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我参加了青年创新人才发展论坛。面对场上的大学生,我说,真正的创新人才是你们的孩子!大学生哄堂大笑,因为他们都还没有结婚生子。而我表达的意思是,孩子的潜能开发,如果早期抓住了关键期,就为创新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一旦过了幼儿期,人的大脑功能就不可逆转了。
脑科学和生命科学的最新研究表明,儿童出生后的最初几年是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儿童的大脑具有天才般的学习和吸收能力。0~3岁是人的一生中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在这个阶段应该完成脑的基本功能,错过了就可能终生难以弥补。
所以,早期教育应该从孩子出生后就开始,父母应该抓住孩子大脑发育最关键的时期,给孩子储存一生享用不尽的财富。
“关键期”在儿童教育中,主要指儿童在语言发展、感知能力、心理特征、行为方面的发展等,最为有影响的经典案例是“印度狼孩”。
1929年,辛格牧师在他的《狼孩和野人》一书中,记载了两个狼孩被教化为人的经过,而轰动了全世界。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1920年9月19日,在印度加尔各答西部约1000千米的丛林中,人们发现了两个被狼哺育的女孩。年长的估计8岁,年幼的约2岁。大概都是在出生后半年被狼衔去的。
两人回到人类世界后,由美国传教士同时是孤儿院院长的辛格牧师抚养,他给8岁女孩取名为卡玛拉,2岁女孩取名为阿玛拉。她们的言语、动作姿势、情绪反应、心理特征等方面都有很明显的狼的生活痕迹。她们一是不肯穿衣服,强迫给穿上也不会脱,就用“爪子”把衣服撕碎。她们没有人的羞耻感。
二是不肯吃熟食,也不吃五谷杂粮,专门吃生肉,腐烂的肉也吃。她们喜欢喝牛奶,但要人把奶泼在地上,她们在地上舔食。
三是不肯睡床,也不愿盖被子,喜欢趴在地上睡觉,不怕冷;并且是白天睡觉,晚上活动,半夜里还爬到户外嗥叫。
卡玛拉和阿玛拉不会说话,发音独特,不是人的声音。她们不会用手,也不会直立行走,只能依靠两手、两脚或两手和两膝爬行。她们惧怕人,对于狗、猫似乎特别有亲近感,其次是小孩。白天她们一动也不动,一到夜间,到处乱窜,像狼那样嗥叫,人的行为和习惯几乎没有,而具有不完全的狼的习性。
这两个狼孩回到人类社会以后,辛格牧师夫妇俩为使两个狼孩能转变为人,作出了各种各样的尝试。印度狼孩由于错过了智能发展的最佳期,对她们的教育和挽救就变得十分困难。阿玛拉稍好一点,因为她才2岁,尚处于大脑的生长期。阿玛拉到第2个月,可以发出“波、波”的音,诉说饥饿和口渴了。遗憾的是,回到孤儿院的第11个月,阿玛拉就死去了。
卡玛拉进行了1年4个月的学习,这时她只会使用两膝步行。1年7个月后,可以靠支撑两脚站起来。两年后,她才会发两个单词(“波、波”和叫牧师夫人“妈”)。教育两年后,卡玛拉才开始会笑,只有每天清晨当辛格夫人亲热地拥抱她时,她才露出一丝微笑。3年后卡玛拉才学会晚上睡觉,白天活动。经过4年的教育训练和生活,才学会说6个单词,这时她已经12岁了。训练5年她才学会用手握勺子喝汤,直到这时,卡玛拉才能照料孤儿院的幼小儿童了。她会为跑腿受到赞扬而高兴,为自己想做的事情(例如解纽扣)做不好而哭泣。
这些行为表明,卡玛拉正在改变野狼孩的习性,显示出获得了人的感情和需要等进步。她6年会说35个短句,第七年也只会说45句常用的话。卡玛拉一直活到17岁,因尿毒症死去时,她的智力水平也只相当于3岁半的孩子。
对于印度狼孩卡玛拉的教化过程为什么会失败呢?有两个重要原因:
第一,狼孩生下来后就失去与母亲建立依恋的亲子关系的时机。
依恋,是指婴儿与母亲之间的一种特殊的持久的感情联系。它的形成与母亲经常满足婴儿的需要、给予婴儿愉快的强化刺激有关,也是婴儿认识人的开始。
婴儿与他所依恋的人接近时,会感到安慰、舒适和安全。这种安全感一旦建立,婴儿才会愿意尝试与别人交往,主动去适应社会。
而狼孩失去了这个机会,她从小与狼生活在一起,和狼建立了安全感,对人有的是陌生感、恐惧感,所以很难教化成为真正的人。
所以,母婴之间建立起的“安全依恋”,对孩子认知发展和社会适应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父母爱一个孩子,不仅仅是喂养他们,不仅仅要给予他们富足的物质生活,更重要的是与孩子之间建立起“安全依恋”的亲子关系,注意母子、父子间的情感交流。没有建立起“安全依恋”的亲子关系的婴儿,长大以后,常常不擅于与人交往,也不擅于妥善地处理人际关系。那些少年犯中,多数孩子从小与父母之间没有建立这种安全依恋的情感关系,最终在矛盾冲突中,走向激情犯罪之路。由于教育不当,我们会把人变成“狼”,变成没有人性的野兽。
一个人最早的记忆往往是情绪记忆,早期的情绪记忆会影响到孩子的将来甚至是一生,所以创立好的心理环境对婴儿很重要。
面对婴儿,父母尤其是母亲要保持愉快、平和的情绪和丰富积极的情感,尽量不要让自己消极的情绪影响到孩子。并且关注和了解婴儿的情绪、情感发展规律,熟悉自己孩子的情绪表达方式,对需求保持较好的敏感度。
过分的严厉,会让孩子孤僻、冷漠;过分的溺爱,也会让孩子放纵、骄横。
只有与孩子之间建立平等的交往关系,才能让孩子自由地表达情绪体验。
第二,狼孩已经错过了大脑感官发育的关键期。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根据儿童保健专家研究,0~3岁是人生存能力训练的重要时期,此时,婴儿心理、智力发展的好坏对一生都具有决定性作用。如果错过了,之后很难弥补。
大脑的发育是通过人的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的刺激来进行的,所以,抓住大脑发育的关键期是极其重要的。
关于这方面的辅助材料,现在有许多,你去新华书店看看,可以说是“琳琅满目”。你选择一些有用的,协助你开发孩子大脑,极有好处。
因为我自己的孙子正好才几个月大,我买了许多书,发现有不少专家写了不少好书,许多婴幼儿专家总结出了孩子成长的8个关键期,分别是:
·感官发育关键期;
·动作发展关键期;
·语言发展关键期;
·对细微事物感兴趣关键期;
·秩序形成关键期;
·规范建立关键期;
·阅读、书写关键期;
·学习文化关键期。
专家指出,0~12个月是孩子感官发育的关键期,其中有5大敏感期:
孩子出生后的0~4个月内,是听觉敏感期。让宝宝趴在床上,大人用音响玩具在宝宝头顶上方逗引,使宝宝抬头看,每天可以训练1~2次。婴儿清醒时,妈妈要用亲切的语调和婴儿说话,逗婴儿发音,以促进婴儿听觉和语言能力的发展。这样的训练有利于孩子的耳聪目明。
孩子出生后的0~6个月内,是视觉敏感期。刚出生的婴儿,需要看明显的东西,看黑白对比的事物。2个月的婴儿,能跟踪左右水平位的移动;3个月的婴儿,能跟踪上下垂直位的移动。3个月的婴儿最喜欢看人的脸,父母可用不同的表情逗孩子,也可以让孩子多接触亲朋好友,看到更丰富的表情。5个月的婴儿喜欢照镜子,6个月的婴儿对陌生人会感到不安,而且盯着看。发展婴儿的视觉,房屋光线要充足,但任何光都不宜直射在婴儿的视野内,以免影响他视力的集中。
孩子出生后的4~8个月内,是味觉敏感期。生理学研究认为,基本味道有酸、甜、苦、咸四种,宝宝三四个月的时候,可以用筷子沾各种菜汤让他品尝,促进对各种味道的感知能力。不要让孩子长期服用单一口味的奶粉,导致味觉迟钝。适当地变换奶粉,可以给宝宝充分的味觉刺激。6个月以后,可以鼓励宝宝品尝不同的味道,并在训练中问宝宝甜不甜,酸不酸。宝宝拥有广泛的味觉,乐意接受各种食物,对成长发育十分有利。
孩子出生后的6~10个月内,是嗅觉敏感期。这时的宝宝嗅觉十分灵敏,爸妈身上的气味,可以让宝宝感到熟悉又安全。宝宝七八个月时,可以用塑料杯装入适量的醋、酱油、香油、白酒、香水、洋葱(切碎)让他来闻,并告诉他这是哪些物品。孩子能独立吃饭时,要让他享受各种食物的味道,避免挑食。让孩子学会用鼻子呼吸,少用嘴巴呼吸。家人也最好不要抽烟,以免破坏孩子的嗅觉灵敏度。多带孩子到大自然接触花草树木的气味,家中也可定期更换盆花。
孩子出生后的1~10个月内,是触觉敏感期。触觉是宝宝认识世界的主要手段。四五个月的时候,婴儿喜欢抓、扔东西;八九个月的时候,婴儿可以用拇指和食指捏住很小的东西,而且非常喜欢捏软乎乎、黏糊糊的物品,比如香蕉,这是训练他们触觉发展的关键期。因为手指尖和嘴周围的感官最敏感,所以看到新东西,宝宝会用嘴去探索,所以吃手是最正常的。训练孩子的触觉还可以鼓励孩子攀爬、荡秋千,形成空间感和位置感。
狼孩之所以不能够发育成正常的人,就是因为错过了这些感官发育的关键期。对于正常的孩子来说,如果错过了这些关键期,学习这些技能,就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了。
我现在的感受是,孙子出生了,自己当了奶奶,反而变小了,好像一切都要从头学习了。学习中,我发现,早期教育是多么重要,而我们自己知道得太少太少,等我们弄明白了,孩子已经长大了,真是要“只争朝夕”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