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死亡
人怕死,就像小孩害怕在黑暗中行走一般。小孩常因听到一些鬼故事而增加这种恐惧的心理;人怕死的心理也是这样。以死赎罪,或是以死作为通往另一个世界的通道,这样的想法当然是神圣而富有宗教意味的;而把对于死亡的恐惧认为是人性的一部分的看法,不一定完全正确,因为这并非是不能破除的心理作用。但是,在宗教的冥想中倒掺杂了一些虚荣与迷信的成分。在一些修道士的禁欲书籍中,你会读到一些说法,说一个人的指尖受苦刑时是多么地难以忍受,又说死亡是整个人体的腐烂和解体,那是更加痛苦的事。事实上,濒临死亡的时候并不如手指受刑那般痛苦,因为致人于死的要害处并非最敏感的地方。那位不以基督教义说话的罗马散文家辛尼卡说得好:“随着死亡而来的东西,比死亡本身更加可怕。”诸如在临死前的呻吟、痉挛、脸色苍白,以及亲朋好友的哭泣、丧服、葬仪等,真是使死亡显得非常恐怖。然而,值得一提的是人类心灵的感情,还不致脆弱到因为对死亡恐惧而无法克制,所以死亡并非多么可怕的仇敌,人们仍可从多方面去克服它、战胜它。比如说,复仇无惧死亡,爱情不怕死亡,荣誉使人面对死亡,忧伤使人向往死亡,恐惧暗示死亡的来临。此外,我们从历史上知道,奥图大帝自杀之后,曾经有许多人同情他,并且对他表示忠贞不二的心志,毅然决然地跟随君主而死。除此以外,对于消除对死亡的恐惧,辛尼卡还加上一项“厌倦”的说法,他说:“想想看,你做着同样的事多久了。”
求死不单是勇敢的人或不幸的人才有的行为,对生活厌倦的人也会有这种想法。所以,当一个人并不勇敢也不悲哀,而只是因为厌倦单调的生活时,也会求死。还有,死亡威胁不了性格刚强与意志坚定的人,这种人直到生命的最终一刻,都表现得始终如一。罗马的凯撒大帝临终时还向他的妻子致意说:“丽维亚,再见吧!你活着一天便一天也不要忘记我们愉快的婚姻生活。”又一位罗马皇帝维思派尚在说笑中安然死去,临死时他坐在椅子上轻松地说:“我想我是要成仙去了。”罗马皇帝卡尔巴临危时对叛军说:“你们如果是为了罗马人民的利益,那么杀了我吧!”于是,他伸出脖子,从容地让叛军砍下头来。罗马另一个皇帝塞维拉斯死前曾急切地说:“还有什么要我做的事吗?如果有,赶快拿来办!”像这类例子,真是不胜枚举。
斯多噶学派的人把死亡看得很重,使死亡显得更为可怕。罗马批评家朱维诺说得好:“生命的终结是自然赋予人类的恩典之一。”生命的结束与生命的开始同样自然。对一个婴儿来说,他的出生就跟死亡同样地痛苦。热切追求某事而生的人,就像一个人在热血沸腾的时候受伤一样,一时不会觉得痛苦。所以,当一个人在一心一意从事一件善行时,他是不会觉得死亡可怕的。他会在达到所期望的目标后安然地说:“造物主啊,现在可照你的话,让你的仆人安然离开尘世吧!”
论复仇
报复是一种野蛮的制裁行为,人性中越有这种倾向,法律就越应该予以铲除。侵害只是一种犯法的行为,但对侵害行为施行报复,那就侵犯了法律的权威,也藐视了法律的尊严。一个人如果采取报复的手段,这个人无疑地是和他的敌人一样坏;宽恕是君子之风,如果能宽恕别人的过失,自己就表现了高人一等的节操。所罗门说:“宽恕别人的过失,就是自己的荣耀。”过去的事是无法挽回的,聪明人对现在与将来都还来不及应付,哪能再去计较过去的事呢!所以,为既往的事而烦心忙碌的人只是在白费心力。
没有人是为作恶而作恶的。某人的作恶一定是为了自身的利益、快乐或荣誉等。一个人的作恶如果纯粹是出于天性顽劣,像荆棘那样地乱刺人,那是因为他除此以外,别无他事可干。人的报复行为如果是因为某种罪恶在法律无可补救的情形下所采取,那是可以原谅的,但应有一个限制,即报复行为不能触犯法律。否则的话,他便会受到双重处罚:一是原来的侵害,二是与法律抵触而受法律制裁。而他的敌人则只受到一种罪恶行为的惩罚而已。
可是,有的人在事前让他的仇人知道他要采取报复的行动,这倒是比较光明的一种态度,也许他的动机事实上并不想加害他的仇人,只是要使他的仇人悔悟自新罢了。而“狡猾”的人却常趁人不备时加以报复,这就是懦夫的卑鄙行径了。佛罗伦斯大公爵卡斯穆对失信不忠的朋友,曾说过一句非常尖刻的话:“圣经上教我们宽恕敌人,却没有教我们宽恕朋友。”好像是说朋友不信的过失是不可原谅的。圣经中的约伯把福祸都看成是上帝的恩赐,他说:“我们从神的手中接过福泽来,难道就不肯同样地接受灾祸吗?”这种心灵是一种可贵的虔诚。所以,我们对朋友也要宽宏大量些,因为我们接受朋友的好处,当然也要对朋友的坏处加以容忍。一个人本来可以把被人损害的事渐渐地遗忘,但如果时刻都存有报复的想法,那就会使他的创伤永远也难以痊愈了。通常是具有政治意识的公仇比较容易达到目的,如奥古斯都为凯撒复仇;塞维拉斯为另一位罗马皇帝派丁纳克斯复仇;法王亨利四世为亨利三世复仇等。然而,私仇就未必能如此成功。实际上,一个念念不忘设法复仇的人,常会像可怜的巫士一样,终究会在羞辱的状况下死去。
逆境与顺境
罗马散文家辛尼卡以大儒学派的口气说了一句名言:“顺境中的好事为人们所期望,逆境中的好事则为人们所惊奇。”如果奇迹能支配天命,无疑地,奇迹之事多半出现在逆境中。辛尼卡还有一句较深刻的名言:“一个真正伟大的人是同时具有人性脆弱的一面与神性安全的一面。”这种诗的语言显得尤其优美,超越性的意境常蕴藏在诗句中,其实诗人一直在忙于描述神秘的事物。在希腊神话中,说海克里斯是怎样地“乘着一个泥壶渡过重洋,去救释偷火种给人类的英雄普洛米修斯。”他把这个以脆弱的小身躯,用基督徒的毅力和决心,渡过世间的惊涛骇浪的过程,描写得十分生动。
一般说来,顺境的美德是节制,而逆境的美德则是坚忍。从道德的观点来说,坚忍是更勇敢的德行。旧约中视顺境为神所赐的福,而新约里则视逆境为神所赐的恩。神所赐的恩比神所赐的福含有更大的仁慈,并且更明白地显示了造物主的恩宠。如果你倾听旧约中大卫的竖琴声,你所听到的除了颂乐之外,甚至有无数的哀音;对约伯苦难所作的记载,远比所罗门的福祉要多。顺境里也有许多可怕的和不能称心如意的事情,而逆境中也不能说完全没有慰藉与希望。当我们看到妇女在沉重色调的布面上绣出明艳的花样时,比看到在鲜明的布面上绣出颜色沉重的花样更觉得赏心悦目;眼睛既寻求这样的快乐,心灵所企求的快乐更可想而知了。
因此,德行同高贵的香料一样,越是压挤研磨,就越能散发出香味来;这是由于顺境易于暴露罪恶,而逆境却更能显现德行的缘故。
假装与缄默
缄默是一种柔性的策略或智慧的运用方法,因为知道在何时该说实话,也就可以毫不犹豫地说出来,那是要有敏锐的机智和坚毅的心志才办得到的。因此,最会缄默的人是比较懂得以退为进的聪明人。
罗马历史家塔西托说:“丽维亚兼有她丈夫的机智与她儿子的缄默;机智是奥古斯都?凯撒大帝的长处,而缄默正是提比留的优点。”就穆尚纳斯鼓励维思派尚攻打维特留斯一事而言,塔西托又说:“我们无法攻破奥古斯都洞悉万物的见识,也无法攻破提比留的谨慎与缄默。”这种机智与隐而不宣的特性,显然是一种习惯与能力,需要加以详细地研辨事物或问题的性质。即是说要懂得辨别什么可以公开,什么应该守密,什么可以含混其词,何时何人的面前可以公开……这就是塔西托所说的治国处世的方法了。因此,在他看来缄默是一种以退为进的柔性策略、习惯性行为。如果一个人对事物或问题没有精细的辨别能力,就要采用一种谨慎而安全的办法,就像眼力不好的人要小心走路一样。世间最能干的人,做人处世都有一种光明磊落的精神,而且有遇事慎谋能断的美誉。他们很像是经人训练过的马,何时该停步,何时该转弯,都十分有把握;在他们觉得应该隐而不宣时,他们就会缄默。这种手段在他们运用起来不会有什么困难,因为他们向来被人认为是光明磊落的,偶尔隐瞒什么,人们也不会察觉。
掩饰自己的真情有三种不同的程度:第一种是不给人有机会知道或暗示自己的秘密,使人莫测高深,不知究竟,这叫保密;第二种是用暗示或言辞使人以为情形并非如此,这叫掩盖;最后是对自己不明白的事假装明白,这叫伪装。
第一种:保密,确实是能听到别人说出一些什么,这是它的优点。凡是会保密的人都能先听到别人坦白的话语。世间哪里有人愿意把心事向一个多嘴的人倾诉呢!一个人如果被公认为是个会保密的人,那么人们便会向他透露心事,就好像室内越是没有空气,就越容易将室外的新鲜空气吸进来一样的道理。宗教上的忏悔并非为了什么世俗的利益而着想,而是人们在把秘密吐露出来的后,心中会感到舒畅许多。因此,人们会将许多事情向一个会保密的人去吐露。神秘常出自秘密,不管是肉体上或精神上的,如果赤裸裸地暴露出来,那实在太不雅观了。一个人如果不轻易透露他自己的心事,人们对他的态度和行为就会更加敬重。而多嘴的人多半是虚荣的,并且也容易受到欺骗。一个爱谈论自己所知道的事情的人,往往对自己不知道的事情也喜欢拿来谈论,因此我们相信:保密的习惯是聪明而道德的。就保密方面来说,一个人脸部的表情比语言还要明显些,更能使人一望便知。所以,一个人如果常由他脸部的表情泄露他的心事,这可说是最大的弱点。
第二种:掩盖,常是出于事实的需要。因此,爱保密的人多多少少都带有伪装的成分。人都有几分聪明,凡事不容模棱两可,也不愿徘徊在坦白与隐密之间守着中立;人们必然要旁敲侧击,想引出别人的实话。如果那个人不肯说实话,他们便从他沉默不语的神态去寻求答案。而模棱两可或含混其词的答话是无法长久被人容忍的,所以不稍加掩盖的话,秘密是不易守得住的。因此掩盖可以说是因秘密而产生的。
第三种:伪装,我认为是比较罪恶而不聪明的。但是在较重大的事件中,伪装的罪恶性又要另当别论了。普通的伪装习惯行为是一种罪恶,这并不是因恐惧什么而产生需要伪装的心理,却是因为一个人在某些情形下有所需要而做作,习以为常后,他以后遇到什么事都会伪装,否则他是别无办法的。
伪装和保密有三个好处:一是可以打倒反对的势力,这种力量令人惊异,因为一个人要是把自己的意图公开的话,那等于是在警告敌人。二是能给人以适当的掩盖机会,因为一个人如果表明了自己的意图,那就得干到底,否则就是失败。三是比较容易发现对方的秘密,因为一个坦白的人,一般人虽然不公开地反对他,内心却总是不赞同他。西班牙有句谚语说得好:“谎言可以引出实话。”然而,伪装与保密也有三个坏处:一是显示了自己的怯懦而常误事,就像羽箭未能直射目标的。二是容易使人感到困惑,导致人们根本不与他合作而易陷于孤立。三是失去争取信任这一个重要的手段,这是最大的坏处。一个人最理想的气质是:坦白的心境、保密的习惯、适当的缄默,如果其他的补救办法都没有了,而后才去利用最后的一个办法———伪装。
论嫉妒
在我们所有的感情中,最使人迷惑和神魂颠倒的就是爱情与嫉妒;这种强烈的渴望常使自己陷于想象的迷乱中。这种感情很容易流露在眼睛里,而当被爱或被嫉妒的对象出现在眼前时,更会如此。人之所以会产生迷惑,也正是这缘故,圣经里称嫉妒为“恶意的眼光”。星体中的邪恶力量,占星术法士称之为“邪运”,因此目光的发射具有邪意的话,则被认为是一种嫉妒的行为。并且,当嫉妒的目光对人伤害最猛烈时,如果有个人感觉到了,那个人便是被嫉妒的对象;那个人若以光荣或胜利的姿态在他眼前晃动,嫉妒的感情就会被煽得更加炽烈起来。于是,被嫉妒的人在这个时候最会露出得意的神气,也容易引起别人对他的敌视。
虽然这是个值得注意的地方,但这些却都不重要,我们姑且撇开不谈;我只想来谈谈哪一种人最会嫉妒,哪一种人最容易被人嫉妒,以及公众的嫉妒与私人的嫉妒有何不同。
人们总是对自己的优点或美德感到暗自高兴,而对别人却幸灾乐祸;因此,自己没有优点或美德的人,总是对别人的优点或美德加以嫉妒。在某些方面不如人的人,便常会设法去破坏别人那些方面的成就,要使自己能跟别人列于同等的地位。一些爱管闲事的人常好嫉妒他人,这对他们并非有什么好处,只是他们常以看戏的心理去观看别人的幸运,暗中希望别人的显贵结果会是空梦一场;那些不管闲事而只顾自己、忙自己的人,便不会怎样去嫉妒别人了。
出身贵族世家的人对新的贵族最容易嫉妒,因为他们之间的差距由于后者的兴起而发生了变化,这似乎是眼睛的错觉,老认为别人的进步就表示自己在退步。
太监、残废者、老迈的人和私生子都是容易嫉妒人的,因为他们感到自己的缺陷已经无法补救,所以他们对别人嫉妒,且想要去破坏别人。然而,如果一个勇敢而有英雄气概的人发生了这类的缺陷,却会因此激励自己而成就一番大事业,把缺陷转换成荣誉,像太监出身的纳西斯、跛子出身的亚加西劳与蒙古帝国大将帖木儿,他们都有非凡的成就,因此人们会惊叹说,太监或跛子出身的人竟然做出如此伟大的事业来,这无异是一种奇迹般的荣誉。
遭遇灾难与不幸而能再度爬起来的人,也和这种情形一样。但是,他们当中如果有时运不济而无法再度兴起的,他们也会幸灾乐祸,把别人的不幸当作是对自己苦难的一种补偿。
轻浮虚荣的人在什么方面都想比别人高强,这种人也容易嫉妒。由于有许多人在某些方面比他高强,所以他处处会遭遇可以使他嫉妒的对象。罗马有个叫亚德利安的皇帝,他就是具有这种性格的人,他对诗人、画家与巨匠都会嫉妒,因为他无法在这些方面胜过他们。
最后要提到的是那些对近亲同僚以及一起长大的人产生嫉妒之心的情况,这通常是因为他们先于他发迹起来。这类人常埋怨自己时运不济,平等的升迁就像是对他自身的批评,会因而激起他强烈的自卑感,而产生更大的嫉妒与更卑劣的妒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