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184100000001

第1章 你为什么会生气?(1)

生气是幸福的敌人——不想生气就要了解它的本质!

“会生气是正常的!”

“生气有什么不对?”

“不生气根本是孬种!”

我们经常在日常生活中,听到有人这么说。

实际上,如果真要计算会生气的人数,那还真是数也数不完。各位身边一定也有爱生气的人吧!他们动不动就口出恶言,指责他人的不是,露出一副凶神恶煞的模样。近来,社会上更出现一股趋势,认为“愤怒是天经地义的反应”。

但是,“愤怒”这类的言词,本来是不该动辄就挂在嘴上的。因为一旦脱口说出“我生气了”,其实就等于四处向人宣告“我是个笨蛋”。倘若了解愤怒真正的意义,我们就不会轻率地把它说出口。

反过来说,我们会在日常生活中频繁地听到“生气”这样的词汇,就是因为大部分的人,并不明白什么是愤怒。

生活中会让人动怒的事情俯拾皆是,但一天到晚怒气冲冲的人,生命中只有灰暗和苦涩。他们原先也梦想有个幸福快乐的人生,却没能如愿;那是因为他们总是抱着“连看到邮筒是红色(1)的,也会一肚子气”的态度,才使得生活中充满了愤怒。

接下来,就让我们来认识幸福的敌人——愤怒,究竟是什么。

很多人问我:“我明明不想生气,为什么老是忍不住大发脾气呢?”

教大家一个能够彻底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

那就是——“不要生气”。

的确就是这么简单。只要不生气就好了。

难道不是吗?

只要不动怒,就不会有怒气。这是唯一的答案。不生气就行了。

“我不想生气”,是最大的谎言

若有人认同我的观点,心想:“说得对,不生气就可以了!”那就不必往下读了。只要不生气,就能得到幸福。

不过,通常听到我说“只要不生气就可以了”,几乎每一个人都会很不高兴地反驳:“就是没办法不生气才要问你呀!”

实际上,每个人都认为:

“我就是想尽情发脾气嘛!可是我也知道,生气是不好的。有没有什么好方法可以教教我呢?”

每个人其实都想尽情发脾气,但又觉得不要生气比较好,却没察觉到这两者之间的矛盾,才会违背本心,宣称自己不想生气。

我说的没错吧?你之所以会生气,仅仅是因为想要发脾气罢了。说自己不想生气是骗人的。若是真心不想生气的人,一定会自我警惕,留意别为小事发怒,就算忍不住发了脾气,也会感到难为情,甚至觉得沮丧。

佛教并没有教导人隐藏怒气的方法。人生实在太短暂了,佛法只是试着教导人们,如何在有生之年,成为“真正的人”。

你想要幸福吗?

倘若是真心盼望获得幸福,首先就得承认“真糟糕,我就是爱生气”。

然后,我们再一起来了解“什么是愤怒”以及“我们为什么会生气”。要解决问题,当然必须先从理解问题的本质开始。

选择生气,还是选择欢喜?

在介绍佛陀对于“愤怒”的见解之前,我想先明确地定义“愤怒”。

愤怒和欢喜相同,都是从心底蓦然涌升的一种情感。

我们看到自己的家人或是喜欢的人,心里马上会浮现欢喜的情感。又比方吃东西时,看到美味的食物,以及把食物送进口中的那一刻,也会产生愉悦的情感。这些情感都是刹那间涌现的。而愤怒就和欢喜相同,都是从内心萌发的情感。

大致说来,我们的生活中,总离不开这两种情感:欢喜,以及愤怒。

无聊吗?郁闷吗?有精神吗?

判断一下你是否正在生气

在巴利语(1)中,诠释愤怒的词汇虽然很多,一般常用的是“嗔”(dosa)这个词。“嗔”的本意是指污秽、混浊,继而延伸为“黑暗”的意思。

我们的心,如果产生了那种污秽、混浊的情感,必然会丧失某种东西,那就是“喜”(piti)的情感。当我们产生怒气的刹那,就在同一瞬间,也失去了喜悦。

因此,愤怒其实很容易被察觉。

当你不确定自己此时此刻是否正在生气时,只要扪心自问一下:“我现在开心吗?”“我现在快乐吗?”如果回答是“没什么可高兴的”、“挺无聊的”,那就表示内心正潜伏着怒气。

当你出现“好无聊”、“真讨厌”的感觉时,心中一定怀有怒意;在你感到“好开心喔”、“我好幸福”、“真让人雀跃”的时刻,心中就不会有怒气。

换句话说,能说出“我很好”的时刻,就代表不生气。

请透过这样的自觉方式,观照自己内心萌发的真正情感,而不是只认识愤怒的字面意思。这么一来,我们就能更进一步地了解愤怒的真正本质。

好胜、嫉妒、吝啬、后悔、瞧不起人……都是生气

情感具有逐渐增强的特性。随着情感的强弱变化,所导致的结果也不一样,所以必须使用不同的词汇来表现。

举个比较容易明白的例子来说明。

一般家庭日常生活所使用的电力不会太强。在我们的身体里面,也有着微量的电荷,但并不足以使一颗小灯泡发亮。但是,即便是这样的微量电荷,在汇集成不同形式的电流后,将会产生不同的作用。例如,当它汇集成具有几百万伏特电压的静电时,就会形成能量强大的雷电现象。雷电的电力,当然和一节五号电池的电力有着天壤之别,但雷电也是电力的一种。碰触一颗电池时,不会对身体造成任何影响,但万一触摸家里的插座,造成触电休克的话,说不定会危及生命,甚至酿成火灾悲剧。

由此可见,同样是电力,如果蓄积的压力过高时,所造成的影响是截然不同的。

那么,愤怒又是如何呢?

“今天好无聊喔,无聊透了,烦死了啦!”

当你有这种感觉时,虽然带着愤怒,但还不是相当强烈的情绪。

可是,如同刚才举例的电力汇集,当这种愤怒蓄积的压力逐渐上升时,那就危险了。有可能会突然爆发而危及自身,或是殃及其他无辜的人。此外,就像方才所说的电池和雷电的比照,即使同样是愤怒,也有程度上的差异,必须把愤怒依照强度加以区别。

当愤怒极为强烈时,人们会不由自主地咬牙切齿、握紧拳头,甚至气得全身发抖。这种极度强烈的愤怒,巴利语中称为“vera”。巴利语中还有许多关于愤怒的词汇,我在此介绍一些,相信有助于加深各位对愤怒的了解。

下文虽然介绍了各种有关愤怒的词汇,不过本书的重点将放在“愤怒”(vera)和“嗔”(dosa)这两个词汇上面。

巴利语中各种关于愤怒的词汇

情感就是能量:爱产生创造,生气导致破坏

当阴郁、失去幸福、感到不幸等种种消极情感越来越强时,就会升高到愤怒的程度,怎么也无法平静下来。要是更趋强烈时,可能会付诸行动,破坏许多事物。别的不说,首先破坏的就是自己,其次是毁灭他人。世界上种种破坏产生的根源就是愤怒。

人世间,创造出万事万物的源泉是来自于欢喜;相反的,破坏这创造出来的万事万物的,则是根源于愤怒。这是普遍存在于世上的两种能量。

因此,说得更极端一点,欢喜和愤怒就是一体两面。世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这两种能量运作而来的。

在大脑中打架的“小天使”、“小恶魔”,

都是你自己

印度教认为:“梵天创造天地万物,湿婆则主司破坏、毁灭一切。”这是一种将一切予以二分法的思维。印度教相信神祇驻留在人类的一切情感与行为上,亦即万物有灵,因而也将神的世界予以二分法。

基督教的思维,则是将“欢喜”人格化,称为“神”,也把“憎恨、嫉妒、愤怒”人格化,称为“恶魔”。这么一来,人类就会认为“一定要虔诚信奉神”、“非得和妖魔对抗不可”,于是在心中勾勒出各种影像并付诸行动。结果导致“神究竟是否存在”、“是否真有恶魔”之类的哲学思辨蓬勃发展,白白浪费了时间。

表面上看,用这种将情感人格化的方式来说明人类的情感,或许解释起来会变得很容易,但由于无法具体洞悉问题,当然就不可能有具体解决的方法。因此,佛教不把人类的情感予以人格化。

一开始只为了浅显易懂,而将情感人格化,其结果就是使得人们的思考倾向于“情感和自我是各自独立存在的。我只是受到了迷惑而已,错不在我”,从而把过错都推到别人头上,将好处都揽在自己身上。

就是因为心存“错不在我”的观念,无法真正洞察自己的内心,最终铸下严重的过错。

因此,佛法告诉我们的是:“必须站在科学观点来详加分析,留意别将人类的情感人格化。”

看见蟑螂觉得恶心是你自己的问题

佛教里是怎样分析情感萌发的过程呢?请大家想象一下下面的场景。

我们睁开双眼一看,发现面前绽放着一株美丽的玫瑰。

一边欣赏,心中同时产生“这朵花真漂亮”的愉悦情感,这就是欢喜。

接着,我们闭上眼睛。等到再度睁开眼睛一看,没想到这次竟在花瓣上瞧见一只大蟑螂!

顿时,心里涌现“哇,好讨厌,恶心死了”的负面情绪,这就是愤怒。

这种“讨厌”的感觉,究竟该归咎于谁?

通常会有两种逻辑。

其一是“当然是这只该死的蟑螂让我发怒的,都怪蟑螂不好”;另一种则认为“其实是我自己不好”。

这正是关键所在,一定要先从这里开始认清问题的本质。

当我们看到花而觉得:“啊,好美!真想一直看着它,好想要。”这就是在认可花朵。我们心中对某个对象产生“真好,我好想要,真美呀”的这种“接受的情感”,英语中称作acceptance或是accept。

但是,我不同意是因为看到了蟑螂,以致坏了心情的这种逻辑。

“根本不想看”、“讨厌”、“离我远点”、“滚开”等“抗拒的反应”,英语中称为rejection,或是reject。那么,这个accept和reject的反应,也就是“接受”和“抗拒”的反应,究竟是谁造成的呢?

真正的罪魁祸首是“我们自己”。

我们会把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身体感官接触到的万事万物,都像这样分成两类:如果接受该事物就产生欢喜,抗拒的话则产生愤怒。

也就是说,是否会导致生气,原因出在个人的性格上。究竟是要开朗乐观地活着,抑或是充满痛苦、懊悔、怨怼地过一辈子,完全取决于个人的选择,除此以外,没有其他的原因。

令人讨厌的蟑螂,对鸡来说却是美味

玫瑰只是依其天性而绽放,并没有央求你“看看我,我很美吧!”人们抱持什么样的想法,和玫瑰一点关系都没有,完全是人类径自认定玫瑰很美。

相同的,认为蟑螂很恶心,也是人类自私的想法。

难道蟑螂真是那么不堪入目、令人毛骨悚然的生物吗?

或许各位现在已经很少看到这种景象了,事实上,鸡经常吃蟑螂。鸡看到蟑螂时,想必认为:“看起来真好吃,一口吞了吧!”这就是“接受”的现象。虽然我们看到蟑螂会因抗拒而产生愤怒,可是鸡看到蟑螂却会因食欲而产生欢喜的情感。

尽管我们看到玫瑰时,会自然生出欢喜,可是鸡对玫瑰,或许只会出现“什么嘛!无聊!碍手碍脚!真烦人”的负面情绪,说不定还会产生抗拒的反应。

针对同一件事,并不是每个人都会欢喜或生气

多数人都会认为花很漂亮。但是对于食物和服装的看法,则会因文化不同而产生很大的差异。

在世界各国文化当中,有些文化观念是:“女性不能让别人看见自己的身体。因为身体是丑陋的,应当加以遮掩。”

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下,要是看到有个女人把身体的75%都裸露在外面,其他人会感到十分不舒服;相反的,如果是处于“身体应当尽可能多裸露出来才美丽”的文化圈里,大家就会认为:“这个女人真漂亮,是个大美女,真会打扮!”

中东国家的女性,大多以黑色的毛料把脸罩住,只露出一小部分的手。就算在罩袍下精心打扮,佩戴着金项链与耳环等饰品,也没有任何人看得到。

也许这些国家的男性光是看到纤纤玉手就会觉得:“啊,真是绝世美女!”“真性感!”不过,由于看不到脸庞,其实无法分辨这位女性究竟是上了年纪的老太太,还是可爱的年轻女孩。所有的女性看起来全都一个样儿。

从我们的文化角度来看,会很不理解,或许会怀疑这么一来,就算长得再漂亮,也没有用呀!可是,对于中东国家的人来说,这却是再自然不过的事。

生鱼片是美味,还是残酷行为?

日本最著名的美食之一,是将整尾活生生的龙虾快速切块后,直接端上桌享用。

此时,龙虾如天线般的触须还会颤动,眼睛也滴溜溜地转来转去瞪着你,但它的身躯已经全都被利刃划切成一块块的了。

日本的美食家看到了,都会迫不及待地想大啖珍馐。

可是,假如请印度人或斯里兰卡人来看这幕景象呢?别说是品尝了,恐怕他们会吓得当场夺门而出,再也不敢到那户人家做客了。

“在鱼还活生生的状态下吃它?应当禁止这么残酷的行为!”这是印度人的想法,所以会产生强烈的抗拒反应。

然而,日本人根深蒂固的思维却是“这种吃法才是最高级的新鲜料理”,所以会产生愉悦的情感。

我曾看过一档电视节目,拍摄内容是邀请一个居住在非洲深山里的家庭,到日本体验不同的生活。

日本人听说这个家庭向来在山上过着十分原始的生活,从来不曾有过奢华的享受,便将一条大鱼切成生鱼片摆在餐桌上,以示最热忱的招待。

结果这个非洲家庭的所有成员,看到生鱼片后全都倒尽胃口,对于眼前的美食无不别开视线,哀嚎着请快点拿走!其中,有个十八岁男孩的反应尤其激烈,悍然表示再也不想看到这个东西。日本家庭在无可奈何下,只得将生鱼片收回厨房里。

像这样,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成长,面对相同的事物时,却会出现大相径庭的情感。

情感会受到教育、成长环境,甚至是传播媒体的影响。我们对是非善恶的判断,以及认知事物的能力,也全都受制于意念的控制。

有些人只要一听说今年流行某样东西,根本不假思索,一看到就认定这个东西真的不错。比方说,其实黑色并不讨喜,只因为现在流行黑色,就认定“黑色真气质”,结果整条街上全成了黑鸦鸦的一片。一旦人们知道现在流行的是这个颜色,视角就会产生不可思议的转变,开始认为这颜色真美,并且产生了喜悦的情感。

生气不是别人的错,是自己的错

如同上述例子所示,情感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

不过,追本溯源,还要看个人的态度。

一定要先了解,不管是愤怒的情感还是欢喜的情感,都出自于自己的意念。

生气绝对不是别人造成的,而是咎由自取的。

但相对的,这同时为我们带来一线希望的曙光。

那就是,只要修正自己的想法,将愤怒完全逐出心中,只让欢喜和幸福留存下来,就能迈向真正的幸福人生。

既然生而为人,就该以求得真正的幸福为目标,这就是佛教的思想。

生气的根本原因

——认为“我是对的,错在别人”

既然明知不要生气比较好,为什么我们还是会生气呢?

每一次发脾气,总是理直气壮地认为自己是基于某种原因才会生气。然而,如果仔细分析生气的理由,就会发现其实完全是因为依照自己的好恶作判断,才会大发雷霆。

对他人动怒,是因为人们总是认为自己是正确的,错的是对方;倘若认为对方才是正确的,那就不会发脾气了。这点请务必谨记在心。

当人们自认“我才是最正确、最完美、最无懈可击的,一切都怪对方不好”,才会充满愤怒。

那么,对自己生气时,又是怎样呢?

其实也是同样的情境。

每当进行某件工作,进展却不顺利时,我们也常对自己大发脾气。

同类推荐
  • 别辜负生活的美意

    别辜负生活的美意

    生活是美好的,千万别辜负生活的美意,所以我们应用一颗真诚的心来认真对待它,无论发生什么,都不要固守自己那片狭小的天地,伸出你的双手,拥抱阳光里的春风,你会发现:人生别样美好。一则故事,激励人心,帮你梳理纷乱的思绪,找到人生幸福的密码;一篇美文,怡人性情,为心灵注入勇气和力量,带给你爱和希望。本书将让你体验前所未有的心灵盛宴,获得终身受用的人生智慧。书中收录的经典哲理美文,其内容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们有的睿智凝练,让心灵为之震撼;有的灵气十足,宛如一线罅隙中奔涌而出的清泉,悄然渗入心田……每篇故事都在向人们阱述一份美好的情感、一种人生的意义。
  • 女性圣经

    女性圣经

    女性圣经美丽的形体是上帝赋予的,迷人的魅力却是自己培养的。形体的美丽是外在的,感情的魅力却是内在的。爱是一首朦胧诗,每一个句子都弥漫着奇妙的意象。爱情是一幅象征派画,全靠画师的彩笔如何点染。美丽的心灵是一本书,每一页都洋溢着太阳的光辉。健康的身体如同没有污染的源泉,流淌千里也会回响明澈的溪声。
  • 交友日记

    交友日记

    选择朋友在任何时期都不能急于求成,防止因择友、交友不慎带来的烦恼和损失,择友不当则会导致后患无穷。科学的择友原则是:朋友之间要志同道合、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帮助、性格互补、优点互补、共同进步。在明确“交友观”的基础上,广泛地选择不同层次的朋友时,要保持灵活性与原则性的有机结合。广泛地与人交往,在交往中观察分析他人,既要坚持应有的择友原则,选择最亲密的朋友、值得交往的朋友,也要考虑与不同的人建立层次不同的伙伴关系,决不滥竽充数,不加选择地接纳。。
  • 处世的艺术

    处世的艺术

    《处世的艺术》(作者马银春)一书从识人、人脉、应酬、口才、方圆、心态等方面,对如何为人处世做了全面的论述。为了突出《处世的艺术》的实用价值,我们增添了一系列生动的事例对主题加以佐证,使得本书更加具有说服力。总体上来看,本书内容丰富,语言生动形象,有很强的实用价值,致力于满足读者需要的同时,更贴近生活。
  • 有一种策略叫忍让

    有一种策略叫忍让

    本书以中国传统哲理结合生活中的事例对忍让进行阐述,从古今中外历史人物和典故中,总结为人处世中的隐忍之道,并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与生活中现实事例对忍让进行阐述趣解。
热门推荐
  • 剑歌九行

    剑歌九行

    沧海一粟,为剑长行。少年楚然,剑动九霄,战绝世,扫天骄,争万古,瑶瑶星光,一剑霜寒十四州。天下之行,唯剑破之。
  • 暗妖娆之绝世璇舞

    暗妖娆之绝世璇舞

    倒霉穿越之后,凌璇舞先后遇到了高傲却温柔的王爷蓝竞瑄,书卷气十足却冷酷无情的蓝竞云,冰冷却贴心的护卫暗夜,相貌出尘但身份成迷的慕容绝世,刚毅霸气十足的太子封溯。凌璇舞原本不想和任何人发生感情纠葛的,但却一次又一次陷入情网之中无法脱身。人家穿越我也穿越,人家有美男我也有美男,可是人家左拥美男右抱江山呐!我想过得安稳点儿怎么都不行捏?!!!
  • 仙人之梦

    仙人之梦

    仙人,是永生的存在。他们是怎样渡过漫漫时间长河的呢?答案只有一个,做梦。
  • 傅少的小甜心又淘气了

    傅少的小甜心又淘气了

    颜羽兮前世被盗用歌词虐待致死,现世她逆天改名,保护家人,打脸众人。还意外多了一个爱她的人。颜羽兮在教室里晃了晃歌词本,“这不是你的歌词吧?干嘛盗用别人的资源!”为了自己的弟弟不惜和二姐打了一架。接下来的各种有趣的事情傅大少都看在眼里。勾起一丝笑,幸好这么有趣的女孩是他的。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TFBOYS之倒追王俊凯

    TFBOYS之倒追王俊凯

    啧啧啧,一下子就成了王源的表妹,这不是更好接近wuli俊俊了咩?ks他似乎已经有喜欢的女生了诶,没事我们女主不怕,以我们女主疯疯癫癫的性格照样搞定王俊凯
  • 诸天辅助戒指

    诸天辅助戒指

    一枚神奇的戒指,一位倒霉的作家,两者相遇造就了不平凡的经历……
  • 血源入侵

    血源入侵

    一间奇怪的房间,一栋诡异的建筑,承载着人类历史不为人知的秘密。兽疾、人偶、不死人、内视之眼……不可名状之物在黑暗中苏醒;治愈教会、处刑人、血族、善良圣杯……古老的势力开始在暗中涌动;血疗、奥术、符文、锯齿砍刀……是谁独坐高台俯瞰神秘。世界已开始改变,请不要仔细聆听。
  • 玄嚣鉴

    玄嚣鉴

    一柄玄嚣鉴,初现人世间;欲知后事何,且看玄嚣鉴。
  • 无道无魔

    无道无魔

    凡界九大仙尊之一青阳,在天地涯踏仙失败而元神寂灭,百年之后,元神与落魄庶生皇子东阳融合,自此开启了一场热血的修仙之旅。道义横生,魔人并立,炼丹药,布法阵,筑法器,看我修仙,用你元婴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