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715100000010

第10章 唐诗篇(9)

后两句“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这一联是历代被誉为炼字典范的名联。其中“咽”与“冷”字尤为精到。山泉在峥嵘的石缝中流淌,泉声自不能轻快流畅,那声音正像极若有若无的呜咽之声。而“冷”字用得更妙。这里是古木森森的“深山”,到处是高耸的“青松”,日光自是不能普照,且是“薄暮”时分,返照的夕阳涂抹在青森的松林上,岂不“冷”哉?这一联非常准确地把握住景物的特点,表现传神,构造出一个远离尘世、宁静幽深的环境。

末两句“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这一联写诗人在傍晚终于到达寺院,面对一潭空阔幽静的潭水,不仅想到《涅槃经》中所说的佛门高僧以无边的佛法制服了其性暴烈的毒龙的故事。想到佛法可以制服毒龙,也可以制服世人的机心妄想,不觉又悟到禅理的高深。这两句掺入佛语,反映了诗人一直想要离尘绝世的思想情绪。

此诗意在写山寺,但并没有一字写寺,而是通过“云峰”、“古木”、“深山”、“钟声”“危石”“青松”“空潭”描写来表现出寺之深清幽,手笔不凡。

山居秋暝[1]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2]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3]

【注释】

[1]暝:日落,天黑。[2]竹喧句:浣衣女子结伴归来,竹林里传来一阵喧笑。莲动句:指溪中莲花摇动,知是渔船顺流而下。[3]“随意”二句:《楚辞·招隐士》:“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乃招致隐士之辞。这里反用其意,是说春天的芳华虽已消歇,秋景也佳,王孙自可留在山中。

【鉴赏】

此诗是王维居辋川时所作。描绘的是秋天傍晚的山居之景,是王维众多吟咏山居生活的诗中最为有名的一首。

诗题《山居秋暝》,简洁地指明了这首诗所写的地点与时间。山居之景,秋暝时分。

首联“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林木茂密,掩盖了人迹,一个“空”字,强调了山中如世外桃源般的幽静。这是一个秋天的傍晚,刚下一场雨。“新雨后”、“晚来秋”淡淡几字,一阵清新、凉爽之气扑面而来。“后”“秋”两字拖音字相对,读来语气舒缓,诗人悠闲自在的心境自在其中。

颔联也是此诗流传最广的一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雨后的松林显得格外清新,皎洁的月光从密密的松林中洒下,清澈的泉水从光滑的岩石上静静淌过,泉水映着月色,发出银亮的光。这一联写月光如水,是写“静”;写清泉流淌,是写“动”,动静结合,简简单单的十个字塑造了一个明净超脱的意境。

接下的两句写山中人们的生活。“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这两句从视觉、听觉两方面进行描写,使诗中的形象更加逼真,更富有生气。这一联先写果后写因,利用人们的期待效应,制造了一个恍然大悟的效果。“归”和“下”字原本应分别放在“浣女”和“渔舟”之后,但是诗人有意将它们倒装,不仅使这一联音韵和谐,而且突出了几分动感。

雨后的空山是那样清新高洁,山中的人们是那样安逸自在,诗人顿时感到找到了一个世外桃源。他忍不住抒发自己的情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这句诗化用了《楚辞·招隐士》的典故,并反用其意,含蓄地将自己留恋山林的心情表达出来。

此诗不仅写出秋日傍晚雨后山中的美景,而且也流露出诗人自己领受这种佳景的愉快和对山林生活的依恋。与王维后期的山水诗相比,少了几分孤寂,多了几分清新,几分生活气息。全诗不事雕凿,天然入妙,高步瀛评曰:“随意挥写,得大自在”(《唐宋诗举要》)是最恰当不过的。

终南别业

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1]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2]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3]

【注释】

[1]中岁:中年。陲:边。[2]胜事:美好的事,快意的事。[3]值:遇见。

历代诗评家往往认为王维诗歌最突出的风格便是“清淡自然”四个字。这一风格首先体现在诗人那些反映隐逸生活情趣的山水田园之作中。而《终南别业》便是这类诗歌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第一联“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叙述自己中年以后就厌倦俗世而信奉佛教,晚年隐居终南山边。

第二联“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写诗人隐居终南别业的生活。“兴来”是说随意而行,“每”是说常常这样做,“独”与“自”两字,写出诗人自得其乐的心态,“胜事”强调了这种生活的快乐。在这里,诗人并未荡开笔墨细写所见之美景,所遇之快事,但一个悠然自得的隐者形象已现在读者面前。

第三联“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进一步写诗人寻访的雅兴与意趣。简单两句勾画出一个心境闲适、随意而行、自由自在的隐士的形象:他溯流走去,不知不觉竟走到水的尽头,看样子是无路可走了,那干脆就坐下来吧,闲看眼前朵朵白云徐徐升起……白云在诗歌中素来就是一个代表着自由自在、悠闲飘逸的意象,我们的诗人又何尝不是这样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呢?这一联最为人称道的是它表意简洁,诗中有画,且蕴含生活哲理。近人俞陛云在《诗境浅说》中便说:“行至水穷,若已到尽头,而又看云起,见妙境之无穷。可悟处世事变之无穷,求学之义理无穷。此二句有一个化机之妙。”最后一联写“偶然”遇“林叟”,便“谈笑”“无还期”

了,写出了诗人淡逸的天性和超然物外的风采。对句既纯属自然,又隐含哲理。

此诗写景、述情,皆似信手拈来,毫不着力,可谓平淡自然,但诗中作者那种悠闲自得的雅兴与超然出尘的心态却已跃然纸上。所以方回称赞此诗“有一唱三叹不可穷之妙”(《瀛奎律髓汇评》),纪昀也说“此诗之妙,由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瀛奎律髓汇评》),所言极是。

归嵩山作[1]

王维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2]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3]【注释】

[1]嵩山:又称嵩高山,在今河南登封北。[2]薄:草木丛。闲闲:从容自得的样子。[3]迢递:遥远的样子。关:本意指门闩,这里代指门。

此诗作于开元二十二年(734)秋,写作者辞官归隐嵩山途中所见的景色和心情。

首联“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写归隐出发时的情景。“清川”,清清的流水;清清的流水围绕着草木丛生之地。这是写所见之景。“车马去闲闲”,这是诗人写自己的车马悠闲自得地行走在路上。车马本无心,何来“闲闲”之感?这正是王国维所谓“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脱离了官场是非,诗人感觉就像清川一样自由,像车马一样悠闲。

颔联继续写景,仍是托物寄情,写自己归隐之情如流水归海之心不改,如禽鸟至暮知还。这句似化用陶渊明《饮酒》其五中名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化用得不着痕迹。“暮禽”二字也包含着“鸟倦飞而知还”之意,暗示出自己退隐的原因是对现实、对仕途的失望与厌倦。

颈联写荒城古渡,落日秋山。王维很善于选择适于表现自身心境的景物,并加以组合。四个景物,城是荒废多日的,渡口是许久以前的,阳光是夕阳西下,已近黄昏,连眼前的山景都是秋景,草木凋零。四个景物组合在一起反反复复地都在说一个词——萧索。这两句诗是寓情于景,反映诗人感情上的波折变化,不知想到了什么,隐隐地诗人的心绪又开始低落下来。末联“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写诗人远远地来到嵩山下安家落户,决心归隐谢客。“迢递”二字,暗示归隐之高洁和诗人从此与世隔绝、不问世事的宗旨。而“闭关”二字不仅指关门的动作,而且含有闭门谢客的意思。这句在叙事写景中仍在表达归隐后的心情,我们可以看到,诗人此时的心情又转向冲淡平和。

这首诗前四句写归山途中所见风景,情调闲适;后四句通过对荒城古渡、秋山落日萧索景象的刻画,表现出诗人归隐后的落寞心情,景与情契合交融,字里行间隐约地显示了作者心绪的细微变化:由闲适自得,到落寞凄清,然后又转向平和恬静。

终南山

王维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1]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2]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3]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注释】

[1]太乙:即“太一”,终南山主峰,也是终南山别名。

天都:一说指帝都,即唐都长安;一说指天庭。海隅:海边。[2]霭:云气。[3]分野:古时以地上的州国同天上的星辰位置相配,谓之分野。

【鉴赏】

开元二十九年(741),王维归京后,曾隐于终南山,本诗写于是时。

沈德潜《唐诗别裁》卷九说:“右丞五言律有两种,一种以清远胜,如‘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是也;一种以雄浑胜,如‘天官动将星,汉地柳条青’是也,当分别观之。”《终南山》当属后者。

此诗旨在咏叹终南山的宏伟壮大。首联写远景,“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这里用了夸张的手法。清沈德潜说“近天都言其高,到海隅言其远”,山高到接近天庭,当然是极高了,山脉绵延不断,能从长安附近延伸到海边,当然是极远的了。以艺术的夸张,极言山之高远。

颔联写近景,写身在山中之所见,铺叙云气变幻之妙。“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云雾在回望中合成一片,但走近了却是看不到。王维以简简单单的十字,却唤起了有过游山经验的人的印象。这一联用了互文修辞,“青霭入看无”与前句“白云回望合”交错使用,相互补充。

颈联仍是写景。此诗首联从大处着手,写终南山全景;颔联从细处入笔,写云雾之妙;颈联又从大处着眼,进一步写山之南北辽阔和千岩万壑的千形万态。“分野中峰变”,乃作者立足中峰,纵目四望的感受——终南山之大,使得中峰所隔,分野就变了;“阴晴众壑殊”仍是写其大,大到全山沐浴在同一片阳光下,由于山势有遮隔,各山阳光强弱有无不一,这边阳光普照,那边却是阴云密布。

末联突然笔锋一转,不再写景,而写诗人自己想投宿山中人家,隔着水问对岸的樵夫。这句粗看似来得突兀,但细细品来,至少有三个好处:一是写出山的辽廓荒远,二是为原本无声之景加入声音,而且是“隔水”的空远之声,三是点出了主人公的活动,给全诗又添一笔动感。

沈德潜《唐诗别裁》卷九中评此诗:“于四十字中,无所不包,手笔不在杜陵下。”而这首诗之所以可以于四十字内无所不包,其关键正在于诗人并非重于细绘山的各种形态,而是极度渲染山之神韵,终以劲健笔力,磅礴气势为偌大一座终南山作了一个传神写照,写出了终南山的高大、雄峻、幽深,这正是所谓的“尺幅具万里势”。

汉江临眺[3]

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2]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3]

【注释】

[1]汉江临眺:一本题作《汉江临泛》。[2]楚塞:指古代楚国地界。三湘:湘水合漓水称漓湘,合蒸水称蒸湘,合潇水称潇湘,故称三湘。荆门:在今湖北荆门南。九派:九条支流。[3]襄阳:在今湖北襄樊市。山翁:指晋代山简,竹林七贤山涛之子。曾镇守襄阳,好饮,每饮必醉。

【鉴赏】

此诗是王维于开元二十八年(740)途经襄阳时所作。诗题《汉江临眺》中的“汉江”即汉水,“临眺”,登高远望。可见这首诗写的是在襄阳登高远眺时所见之景色。

首联“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写奔涌而来的三湘之水接连荆楚要塞,又在荆门一带与长江九派支流汇合。这一联虽无一字提及汉水,却已给人以浩瀚汉水雄浑壮阔的整体印象,为全诗渲染气氛。汉水接三湘通九派,都不是单纯的登高远眺所能看到之景,倒像是从飞机上俯瞰所见。但诗人硬是通过想象将这样一幅大的画面,仅用两句五言就表现出来,这便是所谓的“尺幅具万里势”了。颔联开始结合自身的印象与感受来写眼前所见之远景。前句“江流天地外”,用了夸张手法写汉江的浩瀚空间,看起来好像都流到天地之外去了。后句“山色有无中”,写在江边眺望远山,山色淡到极点,若有若无,似隐似现。一句“有无中”将那由于距离极远而迷离朦胧、变幻不定的山色逼真传神地写了出来。这一联意境高旷,气象远大,元方回评此联乃“足敌孟(浩然)、杜(甫)岳阳之作”。

颈联转而写近景:“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写眼见江水一片浩淼,郡城(指襄阳)好似浮在水波上一般;波涛激荡滚动,远方的天空似也被撼动了。这里诗人的笔法极灵动,一“浮”一“动”,全从个人主观的印象与感觉着笔,令诗人笔下之景似乎都动起来了,更能唤起读者的想象,传达出汉水浩淼的神韵。

末联“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引曾镇守襄阳的晋人山简的故事,言欲与山翁共谋一醉,表现出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此情与前三联之景相应,言尽而意无穷。

全诗格调清新,意境优美,在描绘景色中充满了乐观情绪,给人以美的享受。其中“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历来为人们所传诵,不愧为千古佳句。

积雨辋川庄作[1]

王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2]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3]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4]

同类推荐
  • 窗台上的一抹春色

    窗台上的一抹春色

    在这里收集的50多篇文章,以时评、调研、随笔的形式,记录了近些年我对一些事情、问题、现象的观察、分析、思考。每篇文章后边有在报纸杂志上发表的时间或者写作的时间,是其时的心境与事件、环境和背景在文章里的融合。文章所涉猎的内容包括经济、社会、政治、文化、民生方方面面。所叙述的事情,件件都是小事,但事小理大,件件都关乎国计民生,正像一位伟人说的,中国没有小事情。任何事情,只要乘以13亿,就成了大事情。能够通过这些事情,启发人们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的独立思维能力,促进社会和人类发展,正是附文于此的宗旨。
  • 中国古典文学故事·才子故事

    中国古典文学故事·才子故事

    提到古代才子,我们能想到的便是含蓄儒雅、色墨浑然、潇洒清逸、风流倜傥等等这词语。他们文能吟诗答对,武能安邦治国,古代文学著作里是如何描绘他们的呢,那就让我们从这本书里去寻找答案。
  • 楼之诗

    楼之诗

    《楼之诗》极富特色,无论是其内容和艺术传达都富于个性特色。兹拈出数点,以概其余。
  • 情断无人区

    情断无人区

    本书收《雪山无雪》、《拉萨跪娘》、《昆仑女儿树》、《情重昆仑》、《一个大学生在西藏的故事》等17篇散文。是什么吸引一个年过60的老作家100多次闯入“生命禁区”?奇特环境里的奇特爱情;进藏路上的惊险故事;还是几代驻藏官兵在特殊生存状态下的各种事迹。
  • 老上海的那些名女人

    老上海的那些名女人

    这是一本女性文学读物,主要介绍了老上海二三十年代以张爱玲、苏青、阮玲玉为代表的一批为当代人所熟知的文艺界、演艺界等比较知名的女性。该书情感细腻,以动人的笔调介绍了老上海知名女性的成长经历、情感经历等,宛如小桥流水的叙述风格使人们对那个时代的上海的知名女性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该书把主人公们刻画进了一幅宏大的历史画卷中,富有一定的时代气息。阅读这本书,读者将从老上海的知名女性的经历中感受到她们的喜怒哀乐,从而对人生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热门推荐
  • 富冷恶少单恋你

    富冷恶少单恋你

    胆小懦弱的江烟萝,一直暗恋着同班的校草韩端。一直没交集的二人,直至烟萝发现妈妈在韩端家当临时工,一次帮妈妈干活时,在韩端家遇到韩端。一切都变了,二人之间发生了一些不该发生的。高中毕业后,韩端和赵子菀两家商业联姻,大学毕业后就订婚。四年的时间一切都变了,烟萝没了妈妈,邻家哥哥宋怀清突然消失了,还有本就不属于她的韩端。韩端和赵子菀出国留学了,回国后组织同学聚会,烟萝再次看到韩端。他们是真的要结婚了。烟萝的梦该结束了。可是高中时期的同桌左孚为什么会突然对烟萝那么好?为什么韩端又取消了婚约?频繁出现在烟萝的世界里。江烟萝提醒自己,他是韩端,你不配。
  • 藏在晚霞里的风

    藏在晚霞里的风

    匆匆忙忙的世界里,我们总要驻足去感悟些东西
  • 姬寻

    姬寻

    繁华落尽,如梦无痕,她那双眸子可还如初见时映不上这世间的半分颜色?场景一姬寻了然的指着院中闲庭信步的公鸡,“娘,器宇轩昂是不是就指这个样子?”凤夫人懒懒的撩了她一眼,夺过阮菁手里的笤帚,扔了过去.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大宋赘婿

    大宋赘婿

    一个大内超级高手,却没想到在退役的时候,上错了列车。来到了一个和记忆历史中不太一样的大宋。既来之则安之……原本以为能够一直以赘婿的身份享受悠闲肆意的生活。可是,家里的娇妻却实在不是一个省油的灯……奸臣有,列强也有,书呆子有,美女一样有。在这片既肥沃又贫瘠的土地上一介被世人看低一眼的赘婿传奇故事,就从这里开始发芽了……
  • 天蓬

    天蓬

    每一个人都有每一个人的故事。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凡人又如何?懒惰又如何?只要有一颗修仙悟道的心,谁都有可能成为传说中的仙人。但......为什么要成为仙人?凡人死后为何要进入地府,经受轮回转世?始皇陵下,是谁在低低忏悔,不肯转世轮回?《天蓬》,讲述一个凡人的修仙史,讲述一段叫做神话的历史。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道笙道梵

    道笙道梵

    十二大陆,十二层。一层一天地,一层一阴阳。众人修阴阳,然后爬层。凡胎、三才、四象、五术、六道、七杀、八方、九重、十面、两仪、混沌,最后那层是什么没人爬上去过。明明都死在混沌了,然而都还是有人爬。据说,最高层其实是涅槃,能叫人重生,永垂不朽,但这么说的人最后也都死了。安笙是最底下凡胎层的一名辛勤耕作的农民,年十三。安梵是最底下凡胎层的一名人见人怕的混世魔王,年十三。阴阳道体,阴阳日夜。
  • 呔妖怪别跑

    呔妖怪别跑

    白希,身高165,芳龄十八,乃一道士也。一次意外让她与一鬼相识,从此鸡飞狗跳的日常开始了
  • 霍少又在装可怜

    霍少又在装可怜

    慕知第一次见到霍煊,流着口水花痴的想和他谈恋爱。慕知第二次见到霍煊,张扬着流氓气质将霍煊撩得红了脸。慕知第三次见到霍煊,他端着枪,如地狱修罗般教训欺负自己的人。慕知第四次见到霍煊,她心情不佳,拿着酒靠在她的膝盖上,给他说自己从前的事。还没等到慕知第五次见到他,他便消失在一片火海中没了踪迹……再见时,他变得更加冷酷,生人勿近,却迈着长腿将她抵在墙角,低声魅惑,“你今天在宴会上见到我,为什么不来勾引我呢?嗯?”慕知双眼朦胧,表情迷茫。“你不来勾引我,我就只能主动来勾引你了。”说完,便吻上了他心心念念的唇……从那之后,霍煊就变成了名副其实两面派。人前,冷漠冰山,雷厉风行霸道总裁。慕知面前——“知知,亲亲,抱抱。”“知知,腿痛,你帮我揉揉吧。”“知知……”“够了,拿出你霸总的气质来!不要总是装可怜!”“知知,你凶我?!”某人委屈巴巴。众人:霍少,敢不敢做“表里如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