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439600000020

第20章 洗脑术:思想控制的荒唐史(4)

一个社会在威权统治下,总是有很多政治禁忌,例如有些历史事件不能碰,触到政府的痛处就会招来杀身之祸。发现国家存在严重问题,我们却佯装看不见,以示不知者无罪。这种行为恰恰使我们处于同谋状态。避而不谈的做法暧昧不明,沉默背后的微妙社会动态隐而不宣。有时大家甚至不会说:“这个东西很敏感,我们别谈了。”连承认敏感的存在都是危险的,我们被禁止谈论“我们被禁止谈论什么”。

英语有句谚语叫“房间里的大象”(elephantintheroom),用来形容这种状况。房间里明明有头大象,体积庞大,晃来晃去,大家却假装看不见。有些事人所共见人所共知,大家却沉默以对,拒绝承认事实的存在。

“房间里的大象”这类谚语,中文肯定比英语丰富——中国人不是更喜欢心照不宣吗?社会学家伊唯塔·杰鲁巴维以此谚为题,写作TheElephantintheRoom:SilenceandDenialinEverydayLife一书。台湾把它译作《沉默串谋者-日常生活中的缄默与纵容》,中国内地胡缠[22]译得也相当好,书名就叫《房间里的大象-生活中的沉默和否认》。

“房间里的大象”这种现象有很多故事,《皇帝的新装》不就是吗?大家都知道皇帝没穿衣服,却假装说很漂亮,直到小孩戳穿谎言。非礼勿视、非礼勿闻、非礼勿言,是社会通行的消极沉默态度。对公然展现在眼前的罪恶,如果我们采取勿视、勿听、勿言的态度,就成为同谋。

世界有太多问题,有些我们注意不到,就会被当成背景过滤掉。通过感官进入大脑的讯息很多,我们通常只专注于一点。比如你在家听音乐,周围其实有很多噪声,但你似乎没听见。注意力的集中,使人忽略某些背景。一个科学家关注什么东西,取决于集中注意力的特定习惯,以及专业训练过程中养成的特定认知取向。一个专家受行业规范的影响,跟研究主题无关的东西就变成背景,比如心脏科医生不会太关心病人的着装。

社会有很多力量在引导我们的注意力,那些不被关注的东西就成为背景。更可怕的是,那些背景有时会被我们故意忽略,成为“房间里的大象”。大象的存在会扭曲房中人的心态,大家担心自己一谈大象,就会被人联想到是在谈那头不能谈的大象。最后房中人连“大象”这个字眼都不用,仿佛不知道地球上存在这种生物。

然而这头大象太大了,难免撞倒一些东西,把房间搞得一塌糊涂。这时候,大家忙着收拾残局。平时假装大象不存在,现在只好做古灵精怪的解释。比如说,房间里的玻璃瓶怎么突然碎了?因为瓶子质量不好,风一吹就碎了。在这样一个国家,人们经历了多少扭曲呀!明明是房间里的大象撞碎了玻璃瓶,大家偏偏说是蚊子踩碎的。沉默会给人以压力,别人的沉默让你不得不沉默,于是集体沉默越卷越大。目睹一位同事对规章制度置若罔闻,另一位同事也是如此,规章制度不重要的印象就得到强化。恶性循环由此产生,破坏规章制度的人越来越多。面对禁忌,如果有人说实话,后果如何?答案很简单:大家不会感激他。我们看《皇帝的新装》笑得很开心,然而现实中说真话的人很讨厌,因为他羞辱了整个说谎群体的面子。土耳其作家奥尔罕·帕慕克说出本国历史上黑暗血腥的一面,不仅得罪了政府,也触怒了同胞。一桩阴暗的历史事件压抑久了,就成为国家尊严之所系,揭穿了岂不有损尊严?

(主讲梁文道)

《信任的力量》

信任是人权和民主的基础

昂诺娜·欧妮尔(OnoraO‘Neill,1941-),英国哲学家,剑桥大学教授。1999年获封女男爵(Baroness O’Neill of Bengarve),2007年当选英国皇家学会名誉会员。著有《生物伦理学中的自主与信任》(Autonomy and Trust in Bioethics,2002年)等。

正因为所有的保证都不可能完美,所以才需要信任。

信任是性命攸关的事情。假如你对什么都不信任,你可能一天都活不下去:早上洗漱时要相信水龙头出来的水没问题;过马路时要相信红绿灯真的管用,车子看到红灯不会冲撞过来;晚上睡觉时要相信房子不是“豆腐渣工程”,楼板不会突然塌下来……今天大家都在谈信任危机,如何解决信任缺失呢?很多人强调人权和民主,但英国重量级哲学家昂诺娜·欧妮尔认为:人权和民主并不是信任的基础,恰恰相反,信任才是人权和民主的基础。信任这个基础奠立之后,才能谈人权、民主、司法公正、新闻自由、言论自由等,因为这些东西的实现需要社会成员之间互相合作,而合作的基础就是信任。

昂诺娜·欧妮尔是哈佛大学博士,美国哲学泰斗约翰·罗尔斯[23]晚年的学生。她曾任剑桥大学纽纳姆学院(NewnhamCollege,Cambridge)院长、英国科学院院长,现任英国平等与人权委员会(EqualityandHumanRightsCommission)主席。她不仅学术地位非常高,还很罕见地被英国女王册封为男爵,担任英国上议院中立议员。2002年,她受邀于BBC著名的“里思讲座”[24],做关于信任的主题演讲,随后结集出版《信任的力量》(AQuestionofTrust)一书。有意思的是,昂诺娜·欧妮尔从《论语》开始谈起:“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相对于经济和国防,人民的信任是最重要的。经历过二战的昂诺娜·欧妮尔有切身体会,她认为如果政府受到人民信赖,即使一时粮食短缺,也不会动摇国本。

谈信任危机的时候,我们总是在谴责别人。然而一个可信赖的社会的营建,需要我们每个人负起责任。最简单的是,我们对自己应做的事要尽到责任。假如你随便乱来,又怎么能要求人家提供给你的牛奶没问题呢?《信任的力量》一书核心的观点是:假如每个人都做好本职工作,不自欺欺人,信任的资源就会积累起来,社会制度会变得可靠。

现代社会依赖各种制度来建立信任感,然而我们面临的一个古老问题是:谁来监督监督者?(Whoshallguardtheguardians?)比如我们觉得水质有问题,有专家说没问题,于是我们找其他专家来检测。为了确保这些专家不说谎,我们找谁监督呢?找媒体。那么,谁来监督媒体呢?如此循环下去,这个问题没有答案。

昂诺娜·欧妮尔认为,正因为所有的保证都不可能完美,所以才需要信任。既然信任建立在没有保证的情况下,误信难免发生,不是别人让我们失望,就是我们让别人失望。恰恰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保证的世界里,信任才成为非常珍贵的社会资产。

昂诺娜·欧妮尔提出一个刺耳的观点:信任危机源于我们的“怀疑文化”(cultureofsuspicion)。近些年世界流行一种管理文化,从政府部门、公益组织到私营企业,所有机构都建立严密的稽考制度,每一层级一天到晚提交报告,每一关口都设立检查环节。比如教师的主要任务不再是教书育人,而是填写各种教学与研究进度报告,然后由别人来审核。这似乎是为了让每个人尽职尽责,然而昂诺娜·欧妮尔认为这只会让人疲于奔命,不留一点自我衡量的空间,根本谈不上信任。

一切透明化之后,是否就会赢得信任呢?非也。昂诺娜·欧妮尔认为信任的本质跟公开化、透明化并无必然联系。比如你开家庭会议说,为了加强家庭成员之间的互信,从今天开始所有房间都用透明墙,大家不要有隐私。这样能增强彼此的信任吗?当然不能!信任的前提之一是我信任你,所以让你保留一定的隐私。隐私需要被尊重,透明化让隐私无所遁形,表明我们之间并不相互信任。当所有人都拿着放大镜看你,你不透明就很可疑:你是不是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你是不是居心叵测?信任无法通过透明化的稽核来获得。怎么办呢?我们只能学会信任。

(主讲梁文道)

[1]利昂·费斯廷格(LeonFestinger,1919-1989),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艾略特·阿伦森的博士生导师。对心理学的两大贡献是,提出社会比较理论(socialcomparisontheory)和认知失调理论(cognitivedissonancetheory)。

[2]让-贝德尔·博卡萨(Jean-BédelBokassa,1921-1996),1966年任中非共和国总统,1976年改共和制为君主立宪制,次年加冕为中非帝国皇帝,1979年在政变中被推翻,1987年被指控犯有杀人罪、侵吞国家财产罪等,有人做证说他曾经食人肉。

[3]让-克洛德·杜瓦利埃(Jean-ClaudeDuvalier,1951-),1971年在父亲去世后继任海地总统,1985年以所谓“99.98%的赞成票”被确认为“终身总统”,次年在首都太子港总罢工中携家眷逃亡,2011年获准回国。

[4]君特·格拉斯(GünterGrass,1927-),生于但泽市(今波兰格但斯克),德国作家,199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代表作是“但泽三部曲”——《铁皮鼓》《猫与鼠》《狗年月》。

[5]1934年年底,苏联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委员谢尔盖·米罗诺维奇·基洛夫(SergeiMironovichKirov,1886-1934)遇刺引发了“大清洗”运动。1936年至1938年,苏联举行三次莫斯科大审判,邀请西方记者、外交使团和独立观察人士旁听,受审者主要是苏联共产党及政府前领导人。

[6]文鲜明(SunMyungMoon,1920-2012),生于今朝鲜平安北道,1954年在韩国创立统一教,1971年移居美国传教。同时创建商业帝国,并涉足媒体,1982年创办右翼报纸《华盛顿时报》,2000年收购合众国际社。

[7]张宪义(1945-),核能物理学家。美国田纳西大学核工程博士,曾任台湾中山科学研究院核能研究所副所长。1988年1月12日举家逃往美国,将诸多机密资料转交美国政府,随后在美国国会秘密听证会上指证台湾核武已接近完成阶段。

[8]李洁明(JamesR.Lilley,1928-2009),生于中国青岛。曾于1981年至1984年担任美国在台协会(AIT)台北办事处处长。1989年任美国驻华大使,1991年离任返美,出任国防部助理部长。

[9]苏加诺(Sukarno,1901-1970),印度尼西亚首任总统,1965年9月30日发生政变后,总统权力被军人集团褫夺,1967年被撤销总统职权并遭软禁,1970年病逝。

[10]亚当·马利克(AdamMalik,1917-1984),年轻时当过记者,1959年任印度尼西亚驻苏联及波兰大使,1966年任外交部长,1978年任副总统。

[11]美国中央情报局招募一支由1000多名古巴流亡者组成的雇佣军,于1961年4月17日从古巴西南海岸猪湾入侵,企图推翻由菲德尔·卡斯特罗(FidelCastro)领导的古巴革命政府,最终失败。

[12]林登·贝恩斯·约翰逊(LyndonBainesJohnson,1908-1973),1961年任美国副总统,1963年在约翰·肯尼迪遇刺当日宣誓就任总统,1965年连任总统。

[13]艾伦·杜勒斯(AllenDulles,1893-1969),美国外交官和情报专家,1953年出任中情局局长,1961年因古巴吉隆滩战役(又名猪湾事件)失败而被解职。

[14]保罗·约瑟夫·戈培尔(PaulJosephGoebbels,1897-1945),纳粹德国国民教育和宣传部长,被视为“宣传的天才”“创造希特勒的人”,以铁腕维护希特勒政权和纳粹德国。在希特勒自杀不久后,戈培尔毒杀了自己的六个孩子,然后让纳粹党卫军开枪将他和妻子击毙。

[15]弗朗西斯·麦克唐纳·康福德(FrancisMacdonaldCornford,1874-1943),英国古典文学家、诗人,曾任教于剑桥大学三一学院。

[16]雅克·埃吕尔(JacquesEllul,1912-1994),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神学家,技术自主论的代表人物。著有《宣传》《技术社会》等。

[17]斯拉沃热·齐泽克(Slavoj?i?ek,1949-),斯洛文尼亚哲学家、社会学家、文化评论家,致力于研究拉康精神分析理论与马克思主义哲学。著有《意识形态的崇高客体》等诸多作品。

[18]雅克·拉康(JacquesLacan,1901-1981),生于巴黎,法国精神分析学家、精神科医生,致力于重新解读弗洛伊德理论。

[19]陀思妥耶夫斯基(FyodorDostoevsky,1821-1881),俄国作家《。卡拉马佐夫兄弟》是他后期最重要的长篇小说,探讨的主题是“上帝是否存在”。

[20]威尔·弗格森(WillFerguson,1964-),加拿大作家。多伦多约克大学毕业,作品以幽默地观察加拿大历史与文化见长。著有WhyIHateCanadians(1997年)、419:ANovel(2012年)等。

[21]帕丽斯·希尔顿(ParisHilton,1981-),美国名模、演员、歌手、商人,希尔顿集团继承人之一,自主创业并拥有自己的品牌,新时代ItGirl(物质女孩)的代表。

[22]胡缠,本名许可,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毕业,后赴哥伦比亚大学学习电影导演专业,回国后与友人创办英语培训机构。

[23]约翰·罗尔斯(JohnRawls,1921-2002),美国政治哲学家、伦理学家,先后任教于普林斯顿大学、哈佛大学等,许多学生成为政治哲学和伦理学领域的重要人物。著有《正义论》《政治自由主义》《万民法》等。

[24]里思讲座(ReithLectures),英国广播公司(BBC)1948年开播,每年邀请一位著名学者做一系列广播讲座,于BBC全球服务(BBCWorldService)和第四电台(BBCRadio4)播出。该讲座旨在弘扬BBC第一任总裁约翰·里思(JohnReith,1889-1971)“公共广播服务”的理念,促进公众理解和讨论当前的重要议题。

同类推荐
  • 甜蜜哈密

    甜蜜哈密

    为了传承哈密绿洲的甜蜜传统,弘扬哈密盆地的甜蜜之风,歌颂哈密各族人民在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甜蜜新生活,繁荣东天山文化,我们特编辑出版《甜蜜哈密》一书。文稿共收录各类书籍、报刊公开发表的有关甜蜜哈密的散文、特写五十三篇,歌颂哈密甜蜜生活的诗歌辞赋二十六首。选文和诗歌除几首古诗外,绝大部分皆为当代作者的作品,特别是土生土长的哈密作者的作品。愿此本集子为哈密的甜蜜事业、甜蜜生活增光添彩!
  • 在北川的日子里

    在北川的日子里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之前,国人中,有人正为温饱生活打拼;有人正为小康生活忙碌;有人正为个人进步奋斗;有人正为股市下跌惆怅……
  • 世有桃花

    世有桃花

    从《诗经》初嫁,到秦汉飘摇、唐之明艳、宋之清丽,桃花的意象在古典诗词中绵延不绝,遮蔓、轮回,人们很容易弄清松竹梅兰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但不是很容易弄明白桃花这样东西的文化内涵。桃花在中国,太复杂,但凡想起,先有一言难尽的暧昧。
  • 老舍文集:诗文、曲艺与书信

    老舍文集:诗文、曲艺与书信

    《老舍文集:诗文、曲艺与书信》收录了老舍先生各个时期的主要诗文、曲艺作品和书信。老舍先生的诗文反映了诗人独特的生命体验和文学感悟。其曲艺作品追求新文艺品格,通俗有趣、丰富生动。而通过其书信,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老舍先生其人。诗文:《剑北篇》《成渝路上》《鬼曲》《红叶》《恋歌》等。曲艺:《试验田》(相声)、《打瘟神》(快板)、《别迷信》(鼓词)等。书信:《家书》《致郁达夫》《致郭沫若》《致朱光潜》等。
  • 桃花开

    桃花开

    《桃花开》是资深文艺女青年黄爱东西对往昔岁月的追忆,书中大量展现了黄爱东西对逝去年华的追忆和讨论,也有对娱乐、对美、对吃、对电影、甚至小物件的见解与认知,任性而温暖的文字里,满满的都是作者对过去的思念和对生活的热爱和思考,很有生活情趣。文艺青年黄爱东西的青春回忆手册,将悄然触动你的心。
热门推荐
  • 大王爷小相公

    大王爷小相公

    “娘子,这是这个月的奉钱。”女子接过银袋,打开清数:“一两,二两,三两……”男子的心里微微紧张,忽然女子抬起了头,斥道:“为什么少了一两?你是不是给我私藏小金库?!”说罢脱下绣花鞋往男子脸上拍去,堂堂一个王爷就这样被他的王妃打得抱头鼠窜。
  • 灭世惊虹

    灭世惊虹

    寰宇之内,天地之间,云朵之上,有洲曰苍原。与华夏大地上下相望,以极北之巅为界隔绝。苍原之中,有楼阁,高万尺,名星落。平日隐于云端,不露其形。阁底有赤色火海与静心水溪隔离尘世。阁中人善飞,被苍原人奉为神明。苍原历一千七百七十五年一月,星落阁一夕崩塌,赤色火海湮灭,静心水溪断绝,阁中人尽死。维持了近两千年的和平便就此打破,祸乱四起。......神秘右臂,亮银左轮,强悍身体,霸道火焰。且看最后一个从星落中走出的男子,如何在情感漩涡中,铸下不朽之辉煌。新建书友群.QQ:88755895.欢迎喜欢这本书觉得这本书还能看下去的朋友加入
  • 九州仙魔志

    九州仙魔志

    仙魔之说,自古便有。每逢暴风骤雨之时,雷电交加,风云变色,有如仙魔临世,降下天罚。古人出于对自然力量的恐惧和敬畏,仙魔两道的传说从此在这广袤无垠的九州大陆上广为流传。仙魔传说虽有杜撰的嫌疑,但世间是否存在也是有迹可循。少年李星河是一家客栈的小跑堂,因无意间触碰到一件魔道至宝而踏入修仙的道路。自此,仙魔二气缠斗于身。正与邪之间的残酷抉择,留下一段九州颂扬的旷世传说!
  • 少女成人礼

    少女成人礼

    她是一个出生在城市里的傲娇小姑娘,生活不易,总是遇到种种坎坷,但都化险为夷。她堕落过,失望过,伤心过。但是帮助她的人,陪伴她的人越来越多。她重拾了希望的种子,继续生活。...
  • 万变神帝

    万变神帝

    一本绝世秘籍从天而降,让赵毅修炼成了变化之术,却也因此而让整个村庄遭到灭顶之灾。赵毅凭借千变万化的变化之术,不断地成长,不断地探索着更远的道路,也不断地挖掘着复仇的道路……
  • 俯仙

    俯仙

    逆修凡尘百战九天俯首万仙。天地间乐逍遥无极大道不如开心二字万仙之中我为王天地何曾笑猖狂。
  • 本想起名幸存者的

    本想起名幸存者的

    如果没有那次实验,如果没有打开次元通道,我也只是一个普通的少年,过着普通的生活。血雨的突如其来,丧尸的突然袭击,打破了本来平静的生活,各种魔物层出不穷,吞噬着自己的家园,在这末世之中,究竟几人能够成为幸存者?本想起名幸存者的,可是这个名字被占用了;本想起名幸存者的,可是我又真的是幸存者吗?这个名字,也许是最大的讽刺吧?
  • 皮卡丘的力量

    皮卡丘的力量

    小丘走的路,是大多数人的路,只是经历不甚相同,如果说知道前面的路是如此的艰难,也请不要放弃,因为爱,不会来的那么晚。也请拥有它,让你有勇气去做任何事。
  • 迷糊小皇后:深宫绝恋

    迷糊小皇后:深宫绝恋

    第一个因被强吻而窒息穿越的倒霉女主,相亲遇上曾经打过架的死对头,不婚族的林绾绾当机立断,狠狠的敲了富家恶少一顿大餐。不想乐极生悲,竟然被他一个强吻给噎死了!穿越之后又遇上相亲,而且相的还是当了皇帝没了前世记忆的他!有道是仇人相见,分外眼红,新仇旧恨一块算!她布下陷阱,戏耍君王,一步步走进了百花齐放的后宫。
  • 金莲正宗仙源像传

    金莲正宗仙源像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