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439600000013

第13章 士人风骨(2)

风声鹤唳的文字狱导致很多冤案的出现。有人跟别人结下仇怨,就诬告对方藏有禁书,或者写的东西犯忌。仅这一条,就足以下狱!思想控制如此严密,当时很多文人都不敢出书。郑板桥曾刊刻一部诗集,千叮万嘱说以后不准再刻它。有的人刻完书就把雕版砸烂,防止有人添加敏感字眼拿来对付后代子孙。有些书未必是禁书,大家却不敢看,害怕里面有敏感内容。看都不敢,遑论收藏!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有位朝鲜使臣记载:京师有位诗人送他一幅画,上面写着“石湖渔隐图”。这听起来挺诗情画意,大臣翁方纲[6]却在旁边警告说,千万不许再提,盛世安得有隐?天下太平,你要当隐士,可见别有隐情,是不是对当朝不满?

在那种氛围下,大家都不敢随便说话,互相欺瞒以求自卫。这些禁忌在大清律例里找不到一丝痕迹,却像无边无际的海洋裹挟着一切,连皇子都要自我压抑。乾隆没登基以前,虽贵为皇子也不敢随便议论本朝和明朝的历史。对于满汉之别,清朝出的很多书都在这个问题上语焉不详。国学大师钱穆说他年少时听老师讲皇帝是满洲人,我们是汉人,竟然大吃一惊,因为他以前读的书里根本就不敢碰触这个禁忌。

康乾盛世是满清最强势之时,为何这种时候文字狱反倒登峰造极?一般认为政府缺乏自信才会搞文字狱,难道当时清政府对自己没有信心吗?王汎森认为,禁忌措施有时候取决于政府有没有能力去执行,而不是政府有没有自信。正因为天下太平,国力昌盛,政府才更有能力去实施罗织文网的浩大工程。

(主讲梁文道)

《群经通论》

经学并非一方净土

周予同(1898-1981),浙江瑞安人,经学史专家。毕业于北京高等师范学校(今北京师范大学),曾任复旦大学教授、《辞海》副主编。著有《经学和经学史》《孔子、孔圣和朱熹》等。

读“六经”不能只看表面文字。

今天有人叫嚷着复苏国学,比较大众化的是提倡读经。很多小孩跟以前上私塾一样,被家长送去某些机构读经。问题是,你读的是什么经呢?

关于什么经该读,什么经不该读,哪些经为真,哪些经为伪,在经学领域曾经充满争议。今天有必要重温经学史著作,比如周予同先生的《经今古文学》。这是一篇很重要的文章,最近收录于《群经通论》一书。周予同先生是20世纪最重要的经学史家之一,师承钱玄同。编校者朱维铮[7]先生拿手本行也是经学史研究,师承周予同先生。

用历史的眼光去看传统经学,我们会发现原来有很多纠结。经学始于西汉初年,西汉末年出现今文学与古文学之争[8],一直持续到东汉末年,有200多年之久。1925年,周予同先生首创“经今古文学”一词,指明经学是一部争论史。

关于“六经”[9]的排序,今古文学家差异很大。古文学家依“六经”产生年代的早晚排列,今文学家则按内容程度的深浅排列。古文学家认为《易经》的八卦是伏羲画的,因此位列“六经”之首。与古文学家《易》《书》《诗》《礼》《乐》《春秋》的次序不同,今文学家的排序颇有教育家排列课程的意味。他们视《诗》《书》《礼》《乐》为普通教育或初级教育的课程,因此列在前;《易》《春秋》是孔子哲学、社会学及政治学的思想所在,乃专门教育或高级教育的课程,因此列在后。

两派对“六经”的排列不同,源于对孔子的看法有异。古文学家认为“六经皆史”,孔子只是“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将前代史料加以整理,传授给后人而已。在他们眼里,孔子是史学家。他们并不是蔑视孔子,因为民族的存亡与历史紧密相联,中华民族历经数千年而不灭,乃因有详密而不绝的史籍在传承。而古代史籍的继往开来者,首推孔子。

今文学家则视孔子为“素王”,有帝王之德而未居其位。他们认为“六经”大部分乃孔子所作,里面固然有前代的史料,但那只是孔子“托古改制”的工具。孔子看重的不是文字事实,而是微言大义。因此,读“六经”不能只看表面文字。

《群经通论》还收录了一篇重要文章,很有时代意义。《〈春秋〉与〈春秋〉学》一文写于抗战时期,开篇写道:“中国儒教的经典里有两部怪书:一部是《周易》,一部是《春秋》。”周予同先生认为,《易经》内容五花八门,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曾大于《春秋》,后来沦为少数人研究的“史料”,而《春秋》至今仍被很多人利用。

周予同先生说:“近年来,有些莫名其妙的’儒教徒‘想建立’新的道统‘,他们硬将孔子套上了一套时装,要孔子一方面接受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的衣钵,一方面做现代政论家和他们自己的先遣队。这不仅蒙蔽了孔子的真相,而且涂改了中国的古史。”

这种思想的来源就是《春秋》:“日本帝国主义者一面拿着犀利的现代武器,由中国的东北屠杀过来;一面又捧着发霉的古代经典,说这在提倡东洋文化,这在施行’王道‘。所谓’王道‘的来源是什么呢?又不是在《春秋》这部怪书里吗?同时,受日本帝国主义者所卵翼的汉奸们,如’伪满‘,如’冀东‘[10],他们所施行的奴化政策中的’读经‘是在读什么经呢?不也是以《春秋》大义为主吗?孔子的《春秋》竟成为汉奸们的理论,这真是使人有点’感慨系之‘了!”

为什么呢?《春秋》是喜欢讲“托古改制”的今文学家最喜欢的一部经典。他们试图阐发《春秋》里面的微言大义,将古代的东西加以改造,成为以古制今的权威依据。

(主讲梁文道)

《维特根斯坦传:天才之为责任》

天才的责任就是做自己

瑞·蒙克(RayMonk,1957-),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哲学教授,主要研究数学哲学、分析哲学史。著有HowtoReadWittgenstein(2005年),另著有哲学家罗素、物理学家罗伯特·奥本海默(J.RobertOppenheimer)传记。

“天才”是一种要为之拼争的东西,需要你努力去发现,而这本身就是一种责任。

20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海德格尔[11],在总结亚里士多德的生平时说:他出生,他工作,他死去。

我们关注一位哲学家往往只关注其思想,其他似乎不重要。然而有些哲学家的生平格外引人瞩目,比如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12]。他与海德格尔并称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哲学宗师之一,有关他的传记、小说、影视等将近一万种。这些东西足以装满一座小图书馆,可以称为“维特根斯坦学”。

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出生于奥地利维特根斯坦家族[13]。这是奥匈帝国时期最富有的家族之一,至今仍是名门望族。这个犹太家族极力将自己同化成日耳曼人,某些家族成员甚至有反犹倾向。这个家族酷爱艺术,跟很多大艺术家来往,出过很多了不起的人物。

19岁的维特根斯坦跑到英国念新兴的航空工程,后来背弃家庭的冀望,转而研究哲学。1911年10月18日,他跑到剑桥大学三一学院拜访罗素[14],想搞清楚自己有无哲学天赋。听过几星期数理逻辑课后,他征询罗素的意见,却得到模棱两可的答复。1912年,他将手稿拿给罗素看,终于得到肯定。罗素一开始是他的导师,后来亦师亦友,甚至变成他的学生。后来罗素评价说,他“也许是我所知道的传统观念里的天才的最完美范例,激情、深刻、强烈和强势”。

一战期间,维特根斯坦作为志愿兵加入奥地利军队,后来当过战俘。战争结束后,他跑去小学教书,在农村待着,远离剑桥那种高等的学术文化氛围。像他这样的人物,任何国家都会像国宝一样捧着,不让他离开最尊贵的大学教席。然而二战期间,他曾放下剑桥大学的教学工作,跑去医院当药房勤务工和实验室制药技师。他放弃继承的财产,过着俭朴甚至穷困的生活,靠工作乃至体力劳动来养活自己。

这样的故事是不是很吸引人?在维特根斯坦诸多传记之中,有一本独一无二。自1991年出版至今,英国哲学教授瑞·蒙克的《维特根斯坦传:天才之为责任》一直是对此人生平最翔实、最深刻的解读。好的哲学家传记不多,好的译作更少。有一本书叫《维特根斯坦谈话录:1949-1951》,是维特根斯坦晚年与鲍斯玛[15]的谈话录。

这是相当重要的文献,可以一窥晚年维特根斯坦的思路。然而中译本的翻译问题不胜枚举,例如将得克萨斯州大学(UniversityofTexas)译作“坦萨斯大学”,将温室(greenhouse)直接译成“绿房子”。

译者有时对原文理解有误,例如有一次在山顶赏月,维特根斯坦说,如果只有月亮,将无法阅读和写作。听起来他似乎很喜欢阅读和写作,但事实上他不太喜欢阅读。原来这句话译错了,维特根斯坦原意是说,如果只有月亮就好了,那就不用阅读和写作了。

与之相反,单看《维特根斯坦传:天才之为责任》的书名,就已经译得比谁都好了。英文标题为LudwigWittgenstein:TheDutyofGenius,副标题直译是“天才的责任”。大家都知道维特根斯坦是天才,这本书是讲天才对社会负有某种责任吗?不是。中文版译作“天才之为责任”,译得太漂亮了!我们一般理解“天才”是天生有某种才华,但本书重点是谈“天才”是一种要为之拼争的东西,需要你努力去发现,而这本身就是一种责任。

八九岁时,维特根斯坦第一次哲学思考的问题是:“撒谎对自己有利的时候,为什么要说实话?”当时他未找到满意的答案,只好下结论说:在那种情况下,撒谎没任何错。他早年温良恭俭,是个听话、顺从的孩子,有时会牺牲真相。他的学习成绩不太出色,当时没人觉得他是天才。

少年维特根斯坦与成年维特根斯坦判若两人,后者非常尖锐,绝不妥协,实话实说,经常暴怒。1913年,他在挪威闭门思考哲学问题时,罗素写信说看不懂他写的东西,想请他再解释一下。老师摆出一副虚心请教的模样,他却回信说:“我请求你自己思考这些事情;我无法忍受重写甚至第一遍时我也是怀着极度厌恶写出的文字解释。”

他曾经帮姐姐设计房子,锁匠问道:“工程师先生,一毫米对你真的这么要紧吗?”他没等锁匠说完就吼道:“是的!”与少年时期容忍不诚实相反,成年维特根斯坦身上有令人既钦佩又敬畏之处——不留情面的诚实。因此,很多人怕他,却又膜拜他。瑞·蒙克指出,维特根斯坦性格的转变源于一个信念,即危机的根源是他自己。他的一生仿佛是一场与自己本性的战斗,他一直在努力做真实的自己。

当有人说G.E.摩尔[16]孩子般的单纯值得赞扬时,维特根斯坦提出异议:“因为你谈的单纯不是一个人为之拼争的单纯,而是出自天然的免于诱惑。”他要的不是一种天然的单纯,而是要你努力与自己拼斗,不断认识和雕琢自己,然后成为你自己。率真、诚实乃至天才,都是他拼争来的。

维特根斯坦参战,并不纯粹因为爱国,主要是为了自己。他是为了直面死亡,在终极考验面前看自己到底是什么样的人,然后改进自己。他不像罗素是公共知识分子,能对很多社会事务做出明晰判断,因为他觉得最重要的问题是“我是谁”“我该成为什么样的人”。

维特根斯坦早年深受魏宁格[17]的影响。在《性与性格》这本极度贬斥女性的书里,魏宁格提到男人与天才之责任的关系。魏宁格认为,天才是最高的道德,因此它是每一个人的责任。男人具有天才的潜能,必须找到真实的、更高的自我,而通向自我发现的一种途径是爱:“在爱中,男人只爱他自己。爱的不是他的经验自我,不是软弱和粗俗,不是他外表显出的挫败和卑微;而是爱他想要成为的一切,爱他应该成为的一切,爱他的最真和最深的清晰本性-免于一切必然性的束缚和尘世的败污。”

魏宁格认为,男人应该爱的不是女人,而是他自己的灵魂。男人摆脱与女人的性关系,只是肉体生活的灭绝,取而代之的将是精神生活的完全发展。魏宁格提倡的是柏拉图式的爱,认为任何其他所谓的爱都属于感官王国。性的吸引随身体的接近而增加,爱则在爱人缺席时最强。

这些有点胡扯的话影响了维特根斯坦一生的人生态度。他一辈子都在追求苦行僧似的精神修炼,喜欢精神之爱。他是同性恋者,并非没有肉欲,但他鄙视肉欲,甚至感到愧疚。

贯穿维特根斯坦一生的两大主题,一是逻辑,一是罪。经过奋力挣扎的一生,他临终前托人转告朋友们:“告诉他们我过了极好的一生。”(TellthemI’vehadawonderfullife.)或许是因为,这位天才已尽到“对自己的责任”。

(主讲梁文道)

《维特根斯坦的侄子》

不戴面具的求真者

托马斯·伯恩哈德(ThomasBernhard,1931-1989),奥地利作家,出生于荷兰,母亲未婚先孕生下他。高中辍学后,曾在食品店当学徒。年轻时就患有严重的肺病,在绝望中开始阅读和写作,涉猎诗、小说、散文等,一生获得诸多文学奖项。著有《严寒》《精神错乱》《历代大师》等。

他太讨人厌,因为他太要求真实。

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的个性和声名引得很多人围绕他进行二次创作,比如奥地利大作家托马斯·伯恩哈德。伯恩哈德是德语文坛最富争议的作家之一,是一个讨人厌的家伙。他固执、冷酷、尖锐,毫不留情地批判一切,可是他非常喜欢维特根斯坦,在作品中常常提及。

《维特根斯坦的侄子》由三篇小说构成,其中《维特根斯坦的侄子——一场友谊》带有浓厚的自传色彩,因为在现实生活中,维特根斯坦的侄子保尔正是伯恩哈德的好友。保尔·维特根斯坦是一个非常睿智的天才,对音乐拥有无与伦比的鉴赏力。年轻时他喜欢赛车,有点玩世不恭。他一生中常常处于疯癫状态,频繁出入精神病院。1967年,患有肺痨的伯恩哈德在一家肺病专科医院接受治疗,恰巧保尔住进了附近一家精神病院。两所医院位于同一座山上,两人的病房仅隔200多米远。

小说《维特根斯坦的侄子——一场友谊》几无情节可言,行文却带有强烈的伯恩哈德特色。其中一个特色是不分段,可能让有些人读起来不耐烦,并且啰里啰唆,刚提到一个话题,转而又开始谈其他,然后再回过头来接续前话。可是很奇怪,这种写作风格让我想起另一位大作家萨缪尔·贝克特[18]。贝克特的语言奉行极简主义,简约得不能再简约。两人一个多言一个寡语,表现出来的气质却极为相似。他们洞察事物的眼神如此犀利,笔锋尖锐而深刻,展现出人世间的种种荒诞。

伯恩哈德写作的另一个特点是喜欢用黑体字强调某些东西。比如为了说明精神病对保尔来说是一种常态,他写道:“保尔在孩童时期,体内就埋伏下所谓精神病的种子,一种从未精确界定的疾病。甚至可以说他就是作为一个精神有毛病的婴儿出生到这个世上的,一开始就患有了那种后来控制、左右了保尔一生的所谓精神疾病。直到他去世这种精神疾患一直伴随着他,成为他生命中自然而然的事情,如同其他人不为这种病所折磨度过一生一样。他的所谓精神病的治疗过程,充分证明了医生和医学的无能为力,令人极其沮丧。”

同类推荐
  • 找不着北

    找不着北

    《找不着北》一书辑录了作者关东捷近几年的数十篇博客文章,较为完整地记录了作者对近几年来一些社会状况的表述及思考,以较为个性化的眼光,记载了作者对生活的态度和感悟。文章篇幅都较为短小,笔调轻松,每每有触动人心的闪光之处。作者关东捷通过较为个性化的眼光对当代社会、生活、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和发展提出了较具有个人特色的领悟和思考,从而能够引发读者对当代社会的进一步思考,有其独到之处。
  • 城下笔记

    城下笔记

    作者真诚记录了大学毕业后十年间的经历、观察和省思。这批随笔,或记叙“趣事”,或主题思考,或对生命难言之痛的幽黯表达,皆是作者沉浸生活的即时性书写。作者直面日常生活,念念不忘将反思和审美注入日常生活,使自我更加健康、美善。
  • 谁醉美酒,谁醉唐诗

    谁醉美酒,谁醉唐诗

    本书用一种独特风格、感情丰富的散文随笔,通过一首首唐诗,描绘出一幕幕古典诗词背后的唯美、动人的历史爱情画卷,读者倾听一段段经典、震撼的浪漫往事。它以唐诗为经,诗人为纬,漫谈古今人事沧桑,文笔浪漫,写作视角独特,语言则更加洗练柔美。《谁醉美酒,谁醉唐诗》从唐诗中精选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有纵马江湖,快意恩仇;有小桥流水,大漠孤烟;有孤舟蓑笠,斜风细雨……以灵动的笔触、细致的解读,带你穿行在诗里词间,听金戈铁马,看江山如画。无论何种情境之下,你都可以找到与心灵碰撞的诗句,你会发现,在那个诗意纵横的朝代,有人与自己相知,虽未曾谋面,却早已是故人。
  • 76号特务实录

    76号特务实录

    抗战初期,顺应全国民众的呼声,军统在上海对日寇官兵、大汉奸及日伪机构进行暴力袭击,使日伪遭受重大损失。汪伪76号特务展开报复行动,破获军统上海站,杀死大批军统特务。不断升级的报复与反报复让上海滩充满了血雨腥风。本书形象地再现了汪伪76号的每一场风云突变,揭开笼罩已久的神秘面纱,真捣恐怖而罪恶的特务组织核心。惊心动魄的策反、暗杀,血雨腥风的剧变、惨案,零距离目击极斯菲尔路76号,刺目刻画历史上的黑色一笔。以理性的眼光、客观的态度、细腻的笔法,深度透视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出现的最大的汉奸特务组织。
  • 陌上花开缓缓行

    陌上花开缓缓行

    人世韶光,何其忽然?人生际遇,何其偶然!与其独自向隅,击磐敲钟,以生的快乐作修束,去叩问佛祖苍天,谋求来世幸福,不如好好的活在当下,珍惜所得,珍惜拥有,感受现实和现世的欢乐。入山参禅,出山归凡,如此,则幸福无处不在。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小百通的江湖

    小百通的江湖

    一个山谷里出来的少年,一个令人闻风丧胆的刺客,一个号称要偷尽天下武学的小偷,几个原本不相干的人物,却因命运的牵扯,意外的走在了一起。就看看白桐将如何书写他的江湖吧。本人第一次写作,写的不是特别好,望见谅。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大道九门

    大道九门

    大道润泽,无物不受,本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故而圣人效之,纳为修真之法,实为振兴人道!奈何天道有变,圣人有私,祸星将起,扰攘坤元!一位自幼饱读诗书坟典的少年,只因为了查清双亲消失的真相,漂泊俗尘数年,受尽磨难,却终入修真道途!随着修为提升,渐而他发现自己已入一个惊天大局之中!大道陵夷,九门合一天地为盘,众生为棋!这一切究竟是为了拯救黎民苍生,还是遵循大道无情,修仙永生?!且看受命之人宁婴,如何摒弃诸恶,重令万物道祚永享!ps:读者可以跳过楔子,直接从第一章开始阅读~~
  • 医品妖后要逆天

    医品妖后要逆天

    她,是21世纪佣兵界让人闻风丧胆的无冕之王――阎王。她,是灵召大陆人皆可欺的废材草包大小姐――炎凰。有朝一日,当她变成了她!欺我者我必还之,害我者我必除之。器灵这东西,很难召唤吗?
  • 我有一本度人经

    我有一本度人经

    诡异吞噬人间,邪神从未远离,我有一本度人经。度尽天下不平事。
  • 乱世无载

    乱世无载

    一次穿越,得到了曾不感受过拥有过的东西,第一次有朋友,第一次经历了爱情,“你好,我叫寒天御.”那坚强的身影,坚毅的眼神.因一次失误被镇压五百年,寒天御你出来后当年的热血和豪气还在吧。因为这件事师傅证的圣位,乱世提前。“我要逆天.”怒吼之下却是落寞的身影,身后谁懂那寂寞.“天御别忘了你的身后还有兄弟,有我们。”
  • 好一把刀

    好一把刀

    一对青年男女的成长史,奋斗史。恋爱时,:“坤宇我能相信你吗?”“放心一切有我。”结婚后:“王坤宇你让我怎么相信你呢?”“用心感受。”有了孩子:“王坤宇,王坤宇,王坤宇…”“什么事,说”当时光流逝,岁月变迁,一次次的磨难。是否能够拆散这对苦命鸳鸯。两人的感情是在磨难中消失,还是在磨难中加深。面对诱惑是否又能经受得起考验,一切就在时间这把刀的消磨下悄然发生着。两位主角的命运如何,是在时间长河中被湮灭。还是在时间长河中奋起抗争。……敬请期待。
  • 红胡子

    红胡子

    红胡子,是关东人称呼土匪的一种叫法,也称胡匪,胡子;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和大豆,高粱一样衍生在黑土地上,并且良莠不齐。其词意,贬义的成分居多,不外乎是能和烧杀抢掠等一些词汇连接在一起,不免让人心生畏惧和憎恶之感。但其中不乏有视国恨家仇为己任的仁人志士,书写了一个个可歌可泣的传奇故事。笔者不是要为这个词语正名,只是想还原一段历史,还历史以真实的面目。
  • 过渡

    过渡

    越之晓和云芃之间的关系就象一只耳朵和一块石头那样,但显然,越之晓要更重要一点,因为一旦没有了耳朵,那块石头还有什么存在的意义呢?因为它的名字就叫:长耳朵的石头。只是,越之晓或许永远不能明白。所以,这是一个怀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