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不容易,成长有规律
新书要出版了,朋友们都问:“你的新书叫啥名呀?”
“长大不容易。”我脱口而出。
“太好了,说到我们心里去了!”朋友们异口同声。
的确,“长大不容易”,这正是养育过孩子的父母共同的感慨。
我是第一代独生子的母亲。当我同你一样,经历了一个小小的生命从孕育到出生,从婴儿到幼儿,从童年到少年,从青年到成人的全过程,才真真切切地感受到“长大不容易”!也才会从心底里感悟到“养儿方知父母恩”千真万确。
如今做了奶奶,目睹了小孙子从0岁到1岁长大的过程,与他的父母一起经历了焦急和纠结,又更加感到,“长大真的不容易”!
有人说:“第一个孩子翻书养,第二个孩子当猪养。”虽是玩笑话,但也说明成长规律的重要。
第一次养育孩子,做父母的除了欣喜与惊奇,更多的是焦虑和郁闷。不知孩子的表现是正常还是有病?是必然还是偶然?经历了,知道什么时候会发生什么变化,心就放下了。
小孙子4个月大时,来了陌生人,只要朝他笑,他就会咯咯笑;到6个月大时,见到陌生的男人,他就会大哭;到9个月大时,见到陌生人,他会用怀疑的眼光盯着这个人的脸看,看过20秒后,再决定是哭还是笑。
三十多年前儿子小的时候,我没那么仔细地观察过,如今看到孙子的变化,我有点担心,是不是宝宝受了什么惊吓?是不是他不高兴了?为了逗他笑,我把他抛入空中,再接住,两次我的腰就抻了……
躺在床上翻书一看才得知,这是宝宝成长的必然规律:4个月的宝宝大脑皮层还没有完全连通,没有陌生感;6个月后,大脑皮层的机能逐渐完善了,可以辨别熟悉和陌生事物,感到危险时他就会哭,“认生”实际是长大的表现。到12个月大时,怯生的感觉才逐渐消失,认为眼前这个陌生人不会对自己有伤害,所以不再恐慌。果然,小孙子长到12个月时,见到生人就很少哭闹了,又咯咯笑了。
宝宝的变化,完全是大脑独特运转的方式,不是早教的结果,更不是有什么毛病。
做了三十来年的“知心姐姐”,我接触过无数焦虑的父母。我写这本书,就是想告诉父母朋友们:“长大不容易,成长有规律。”我们不必焦虑,但是,我们需要学习。
正像法国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卢梭所言:“教育儿童必须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年龄特征,否则会导致不良后果”,“在万物的秩序中,人类有他的地位,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有他的地位,即应把成人当成人,把孩子当孩子”。
一天外出讲课互动,上来一位3岁的孩子,我蹲身问他:“孩子,你有什么烦恼呀?”男孩儿想了想,天真地问:“阿婆,什么叫烦恼呀?”我忽然意识到,他还是一个孩子,他还不懂什么叫烦恼。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忽略不同年龄的成长特点,用成人的思维看待孩子,把孩子当成人,所以,我们会做出一些违背孩子成长规律的事情。
在《长大不容易》这本书中,我总结了不同年龄段、不同成长期要特别关注的点滴问题,与大家作一分享。
比如:在孕育生命期中,你想让宝宝健康漂亮吗?那就“不要生蜜月宝宝”,记住“心情影响长相”。
在婴儿成长期,要抓住“大脑发育的各个关键期”;爷爷奶奶要把孩子的起名权交还给孩子的父母,并让他们明白“孩子要自己带”,付出了才会有感情,经历了才会有经验;2~3个月的宝宝爱吃手,这是一种心理需求和最初的性行为,所以“该吃手时就吃手”,大人千万别打扰。
在幼儿成长期中,面对孩子第一个反抗期,一定要让他体验到“无理取闹不能赢”,否则你将很难对付他;早期教育应该学什么?千万记住“人生是马拉松不是短跑”,不能因为我们的短视,误把人生的长跑当短跑;不能因为我们的无知,错把孩子看成学习的机器;更不能因为我们的功利,剥夺孩子最宝贵的童年。我们既不能急功近利,也不能坐失良机。
在儿童成长期中,别忘了“替孩子”等于“害孩子”,“放手才能放心”;想让孩子快乐,最好的办法是培养孩子的爱心,因为“爱心决定快乐”;想让孩子有创新才能吗?一定“把问题留给孩子”;想让孩子学习好吗?“习惯影响一生”。
在少年成长期中,经历最重要,“小孩打架,大人别管”,孩子是在交往中学会交流的;想让孩子成为“重要人物”吗?一定让他拥有“小孩儿说话也管用”的成功体验;风华正茂的少年,一定要走出宅门,融入大自然,“眼光决定未来”,“梦想让你了不起”。
在青年成长期中,自尊、自立、自爱最重要,不要和别人攀比,“龙生九子,子子不同”嘛;面对留守与孤独,面对父母打工或离异,面对灾难与失败,永远不回避,经历就是财富,挺起腰杆做人,“理解了,就长大了”;记住,“舍得用,孩子才能成大器”,用了孩子,别忘了说:“有儿子就是不一样!”“有个女儿真好!”
步入成人期后,应把成人当成人,引导孩子不靠你我,“理想,给力”;把选择权交给孩子,选择职业,选择伴侣,选择人生,靠的是责任,“责任心让你成为自己的贵人”。
家的影响是巨大的,父母不要把财富留给孩子,要“把孩子培养成财富”。人与人之间,什么最重要?明白了,你就幸福了!快乐的秘诀是什么?做到了,一家子就快乐了!
“长大不容易,成长有规律。”走过了,才会明白,世界上没有后悔药,如果明白地走,会走得更明白。
卢勤
二○一一年二月十七日(元宵节)
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