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毛泽东和田家英等人的谈话中可以看出,他对年轻的邹容不怕坐牢,不怕杀头的革命精神是非常赞赏的,对邹容的英年早逝也感到十分惋惜。毛泽东对章太炎、邹容等资产阶级革命家确实非常钦佩。他曾先后四次借阅章太炎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为表示对这两位革命家的怀念,毛主席还在《革命军》一书扉页的邹容肖像旁边,挥笔书写了章太炎狱中赠邹容的那首诗:“邹容吾小友(弟),被发下瀛洲。快剪刀除辫,干牛肉作糇。英雄一入狱,天地亦悲秋。临命当(须)掺手,乾坤只两头”。邹容——这个仅有二十年不平凡生命的青年,就这样深深地感染着一代伟人。
“自古英雄出少年”。邹容投身于革命,勇于斗争、勇于牺牲的精神,激励着一个又一个的后来者。他冲破重重阻力,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他不畏荆棘坎坷,向往着革命和自由;他自愿为“革命军马前卒”,一往无前地冲锋陷阵。在他身上体现着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无畏气概。邹容的英年早逝,人们哀为“国殇”,很多人悼念他。《革命军》一书的传播更为迅速和广泛。它冲破重重禁网,到处传阅,到处印行,累计重印二十余次,印数达百万册以上,在清末革命书刊中列第一位,影响很大。孙中山高度评价说“苏报一案,章太炎、邹容以个人和清政府对讼”,“民气为之大壮”,“《革命军》一书,为排满最激烈之言论,华侨极为欢迎。”1912年2月,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为表彰邹容的革命功勋,追赠他为“大将军”,并又一次举行了追悼会。1949年全国解放后,中国人民一直给邹容以很高的评价,一再校印《革命军》,表示对这位民主革命时期年轻战士的追念。
(蔡国斌)
——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李大钊,字守常,河北乐亭县人。他从小父母双亡,依靠祖父生活。他读过私塾、中学,后考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并在友人资助下东渡日本入早稻田大学学习政治。回国后,他积极投入反袁斗争,创办《晨钟报》。1918年,他担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并组织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921年,他与陈独秀一道筹建了中国共产党。后被军阀逮捕,绞杀。毛泽东对他评价很高,称,“在他的帮助下,我才成为一个马列主义者”。毛泽东评点李大钊
30年了!30年前我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而奔波。还不错,吃了不少苦头,在北平遇到了一个大好人,就是李大钊同志。在他的帮助下我才成为一个马列主义者。可惜呀,他已经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是我真正的好老师,没有他的指点和教导,我今天还不知在哪里呢!
——摘自桂诗新的《他是我真正的好老师》,见《毛泽东交往录》第51页,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我从前在师范学校的伦理教师杨昌济当时是国立北京大学的教授。我请他帮我找工作,他把我介绍给北大图书馆的主任。这个人就是李大钊,他后来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位创始人,以后被张作霖杀害。李大钊让我担任图书馆的助理员,我每月可以领到一大笔钱——八块大洋。
——摘自《毛泽东一九三六年同斯诺的谈话》第33页,人民出版社1979年出版。
他(陈独秀)是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整个运动实际上是他领导的,他与周围的一群人,如李大钊同志等,是起了很大作用的。
——转引自陈晋主编的《毛泽东读书笔记解析》第210页,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