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版只用来记录一些官僚社会的日常活动,内容包括人物、家畜、地契、宗教活动、农产品和制成品的清单等,至于历史事件、个人情感、私人交往、信件、回忆录等内容,泥版一概没有记载。
尽管泥版记录的内容并不全面,但从中仍可看出迈锡尼王国的社会政治和经济状况。在迈锡尼时代,希腊大陆还没有出现一个统一的王国或任何一种独立的政治实体,更谈不上有正式的帝国了。那时候,希腊大陆有几十个竞争激烈的小王国,每个小王国都有自己的中心宫殿或城堡,由本国的贵族或官僚机构来专门管理。此外,城堡周围的小城镇也都受到严密的控制。比如,皮洛斯王国共有16个城镇,每个城镇都被分成一个“近区”和一个“远区”,近区和远区又分别被分成了16个行政区。所有这些行政区都由一名总督和一个地方官共同管理国民的生产及纳税情况。
王国的宫殿是整个地区的政治、军事中心,同时也是手工业和经济中心。
每一个王国都有一支相当规模的劳动大军,包括木匠、石匠、建筑师、工程师和造船师等。可以看出,在迈锡尼社会的经济结构中,制造业是相当发达的,并且分工十分细致,每一个行业内部都有更加明确的分工。
例如,在武器制造业中,有”金知识广博的武器锻造专家,还有许多工匠。
仅皮洛斯一地,大概就有270名青铜匠记录在册。其中有一类工匠专门负责制作战车的车轮。此外,还有许多金匠、银匠、宝石匠、象牙雕刻师、细木工和香水调制师等来生产奢侈品。其中,香水师会把一些芳香物质(如玫瑰花)和橄榄油混合在一起加热来制作香水。
农业生产的分工也很详细,有放绵羊的、放山羊的、放牛的,还有猎人、砍柴的、烧炭的和其他类别的农业生产分工。
奴隶处于社会的最底层。很多奴隶都被称作“俘虏”,主要做取水这一类的粗活。皮洛斯泥版上记录的约有600名妇女就是这样的奴隶。
迈锡尼人主要用亚麻布和亚麻纱来做衣服。食物方面以谷物为主,女人负责将谷物磨碎,男人则负责将其烘烤成食物。另外,迈锡尼人的膳食结构里,还包含了奶制品、橄榄和橄榄油、无花果、蜂蜜、葡萄酒以及芳草、香料,等等,大概会有掌握专门技能的人来负责制作这些东西。
迈锡尼时代还没有出现货币,也没有中心市场,生产和分配产品的活动都是在宫殿进行的。分配制度大概是某种形式的配给制。工人们的劳动报酬是实物补偿形式,各行政区的城镇在纳税时也是以实物形式上缴的。
泥版上没有关于犯罪、法律制裁或高压统治这一类的记载。但是,差不多所有的城堡都有大型建筑物,这说明统治者还是对大众实施了相当严密的监控,民众常常被迫停下正常的生产活动来建造宫殿。
泥版还记录了一些关于迈锡尼宗教的事情。比如,人们向神衹进献的贡品有橄榄油和金器等。有一块泥版上记录着向波塞冬纳贡,贡品有一头公牛、四头公羊、奶酪、葡萄酒和蜂蜜等,看上去就像是一场宗教盛宴。
从泥版上看,宗教仪式中既有男祭司也有女祭司,且祭祀仪式完整,因此可以判断是一种多神教。从中可以很明确地辨认出古希腊神话中的那些神祇,如宙斯、赫拉、波塞冬、赫耳墨斯、雅典娜和阿尔忒弥斯等。泥版上还隐藏着其他一些神祇,如阿波罗神的前身阿瑞斯,另外还有狄奥尼索斯。毫无疑问,宗教是迈锡尼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但是泥版并没有对这些神话传说或宗教信条的诠释。
“线性文字B”被破译之后,迈锡尼文明的许多问题仍未得到完全解决,但它依然极具启发性。查德威克总结道:“‘线性文字B爷给沉默的史前希腊文明提供了一种语言上的解释……将早期希腊文字的出现时间向前推进了七个世纪,更加深了我们对希腊语的认识———现在,希腊语拥有了一段连续的、有记录的、长达3300年之久的历史。”
爱琴海霸主的崛起
在研究刻有“线性文字B”的泥版时,考古学家们发现,这些文字忽略了一种事实,从未提及某一个国王或民族的名字。荷马把这些人使用“线性文字B”的人称作“阿该亚人”,“希腊人”则是罗马人对这些早期居民的称呼。现在,考古学家为方便起见,就以迈锡尼宫殿的名字为名,将其称为“迈锡尼人”。
那么,这些迈锡尼人是从哪里来的呢?一些考古学家称,这些人是从近东地区来的,带着战车迁徙到了希腊。也有一些人称,这些人就是希腊大陆本土的居民。
迈锡尼文明的身世问题一直没有答案。但是,经过数百年的挖掘和研究工作,考古学家对迈锡尼文明的发展过程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推断。迈锡尼文明大概在公元前1600年开始萌芽,经过持续了百余年的“竖井墓王朝时期”,进入到公元前1500年的“圆顶墓王朝时期”,标志着迈锡尼文明开始了新的发展进程。
公元前1450年左右,迈锡尼人已与爱琴海诸岛建立了长期的交往关系,在希腊大陆奠定了根基,开始了长达百年的海上称霸活动。其中,对克里特岛上主要定居点的征服在他们的称霸活动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而对克诺索斯的占领则使他们的海上扩张行动达到了巅峰。
自此,迈锡尼人取代了米诺斯人,成为爱琴海地区艺术和商业活动的垄断者。他们将米诺斯人在”金、制陶、制作首饰、雕刻宝石及象牙方面的技术收入自己囊中。米诺斯人使用的“线性文字A”,也被迈锡尼人用来书写自己的语言,后来渐渐演变成迈锡尼的“线性文字B”。
公元前14世纪到前13世纪之间,迈锡尼的发展蒸蒸日上。在夺取了米诺斯人的制海权后,迈锡尼人开始在整个爱琴海地区大力拓展他们的贸易网络。他们从海外获取原材料,积极为自己的产品扩大市场,从而使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最终,迈锡尼产品取代了米诺斯产品,而迈锡尼人也取代了米诺斯人。
迈锡尼出口的商品主要有橄榄油、制作香水的精炼油、葡萄酒、羊毛、亚麻布、纺织品、木材等,还有青铜剑、匕首、双头斧,甚至还有雇佣军。其中,出口最多的是那些制作工艺高超、外观精美的迈锡尼陶器,整个地中海地区都对这些陶器有极大的需求量。
经过研究这些留存下来的迈锡尼陶器,考古学家们描绘出了一幅商贸网络图,它囊括了地中海、近东、埃及和欧洲大陆等在内的许多地区。这幅覆盖面积广阔的贸易图使历史学家们相信,那时候迈锡尼人已经取得了不可动摇的海上霸主地位,他们不仅控制了航运路线,还在无形之中使东地中海变成了迈锡尼的内湖。
在吸收米诺斯文明的过程中,迈锡尼文明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如好战尚武,善于陆上作战,喜用马拉战车,城堡坚固等。实际上,迈锡尼强权统治从一开始就是以骁勇好战的贵族阶层为根基的。在迈锡尼的艺术作品中,有很多武装格斗的场面,坟墓里也常有以铠甲、武器和战争为主题的图画。而迈锡尼人的历史和传说故事,更是以战争为最主要的内容。
到了公元前13世纪时,迈锡尼人已经建立起一支技术高超、战斗力强大的武装力量。指挥官头戴镶有野猪獠牙的皮制头盔,身着沉重的青铜销甲。普通步兵穿着皮制战袍,携带着剑、匕首、长矛和战斧等武器。弓箭手和弹弓手组成了一支小分队,来辅助步兵作战。迈锡尼士兵常常用一种很长的四方形“塔盾”和体积较小的“8”字形盾牌来抵御敌人的攻击。此外,他们还有一种由两个士兵驾驶的双轮双马战车作为抵御性装备,这种装备攻击力极强。
这一时期,迈锡尼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获得了空前发展。人口激增,定居点也不断增多。在此之前,希腊的人口从来都没有这么多过。从迈锡尼时期开始算,又过了八个世纪,希腊的人口才达到了和这一时期相同的水平。此外,人们的生活水平也空前提高,统治者所拥有的权力也达到了不可超越的程度。
迈锡尼文明的宫殿时期也是在这时候出现的。在迈锡尼,防御墙不断地扩展,将更多的卫城包围了起来。城内外建有大批的手工作坊和商业场所。公元前1340~前1250年,更多宏伟的宫殿出现在梯林斯和皮洛斯两地。此外,具有相当规模的卫城也在位于底比斯西北的格拉出现了。
迈锡尼湮灭之谜
同历史上其他的伟大文明一样,迈锡尼文明也渐渐走向衰落,经历了一段黑暗的时期。考古学家称,迈锡尼文明在公元前12世纪时曾有320处居住地,然而到了公元前1100年,这些居住地要么被毁灭,要么成了荒地,最后留下的只有40个左右,并且人口也越来越少。所有这些迹象都表明,迈锡尼文明已经走到尽头了。
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素导致了迈锡尼文明的衰落呢?
荷马史诗中说,这是由阿伽门农被杀引起的王族暴动的结果。但是,杀死一个国王好像并不具备毁灭整个迈锡尼文明的巨大威力吧。又有人推测,早在特洛伊战争爆发之前,希腊北方的游牧部落就已经从北部和西北部入侵到了迈锡尼,正是这些南下入侵的部落导致了迈锡尼文明的崩溃,多利亚人更是被当成了真正的罪魁祸首。
还有人认为,多利亚人并不是毁灭迈锡尼文明的元凶。事实上,迈锡尼文明在入侵者到来之前就已经开始衰落了。可能是无休止的内战或天灾造成了迈锡尼文明的衰退。也许那时发生了连年旱灾,农作物歉收,饥荒使得人口剧减,而大批的村庄也日益荒芜。
总之,在特洛伊战争之后很短的时间内,迈锡尼文明就遭遇了一段极其衰败的时期,大量城市变成了废墟,从此销声匿迹。希腊也进入到了“黑暗时代”,这一时期一直持续到公元前800年,原因无从知晓。
今天的迈锡尼已经成了旅游胜地。我们从博物馆的收藏中,可以看到迈锡尼时代的大量遗物。如金质王冠、面具、权杖、水晶高脚杯、价值连城的花瓶等,还有铠甲、带有宅石装饰的武器、精致的壁画、“线性文字B”泥版,所有这些似乎都在无声地讲述着数千年前的故事,让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