得愈来愈多,直到他们无中生有。

●如何理解哲学烤不出面包?

哲学是不能给我们提供任何知识和技能的。它无法让我们找到一份谋生的职业,更无法指导我们如何才能烤出面包。如果有一门哲学称自己能够经世致用,这门哲学肯定不是真正的哲学。德国著名哲学家海德格尔就说:如果非要逼问我哲学的用途,我只能说哲学无用。

古希腊时,一个青年来找苏格拉底,说:“苏格拉底,我想跟你学哲学。”苏格拉底问他:“你究竟想学到什么呢?学了法律,可以掌握诉讼的技巧;学了木工,可以制作家具;学了商业,可以去赚钱。那么,你学了哲学,将来能做什么呢?”青年无法回答。在这里,苏格拉底是想启发这位青年,哲学是没有什么实际用途的。

马克思曾经讲过一个关于哲学家和船夫的故事。说有一个哲学家与船夫正在船上进行一场对话。“你懂哲学吗?”“不懂。”“那你至少失去一半的生命。”“你懂数学吗?”“不懂。”“那你失去了百分之八十的生命。”突然,一个巨浪把船打翻了,哲学家和船夫都掉到了水里。看着哲学家在水中胡乱挣扎,船夫问哲学家:“你会游泳吗?”“不……会……”“那你就失去了百分之百的生命。”

看来,哲学真的没什么用途,关键时刻连命都救不了,还不如去学习一项具有实际用途的技能实在。

●为什么说哲学之用是一种大用?

没有用途的,就未必不是我们所需要的。正如我们每个人并不是单靠吃粮食活着的。哲学虽然不能给我们现成的知识,却能教会我们思考;它虽然不能给我们提供实用的技能,却能让我们拥有洞察事物的能力和智慧。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果说其他学科给我们的是“鱼”,而哲学给我们的恰恰是“渔”。这种看起来没有用的东西,其实有着“大用”。

庄子说:“无用之用,乃为大用。”那些看似没有用途的,其实有着真正的大用途。他说,曾经有一个很有经验的木匠到齐国去,到达了曲辕,看到了一棵大树。这棵树至少已经上千年,树干需几百人才能围住,其高临山,十仞之上再分枝,旁边那些能造船的分枝都有十几枝。但是,这棵树却是一棵没用的树。用它作船马上就会沉,用它作棺材就会马上腐烂,用它作家具会马上毁坏,做门户枢则会流油脂,做柱子也不顶用。但是,也正因为这棵树没有用,它才活了这么长时间而没有被砍掉,活到了老天规定的年龄。

佛语说:无心恰恰用,有心恰恰无。越是看起来没有实际用途的东西,我们对它的需要可能越迫切。但这些绝对不是急功近利的人所能意识到的。

●哲学能否当成知识来学习?

严格地说,哲学不是一种知识。尽管我们很容易就能指出若干“哲学知识”,如哲学家们所说的那些东西,历史上的哲学思想等。但从根本上说,哲学是无法被当作一门知识来学习的。苏格拉底说,知识关乎自然,智慧关乎人生。对于自然,我们要掌握的是以不变应万变的法则和规律,而关于人的“知识”,是没有规律可循的。因为没有哪一个人能够找到人生的规律,谁也不敢说自己掌握了人生的真理。

在日常生活中,知识是很容易学到的。如果我们对一门知识不熟悉或不精通,只要假以时日,肯定会有所了解。但真正难得的是智慧。智慧关乎人生,唯有用心去体验和洞察,别无他法。老子说“为学日久,为道日损”,佛家讲“转识成智”,表达的意思只有一个:知识的积累无助于智慧的体察,它们之间并不存在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佛家的慧能禅师,大字不识一个,却能顿悟成佛,豁然开悟。而有的人念了一辈子经,读了一辈子书,皓首穷经,到最后也没有开悟。对此,冯友兰先生有一个形象的比喻:修行不是吃大饼,今天吃一点,明天吃一点,早晚能吃完。对智慧,只能“悟”,而不可“学”,别无他法。

●哲学是不是现成知识的结论?

哲学不是现成的知识,如果把哲学当成现成的知识去接受,虽然可以使人获得某些哲学概念,但却始终不知道哲学为何物,因而也不能真正地进入哲学思考。黑格尔说:“像某些动物,它们听见了音乐中一切的音调,但这些音调的一致性与和谐性,却没有通过它们的头脑”。黑格尔通过这个比喻,尖锐而又深刻地揭示了形成哲学智慧的智慧。“常有人将哲学这一门学问看得太轻易,他们虽从未致力于哲学,然而他们却可以高谈哲学,好像非常内行的样子……”这些人“高谈哲学”,当然也就如同动物听音乐一样,可以听见“音乐中的一切音调”,但却听不到这些音调的“一致性与谐和性”。

这个比喻告诉我们:哲学不是现成知识的结论,如果只是记住了某些哲学知识或使用某些哲学概念,那就会像“动物听音乐一样”,可以听到各种各样的“音调”,却听不到真正的“音乐”。

●我们要学习哲学的什么?

哲学研究的对象无法界定,哲学思考的问题没有答案,哲学本身也无法像其他知识那样进行学习、传授和积累。由此,哲学好像也无法进行定义和界定。有一个哲学家曾经自嘲地说:谁要想让哲学家出丑,最有效的办法莫过于问他“什么是哲学”这个问题了。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有一千个哲学家,估计就有一千个关于哲学的定义。

在一定意义上说,哲学不过是一种运思方式而已。有什么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如何看待世界,就会如何思考世界。预设的前提不同,思考的方式就会大相径庭,得出的结论也会千差万别。学习哲学,无非就是要学习哲学的这种思考方式。比如,我们学习马克思的哲学,无非就是要学会像马克思那样去思考问题。当年康德就曾经告诫他的听众:“学生唯一可学的仅是进行哲学式的思考。”

●如何理解哲学是对智慧的爱?

哲学是专属于人的,因为它本身不是智慧,而是对智慧的爱。柏拉图曾经借苏格拉底之口说:智慧这个词太大了,它适合神,而“爱智慧”这类词倒适合人类。所以说,没有对智慧的爱,而是抱着功利的态度去对待哲学,是进入不了哲学的。一个人如果从哲学中仅仅看到若干范畴和教条,当然会觉得枯燥乏味,那么他也算枉学了哲学。只有那些带着泪和笑感受和思考人生和世界的人,才能真正领略哲学的魅力。

黑格尔说,同一句格言,从一个饱经风霜、备受煎熬的老人嘴里说出来,和从一个天真可爱、未谙世事的孩子嘴里说出来,含义是根本不同的。“老的那些宗教真理,虽然小孩也会讲,可是对于老人来说,这些宗教真理包含着他全部生活的意义。即使这些小孩也懂得这些宗教真理的内容,可是对他来说,在这个宗教真理之外,还存在着全部生活和整个世界。”黑格尔这段话告诉我们,哲学不仅仅是一种慎思明辨的理性,而且是一种体会到的真切的情感;哲学不仅仅是一系列的概念的运动和发展,而且是蕴涵着极其深刻的生活体验。人们要真正地进入哲学思考,还必须具有中国传统哲学所提倡的体会、顿悟、品味。

同类推荐
  • 论行走

    论行走

    风靡欧洲的疗愈哲学,改变万千年轻人看待生活的方式。爱美,才能真正感受到驻留在世界的中心。风靡欧洲的疗愈哲学!鸡汤肩负不起生活的重压,哲学可以。放下一切,去行走,此时的你是自己心灵的主宰!波通过行走,在风暴中抒写激情的诗篇;梭罗通过行走,在瓦尔登湖边完成对野性的征服;本雅明通过行走,在城市游荡中成为诗意的漫游者。人生,就是一场漫长的行走,我们都在行走中寻找意义。而日常的行走,是简单的疗愈。看完这本书,你会迫不及待地想要放下手机行走起来,去激发创造、唤醒自由,同时也令灵魂获得平静。
  • 鬼谷子

    鬼谷子

    《鬼谷子》是人类文明“轴心时代”产生的一部奇书,其思想内容十分丰富,涵盖了哲学、政治学、军事学、心理学、社会学、文学、情报学等多种学科,是一部可以被广泛解读的著作。《鬼谷子》提出了“捭阖”、“反应”、“内揵”、“飞箝”、“忤合”、“揣摩”等游说和谋略的原则和技巧,对纵横家学说的理论构建做出了重要贡献。它提供的智慧与谋略至今仍对现实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有着指导意义。
  • 生命的菩提

    生命的菩提

    《唯识述记》云:“烦恼障品类众多,我执为根,生诸烦恼,若不执我,无烦恼故。”《生命的菩提》由于仲达编著,《生命的菩提》意在化解世人内心的苦痛,使迷惘者渡过心灵苦海,心生净土,修出佛心禅性,回归自性的灵山。愿人人都能以一颗阳光健康之心,享受禅的超越与洒脱。
  • 互文性:在艺术、美学与哲学之间

    互文性:在艺术、美学与哲学之间

    《互文性:在艺术、美学与哲学之间》,分为三篇:第一篇,艺术与审美经验;第二篇,美、美学与哲学问题;第三篇,哲学作为生活方式等。在该著作中,作者将视角从现象学、存在论拓展到生成论,对艺术、美学与哲学的有关问题进行了交叉式的研究,并力图展开它们之间的互文性的对话。该著作还涉及艺术、时尚与文学,以及中西思想的语境等诸多方面。
  • 了凡四训 庭训格言

    了凡四训 庭训格言

    明代袁了凡所著训子之书。其从“立命、改过、积善、谦德”四方面,阐述了“命自我作,福自己求”的处世观点。思想兼融儒、释、道三家精髓,被誉为“东方第一励志奇书”。康熙帝训教诸皇子之言,由雍正继帝位后追录而成。全书涵盖读书、修身、理政、待人、尽孝、养生等方方面面。字里行间可谓谆谆至嘱,毫无矫饰造作,读之意味深刻。
热门推荐
  • 天风群雄录

    天风群雄录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人性贪婪,万民皆是蝼蚁。天狼星现,战乱起,谱写一曲乱世的鸣奏!刀剑所向血流成河,谁为谁血不流尽,死不休战?谁心智坚韧?谁心怀天下?谁残忍暴虐?又是谁能斩杀一切登上权利的顶峰?而当身处峰顶又是怎样的一幅光景?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固执分散

    固执分散

    不断地成长,慢慢懂得,一路笑闹,也确有辛酸(谢谢收藏本文的,更有动力写文了O(∩_∩)O,有什么意见都可以留言)
  • 暖心小短篇

    暖心小短篇

    文章内容可能会略有简单,但是足够的暖心......
  • 调皮大小姐:惹上腹黑王

    调皮大小姐:惹上腹黑王

    剧场一:某女“这位大哥,我错了放我一马吧”“好啊,你给我生个宝宝就放你。”剧场二:“你滚,我不想见到你”某女气愤的说。“好啊,娘子,我们来床上滚吧。”老天,你说穿就穿吧,为毛摊上这么一个腹黑主。看调皮大小姐如何征服腹黑王
  • 学院派毕业季

    学院派毕业季

    在北京读书、学业优异的唐展鹏到了研究生毕业的关口。就要毕业了,他还能赢得女神的爱情吗?在现实的考验面前,一起叛逆过的兄弟还那样知心吗?看上去不接地气的专业方向和学习成果,到底能换来什么样的生活与未来呢?面对北京的压力,和女神的爱情也摇摆不定,身心疲惫的唐展鹏试着接受富家女的感情,尝试回家找工作,为单纯正直付出了代价,反思了自己的浅薄,发现了亲情的伟大,更深地感受了人生责任的重量以及命运的种种无奈。在毕业的种种选择中,唐展鹏明白了到底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他最终没有选择看似光鲜的未来,看似最有利的爱情;他原谅了那些曾经伤害过自己的人,在别人的不解中,他选择了责任,以及对自我的坚持。
  • 萌妻乖乖:老公太霸道

    萌妻乖乖:老公太霸道

    不是谁都能承受住两份爱情的,对于软弱怯懦的梁暖宝来说,这更是不可能的事。一面是暖心总裁的一生守候,一面是“青梅竹马”的孽缘情深,梁暖宝,你该去哪儿?你会选择谁?这是悲剧的开始,注定着悲剧的结局。凉风来时谁许暖?你,会来吗?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冷情王爷的小医妃

    冷情王爷的小医妃

    她爬山掉崖,醒来却成了花轿上的新娘?新郎还是病魔缠身,将不在人世的战神王爷!成亲后,不受待见,两人各自为天,自由生活?没关系,凭自己的医术相信也能好好在这里生活。然而,一次迷路,不小心招惹了这头甩不掉的腹黑狼!王爷,臣妾需要自由!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