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184100000006

第6章 不生气,等于成功(1)

佛教中,最严厉的惩罚是漠视

有人问到,我们佛教徒遇到有人在寺庙里犯了过错时,究竟会怎么做?当然我们不会打也不会骂。要是我们生气地斥责“你为什么做这种事?”“你怎么可以做出这种行为?”我们就同样犯了“愤怒”的过错。

我们通常采取的,是对犯错的人完全视若无睹。

不管对方说什么做什么,都装作没听到,直接逐出团体。这并不是指肉体上的驱逐,毕竟他是人,所以还是会为他准备饭菜,还是可以让他共进饮食。要是他生病了,也会照料他。虽然这些事一如往昔,但是在共同活动时,则漠视他的存在。

即使那个人开口说话,也当作没听到,直接跳过他征询其他人的意见。这种做法极为激进。

别人完全无视自己存在,一般人受到这样的对待,是无法忍受的。

被处以这种惩罚的人,是不遵守道德规范的人,是不遵守共同协议、无法和谐相处的人,是只想欺压别人、主张自我本位的人。

采取无视其存在的一方,给那个人充分的自由,任由他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但只要他没办法遵守团体的和谐,就无法把他当作团体成员的一分子看待,也无法当他是共同生活的伙伴。

当事人会彻底尝到完全被大家漠视、被视若无睹的痛苦。直到他改变错误的生活方式、向大家道歉为止,这种漠视的惩罚都将一直持续着。

“漠视”的正确方式

一般人所做的漠视,并非佛教中的漠视。比如,夫妻冷战,一星期互不交谈。这种情况下,彼此应当是很痛苦的。

因为内心其实非常渴望和对方说话,也很在意对方的事。表面上虽然当作随对方爱做什么都无所谓,但实际上就算没有交谈,彼此间还是有强烈的感情交流。

一般人的漠视,只是勉强抑制自己不去听那个人说的话,而漠视的一方,心中感情仍然波涛汹涌,只是强行压抑,所以这不能算是漠视。

佛教的漠视,和夫妻的漠视,也就是夫妻间的吵架完全不同。佛教的漠视并非是感情上的漠视,而是在一旁静静观察那个人的行为是否改善。但是表现出来的行动,就像把对方当作隐形人似的,这才是我说的漠视。像这样,让对方看到你平静愉快地微笑与举止,即使他不存在也全然无所谓,会让对方感到极大的痛苦。

由于执行的是漠视的处罚,所以绝不能使自己受到损害。就是要让对方看到,“因为你对我造成伤害,所以我当作你不存在,这样我就能幸福了。”

你一点也不要觉得没法跟他说话好难过,或许该跟他交谈比较好。当你笑容可掬、光明磊落、照样开心地过日子,对方应该会重新反省或许真的是自己错了,必须认错才行。

曾让佛陀为难的任性车夫

佛陀出家前,是某国的王子,他有一位替他驾驭马车的侍者叫车匿(Channa)。因为王子的地位崇高,并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当侍者,因此车匿的地位相当于大臣。只要王子需要马车时,车匿就必须随时驾车,载着当时还是王子的佛陀游走各处。

车匿非常崇敬佛陀,努力悉心照料他的起居。当佛陀出家时,也只带着车匿一个人。虽然那时佛陀已不搭乘马车,而是骑马离开的,不过车匿仍然随侍一旁,两人的交情比任何人都好。

尤其是出家后,佛陀曾委托他代办许多事,例如把他的王冠、珠宝、衣物,还给国王和皇后,并向国王报告他出家。后来,车匿也随着阿难陀(1)等尊者一起出家。

然而出家后,车匿发现佛陀对待身边的同修和自己的态度,完全跟出家前判若两人。出家前,佛陀总是和自己在一起,但出家后,自己老是只能远远地在一旁观看。舍利弗尊者、目犍连尊者、摩诃迦叶尊者等伟大的阿罗汉(2)总是随侍在佛陀身边一起行动,佛陀也总是和他们交谈、拜托他们做各种事情。

由于佛陀不像在未出家前,总是拜托车匿,请他帮忙做这个或那个,使得车匿感到很寂寞。

不过,佛教出家的世界是神圣的世界,德行凌驾于一切之上,和出生的环境、有钱与否、具有亲属关系与否,全都毫不相关,而是以“心是否清明洁净”来判断。因此,佛陀的身边是由清明悟道的弟子随侍,而车匿及其他正在修行的人,就少有机会接近。

于是,车匿就变得十分任性,抱怨说:

“你们这些人算什么啊?佛陀变成伟大有名的人以后,你们才一副自以为了不起的样子跟在旁边。我可是看着他长大的,你们把我当什么了?他出家时,一直跟在他身旁的人是谁,你们知道吗?照顾佛陀从小到现在的可是我呀!”

车匿对其他僧众也总是摆出傲慢的态度,别人说的话他也听不进去。其他僧众如果劝他,出家人应该用怎样的生活态度,怎么做才是对的,他就不高兴地还嘴:“你们凭什么说这种话,打算对我说教吗?真是没分寸!”

僧众们都对他束手无策。结果,别说是指点修行了,什么话也不能对他说。车匿唯独对佛陀,才会因敬畏而不敢抱怨。因此,佛陀也不曾直接对他说过什么。

弟子们经常会请示佛陀如何处理各种事务,佛陀甚至连自己的葬礼该如何举行,也都一一指示得很清楚后才入灭。不过只有一件事,佛陀一直放在心上。

佛陀非常关心每一个人,对于照顾自己的人更是充满感谢,牢牢地记住他们对自己有恩。因此,他也挂念车匿。他知道车匿对自己抱着很深的关爱,就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般。但车匿现在的态度,还没办法将他导引到悟道之路,所以令佛陀很担忧。

受到漠视的惩罚而觉悟

因此,佛陀在入灭之前,拜托阿难陀尊者:

“车匿不听别人劝导,总是我行我素、态度傲慢,真的很让人困扰。所以,等我死后,请大家对他施行‘神圣严惩’(1)(brahmadanda)。”

当然,因为这些僧众都是圣者,所以不会以殴打作为处罚。因为“神圣”和“严惩”字义相反,所以阿难陀尊者便问:“神圣严惩是什么呢?”佛陀加以说明道:“请所有僧伽(亦即僧侣、僧众、僧团)作出共同议决(2)。僧伽们谁也不要和车匿说话。车匿有说话的自由,不过僧伽中的任何人都不要回答他。另外,决定执行这个处罚时,应当正式向当事人宣布。”

学校当中似乎也有共同漠视某个同学的欺辱方式。佛教并不是鼓励我们采取像小孩子欺负同伴的漠视方式,佛教的漠视是透过僧伽这个团体,经由会议全体人员一致决定的正式执法。

这种情况下,向犯了过错的人正式宣布:我们决定采取漠视的处罚。学校的孩子们,并没有透过学生会共同决定,而是自行对看不顺眼的人视若无睹,因此这是不被允许的。

不管是逮捕或是制裁一个人,虽然可以依照国家法律制裁,但个人或是组织却没有这种权力。虽然佛教中对于性格恶劣、不遵守和谐的人会采取漠视的处罚,但不是佛教徒的学生或是一般公司的职员,就没有行使漠视惩罚的权力。

之后,佛陀的入灭使得僧众慌忙了好一阵子。

当葬礼结束,一切恢复平静后,为了整理佛陀的所有指示,僧众(阿罗汉)聚集在一起。就在这个会议中,僧众决议了:“那么,就依照佛陀的指示,决定给予车匿漠视的处罚。”

会议结束后,阿难陀尊者去车匿家通知他大家已经决定了对他施行的处罚。

“佛陀在入灭之前,决定了对你的惩罚。”

“什么惩罚?”

“默摈。这是神圣的严惩。”

车匿追问这是怎么回事。“我们从今天开始,不会再跟你交谈。不过你要不要开口说话,是你的自由。”阿难陀尊者回答道。

听到这个惩罚通知的瞬间,车匿因为打击过大而失去意识,昏倒在地。

这个惩罚就是如此严格。可是就算如此,也不能够觉得太严格了而心软、稍微放宽一点。这在佛教戒律中是不被允许的。

车匿受到了严重打击,也知道谁都不会再跟自己说话了,所以他就一个人开始很认真地冥想。一旦开始认真冥想后,他很快就顿悟了。

当他开悟了以后,思想就变得全面而透彻了,所有的惩罚也就自动结束。不过,因为要遵守德行规定,所以他便拜托僧众:“我对佛陀多有冒犯,所以接受了同修们这样的惩罚。今后我会谨守戒律,请饶恕我吧!”

于是比丘僧伽之后再度召开会议,作出结论:“车匿已经诚心道歉了,要是僧众们没人反对,对车匿的惩罚就到此结束。”

生气时,“照镜子”进行反省

如果有人做了离经叛道的事,倘若我们不生气,那个人简直就会肆无忌惮,继续胡作非为;要是我们生气了,他发现有人动怒了,才会觉得害怕,因而约束自己的行为。所以,生气能够发挥它的效果。

一般的法律,就是建立在这样的基础论点上。在法律的执行上,不是采用对其生气的方式,而是施以处罚,比方暂时停止其作为社会公民的某些权利自由。大家因为害怕被骂、害怕权利自由被剥夺,所以才尽可能约束自己不去做坏事。

在佛教中,并没有责骂行止恶劣者的想法。但是,对于那些认为大家都心怀慈悲,不必担心会遭骂而为所欲为的人,会给予适当的惩罚。在车匿这段故事中,所决定的惩罚是漠视那个人。以这种方法对当事人施以完全漠视,是出于慈悲心期待对方成长而采取的方法。

再举个例子:培育僧侣的方法之一,是让他“揽镜自观”,即让犯了错的当事人客观地自我觉察。虽然僧侣可以命令犯了错的人“去照镜子反省”,不过出家的比丘们平常就会“揽镜自观”,以观察、确认自己的行为有无过错。因为,如果不主动反省自己的行为,就没有意义。没有反省的过程,就没办法真正改过自己的过错,也无法成为一个良善的人。

需要声明的是,尽管我们讲求“不要生气”,但并不是要人对任何事都只会连声允诺,这只是懦弱性格的表现而已,与不生气是不同的。

乐于承担做错事的后果

日本关于阎罗王的故事,和揽镜自观的概念很相似。人死亡后,究竟是下地狱还是上天堂,是由阎罗王来审判的。因为这是佛教世界里的故事,所以阎罗王审判的方式,和西洋宗教中的“最后审判”并不相同,绝对不是以“不信神者入地狱”、“信神者进天国”这么简单的二分法决断人的生死。

阎罗王的审判是让当事人看镜子。从镜子中可以看到自己生前究竟做了哪些事情,由自己来判断善恶是非。因此,当事人能够自行觉悟到原来自己没做过任何好事,所以该下地狱。

就算最后的结果是必须下地狱,也不是阎罗王的错。即使阎罗王不作出裁决,当事人也能够自行判断自己该去的地方是哪里。换句话说,当事人是心悦诚服,甘心接受处罚的。

从这当中学到的,并不是“以恶制恶、以暴制暴”,而是让当事人承担自己作恶多端的结果。

这种揽镜自观的方式很有帮助,请千万牢记。

要是有欺负你、让你很困扰的人,不需要还嘴也不需以牙还牙,只需要让他“照镜子”明确觉察自己的行为,这是让当事人省悟、重新做人的最简单的方法。

挨打的佛陀大弟子——舍利弗尊者

舍利弗尊者是以绝不动怒、虚怀若谷而闻名的僧侣。佛陀常称他为“我的右手”。佛陀甚至曾对僧众说过:“能够确实指导你们的,不是我就是舍利弗了。”由此可见,他对舍利弗尊者的赞誉推崇。舍利弗尊者拥有高人一等的智慧,更具备了丰富的知识,比任何人都更谦虚。由于他太过谦虚,格外不显眼,以至于人们常问哪一位才是伟大的舍利弗尊者。

有一天,有个婆罗门(1)听到其他的婆罗门说:“舍利弗尊者的个性非常好。”他很不以为然地说:“有什么了不起的,他不过是个秃驴罢了。谁会把秃驴放在眼里呢?”当时的婆罗门对于僧侣剃发的行为,抱持十分轻蔑的态度。

他想确认舍利弗尊者的性格是否真有那么好,于是心想:“那么,我就去看看他是不是真有那么伟大。充其量不过是个凡人吧?总会让我找到什么缺点的!”然后,他尾随出门托钵(1)的舍利弗尊者,突然从背后很用力地打了他。

普通人要是没来由地被人打了一下,一定会有所反应。

但舍利弗尊者却连头都没回,若无其事地继续往前走。那个婆罗门揍了他之后,一直在等他的反应,看到舍利弗尊者竟然全无反应,不禁感到有点扫兴,便一直跟在后头。可是,舍利弗尊者连看都没看他一眼。

婆罗门不由得开始感到畏惧:“我实在太不应该了。这个人竟然连被打都不放在心上。我所做的事果真太冒犯了,这个人才真正了不起!”他身体微微发颤,全身冷汗直流。

然后,他走到尊者面前,跪下来向他道歉:“非常抱歉,请您饶恕我。”

舍利弗尊者问他:“怎么了?你做了什么事吗?”尊者心中甚至连自己挨打了的念头,也丝毫不存在。他完全没有怀疑或许眼前的人,就是刚刚揍了自己的人。这使得那个婆罗门更加畏怯。

于是,他坦白地告诉尊者,自己刚才所做的坏事。

这时舍利弗尊者说:“原来如此,我明白了。我一点都不在意,我饶恕你。”

结果,这个婆罗门就因为这一机缘,成了佛教徒。

对一般人来说,这是很难达到的境界。要成为修行至完全开悟的阿罗汉,必须达到完全没有“实体等于自我”这一概念的境界。

因为阿罗汉对于每一瞬间的无常,都能够充分体悟,拥有“内观”的智慧,所以就算被痛揍一顿,对舍利弗尊者来说,也只是物质和物质在某个瞬间的单纯接触而已。即使在当下感到疼痛,也只是心里觉得“啊!好痛”,然后这件事就算结束了。连“我很痛”或是“我被揍了”的想法,也丝毫不会在潜意识里留下踪影。所以,舍利弗尊者才能展现出如此宽宏的态度。

越是伟大的人,越是谦虚、不易动气

要是我们能够舍弃不必要的自尊,变得十分谦逊,就不会有愤怒。

舍利弗尊者曾有一次没留意到身上的衣服有一处耷拉着。因为僧众的衣服穿着方式有严格的规矩,看到这种情形的某个小沙弥就提醒他:“师父,您的衣服没穿好。”

虽然这只是一件小事,但即使这么微不足道的事,舍利弗尊者也很感谢对方能提醒自己,于是正襟危坐地向小沙弥道谢:“非常谢谢你提醒我。”

舍利弗尊者相当于佛陀的左右手。与他的地位相比,小沙弥还只是个刚出家的小孩,算不上是真正的同修,差不多相当于见习生而已。但是,舍利弗尊者即便对这样的小沙弥,也完全没有我执,所以才能做到这种地步。

因为没有无谓的我执,所以被指正出错误时,能对他人的指点心怀感谢。

这对我们来说,或许是非常难以达成的境界,但至少应该牢牢记在心里。

相对于舍利弗尊者高尚的举止,我们总是一天到晚摆出无聊的架子,觉得自己是了不起的课长或一家之主。如果为了芝麻小事生气,我们内在的自我将变得丑陋无比。

在我们佛教徒的世界中,所有僧众里最伟大的是佛陀;若要论第二伟大的是谁,那就是舍利弗尊者了。这么一位伟大的人,被小沙弥提醒衣服没有穿妥的小事,仍虚心感谢对方的提醒。请你务必记住舍利弗尊者的态度,抱持这样的谦虚是非常重要的。

为了顾及面子而生气?

相较之下,我们又是如何呢?我们经常表现的态度是“竟敢对我说这种话,你以为你是谁呀?”或是“你太狂妄了!”在大学校园里,如果大一新生对大三、大四的学长抱怨了什么,下场通常都很糟糕。在中学或高中也一样,要是学弟学妹说了什么逾越的话,说不定会惹来学长的报复。

同类推荐
  • 鬼谷子的谋略之道

    鬼谷子的谋略之道

    本书内容主要是大量的谋略术,与军事相关,涉及大量的军事气象学、军事心理学,以及布阵法等,所以称为兵法。纵横术是《鬼谷子》一书的主体内容。《鬼谷子的谋略之道》内容着重阐释鬼谷子思想中的谋略部分。
  • 赢的策略

    赢的策略

    本书从多种角度探讨了实现人生赢局的策略,每种策略中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内容包括赢得先机、赢得人脉、赢得成功、赢得竞争、赢得发展、赢得效率、赢得爱情、赢得快乐。
  • 我的第一本心灵能量书

    我的第一本心灵能量书

    心灵能量是宇宙能量的浓缩,也是隐藏在你内心深处的神秘力量。每一项发明与创造,每一段快乐富足的人生,都依赖于这股神秘的力量;你所拥有的以及你将会得到的健康、财富、职业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都来源于这股力量。唤醒这股神秘的力量,你就能全然体验到生命的魔力,从思想、情绪和身体的桎梏中解脱出来,活出全新的自己!
  • 女人征服世界的秘密

    女人征服世界的秘密

    女人可以不会办事,甚至可以不会赚钱,但是一定要会说话,女人会说话,就会有人替你办事,就会有人替你赚钱。一个会说话的女人,无论身在何处,身在哪个行业,都能让周围的人围着她转,即使她不是领导,但会说话的女人能让身边的人为她做任何事情,哪怕明知道你所说的是“假话”,是“客套话”,只要说的恰当,就有人愿意为你赴汤蹈火,为你奉献一切……男人要靠双手、靠智慧、靠关系和其他一切能依靠的东西来获得想要的一切,而女人只要有一张会说话的嘴,就能翘着二郎腿享受这世界上一切的美好!所以聪明的女人只要练好嘴上功夫就足够了,而愚蠢的女人则像男人一样去征服世界……
  • 就这样读懂上司

    就这样读懂上司

    本书是一本实用性很强的职场读物,文字通常易懂,形式活泼多样。通过对本书的阅读,你不但能读懂上司的心意,进而在工作上不断发挥自己的各种潜能,成为上司的得力下属,更能使自己的事业不断攀高,不断超越自己,使自己这个今日的下属早日成为明日的上司、领导。
热门推荐
  • 韩娱之辉煌

    韩娱之辉煌

    这只是本韩娱小说而已,一个天才在娱乐圈的故事!
  • 妖猴归来

    妖猴归来

    一身金甲仰天笑,天生就是一身傲,只要是我想得到,天和地我都敢要。这天宫我一人闹,这天下我一人笑,身后万里佛光照,谁人敢说是魔道。天若高我与天齐,哪怕天下为我敌,舍去此生这身皮,一手遮天众星移。骂天骂地骂轮回,天上仙,都是谁,我若死这天下陪,全都葬在我周围。如来,我还没服,你说天下魔尽除,但是如今的世俗,谁不把这天下图。今生好似烟花落,这一生,何为错,此生若是再来过,还要蔑视这诸天神佛。。。。。。三界自当任我傲,你们,可曾等我归来否。。。。。。
  • 混天魔神

    混天魔神

    金诚所致,金石却未开,他穷其一生的努力却换来粉身碎骨身败名裂的下场,壮志看似已难酬,而他的夙愿最终能否实现呢?
  • 新王

    新王

    亿万年前洪荒爆发,魔界之主嗤霾不甘压迫。统领妖魔两界,借助洪荒之力反了人神两界。一时间,天上人间各处充斥着血腥与屠杀。妖兽、恶魔横行,捅天、掘地,摧残着着生灵。女娲与盘古两位生灵之父母,尽毕生血肉补天、填地。最终与魔界大战将嗤霾封印,仙勋。两界平静了一万年,然而天变异像,似两界风云再起,少年云成归来,他如何尽力磨难,一步一步踏上巅峰。于即将到来的人间灾难,且看他怎样拯救人类,又会碰出怎样的火花.........
  • 我的黛蓝时代(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我的黛蓝时代(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集中收录了季羡林于1978—2000年所写的游历德国、印度、泰国、台湾地区以及内地著名景点的系列散文。这些文章流露了真挚的情、动人的忆,笔调清新古雅,不仅是地理、历史和文化意义上的结合,也是思考和怀想之间的碰撞。
  • 星星踩在水面上

    星星踩在水面上

    一个人在阴暗处生活得久了,就会开始畏惧突然而来的光明。程西:对不起,我爱你,但是我们不能在一起。江迟:程西,我很心疼,无论是曾经的你,亦或是现在的你。沈澜:即使你和从前不一样,但我还是知道是你。
  • 帝国1840

    帝国1840

    重写1840年以来的历史,重铸中央帝国之魂。这是一部逆转历史的鸿篇巨制。老朽的大清帝国在江浙集团的带领下,发奋图强,完成了工业革命。将法国势力逐出了中南半岛;于1890年,将日本变成了中华殖民地。经过近60年铁血变革,以华夏为主体的现代共和国,完全崛起于世界的尽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华民族千里远征,力挫群雄,火烧卢浮宫,宰割欧洲,踩西欧病夫于脚下。伴随着以儒家文明为主体的汉文化的输出,地球帝国时代即将来临。地球在诞生46亿年后,第一次迎来了统一的曙光。
  • 霸道总裁娇宠甜妻

    霸道总裁娇宠甜妻

    宠妻狂魔,就想将她宠上天,终于让她意识到上车容易下车难!说好了的不碰她都是假的!不止要她履行身为妻子的义务,还非要她生个继承人给他?
  • 那些年懵懂的顾忆

    那些年懵懂的顾忆

    那些留给我们最美的,始终是回忆,在夕阳下,挥手与以前那个懵懂的自己告别。
  • 洪荒之玄黄圣门

    洪荒之玄黄圣门

    21世纪地球上的一位修道士秦岩涛,穿越到洪荒时期,成为女娲娘娘所造的第一批人族这个时期,巫妖大战即将爆发,洪荒即将破碎,人族即将惨遭杀戮秦岩涛该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