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270200000015

第15章 表演创作中组织行动的再界定

一、行动与动作的界定

我们对于表演艺术创作中的“行动”一词是再熟悉不过了,在表演的教与学、表演理论、表演实践等各个创作环节,行动的方法、规律、原则等都已耳熟能详,但同时,我们发现在现有的文字记录或是口传心授的过程中,“行动”与“动作”的使用常常是混淆的。生活中人们对二词的理解和文字用意肯定是区别开的,那么在表演艺术创作中,二者是否也有所区别呢?在这里我们试图通过学者及专家们的阐述,对“行动”与“动作”等进行一次再认识。

1.《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全集》原译中的“动作”

法国18世纪最著名的体验派演员马丽·弗兰柯伊丝·杜麦尼尔这样阐述她对创作的理解:“剧场艺术的原则可归纳如下,在戏剧情境中我是谁?在每场戏里我是干什么的?我在什么地方?我已经做了些什么?现在我要做些什么?”我们可以理解,尊敬的杜麦尼尔女士提出的“做什么”就是指进行什么行动。她这段话,已经把60年后的斯氏“行动”说的要旨说明了。

斯氏“行动”学说的创建,使演员的表演艺术与戏剧导演艺术在创作方法论上具有了较明确的科学性,也使戏剧表、导演教学确立起合乎科学逻辑、顺序的教学法,具备了本质性相互认同的基础。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全集》第二卷中斯氏说了这样一段话:

在舞台上需要动作。动作,活动——这就是戏剧艺术、演员艺术的基础。“戏剧”一词在古希腊文里的意思是“完成着的动作”。在拉丁文中它和actio相等,此字的词根act转为我们的字aKTNBHOCTb(活动),aKTep(动作者、演员),akT(行动)。所以,舞台上的戏剧便是在我们眼中完成着的动作,走上了舞台的演员便是动作着的人。

2.《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全集》中的“动作”与“行动”

中央戏剧学院梁伯龙教授在其著作《电视表演学》中强调在一切以演员自身为创作材料与工具,并以自身“化身”为人物形象的表演艺术中,如戏剧、电影和电视表演中,都是以行动作为它的基础。

他对斯氏的——“在舞台上需要动作。动作,活动——这就是戏剧艺术、演员艺术的基础……”

这段文字进行了如下的解释:

在舞台上需要动作……其中的“动作”一词亦有人译为行动。作为戏剧艺术特别是表演艺术专业上的一个术语,是同一外文词汇,如拉丁文的actio、英文的act、俄文的aKTNBHOCTb,在最初翻译时有人译为行动,有人译为动作,实际的含义是完全一致的,都是指有目的的行为活动。为了使这一意义上的“动作”与一般的举手投足等形体动作相区别,本书一律采用“行动”一词。

上海戏剧学院胡导教授在20世纪50年代初跟随前苏联戏剧表演导演列斯里、叶·康·列普柯芙斯卡娅等专家,在深入细致科学地研究了“斯氏体系”的同时,直接指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给戏剧艺术和表演艺术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作出巨大的贡献之一,就是他的舞台行动说。胡导教授在著作《戏剧表演学》中写道:苏联专家列斯里1954年初来我们学院讲学时,通过译员和我们说了这么一句话:“表演艺术是动作的艺术”(这是当时译员孙维善先生把俄语意思译作了汉语“动作”),当时对这说法不很理解,可想到,演员在舞台上总是要用自己的身体做很多形体动作的,因而觉得似乎也对。不久,专家在中央戏剧学院他主持的导演训练班上检查学员阿甲的表演作业,阿甲先生在这作业上是做了很多形体动作的,可专家通过译员批评他“没有动作”,这一下把阿甲先生给弄糊涂了,不禁有些激动起来,我们听课的也有些不知所以……当然,以后人们还是逐渐理会到了在专家班上所说的汉语“动作”,实际上含义是我们汉语说的“行动”。因而,我们以后听几位苏联专家的讲学,或者阅读中国电影出版社的《演员自我修养》及有关斯氏的著作等等,都是把所译的“动作”当做“行动”来理解的。当然,也同样把这样概念的“动作”教给了学生们……可说实在,一直总觉得有些不合我们汉语的用语习惯。

这样,一直到1957年,专家格·尼·古里耶夫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讲座》的译文本出版,这书却把原文俄文aKTNBHOCTb全译作了“行动”。参与此书译述的译员之一,又和根据古里耶夫原文对全书进行校订的张守慎先生一起,在书中做了个注解:“在体系里有两个术语:‘行动’和‘动作’。前者回答:我如何做这个问题;后者是对行动的适应,回答我如何做的问题。目前通用的译法是把‘行动’译做‘动作’,而把‘动作’译作‘活动’。事实上,体系里所说的‘行动’就是日常生活里,乃至军事、政治和一般文学里所说的‘行动’,在俄文里这是一个词。比如,我们在生活里常说‘行动计划’,而斯氏就是要求‘角色的行动计划’。至于话剧舞台上常说的‘大动作’和‘小动作’,或是京戏舞台上所说的‘身段’、‘动作’,那并不是‘行动’本身,而是行动的一种表达方式。因此,这里译成‘行动’。”无疑,张守慎先生这译法是更适合我们汉语的用语习惯和能准确表达这个语词的内涵的。打这以后,戏剧界人士也逐渐在教学中、创作实践中与科学研讨中都更多地用起“行动”(而不是“动作”)来表达人物所做的事。

当然,人们现在还同样尊重中国电影出版社主持编译《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全集》的郑雪莱等先生,在已出版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全集》1-6卷中,在诸位先生有关斯氏学说的著译中仍用“动作”这一译词;而且当我这次去京向卧病的郑先生求教时,他仍告诫我用“动作”一词更确切,更准确,并非常恳切地希盼我仍用“动作”为好。雪莱先生这样坚韧、严谨的治学精神使我不得不感动,也使我不得不再考虑他给我的告诫。可怎么考虑,我总觉得张守慎先生提出的译法,正是我第一次听到“动作”这译词后,就一直忐忑在心中许久许久,而终于是他这注解把问题说清楚了的。

这里,我必须向郑先生致歉:为了行文上的统一,避免造成读者概念上的混乱,我引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全集译文中所用“动作”都改成了“行动”。

我再说一句,这是必须向雪莱先生致歉的。

由此,还想及列斯里专家说的“表演艺术是动作的艺术”这话。当然,如果说,舞蹈是动作的艺术,这是完全合逻辑的;而把戏剧艺术,即使称作为“行动的艺术”,其内涵似乎也总由于用语逻辑上的含混而令人费解。

是否还是引用斯氏说的那句话“走上了舞台的演员便是行动着的人”作前提,我们的实践也告诉我们:演员的表演实际上就是作为人物在舞台情境中创造人物的行动过程。因此,列斯里专家说的那句话,是否应该说成是——“表演艺术是演员在舞台上创造人物行动过程的艺术”?

这里如此引用前辈们的阐述,是因为他们已经对“行动”与“动作”的含义和区别作了认真、翔实、科学的分析和结论,我们后辈在此为鉴,以运用到教学的理论和实践中去。由此,让我们再来明确这些在创作中常用的概念:行动——是斯坦尼体系的重要术语,是由意志产生的、具有一定目的的属于人类行为的活动,是心理和形体的结合,是内外部行动的统一。它有两个基本特征:其一是由意志产生,二是有一定的目的。是演员为完成既定目的而组织的一系列语言行动、心理行动、形体行动的总称。是角色在此时此地对规定情境的感觉和思维,是适应的反应过程。行动的目的永远是想要改变行动对象的运动方向。

动作——表演术语之一,这里所指的动作要区别于“行动”一词。“行动”是回答我如何做这个问题,比如,在生活里常说“行动计划”,斯氏体系中就强调“角色的行动计划”。“动作”是对行动的适应,回答我如何做的问题。正如话剧舞台上常说的“大动作”和“小动作”,或是京戏舞台上所说的“身段”、“动作”,那并不是“行动”本身,动作只是行动的一种表达方式。

二、组织行动的界定

1.组织行动的含义

组织行动是斯坦尼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演员通过组织可以为意志操作的行动,把握不为意志操作的心理,以行动联系演员内外部,实现以体验为基础的有意识行动,激起下意识的创造。

演员进行创作时的核心支柱就是组织行动,组织有目的的、可见的行动是获得角色感觉的主渠道。组织行动是演员应具备的基本的技术,也是高级的技巧。组织行动还包括组织自我行动、组织想象中的自我行动、组织角色行动、组织风格化的角色行动等等。

(1)组织自我行动

组织自我行动是组织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培养“从自我出发”走向形象的创作意识而强调的,要求演员在创作时所组织的行动不是原始自我的,而是假定后的艺术层次的自我行动,是在艺术假定中去进行“我的”活生生的行动,以实现“我就是”,造成情绪、情感、体验等的真实。强调“从自我出发”是走向角色形象的创作途径。

这里所指的“自我”是假定后的艺术层次的自我,必先寻找出生活中“我的”真实目的,以造成真实的体验。组织自我行动的实质是对原始自我行动实用目的性在假定规定情境的再体验。

(2)组织想象中的自我行动

组织想象中的自我行动是组织自我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演员缺少原始经验的积累和行动的依据时,就需要展开艺术的想象,体验想象中的情绪、情感等,使演员的自我行动得到充实。组织想象中的自我行动是对演员自身素质的拓展,是对本能的彻底恢复和保持,是对演员观念的彻底解放。

(3)组织角色行动

组织角色行动是演员根据剧本提供的规定情境,组织出角色的行动,但仍然不能脱离演员自身经验系统的参与,实现以演员的本能去感知,以角色的逻辑和习惯去行动,完成超角色的创造。

(4)组织风格化的角色行动

组织风格化的角色行动是演员为适应创作中的两个定向:演员远景定向、导演风格定向,依照剧作进行“既定角色”的创作,完成风格化的角色创造。创造角色的方法依然延续组织角色行动的创作方法,强调角色性格化的创造。

2.组织行动的规律

(1)从客观到主观再到客观认识的行为过程。

(2)行动具备三要素:做什么、为什么做、怎么做;其中做什么是目的,为什么做是欲望、动机,怎么做是组织行动。

(3)两个和两个以上的任务同时进行时,要主辅平行进行完成任务。

(4)具备行动的链条:感觉、判断、行动。

感觉即感知,是指人直接接受客观刺激进行的主观反映。

判断是指规定情境发生变化开始到产生新的行动之前所进行的思索、辨别、决定等心理活动过程。判断要具备两个条件:产生评价、产生态度。

(5)具备交流的规律:交流是演员之间思想与情感的授受,是演员在表演时与对象之间思想、感情、意志、欲望、动作等相互传递、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

交流有多种形式:

与想象中的对手交流。

与一个对手交流。

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手进行交流。

与自我交流(是指自我思想与情绪的交流),自我交流具备两种形态:一是思想占主导——表现在细致的内心活动,二是情绪占主导——表现在情绪化的外部动作。

与观众交流。

3.错误的组织行动

在舞台行动中常出现演员忽略过程直奔结果的表演状态,我们称其为错误的组织行动,诸如:

(1)组织具体动作——见事不见人。

(2)组织一连串的结果。

(3)组织情绪。

(4)组织形态。

(5)组织体验——单纯的自我思考、失去对象。

(6)组织调度等等。

同类推荐
  • 德国中小学教育特色与借鉴

    德国中小学教育特色与借鉴

    本书选取了德国教育界的教育问题,追溯其历史发展,对其教育现状和特色进行剖析,融入最新发展动态的数据,展现其教育教学细节。
  • 学生素质教育丛书-家长学校读本

    学生素质教育丛书-家长学校读本

    本套丛书共分为:美育教育读本,在五星红旗下成长,学生素质培养读本,启智教育读本,学生行为规范读本,艰苦奋斗教育读本,传统美德教育读本,禁毒教育读本,家长学校读本,英雄主义教育读本。针对学生素质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详细地论述了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
  • 呐喊

    呐喊

    《呐喊》是鲁迅负有盛名的小说集之一,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山之作。收录1918年至1922年所作小说十四篇。代表性篇章有《狂人日记》《孔乙己》《药》《阿Q正传》《故乡》《社戏》等。表现了辛亥革命前后的社会思想状况,对封建主义和老中国的国民性进行了批判。《呐喊》中的多篇小说收入中学及大中专院校语文教材。
  •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五辑——爱的教育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五辑——爱的教育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智慧教育活动用书-名人传记

    智慧教育活动用书-名人传记

    “智慧教育活动用书”丛书公共30册,是一套汉语与英语的双语丛书。丛书内容包括星宇迷尘、科普长廊、网络生活、网络前沿、电脑学堂、心灵密码、健康饮食、生命律动、体坛经纬、影视千秋等30个方面。智慧教育即教育信息化,本套丛书把比较前沿的信息教育化,在学习科技知识的同时也加强了英语的阅读能力。
热门推荐
  • 爱你的几件小事

    爱你的几件小事

    【你是全世界挑一】段子之类似的无逻辑,别较真 有关生活不一定全部都是恋爱事件 至于内容 别问,问就是我编的(抱头) 坑品不保证,随缘入坑,随缘更新(摊手) 生活这么难来点糖放松一下叭~
  • 长嫂为尊

    长嫂为尊

    秋蝶只是一个宅女,最大的幸福是每天睡到自然醒可是有一天她穿越了,一个宅女硬生生的卷入大宅门的斗争中那里头有三个婆婆,两个正牌妯娌,两个小叔子,一个病恹恹的夫君秋蝶醒来的第一件事,不是在暖乎乎的床上,更不在她夫君的怀里而是在江边浸猪笼……
  • 宇宙之九重天界

    宇宙之九重天界

    九重天界步步惊险,第一重天界以其他八重天界为奴,在无尽的星河中为他们所服务。在第九重天界偏安一隅的人族突然受到了另一种族的入侵。末世就这样毫无征兆的开始了,不过同时人类时隔多年的进化再次出现了一丝契机。且看项羽后人—项厄闯荡末世,带领人族崛起。书友QQ群:1087107669
  • 中老年女性科学养生滋补食谱

    中老年女性科学养生滋补食谱

    中华传统医学和饮食文化皆有“养生之道,莫先于食”、药食同源的说法,这是炎黄子孙五千年来的智慧结晶。在历代宫廷养生中,“食养”的地位,堪称重中之重。饮食养生在我国历史悠久,自古就有“药食同源”和“药补不如食补”的说法。今天,简便有效的饮食养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当今世界,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高强度、高效率的生活现状,使众多忙于工作、精神压力大的人们越来越吃不消,因而前所未有地重视起自身保健了。化学药物的毒副作用,使人们“重返大自然”的心理越来越强,在这一背景下药膳食疗这一独特的中华文化宝库的奇葩,越来越显示出她深厚的底蕴和夺目的光彩。
  • 快穿之男神好苏

    快穿之男神好苏

    《新书请收藏~重生之后我还是大佬》半灵抬高了下巴,用高高在上的语气对男神说:“男人,我看上你了,乖乖的进我碗里来吧。”男神不语,嘴角浮现一抹意味不明的笑。若干年后,半灵终于忍不住大喊:“我要换人!”男神笑:“你自己挑的人,恕不退换。”1vs1,男主只有一人~
  • 归虚之境

    归虚之境

    穆夜为人淡薄,在有些人眼中,这就是不求上进,然后他的女朋友就跟人跑了,青梅竹马的邻家小妹听说后,直接杀了过来……
  • 桃花宝典..more

    桃花宝典..more

    “各位父老乡亲,从今天起保卫世界和平的重任就交给我吧”在这苦逼的年代,事业要跟权二代竞争,爱情要跟富二代竞争。每思及此刘涛都有一种要阉了自己的冲动,因为那玩意闲着也没啥用。但随着一本“菊花宝典”的出现,彻底打乱了他的平静小市民生活,从此都市的超人神话诞生了。
  • 幽灵猎手

    幽灵猎手

    托马斯·卡耐奇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灵异事件调查者。眼下,我们的思绪正跟随他穿梭在英伦三岛那些令人毛骨悚然的老宅、古堡和教堂中。喋喋不休的吵闹鬼、自行开关的房门、无形无踪的幽灵马……卡耐奇发现,有时候他面对的是强大的恶灵,另一些时候则是更令人毛骨悚然的东西。
  • 甜宠蜜恋:小甜心俘获手册

    甜宠蜜恋:小甜心俘获手册

    夏果果某天无意间听了一首歌翻唱歌后,就彻底沦陷了,从此走向了追星的不归路。就算没有见过他的长相,也最喜欢他!白珝是万千少女的梦,白手起家创业的他是各界人士的榜样,虽然性格冷酷无情,不近女色,但没有人能拒绝他那张完美到极致的脸。他有一个反差萌的爱好和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夏果果表示白珝明明就是个温柔的大狗狗!等等,白翊的声音跟她男神的声音为什么这么像(???)白珝委屈巴巴,他的小甜心什么时候才能发现自己就是她追的那个星啊!【短篇甜宠/男女相互扶持一起变豪门/请放心食用?】
  • 末日之拉个明星做老婆

    末日之拉个明星做老婆

    末日啦,阿贵一不小心就拉了个大明星当媳妇!但是!丧尸病毒为什么会出现?为什么没有人去消灭丧尸,从而让丧尸一步步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