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11500000032

第32章 吐蕃王朝时期的社会经济(2)

四、狩猎业

狩猎业是最原始的行业,人类自从发明弓箭后,狩猎技术大为提高。古代青藏高原上的野生动物数量远远超过现在,即使是现在高原野生动物的数量仍十分可观,仅在藏北就有数万只藏羚羊(笔者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初写这部史稿时,有报道说藏北一带的藏羚羊达十万只以上)生息。可以想象一千年前的高原上,有成群成群的体格健壮结实的野牦牛漫步于原野,而数不清的黄羊、岩羊、盘羊、野驴、羚羊、鹿群在绿地、山坡上嬉戏奔跑,繁衍生息。这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就成为高原先民们的生活来源之一。吐蕃时代的很多人仍从事着狩猎业,作为他们平日生活来源的补充。狩猎充满惊险,自然也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乐趣。

敦煌出土的《狩猎伤人赔偿律》,详细规定了狩猎时若伤人则如何赔偿的办法,不厌其烦地一一列举不同级别的命价和赔偿,包括大论、大囊论、赞普舅氏任同平章事之职者、任大论助理者、金字告身尚论、颇罗弥告身尚论、黄铜告身、红铜告身尚论、百姓、耕奴、蛮貊、囚徒等社会的所有成员,说明从事狩猎的人遍及社会各阶层。《新唐书·吐蕃传》载:“其宴大宾客,必驱牛,使客自射,乃敢馈。”

松赞干布也“常驱野马、牦牛,驰刺之以为乐”。

吐蕃君臣以狩猎为娱乐,可能也有军事练兵性质的大围猎。《大事记年》中曾提到赤德祖赞在北方猎杀野牦牛之事,达磨赞普也喜欢狩猎。

吐蕃官员中设有猎官,负责狩猎事务,法律中也明确规定有如何处置狩猎时发生的纠纷,规定有猎获野兽后的分配标准,如载:一头牦牛以射中六箭计算,头名射中者,得左侧下部肉并朝左一之肉,弧形割下,右侧皮子、肋骨、尾、心、胸脯、舌、一半牛血、牛筋也归头名射中者。第二名射中者得左侧下部肉,皮子及一半牛血、内腑、膀胱和四肢之筋亦归第二箭射中者。第三名射中者得右侧上部肉。第四名射中者得左侧上部肉。第五名射中者得后肢。第六名射中者得前肢。

一头母牦牛以射中三箭计算,麋鹿和野驴以下,羚羊以上,以两箭计算,均详细规定有分肉的标准。对偷箭行为也规定了处置法:“野兽被箭射中后,拔箭偷窃者,偷一箭罚两箭。从地上拾箭不算偷。如认识箭主则应交还箭主。”

另有围猎时放跑野兽处置法:放跑一头公牦牛,笞四十板。放跑一头母牦牛,笞二十板。放跑一头野驴笞四十板(可能是十板或十四板之误———译者注)。放跑一头岩羊、盘羊、藏羚羊,笞八板。放跑一头黄羊笞六板。对猎人百夫长和十人首领的惩罚是:立即笞以适当之板数。猎人如偷走全部猎肉,在城堡中禁闭一年。谁抓住偷盗人,谁告发,奖一匹坐骑。趁村人打猎时偷肉,偷一罚三。有知情人告密尚狡辩者罚交三十倍。

这里主要指的是一种集体围猎,猎人百夫长是负责人,可能是专门的狩猎队,是有服役性质的。从上引法律条文也可以看出吐蕃人狩猎的对象,除外尚有麝、狐狸、老虎、豹、狗熊、狼等。有些猎物纯粹作为食物,有些则是名贵药材向外输出,而名贵动物的皮毛既用来制作衣物,又作为商品向外出口。打猎时吐蕃人也有占卜的习惯,常常询问狩猎是否获利,卜辞中也有狩猎生活的反映。总之,在吐蕃人的生活中狩猎占有相当的比重。

五、手工业

对吐蕃这样一个内陆高原政权而言,手工业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吐蕃对唐的战争中,往往将掳获的工匠带往本土,这在史书中多有记载。吐蕃可能在中亚等地的战事中,也是如此。来自各地的工匠进入吐蕃,自然也推动了吐蕃手工业的发展。

1.陶器、砖瓦制造业

从现在的考古发掘可知,高原上人类制造陶器的历史相当悠久,四五千年前的卡若文化遗址,就出土了大量的陶片。到吐蕃时期,陶器更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相应的陶器制造技术和产量都有提高和增加。近年来西藏发掘的吐蕃墓葬中出土有不少陶器,如林芝地区出土有泥制灰陶、夹砂红陶、褐陶,器种为小口细颈平底罐。

乃东普努沟出土的泥制红陶、夹砂红陶,几乎全为素面,也有饰蓝纹的,器种大都是圆底罐,或有耳、流。这些陶器都是手制的。从目前发现看,吐蕃的陶器制造技术并不十分发达。但作为随葬器看来,陶器深受吐蕃人的珍视,无疑陶器给吐蕃人的生活提供了诸多便利,陶器制造业也自然成为吐蕃手工业中较为兴盛的部门。据《汉藏史集》所载,吐蕃赤都松赞普为得到饮茶之具,派使者到唐朝求碗。唐朝皇帝没有给碗,而是派遣了一位匠人,这位能工巧匠从赞普内库中取出陶土、宝石等原料,制造出连汉地都罕见的碗,其特点是“口宽敞、质薄、足短、光滑精细,有蓝色光译”。

第一只碗上绘吐蕃关于茶来源的传说,赞普还给碗起名为“兴寿碗”。后工匠又制造出六种碗,三种供赞普使用,分别起名为夏布瓷、兰瓷、祥瓷;供常人用的三种分别起名为“青瓷”、“额瓷”、“朵瓷”。这则故事似乎说明唐朝的瓷器制造工艺已传入吐蕃了,并且吐蕃制造出的瓷具又具有本民族的独特风格。但吐蕃的瓷器尚未见到传世实物,还难以下结论。

吐蕃时期大兴土木,因建造宫殿、寺院等需要而烧制砖瓦等建筑材料,现存于桑耶寺的砖有红、黑、绿三种颜色,其中绿砖施釉,形制有方形、长方形、梯形、子母口形四种,砖面有古藏文字母。瓦有板瓦、筒瓦,施绿釉,釉薄而富光泽,瓦面上有古藏文,大都为菩萨名,瓦内有非常细密的布纹,有些带滴水,或瓦当滴水上饰乳钉纹、三莲瓣和波浪纹,瓦当上饰灵塔、大乳钉纹、莲珠纹和太极纹图案,制造精致,具有较高的工艺水平。

2.金属制造业

青藏高原物产丰富,许多河床中储藏有大量的沙金可供开采,吐蕃统一之前人们已经开采金、银、铜、铁、锡等矿物,如白兰国“土出黄金铜铁”,吐蕃时期出现了规模较大的开矿业,《新唐书·吐蕃传》云:“其宝,金、银、锡、铜。”

由于吸收周边先进技术,吐蕃金属制造业得到很大的发展。从出土文物和文献记载可知吐蕃的金属工业品有两种制造方法:一种是锻打而成,一种是铸造的,而铸造技术的使用标志着吐蕃冶炼技术大有提高。

吐蕃金属制造品的种类有佛菩萨像、法器、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兵器以及装饰品,其中生活用具和兵器制造业最为发达。

金、银、铜主要用来制造佛像、生活用具和工艺装饰品,《贤者喜宴》载赤热巴巾时,建造九层佛殿,里面的佛像是仿照中天竺的佛像风格用响铜铸造的。吐蕃寺院中的铜佛像,大部分是本土制作的。吐蕃高超的金银器制造技术,在唐蕃关系史上留下不少佳话。唐太宗伐辽东回来,松赞干布派遣噶尔·东赞使唐以示祝贺,噶尔·东赞带去一只大金鹅,实际上是一件名贵的大酒器,史载“其鹅黄金铸成,其高七尺,中可实酒三斛”。赤祖德赞时名悉猎使唐,所献礼品有“金胡瓶一、金盘一、金碗一、马脑杯一……”。接着“金城公主又别进金鹅盘盏杂器等物”。公元657年,“十二月,吐蕃赞普遣使献金城,城上有狮子、象、驼、马、原羝等,并有人骑。并献金瓮、金颇罗等”。此金城可谓鬼斧神工之作,具有很高的观赏性和工艺价值。公元733年吐蕃送给唐金属物数百件,“皆形制奇异,上令列于提象门外,以示百僚”。这儿连富甲天下的唐朝皇帝都觉稀奇,而让百官观赏,表明吐蕃金属制造工艺相当精巧,令时人叹为观止。公元824年,吐蕃送给唐的礼物中有银制的犀牛、羊、鹿各一。吐蕃送给南诏的礼物中也有许多金银器,据南诏《德化碑》载:“属赞普仁明,重酬我勋效,遂命宰相倚祥叶乐持金冠、锦袍、金宝带、金帐、床、安扛伞、鞍、银兽及器皿。”

这些金银器无不意味着吐蕃工匠高超的技艺。吐蕃建造的佛教寺院中也多有各种金属制作的动物造型,如桑耶寺的大门前有四块石碑,每块石碑上有四条铜铸的狗,布察色康林殿有八只大小如羊的金狮子。

这些动物造型的工艺品的制作技术,甚至工匠有可能来自于吐蕃周边地区,而吐蕃人亦熟练地掌握了这些技巧,包括铸、锻、鎏金等技术,使当时吐蕃金属制造品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当然,吐蕃送往唐朝的金属器皿中有的来自于中亚、南亚一带,不全是吐蕃本土生产的。

1982年,西藏山南泽当地方的吐蕃墓出土一件鎏金铜钵,据载:“铜钵为锻制,通体鎏金,外表呈金黄色。敛口、鼓腹、圆底。口沿饰一周连续小方格纹,其下至下腹部饰四周宽约0.7厘米的网状条带纹,其间相隔约0.5厘米。一侧口沿及腹部上下相对有铁柄两端残迹。”

另外,西藏乃东普努沟墓中出土有铜片饰、铜铆接片、铜带扣、铜圆饰片、铜钵等,遗存于桑耶寺的铜钟也是吐蕃时代所作,工艺具有一定的水平,吐蕃的铸钟技术学自唐朝。

吐蕃王国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是一个军事强权国家,几乎每年都有军事行动,这使得兵器的需求量十分之大,需要众多的工匠从事兵器的制造,兵器业是极为重要的手工行业。吐蕃的兵器有刀、枪、剑、弓、箭、盾、铠甲、盔甲、石袋、箭筒等。《汉藏史集》专门有一章讲述吐蕃刀子的历史,说吐蕃的刀子最早出现于止贡赞普时期,吐蕃刀子的种类有唐朝的、索波(似指中亚粟特)的、霍尔(似指回鹘)的及吐蕃本身的,并记述了各种刀子的优点,长宽度等,对刀子的分类极为精细。《册府元龟》载吐蕃“枪细而长于汉者,弓矢弱而甲坚,人皆用剑,不战,负剑而行”。吐蕃的甲胄甚为出名,最著名的是锁子甲,“人马俱披锁子甲,其制甚精,周体皆遍,开两眼,非劲弓利刃之所能伤也”。

“其铠胄精良,衣之周身,窍两目,劲弓利刃不能甚伤。”

有说精良的锁子甲是吐蕃通过中亚的商道,从欧洲进口的,但考虑到吐蕃军队的数量,进口很难满足需要,尤其从西方大量进口实非易事,锁子甲应是吐蕃本土所造。吐蕃还有几种奇特的兵器,即“飞梯、鹅车、木驴”,惜其详情未知。总之,战争刺激和推动了吐蕃的兵器制造业。

吐蕃金属制造业的发展,特别是铁器的大量出现,也给劳动者提供了优质的工具。正如恩格斯所说:“铁剑时代,但同时也是铁犁、铁斧时代,铁已经为人类服务,它是在历史上起过革命作用的各种原料中最后的最重要的一种原料。……铁使更大面积的农田耕作,开垦广阔的森林地区,成为可能;它给手工业工人提供了一种极其坚固的、锐利非石头或当时所知道的其他金属所能抵挡的工具。”

3.纺织业

吐蕃的纺织品主要有褐、毯等,吐蕃“取毛褐而衣焉”。这里毛褐就是吐蕃人用羊毛纺织而成的粗布,用于制作衣服。因吐蕃人大都是“夏褐冬裘”,故褐的社会需求量很大,也成为吐蕃纺织业中重要的产品。吐蕃人纺织成的毛线、褐子还是商品,流入市场交换,如《吐蕃简牍综录》中载:“这团毛线已在‘乞力德’前过秤,有十五两多……”

根据《旧唐书》所载,松赞干布时期吐蕃从唐朝求得蚕种,但吐蕃是否自己养蚕织丝史载不明。

吐蕃社会有许多人从事畜牧业,过着游牧生活,居住于容易携带的帐篷中。这些帐篷大都用羊毛、牛毛织成的褐布或用毡制作。“贵人处于大毡帐,名为拂庐”。“其赞普……联毳帐以居,号大拂庐,容数百人”。唐高宗时吐蕃献的大拂庐“可高五丈,广袤各二十步”。大拂庐制造复杂,需要专门的匠人劳动生产。

4.酿酒业

吐蕃地区的酿酒术起源很早,松赞干布时又获得唐朝的酿酒技术。吐蕃时期的酒有三类:第一种是青稞酒,也许就是吐蕃最古老的酒;第二种是米酒,仅在少数地区酿造,吐蕃王国的南部边界一带产稻米,给吐蕃酿造米酒提供了条件和可能,据《吐蕃金石录》载工布小王给吐蕃王朝的贡品中就有米酒;第三种是葡萄酒,是从西域传进来的新酒种。

5.皮革业

皮革加工是传统手工业,一般将羊皮加工后缝制成衣服、帽子、鞋靴等,“裘服”是吐蕃人最普遍的衣着,吐蕃简牍中记载的山羊皮披风、羚羊皮短披肩、锦缎裘袍、羚羊皮上衣等,都算名贵衣服,其制作自然要有较高的技术。靴子、皮张等作为商品在市场出售,如载:“彭布靴钱青稞四克和……皮张之钱青稞一克”。

吐蕃人以皮革为原料,还制造大量的生产用具和马具,如制作绳子、马鞍、马笼头、缰绳、肚带等。生活用品中,也用皮革,如载:“其器屈木而韦底。”

“韦”即指熟皮子。还用动物之筋做弓弦,用皮革制箭囊,用于狩猎和战争。吐蕃的防身武器铠甲中似乎也有牛皮甲,如附国“漆皮为牟甲”。用皮革制造的皮囊,广泛用于吐蕃人的日常生活和行旅途中。吐蕃独具特色的水上交通工具皮筏子或称皮舟,大都是用牛、羊皮制成,远古羌人就使用皮舟,吐蕃人制造皮舟有着历史的传统和丰富的经验。

6.建筑业

吐蕃时期,建筑技术得到飞速发展,即继承了传统的碉房建筑技术,又引进内地、泥婆罗、天竺等地的建筑风格,出现一大批布局新颖、构造奇特、传统和新风格相结合的建筑物。吐蕃的建筑成就主要表现在松赞干布时建造的红宫、大小昭寺,赤松德赞时按佛教宇宙观建造的桑耶寺,赤热巴巾时期建造的九层神殿等,这些建筑的宏伟、高大、庄严美丽及巧夺天工的技艺,在各种藏文史籍中都予以详细记述。桑耶寺内的布察色康林殿,由赤松德赞的妃子抛容甲毛尊出资建造,该殿建造得奇妙无比,如以黄铜作地基,外不见墙垣,内不见支柱,雕刻玉龙、金马等,史称其建筑工艺有十三种殊胜。赤热巴巾时建造的九层佛殿,更是吐蕃建筑史上的奇观,其底下三层用石料建造,中间三层用砖块建造,顶上三层用木料建造,每层都有华丽的装饰。《贤者喜宴》甚至说该佛殿的汉式屋顶,在风的吹动下,如同伞盖般转动,风特别大时,则用四根大铁链加以固定。这些殊胜绝妙的建筑,自然是吐蕃的手工业者,即木匠、铁匠、泥瓦匠、画工以及其他民族的能工巧匠的杰作,吐蕃在建筑技艺上所达到的高度成就是吐蕃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

同类推荐
  • 恒古馆

    恒古馆

    我死了?没死透?发现重生原来是别人的玩笑。我当了别人的工具人,我想夺回属于自己的东西,改变自己。然后发现爱上了这个当工具人的工作。
  • 江川皈依

    江川皈依

    宗国纷争之下衍生出了一个又一个王朝,一个国家君主的陆续更迭竟然将霍家不断牵扯其中,霍梓晨面对王公大臣皇室宗族接踵而至的阴谋诡计不断增强自己的实力,在权利和挚爱之间也果断选择了后者,只可惜洛水凄凄,江川皈依。
  • 三朝不是皇帝的皇帝

    三朝不是皇帝的皇帝

    霍光臣属四帝、辅佐三帝、选立二帝、废黜一帝、独持国柄、不具二心、生前盛极、死后灭族、史册仅有、千古绝唱!
  • 明末清初那些事儿

    明末清初那些事儿

    明朝末年社会动荡,主要体现在宗室乱政、奸臣弄权和宦官专政三个方面,这些势力集团,是中国历代为世人所痛恨的腐朽势力。他们僭越弄权,互相利用,残害忠良,这些直接导致了大明王朝政权的分崩离析和内部的朋党林立,也是以后党派攻汗,农民起义乃至王朝覆灭的根源。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历史上屈指可数的由少数民族统治全国的王朝。从明朝的灭亡到清朝的崛起和兴盛的进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王朝的覆灭往往正是新的王朝建立。这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历朝历代概莫能外。此书讲述了明末清初的史事,衷心希望它的出版能让你更多、更准确地看清明末清初间君臣以及义军的诸多举动背后隐藏的玄机。
  • 我在大明割韭菜

    我在大明割韭菜

    一位霸道总裁,穿越到了明末,成为了崇祯皇帝。韭菜大法妙啊!一言不合抄家灭族!尸山血海,韭菜遍地!杠精遍地,嘴炮误国!以韭菜之法,聚天下之财,实干兴邦!韭菜!都是韭菜!朕要割东南的韭菜!割建奴的韭菜!朕还要去割整个欧罗巴的韭菜!扶朕起来,朕没喝多!
热门推荐
  • 旅途攻略

    旅途攻略

    不定期更,主要记录一些自己的旅行的所见;所闻;所感。
  • 当傲娇太子穿成超萌书童

    当傲娇太子穿成超萌书童

    上官绾,21世纪农学院大学生,一朝穿越,竟成权臣之女。原主名声恶臭,还与太子订婚,引得白莲花嫉妒谁谁都想来踩一脚。你想要,渣男太子送给你呀!什么?古代女子不能退婚?封建社会害人太深啊!没关系,看我如何一步步建立平等制社会。不过这渣男太子怎么感觉不对劲,怎么眨眼之间变成了个萌萌哒的小书童?诶,你那宠溺的眼神是什么鬼,你不要跟过来啊,你......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光魔剑诀

    天光魔剑诀

    狂风作、天雷降、祥云变、仙域现、大道复、三界通;群魔乱舞、天下大乱;魔主现世,天荒毁万物。一剑倾城众生哭,万魔扬天三界颤;荒塔孕魔胎宙已变,仙玉生大道帝尽出;仙魔殊途万法归一,我欲逆天掌轮回。
  • 杀手修罗归来

    杀手修罗归来

    世界杀手榜排名第一的杀手修罗,为一个人退出杀手界,回到都市,开始新的生活
  • 暗恋·橘生淮南(上)

    暗恋·橘生淮南(上)

    这是一个关于暗恋的故事。只是这场暗恋的时间太漫长,长到足以唤醒每个有过暗恋经历的人的记忆。故事里,女主名叫洛枳,十几年来,她在自己的世界里演着这场暗恋的独角戏,对男主盛淮南感情复杂,既因他的优秀而被吸引,又因别的一些原因而嫉恨他。因为盛淮南,洛枳一路追随,考上了最好的大学。因为各种机缘,洛枳和盛淮南终于走近。但成长的过程和现实的压力,让两人接受了很多考验,两人是否能走到一起?洛枳的日记本到底是被谁捡取?盛淮南的家庭是不是有变动?洛枳对盛淮南的爱,到底在面对现实的考验时,会不会坚持下去?在家庭和爱情的面前,这一场暗恋,会不会无疾而终。
  • 方可央及书已白

    方可央及书已白

    老人常说:一个人越有钱就越不要炫富,要学会低调。这句话在我们方央方同学身上体现了个淋漓尽致。据说,广市一中某班同学出于好奇,于是悄咪咪的尾随神秘的转校生方同学放学回家,看到方央进了一条破旧的巷子就没有出来过,就果断推出结论:方同学的家肯定是在那条巷子里的某一栋居民楼里面。对于这件事,低调的方同学并没有正面回答问题。也导致被大家误认为是穷苦学生,靠努力才进入的有贵族学校之称的“广市一中”恰恰相反,顾书白同学的性格犹如他的名字一般斯斯文文,才怪!!顾书白仗着自己家里有钱,长得帅!祸害自己学校的美女就算了,还整天带着他的那群兄弟跑隔壁高中要校花微信。本着乐于助人的精神经常帮倒忙,在广市一中里谁不认识这位大名鼎鼎的妖孽?神秘转校生vs花心捣蛋王到底方央同学能否得到顾书白的心呢?敬请期待!
  • 魔头的妻子

    魔头的妻子

    女主具有强悍的记忆力。被收养之后,就被迫背下了许多武林秘籍。阴差阳错,她又被迫代替养父母的亲生女儿嫁给了“魔头”,并被逐出家门。天知道,来到“魔头”身边,她才慢慢了解,自己要找的幸福就在这里。
  • 空间进化传说

    空间进化传说

    一个时间轴上会衍生出多少分叉世界。不同的生命和世界观交集又会如何。偷袭布置,剑出血见,摔投抛打,皮实能抗,法术控制,嘴炮忽悠。一段在空间中轮回者的故事!
  • 有一种心态叫放下

    有一种心态叫放下

    成功只属于坚韧不拔的人。激发斗志,汲取智慧,获得人生的成功,张新国等精心编排《有一种心态叫放下/励志人生》的主旨。《有一种心态叫放下/励志人生》制作精美,内容精彩,涵盖古今中外的励志经典。多层面、多角度、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人生哲理。让每一个有梦想的人不言放弃,坚持到底。最终到达人生的胜利之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