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知怜惜孩子,不舍得使用孩子”,这是当今父母的爱的误区。这使我想起“触龙说赵太后”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
公元前265年,秦国进攻赵国,攻取了三座城市。因为赵王新即位,便由赵太后执掌政事。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国答复:“必须以赵公子长安君(赵太后的小儿子)为人质。”赵太后不肯,齐国也就不发救兵。赵国大臣一再劝谏太后,赵太后发怒了,说:“谁要再来说让长安君去做人质,我老婆子一定往他脸上吐口水!”
左师(官名)触龙求见太后,太后怒气冲冲地等着他进来。触龙小跑着进来坐下,道歉说:“老臣我的腿不灵便,很久没有来看望太后了,又担心太后身体有什么不舒服,所以还是希望来拜望太后。”
太后说:“老婆子我只能靠人推车来往了。”
触龙又问:“饭量减少了吗?”
太后说:“只是喝粥而已。”这时太后脸上不悦之色稍退去了些。
触龙说:“我的儿子舒祺,年岁最小,又不大成器,而我老了,私下里最怜爱他,希望能让他补个黑衣卫士的空缺去护卫王宫,这里,我冒昧不顾犯死罪的危险向您提出请求!”
太后说:“可以。他多大了?”
“15岁了,虽然还小,我还是希望在自己入土之前把他安排好。”
太后问:“大丈夫也疼爱小儿子吗?”
触龙回答说:“比妇人还厉害呢!”
太后笑道:“还是妇人厉害。”
触龙却说:“我私下里觉得老太太您疼爱女儿燕后胜过爱小儿子长安君。”
太后说:“你错了!我疼爱燕后远不如爱长安君。”
触龙说:“父母疼爱子女,就要为他们做长远考虑。当初燕后出嫁时,您抓住她的手直掉眼泪,想到她嫁到那么远的燕国,心情十分悲伤。燕后去后,您不是不想她,但祭祀时您却祷告说:‘千万别让人送回来(送回娘家表示被休)!’这难道不是作长远考虑,希望她的子孙能在燕国相继为王吗?”
太后点头说:“是的。”
触龙又说:“从现在上推到三代以前,赵王的子孙被封侯的,现在还有没有继承人在位的?”
太后回答道:“没有了。”
触龙说:“这就是说,近的,灾祸殃及自身;远的,灾祸殃及子孙了。难道说君王那些封侯的儿子都不成材?只是因为他们地位尊贵而无军功,俸禄丰厚而无劳苦,又享有许多国家的宝器。如今您提高长安君的地位,封给他良田美地,又赐给他很多宝器,却不让他现在为国立功,一旦您去世,长安君靠什么在赵国立足呢?”
太后醒悟道:“好吧,随你去安排吧!”于是下令为长安君准备一百乘车,去齐国做了人质。
齐国随即发兵,秦国军队撤退了。
触龙说得对,“父母爱其子则为之计深远”,父母疼爱子女,就要为他们作长远的考虑。让孩子从小学会做事,建功立业,长大才能担当国家之大任;如果只是一味呵护,百般怜爱孩子却舍不得使用他们,就会让他们“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虽挟重器多也”却担不起任何责任,这样不就害了孩子吗?
所以,爱孩子,就要舍得用孩子。
一个人在被他人需要和使用时,才能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一个孩子被大人使用和需要时,才能感受到自己幼小的生命是多么伟大,进而感悟到一种深深的爱意,并且产生强烈的责任感。
你舍得用,孩子很容易体会到他的价值所在,这会让他的自信心大大增强;
你舍得用,孩子不再纸上谈兵,而在实干中得到锻炼,加强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
对于一个孩子,如果希望他将来对祖国负责,对人民负责,那么从小就要培养他对家庭负责,对父母负责,对自己负责。而这种崇高的责任感的产生,是需要动力的。这动力便是父母的需要。
有的父母把儿子当“宠物”养,什么都替孩子干,从不让儿子为自己做点什么。从小给文弱的男孩起女孩的名字,穿女孩衣服;对淘气的男孩,非打即骂,很少有肯定和鼓励。不少妈妈还常常当着儿子的面对外人讲:我的儿子“胆小”、“怕黑”、“像女孩”、“什么都不行”、“笨得要命”等等,久而久之,胆小无能且没有责任感的男孩就被她塑造出来了。
其实,母亲对儿子的肯定,最能激发男孩的潜力。为了给妈妈一个惊喜,儿子可以创造奇迹,这种动力能使一个弱小的男孩成为勇敢的男子汉。
那么,父母该如何使用孩子呢?我在许多书中都表达了感受:享受儿子,对儿子说“有儿子就是不一样!”
我也是一个男孩的母亲。从小就常对儿子说这句话。儿子3岁时,有一次我抱他挤公共汽车,不料腿下一软,我没挤上车,差点摔在路边。儿子马上关切地问我:“妈妈,您怎么啦?”我认真地对儿子说:“妈妈下乡插队时,把膝盖摔坏了,抱着你上不去车。”
儿子一听,马上跳到地上,用小手为我捶腿。我抚摸着他的头,欣慰地说:“有儿子就是不一样!”儿子十分得意,以后再也不让我抱了,而且经常为我捶腿。
儿子上小学二年级的那个盛夏,一天我下班回来,儿子兴冲冲地端上一杯茶:“妈妈,您喝茶!我为您倒的。”茶已经凉了,我胃不好,不爱喝凉茶,但我仍一饮而尽,然后知足地说:“有儿子就是不一样!如果茶再热一点就更好了!”第二天,我就“享受”了儿子倒的一杯热茶。
父母的“享用”,让孩子体验到他为我们提供服务的价值,于是,他的服务意识会大大增强。
儿子上四年级时,一天他爸爸要出差,儿子高兴了,我却为难地对他说:“你高兴了,我可惨了,下了班还得急忙回家为你做饭。”谁知,儿子拍着胸脯,神秘地说:“爸不在,还有我呢!”看他那样子,我仿佛有了“依靠”,马上“恍然大悟”:“对!对!还有你,你也是个男子汉!”
出乎我意料的是,第二天,放学后他早早地回到家,炒好两盘菜,放在盘子里,还用碗盖上。我一回家,儿子马上说:“妈,您快去洗手,我给您盛饭去!”
我特别“听话”,洗了手,就在饭桌前坐着。儿子盛来饭,我大口大口吃起来。
儿子在旁边看着,用电视广告里的语气问:“味道怎么样?”
“味道好极了!”我也用了“广告语”。
“和我爸做的菜比怎么样?”
“比你爸炒的菜强多了!”我夸张地说。其实,他的手艺比他爸差远了,菜还有点不熟呢!但几年以后,儿子就是炒菜的好手了。
儿子上大学了,每次陪我出去买东西,大包小包全是他拎着,什么都不让我拿,他说:“您把钱包拿好就行了!”妈妈走在前边,儿子拎着东西跟在后面,感觉真好,好像在向人们显示:“有儿子就是不一样!”
儿子工作了。一年过春节,爸爸回东北了。儿子住在10层,我住在13层,初一那天,给我打电话:“12点下来吃饭。”我准时去赴约。儿子做了一桌好吃的,我吃得很开心,儿子问:“吃饱了吗?”我说:“吃饱了。”儿子问:“好吃吗?”我说:“非常好吃。”儿子说:“那你可以上去休息了,我来收拾。”我说:“那太好了。”我擦擦嘴就走了,心想,一个女人两个男人爱,多幸福呀!
一次我在温州讲学,当地团市委一位女书记带着9岁的儿子来听。我讲了上面所说的故事。第二天,这位书记对我说:“我儿子长到9岁,从未帮我做过任何一件事。昨天儿子破天荒地帮我背书包,一路上,他一边走一边不停地朝我看。我问他:‘你怎么老看我?’儿子说:‘你还没说,有儿子就是不一样呢!’”
你看,不是孩子不愿、不会替父母做事,而是孩子从未受到过父母的肯定和鼓励,从未体验过帮助父母做事的快乐。就像前文所说的,一个人只有被他人需要时,才会产生动力,产生真正的快乐。
尚秀云是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少年法庭”的着名法官,少年犯都亲切地叫她“尚妈妈”。一天,我对她讲了上面的故事,她竟遗憾地说:“我虽然鼓励过许多少年犯,却从来没有赞美过自己的儿子。我儿子对我特别好,他已经长大去上海工作了,家里的电器大部分是他买的。”
一天晚上,尚秀云打来电话告诉我:“有一天,儿子从上海回家来,我情不自禁地说:‘有儿子就是不一样!我一开洗衣机、一开电冰箱就想起你,有儿子真好!’”
“没想到,儿子听完这番话,双眼放光,对我说:‘妈,您把刚才的话再说一遍!’”
“我又讲了一遍,儿子马上说:‘妈,您等着!我再扛一件电器回来让你看看!’”
电话里,我俩开怀大笑。笑着笑着,我发现,我的眼泪淌下来了。
儿子多么渴望被母亲需要,被母亲肯定。母亲的伟大,不在于能否让儿子上大学、出国留学,而在于让儿子有一种成就感,找到自信,找到自我,找到父母和社会对他的需要!当他找到了父母和社会对他的需要,他便找到了一种责任,一种幸福。
有一次,我在电视节目里阐述了这个观点。事后,一个上中学的男生对我说:“我妈听了你的话,天天朝我喊:‘有儿子就是不一样!’我可惨透了,我们家的活全由我包了!”
我问他:“你爱听这句话吗?”
“当然爱听了,我听了心里美滋滋的,累点也高兴!”他得意地说。他说这话的时候,好像又沉浸在被母亲需要的幸福之中。
真正爱孩子的父母,要在儿子面前表现得弱一点,给孩子一点爱他人的机会。别总把自己看成高山,视孩子为小草,让孩子靠着你、仰视你、畏惧你;更不要当大伞,视孩子为小鸡,为孩子遮风挡雨,让孩子弱不禁风。
母子换个位置、换个形象吧!让儿子做高山,儿子就会长成山;让儿子当大伞,儿子就能顶天立地!
使用女儿,我也有一句话:欣赏你的女儿,对女儿说“有个女儿真好”!
小时候,每当我为父母做了点事,他们总是会说:“有个女儿真好!”这句话让我觉得,父母最需要我、最欣赏我。其实,在父母眼中,6个孩子都好。
长大了,因为工作的需要,我常常外出采访,没有时间陪伴爸妈,心里觉得很内疚。所以,每次去外地都会买很多好吃的给他们。妈妈逢人就讲:“有个女儿真好!坐在家里就能吃到全国各地的好吃的!”于是,我采购的积极性更加高涨。我总是希望能带给爸爸妈妈一份快乐,让他们享受幸福的晚年,我也能从父母“有个女儿真好”的赞叹中得到满足。
“有个女儿真好!”是父母对女儿的欣赏,也是对女儿最大的鼓励,它能使女儿看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充满乐观与自信,学会善良与关爱。
一个女孩,从小能够得到父亲的关爱,有助于培养她良好的性格、开朗大度的胸怀以及擅于交往的能力。相反,一个从小失去父爱的女孩,在择偶时容易选择一个父亲般的男友,或者总是对男性心怀仇恨。
有父亲爱的女儿是快乐的,有女儿爱的父亲也是幸福的。
一位年轻的爸爸对我说:“一天,妻子不在家,我生病了,独自躺在床上。我5岁的女儿轻轻走到床边,用手摸摸我的头,细声细语地说:‘你发烧了,别哭,我给你拿药去。’她拿来两片小孩吃的果味维C片,倒了一杯凉开水,说:‘乖,吃药。这药不苦,好吃。’我乖乖地把‘药’吃下去,眼泪却不知不觉流了下来,我的心中涌起一种幸福感:有个女儿真好!我把这句话说了出来,后来,女儿对我更加关照。”
父亲和女儿说这句话的时候,要轻轻的、柔柔的,不要粗声粗气地说,让孩子觉得你傻乎乎的。
父亲经常地“使用”女儿、依靠女儿,父亲就成了女儿心中的牵挂。她会时刻想着你、惦记你。
世界射击冠军王义夫的女儿曾是北京崇文区一所小学的学生,一次王义夫要去参加一个重要的国际比赛,王义夫的女儿这天连课都没上好,一直在走神儿,老想着爸爸的比赛会怎样。中午放学后,她跑到一家商店,看许多人在看电视,她也挤过去,忽听有人说道:“王义夫才得一块铜牌!”她哭着跑回家,家人问:“怎么了?”“没事儿,挺好。”说完头也不回地走进自己的房间,写了一篇日记,上面写着:“没拿到金牌,爸爸也是最棒的!”
王义夫对我说:“看到女儿写的这句话,我的眼泪一串串往下流,女儿就是我心中的金牌。每次比赛的时候,只要想到我的女儿,我就感到非常有力量,真的觉得有个女儿真好!”
如果说母亲是大地,那么父亲便是一片蓝天;如果说大地能够创造生命,那么蓝天就应该包容世界。天地合一,万物才能和谐健康地生长、繁衍,这是自然界发展的规律。天下的父亲都该用博大的胸怀去接纳自己的女儿、欣赏自己的女儿,陪伴女儿在人生的道路上长大。
“有个女儿真好!”这句充满感情色彩的赞语,如果能被父母经常使用,那么你的女儿就会发生奇妙的变化。
父爱、母爱,都是天然的黄金,天然的钻石,没有人会去怀疑她。
大胆地“使用”你的孩子吧!
儿女会从你的“使用”中感受到你的信任。他们肩虽小,但是他们未来的责任重大。让孩子的稚嫩的肩膀,先适应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也是一种宝贵的父爱母爱。
“用”习惯了,你便会成为儿女心中永久的牵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