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75800000007

第7章 理学名臣、廉能循吏段坚 邓明

明代是兰州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由于兰州是从东北到西北漫长边防线上控制黄河渡口的一个军事要塞,黄河北及边防线以外是残元势力的驻牧地,秋高马肥,蒙古铁骑呼啸而来,大事抢掠,百姓遭殃,经济凋敝,文教落后。明太祖为了应对这种不利局面,先后分封派其子辽、宁、燕、谷、代、晋、秦、庆、肃九王,控制要害,由久经沙场的老将辅佐,统率重兵,严加防守,这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残元铁骑的攻势。其中的肃王,是明太祖的十四子楧。肃王自江南来时,带来了一大批诗书传家的文化人,这些人及其后裔,产生了众多精英人物,如才华横溢的翰林黄谏、理学名臣段坚、兵部尚书彭泽、弹劾严世蕃的邹应龙、创制水车的段续、善断冤案的颜锐等等。这些人推动了兰州历史的进程,使一个干旱的黄河谷地变为瓜果蔬菜城,学校四设,弦诵时起,科甲兴盛,据《甘肃新通志·学校志·选举》,在明代兰州考中进士二十六名,为甘肃(含宁夏、西宁)第一。经济发展,百姓安居乐业,风俗自然而然淳厚起来。明《临洮府志》称:“兰土柔泽,人多秀逸,好修饰,美服居,嗜草卉诸玩,家营纺织,有南土风。士勤读嗜学,重气谊,仪度彬雅斐郁。”可见一斑。明代的那些杰出人物至今活在老兰州人的心里。兹将段坚做一介绍,错讹之处,敬希读者批评指正。

一、段坚成长的过程

(一)自幼立志,发愤读书

段坚(1419-1484年),字可久,兰州段家台(今兰州市城关区广场西口)人,是明朝开陇上一代风气的理学名臣,《明史》、《关学编》有传。明代宗景泰五年(1461年)甲戌科进士,历任山东福山知县、莱州知府、河南南阳知府,以儒家学说施政,各地大治。著有《容思文集》、《柏轩语录》。

段坚的祖父段鸣鹤为山西太原府阳曲县人,明初为锦衣卫力士,随扈肃王移藩,落籍兰州。父段敏,封为文林郎,母张氏。他六岁时入家塾,由祖父鸣鹤启蒙,在堂前植两株柏树,以激励段坚子孙等,要像历经大雪严冬磨难,仍然保持葱翠的柏树一样,坚守节操,不以贫贱忧戚而有所改变。后来,鸣鹤指着柏树,叮嘱段坚:“今后,你看见这两株柏树,就像看见了我,你要不辞劳苦,修身力学,不敢懈怠。”小小段坚,心灵受到震撼,即自号柏轩,并在书房上悬匾“柏轩”,用于自励。后来,取义“九容”、“九思”,取号容思,用以修身。所谓“九容”,为数学名词,指勾股形上九种容圆之法,用以处理外在人事。而“九思”,就是反复思考的意思,用以自我精神世界的养成。

八岁时,段坚正在家塾练书法,忽有几个僧侣叩门,讨要铁器,以备铸造寺钟。段坚上前斥责:“铸寺钟不是民生的切用,不如铸为犁铧耕田更为有用!”听者都说这个小孩见识不凡。

十一岁时,生母张氏过世,段坚写有《哭母诗》:“阿母当年疾革时,含啼摩顶教痴儿。泉台有路终当去,囊里无钱莫受私。立志须为男儿事,读书要把古人师。至今三复遗言在,江水东流不尽悲。”感念母亲对他的抚育及教导之情。

十四岁时考取秀才,开始治《易经》,就能明了经中的大义,立志向圣贤看齐。好学不倦,每天读书厚达数寸,举凡天文、地理、诸子百家,无不深读。所做文章,浩然正气贯穿全篇,均有独到见解。当他看到文庙明伦堂的“群居慎口,独坐防心”铭刻时,酷爱有加,反复诵读中,领悟到圣贤的境界是可以学而达到的。

正统六年(1441年)二十三岁的段坚,投师当时的宿儒周麟。周麟,字季祥,山西临汾人,为肃王府教授,通《五经》,尤精于性理之学,启迪学生,卓有大家风范。高士诱导,段坚的道德修养及学问大进。段坚读《资治通鉴》,有感于岳飞之冤死,作诗悼念,呈周老师就正,老师就借给段坚一本《褒忠录》,让他通读,于是段坚遍和书中宋元以来名贤的诗作,作序,编为《唱和录》,升华了爱国情操。

段坚深知学无止境,更为好学,并转益多师,凡宿儒来兰州做官的,他都去求教,拓宽了学术视野。同时,出入经史,探其蕴奥,研究性命之学的精微,不达到它的至理就不罢休,行为举止,遵循儒家礼仪一丝不苟,因此人们把他比为宋代理学家程颐。明英宗正统九年(1444年),二十六岁的段坚以《易经》考中甲子科举人。

(二)上书言事,千里游学

正统十四年(1449年),瓦剌在土木堡俘获御驾亲征的明英宗,其弟朱祁钰即位,是为明代宗,次年改年号为景泰,下诏求直言,段坚应诏赴北京,上书言事建言。他说:“臣闻天下国家之大,犹一人之身,欲其安必先保其元气;天下国家欲其安,亦必先养其元气。一身之元气壮,则心腹泰而四体安;国家之元气壮,则朝廷正而天下治。故善养身者,不患风邪之外入,惟患元气之內损;善治天下者,不患外侮之交作,惟患内侮之在己。孟子曰:‘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在己无所侮,人岂得而侮之哉?夫贤者,朝廷之元气也;奸邪者,天地之戾气也。人君日近贤人,则闻见日广,德业日充,驯至民物阜、风俗醇,而诸祥示效矣。与小人居,必蛊以逸欲,导以奢淫,行见灾沴作、旱蝗生,而妖孽毕至矣。是以用君子而不升国家于昌明者,未之有也;用小人而不降国家于暗昧者,亦未之有也。太上皇车驾北狩,陛下亲承大统,祖宗社稷神灵付托之重在于此,天命人心去留向背之机亦在于此。《书》曰:‘天聪明,自我民聪明;天明畏,自我民明畏。’皇上一心之敬,又合天民而一者也。迩来群情之所甚好者,陛下先已行之;群情之所甚恶者,陛下先已去之。好恶与天下同,天下之人心安矣。臣惟愿陛下始终此心,以为一身之主,于亲贤远奸而必以明,信赏行罚而必以断。敦崇正学,讲求治道。死忠于王事者,加其褒赠;章疏之有益者,伸其所志,以至选任大臣。振举纲维,爱养民力,修明军政,择任守令。拒抑佛老,罢女谒,肃宫禁,出放宫女,不贵玩好,与夫一切予夺,皆出于朝廷而不可使移于臣下,惟陛下留意,幸甚”(彭泽《段容思先生年谱纪略》)!段坚的一番肺腑良言,竟置不答复。看来明代宗下诏求直言,只不过是故作姿态,一看到实质性的问题,就王顾左右而言他了。

初次上书言事,段坚就碰了个软钉子。然而段坚并不懊悔,发现时弊,仍会上书建言。是年,段坚又上书“请悉征还四方监军,罢天下佛老宫”。燕王朱棣凭借太监的助力,发动靖难之役,打败建文帝,夺取天下,登上龙椅,是为明成祖。明成祖是以藩王起兵的,他对统兵的将军不放心,就派他的心腹太监去监军,以控制军队,并形成制度。这种制度,剥夺了将军的指挥权,事事都要听不懂军事的太监的指挥。正是这种荒谬的制度,导致明英宗被俘。因之,段坚力陈太监监军之失,建议招回全国各地的监军,将指挥权交给将军。明代的皇帝早就猜忌将军,哪能把刀子交出去,这个建议自然不被采用。明朝倡导佛教、道教,用以从精神上控制百姓,并且帝王多好神仙术,以求长生不老。所以,尽管段坚列举了寺庙过多,不事生产者日增,造成经济社会的负担过重,种种理由,但都被拒绝采纳。

“读万卷书”,必定“行千里路”,这是知行结合,开阔视野,体察社会,交友论学的必然之途。段坚也不例外,他于正统十四年,乘船自大运河南下,畅游齐、鲁、淮、楚,以至吴、越,瞻仰孔庙及其他文化贤人遗迹,饱览名山大川,开阔了胸襟,拓宽了视野。更重要的是,段坚凡到一地,必先访求正学多闻之士,与他们切磋学术,交流心得,与其中著名的学者阎禹锡、白良辅订交。阎、白两人都是理学家河东派薛瑄的入室弟子,亲炙薛的“守居敬穷理之学”,并终生身体力行,毫不懈怠。段坚通过阎白两人,接受了薛瑄的学说,成为他的私淑弟子。这一年多的千里游学,使段坚的学业大进。

景泰元年,段坚西返兰州时,购书数箱,沿途严加保护,人们以为装有什么珍奇宝贝。有个贼盯住不放,混迹同行者中数日,伺机下手。段坚觉察异常,就在路边树下休息,派仆人去村中讨水,有意让那个贼帮忙,一一打开箱子,找出一本书,读将起来。次日,那贼失望之极,黯然离去。从这件小事,可以看出段坚察人之微,防患之明,处置非常事件的稳妥老练。

(三)考中进士,兵部观风

景泰四年(1453年)冬,三十五岁的段坚赴北京礼部试。行前,向曾任刑部郎中,山东、浙江布政使的乡贤石执中辞行。石为永乐三年(1405年)乙酉科举人,为人廉介不阿,为政勤慎,审案平允,以至引起明宣宗的注意,将其名字记在御屏上,赐诰予以褒奖。石为段坚饯行,举酒叮嘱:“我不担心你不能中进士,也不担心你不能做官。但是,当今做官的多黑昧了心,白瞪了眼,只去贪财害民。我深信你困厄时的耿直,不会在显达后有所改变。”段坚连忙应允,并一再拜谢。后来,段坚常向人说:“居官就怕辜负了石先生的一片心意。”用以自励。

景泰五年(1454年)甲戌科会试的考官是兰州人、翰林院编修黄谏,他常说:“考生中有个德才兼备的,应当名列前茅。”但始终坚不吐其姓名。待考榜公布,三十六岁的段坚考中三甲第六名进士。大家都称赞段坚的学识,无不佩服黄谏知人之深、公正无私。然后赴兵部观政,类似于当今的实习,学习律令、熟悉政务。

二、以“儒术饰吏治”的施政实践

(一)纂修志书,崇德尚贤

古代的地方官大致有三项工作:即断案、收税、修志书。景泰五年秋七月,段坚还未实授官职,但因为他学问渊博,富有文采,被派去编纂《山西志》。明朝历代皇帝都重视编修志书,这是我国方志史上重要的时期。明太祖朱元璋统一全国,建立起大明王朝后,为了显示统一之功,了解各地民情,于洪武三年(1370年),命儒臣魏俊民等纂修《大明志书》。明成祖也于永乐十六年(1418年)下诏纂修天下郡国志书,以备总纂为《大明一统志》,但因工程浩繁,编纂者亡故而中断,代宗登基重新启动修志工程。段坚就是在这个背景下着手编纂《山西志》的。他在具体工作中,注重搜集关乎民俗、教化,合乎百姓正常伦理的资料,并且秉公办事,毫不徇私,以保持志书的权威性和翔实性。在搜集定襄伯郭的资料时,其夫人向段坚赠送银子和彩缎,段坚说:“郭公是有事迹的,符合入志的标准,所以搜集他的资料,并非私事。”断然拒绝。

段坚在修志的差事中,注重对于先贤榜样作用的开掘,以强化对民众的教化作用。所以当他看到汾州孝义县有商朝贤臣比干台略存遗址,而无祠庙时,即上书请修夏朝直臣关龙逢和商朝太师比干祠墓。他在奏章中说:“商末朝政日趋衰替,比干仍能直言极谏,以死匡正君主之失。他所提的建议关乎社稷大计,他所秉持的是忠孝大节。然而纣王既不能采纳,又加之以极刑,并剖腹取心,残忍之极。比干虽然被害于一时,然而杀身成仁,实在无愧于万世。现在残台犹存,祠宇早无,以致不能表彰忠贞,启迪后人。”还说:“臣昔日在河南灵宝县凭吊过龙逢墓,在汲县瞻仰过比干墓,然而只剩断碑残碣,刊其姓名,其余皆为荆棘瓦砾而已。回想皇上即位之初,曾表彰忠义之士,下求言明诏,作臣子的知道有所激励感发。现在差臣纂修志书,凡一善一能有祠庙的均收录入志。例如太原县的昭济显灵圣母祠,不过是御灾捍患于一方的神祗,尚且奉敕修建,况且龙逢、比干忠义肝肠,有如日月映照天地,有功于天下后世,却无祠庙,诚为典祀上的阙失(阙典)。深望皇上表彰他们的忠诚和正直,先令所在州县修复祠墓,再请颁旨天下,凡有忠义可以取法的,一律修建祠墓,这有关风俗、教化不浅。”

同时,段坚上书请求旌表孝行节义。他在奏章中写道:“差臣纂修志书,用以记载一方之事,使读者精神振奋。一地的一山一水,稍有名目,即全数入志,而一德一行,有益于风教者,岂能置而不入?近年来,节义之气萎靡不振,土木堡之变时,一见瓦剌骑兵,沿边将帅或弃城而逃,即便是得到皇上恩宠的,也苟且因循其间,他们的龌龊行径,难以悉书。从中可知,近年来一些臣子的节操出了问题。臣所以恳请大力表彰节孝的原因是,要昭示天下之公,使百姓知道天理人心之所在,向朝廷汇报修志工作。臣最近调查、采访了一些孝行贞节者,均已收入志书,作为一方的表率。现在臣又从中选录了几位孝行超卓、贞节过人者,奏请皇上旌表其门,用以勉励百姓,使不忠不节者也能有所戒惧、内疚,从而悔过自新。”

疏上,不见动静,段坚又于景泰六年(1455年)再次上疏请表节孝、修复龙逢、比干祠墓。疏中再次直陈:“近年以来,礼义廉耻之道沦丧,因循苟且之事日多,直言敢谏之气败坏,阿谀奉承、苟且偷安之风盛行。如果此时还不实施激发勉劝之典,恐怕世道人心日下了。”

然而,明代宗根本不予理睬。这个明代宗朱祁钰是明英宗的异母弟,被封为郕王,饱享荣华富贵。正统十四年太监王振挟持明英宗出长城御驾亲征瓦剌,在土木堡被也先俘虏,太皇太后张氏先命郕王监国,立英宗的儿子为太子,为安定人心,大臣们又推戴郕王即皇帝位,遥尊英宗为太上皇,从而粉碎了也先以英宗为奇货可居,要挟明朝赔款割地的企图,后来不得不把英宗送回北京。代宗不过是暂时代理皇帝,现在真正的皇帝来了,他整天盘算的是如何继续把皇帝做下去,哪里有时间考虑表彰节义的事体?段坚只好赋《过比干墓》诗,自我表彰忠节之士:“宣尼古篆藓苔封,王子孤坟草莽中。仁遇不仁仁自得,死犹未死死谁同?肠刳血渍九回碧,刃入心关一点红。时有野禽来树上,哀鸣还似泣精忠。”段坚作为犹如比干墓上的野禽,不断哀泣精忠,其情何以堪。

(二)治理福山,小试牛刀

儒家的处世原则就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由儒家思想浸融成长的段坚更是十分认同。天顺三年(1459年),段坚出任山东登州府福山县知县。福山地僻海岛,交通不便,经济落后,百姓贫穷,以致陋俗较多。《大明一统志》载:“人少文义,民好讼斗,朴野犷直”,被视为难以教化之地。段坚针对实际,从倡导礼让出发,以德化民。有人认为这种施政方略,甚为迂阔,没有可行性。段坚批驳道:“天下无不可化之人,无不可变之俗。有诗不是说:‘天下有材皆可用,世间无草不从风’吗”?

于是力排众议,先从文化教育方面着手,开展工作。他督导全县塾师,务必用规范的蒙学教材教好私塾蒙童。同时创建社学,选拔优秀的乡民子弟为学生。然而,家长担心家里干活的人少,都不愿送子弟入学。于是,段坚制定优惠政策,凡选中入学之家,免除徭役,予以褒奖。百姓闻讯争先恐后而来,一时有五百多人应选。

由于福山乡社教育废弛已久,教材奇缺,段坚就刻印《文公小学》,亲自校正句读,督促学生天天诵读。然而能入社学集中时间读书的人毕竟为少数,多数成年人没机会上学,并且《四书五经》之类的教材,文义深奥,老百姓根本看不懂、听不懂。段坚就把经书中的要义,用百姓的口语,著为通俗押韵的《教民俗语》,刻印流布,让识文断字的人教不识字的成年人,几年之间,能阅读浅显读物的百姓先后相望。他们在识字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接受了儒家的明伦厚俗之道。

福山是个海岛,岛上缺乏书籍,为了营造福山的文化氛围,段坚拿出自己的俸金,从远方购来各种书籍,劝导百姓读书,奖勤罚懒,读的好的以书为奖品。并撰《藏书箴》:“爱尔诸儿,教尔读书。因尔无书,为尔千里市书。尔诸儿宜惟勤惟谨,体若考心。熟之于肺腑,笃信力行,必远期为经世大儒。尔用力其中,事或有不偶者,亦当珍而藏之,为尔子孙之遗,慎勿求善价而沽诸。人不可欺,心不可违。尔如违若违考之心,是尔反本败德,贪利忘义,天地鬼神,实鉴临之。”反复劝勉百姓勤奋读书,学用结合,以期将来产生经世致用的大儒。告诫百姓诗书传家,即便家道中落,亦应珍藏书籍,不能变卖。

段坚公余,常常携五六个品学兼优的学生以及教官,游赏奇泉名胜,清谈赋诗,以示倡导文化,潜移默化地推动了当地的文风。

段坚还针对福山的一些陋习,予以改善。当地人的亲人亡故后,多将灵柩暂厝在山野间。一遇旱灾,则以为灵柩里藏匿的旱魃所致,就持棍棒将灵柩击毁,还有焚尸者,惨不忍睹。这在以孝治天下的封建社会是大逆不道的行径。于是段坚下令严禁暂厝,倡导儒家葬俗,百姓逐渐接受,从此葬俗符合儒家规范。

由于福山是大海环绕的穷苦海岛,缺医少药,老百姓有患病的,只有求巫婆神汉,施法驱鬼,不知延误了多少可以救治的生命。段坚经过调查,责令全县里长、甲长一起行动,共搜获巫婆神汉数百人,缴获他们的巫器,全部焚毁,并根据各自的罪行,处罚多少不等的钱粮等物,用来作为兴学的经费。然后他在县衙后面建药室一所,购置四方药品,搜集药方,救治了众多患者,不仅保障了一方百姓的健康,而且为邻县闻风而至的患者予以救治。

段坚对于人口的增殖给予了关注。他将福山的年轻僧尼召到县衙,劝导他们珍惜生命,负起赡养父母的重责,能还俗的尽量还俗。他们大多步入现实世界,成家立业,赡养双亲,勤恳生产,完纳赋税,增加财政收入。当段坚离任时,他们携其子女,夹道送行。

段坚还对违法乱纪横暴者行径予以打击。有河穿行福山县境,沿河多有渡口,冬季架木为桥,供人通行,木料均由百姓集资购置。每至春季拆桥,用船摆渡,而木料则往往被强悍的军人掠为己有,老百姓苦不堪言。段坚经过调查,断然革其弊病,下令将拆桥木料贮于县署,几年之间,达上万根,用来作为修学之费。

采取以上措施后,风俗渐次淳厚,然而百年以来,福山之所以风俗未尽丕变,人材未尽大兴,其原因在于教师失其传,士人失其学,县官失其职。段坚看到县文庙年久失修,大成殿坍塌,县学亦废,认为这里地近齐鲁文化之邦,乃是风化之源,礼义之所出,岂能容忍?于是他持续捐俸,购置砖石木料,积累至一二年,大族富户闻风捐资,一些豪猾侵渔之徒受到感化,亦予捐资。上司赞许此事,亦赞助琉璃瓦和大梁。万事俱备,段坚即不惮寒暑,亲加督导,用一年时间,建成县文庙和县学。择吉日与群吏率诸生祭孔,然后告诫诸生:“作为士人,要秉持孔夫子的学说身体力行,先要诚意正心,继之以格物致知。这样,近可以修身齐家,远可以治国平天下。你们要树立远大的理想,不能稍有成绩就自满。这样才不愧为孔门之士。”这项工程县财政未曾出钱,亦未曾劳民,其气势之恢弘,布置之整齐,工艺之精致,为一方之伟观。

段坚不仅致力于精神层面的建设,而且注意缓解老百姓的负担。他曾向上司打报告,请求缓征赏军等项苛捐杂税。他指出:福山是个小县,仅有居民3600多户,多为盐碱瘠薄之田,然而夏秋两税达18000多,缴大绢占税数的三分之一,还要缴盐钞16000多。全县3600多户人,死绝、充军、逃亡的占十分之三,肥沃之地归豪强占有的占十分之二三。人如此之少,徭役如此之繁,官府只能刑逼催税,看到百姓伤痕累累,能不心痛吗?现在又要预备明年的夏粮,征收赏军衣布匹,百姓不胜负担,有的以儿女为抵押,向富豪借债而缴税。能宽一分,则民享一分福。恳请缓征赏军布匹。

段坚治理福山六年,陋俗丕变,弦诵之家增多,考取功名的随之增多。

(三)尊师重道,治理莱州

天顺七年(1463年),段坚升为莱州知府。莱州辖七州县,《大元混一方舆胜览》称其地“土疏水阔,山高海深。人性刚烈,志气缓慢。”他针对地情,从推动文化教育着手施政。他从七州县选拔八百名品学兼优的学生,集中到莱州书院,聘请饱学鸿儒为山长,为之授业解惑。他把七州县的学官,即州学的学正、县学的教谕,请到府衙,设宴招待,诗词唱和,一则是尊师重道,二则是叮嘱学官切实管好学校,做好教化工作。并赋诗表其心曲:“此日黄堂酒一卮,只论心曲不论诗。因思往昔荒唐日,却悔于今老大时。七县英才烦教育,一方风俗望扶持。首先善地惟庠序,珍重宏奖化雨施。”

然后,重修府学,刊印小学书、重印《教民俗言》,广为传布。令诸生朝夕吟诵,传习民间,使走卒儿童亦能朗朗成诵,无形之中接受儒家为人处世之道。不足一年儒家道德规范深入莱州各地。因双亲(父段敏,继母咬氏)先后逝世,段坚回家守孝。

(四)崇文奖学,南阳大治

成化八年(1472年),五十四岁的段坚任河南南阳府知府。南阳府领三州十县,《大元混一方舆胜览》称:南阳府“俗有武断之风,人勤农桑之务。”但因,在豫鄂毗邻地区爆发的刘通、石龙领导的流民起义,刚被官军残酷镇压下去,以致南阳等地百姓四逃,民生凋敝,一片苍凉。段坚下车伊始,采取抚恤政策,招徕逃难者,各复其业,经济渐次恢复。百姓安居乐业后,段坚就积极推行文化教育事业。由于,当时的南阳士人把读书当成谋利禄、获富贵的阶梯,热衷于八股文,很少知道圣贤之学,于是段坚竭力倡导宋代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与朱熹的学说,以及古人做学问的方法。

为此,段坚首先兴办书院。成化八年(1472年)创办志学书院。南阳府城西,原有一座旧寺,占地十六亩,有殿宇七十多间,混居数百僧尼,不成体统。段坚请绅士动员僧尼还俗,能成家的就成家,否则就将持之以法。结果不到十天,僧尼皆还俗。于是,段坚修葺殿宇,辟为书院。刊印小学、古文、《孝经》,考选五百名军民的优秀子弟,使朝夕诵习。又礼聘五名德才兼备的儒者,专司训诲之责。大门临街,建牌坊,书“志学书院”,启迪学习要学习大贤伊尹、颜回的志向。并将大殿改为大成殿,悬挂至圣先师孔子肖像,东西分列四配、十哲牌位,每年举行春秋两祭。院内布置花木草树,凿池蓄莲,环境幽雅,极宜读书学习。段坚还在壁上亲书《白鹿洞书院学规》、《文公增损乡约》,使山长、学生在教与学方面,均能有章可循。公余,他也常常讲学、考课。其中有个在府署当佐书,名叫王鸿儒的,段坚看到他风清神澈,认为终非池中物,为可造就之才,就留在署中,为之讲课,督导课业,学业大进,入府学肄业。提学使阅其卷,十分惊讶,连说:“这是经世致用之文,并非八股文。”不久,王鸿儒考中进士,历官国子监祭酒、尚书。段坚在署中亲教的学生,还有张景纯、熊纪等人,均考中进士,为官实践义理之学,廉能清正。

成化九年(1473年),段坚还在新野县诸葛亮隐居的卧龙岗重建诸葛书院,考选有志于学者,入院肄业。将新野县乾明寺改建为儒学,给文庙配备整套祭器。成化十六年(1480年)在南阳府城北名胜区豫山创建豫山书院,充分利用山峦溪水,种植花木,营造优美环境,常常与学生议论道德,斟酌文词,胸襟洒脱,有周敦颐光风霁月之气象。

其次,是刊刻典籍。为了进一步推动南阳的文化教育事业,成化十年(1474年)段坚创刻了《二程全书》,成化十三年(1477年)创刻了《崇正辩》,并作序,提供给士人,让他们深入研究。《二程全书》是宋代理学家程颢、程颐兄弟著作集大成者。书稿是李姓翰林从皇家图书馆纂辑而成,段坚从好友御史阎子与手中得到书稿,他又在南阳各州学旁搜博访,精心编辑、校对,刊印流布的。《崇正辩》为宋人胡致堂批佛的著作,文渊阁大学士丘浚从南京获得书稿,交给他的朋友段坚,段坚订正讹误,刊印流布。

其三,是创建节义祠,为百姓树立榜样,使他们明了节义等观念,付诸行动,以缓和社会矛盾。成化九年(1473年),段坚选择南阳府城西空地建成节义祠,大殿置善于教子的周文王之母、孟母及公父、文伯之母塑像,两侧墙壁上绘制古今烈女节妇,其下各书她们的事迹。祠堂大门段坚撰书楹联:“义重太山,贞柏岁寒颜愈劲;节凌霄汉,良金火烈色尤高。”用典雅的辞藻阐明了高尚的价值取向。并且岁时率官绅祭祀,意在让观看者有所感动,奋发学习。

做官当然会得罪人,贤如段坚者亦不可避免。成化十一年(1475年),有一个因罪而被段坚处罚的士卒,逃往北京,犯驾诬告段坚干了几件违法乱纪的事。

正好段坚在北京陪祀,风闻此事,毫不介意。当徐步进入郊坛时,一个太监问段:“先生是何方官员?”回答:“南阳知府段坚。”又问:“您为何不怕有人上奏告您?而如此从容不迫!”答道:“我扪心自问,未曾做过让内心不安的事。自有公道人心,有什么可怕的?”太监认为段的见解非凡,顿时产生好感,即邀宴饮。段坚以有病婉转推辞,然后从容恳劝:“皇上正在斋戒,举行祭祀盛典,做臣子的竟敢宴饮?纵使皇上不知,天地鬼神能欺瞒吗?”太监更加敬重段坚,即多方疏通予以营救。

后来,经都察院立案审查,果系诬告,就把诬告者发配口外充军。有人提醒段坚去向太监道谢,段坚说:“他也是为了国家的利益,有什么必要谢他呢?何况臣子结交内侍,是国法严禁的。”从中可以看出段坚坦荡的胸襟。

驻藩南阳的唐王很为敬佩段坚,曾邀段在王宫西书房谈论关中轶事,说:“最近有客从陕西来,他看到秦阿房宫、汉未央宫只剩基址了。”段坚回答:“殿下此话可为后世法。”当时,唐王正想增修宫殿,段坚就赋诗劝谏:“客来向我说关中,秦汉于今事不同。基址尽埋深草里,阿房宫与未央宫。”唐王遂打消了增修的念头。反映了段坚减轻百姓负担,休养生息的一贯观念。

治理南阳八年,段坚始终抓住大事不放,注重移风易俗,推行教化,不急功近利,不拘泥于官署文书,不以人们的毁誉、自己的得失而动摇自己的施政方略。所属官吏凡有违法乱纪的,他都严惩不贷。对于百姓,则根据他们不同情况予以训导,尽量减轻百姓负担,使之休养生息。南阳大治。因此,《关学编·段容思先生》称:“在南阳八年,郡人戴之父母,其敬畏之至,若家有一段太守者。”段坚通过深入持久的教化,奖善惩恶,使南阳人知道有正学而不知俗学,知道王道而不知霸道,知道《关雎》、《麟趾》之风而不知桑间濮上之俗。所以,奸猾者敛迹,良善者日多,吏胥不能肆其奸,巫婆神汉不能逞其邪,甚至王公贵族不能擅得百姓的一寸土地。

成化十七年(1481年),六十三岁的段坚因病致仕,行李萧然,携用薪俸购置的一套祭器、十来箱书籍归兰。临行百姓哭送,出南阳地界而不忍离去。唐王也赋诗送别,有“九载每资忠谠论,一尊难尽离别情”之句。

三、在兰州推行文化教育事业授徒治学

(一)移风易俗,革除陋规

遵循儒家学说,倡导移风易俗,是段坚一生坚持的信念。早在十七岁时,祖父病逝,段坚就建议父亲,未请僧侣念经超度亡灵,而用文公礼治丧,移风易俗,兰州人自此开始用文公礼治丧。这表明段坚已经掌握了儒家学说的精髓,而且用来身体力行,用以教化。

当时,兰州人口不多,不足一千二百户,不到七千口,但知名的佛寺多达十八所,如庄严寺、普照寺、嘉福寺、广福寺、接引寺、昙云寺、荣光寺、重新寺、白衣寺、靛园寺、崇庆寺、华林寺、家佛寺、隆庆寺、龙泉寺、萃英寺、萃灵寺、白塔寺等。佞佛者很多,常常敛财聚众办华严会,或将子女削发为僧尼。兰州何以佛教如此兴盛,当与兰州地处长城沿边险要之区,驻扎大军,屯垦戍边,长期防御鞑靼铁骑侵扰,刀光剑影,征伐驰骋,生命无常的现实世界有关。佞佛虽然缓解了精神痛苦,但不事生产者太多,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段坚遂建议当局严惩为首者,没收佞佛钱财,为贫困者补纳租税,扭转了颓风,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增加了财政收入。

兰州旧有“操骑”陋规:官府责成殷实之家饲养军马,冬季入役兰州卫军用,春天返回原户饲养,倘因羸病而死,则令饲养者补买。受其害者很多,段坚向官府力陈“操骑”之弊,最终取消了这一陋规。

兰州人旧俗,论婚嫁娶多论钱财,使纯洁的爱情充斥着一股铜臭气。段坚以身作则,倡导以选人为主的婚嫁观,即由双方父母根据门当户对的观念,本着同宗不婚的原则,讲究年龄般配,品行端正,形貌周正,身体健康,拒收聘金。这种观念逐渐被人接受,传承后世。

成化四年(1468年),段坚在东关段家台创建段氏宗祠,建堂屋三间,购置祭器,各有铭文:“《王制》云:‘大夫祭器不假。’《曲礼》云:‘君子虽贫,不鬻祭器。’段氏子孙,尚廑念哉!”遵照家礼,每月朔望,率族人祭祖,用以慎终追远,增强家族的凝聚力;宣讲劝诫训勉之辞,以收道德警示之用。当时,兰州人很少建有合乎儒家礼义的祠堂,因之,段坚所建宗祠带有示范的意味。

宗祠门口悬挂清翰林吴可读的楹联:“绍孔氏宗传,闲道距邪,韩士而远犹有表;崇明儒正学,致知实践,薛公以后孰为徒?”上联“闲道存诚”,见《易经·乾卦·文言》,意为存诚心以杜止邪恶。上联写段坚承继孔子学说,一生言防闲邪恶,自存其诚实,是维护儒家传统的韩愈以来的仪范。下联说段坚是理学河东派薛瑄“致知实践”的传人,对段坚的理学思想做了高度概括。还有段坚十五代孙段维翰题写的楹联:“理学衍家传,尊祖敬尊,型仁讲让;名臣绵世泽,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点明了兰州段氏理学传家,代有名臣的光荣历史。段氏明清以来,出了五位进士,其中一位是翰林,即明代的段坚、段炅、段续、段补,清代的段士俊。段续为明嘉靖癸未(1523年)科进士,授都察院云南道御史,任湖广布政使司(今湖南、湖北)参议,督修过嘉靖帝的生父“兴献皇帝”的陵墓——显陵。段续看到两湖地区的简车,能把低处的水提灌高处的农田,将其提灌技术引进到兰州,用木料创制水车,推动了干旱少雨的兰州的农田灌溉事业。还出了七位举人。这些科举人士都是为政清廉的干员,或设帐授徒,能文工诗,精绘事,擅书法,多有著作,迭有发明,对于兰州地区的文化教育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段氏家族自段家台立业,随着族大丁繁,分支析派,另辟家园,如段续创制第一辆水车,人称“祖宗车”的所在地——段家湾,即今甘肃画院一带;段家庄就是段坚晚年治学讲学、授徒的东园南村;而段家滩则是清代段氏后裔筚路蓝缕开发为蔬菜瓜果产地的黄河夹河滩。

(二)设帐授徒,人文蔚起

正统九年,段坚考中举人,兰州士人及官员纷纷送其子弟到东关段家台段宅当段坚的学生。后来他在这里讲学,人们称此为容思书院,这是见于史籍记载的甘肃最早的书院。段坚参照朱熹的白鹿洞书院、陆九渊鹅湖之会的章程,制定学规,聚徒讲学。段坚首次为人师表,他强调师道自重,因材施教,使富家子弟忘其富,官宦子弟忘其贵,才收为学生,否则拒之门外。他的教法严格,造就了一批人才,开启了兰州文风。

景泰六年(1455年),选择城南五泉山塔子坪为祖坟,将其祖父、父亲等墓迁葬在坪上,并依崖凿洞,筑五泉小圃,作为读书栖息之所。有所心得即赋诗写其趣。其中一首云:“风清云净雨初晴,南亩东阡策杖行。幽鸟似知行乐意,绿杨烟外两三声。”宛然有孔夫子与其弟子“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论语·先进》)的气象。同时他针对屯田的弊病,写出《屯田谣》:“人死粮不死,人逃税不逃。胎头与黄发,未免困征徭。”对于饱受盘剥的屯民给予深切的同情。

成化十七年(1481年)六十三岁的段坚致仕回到兰州。次年,他在兰州城南皋兰山下购地一块,筑土屋数间,庋藏经史子集等典册,置整套籩豆罍爵等礼器,取陶渊明《移居》、《饮酒》诗“昔欲居南村”、“青松在东园”诗意,题门匾为“南村”、“东园”,日与友朋谈经论道,读书思考,徜徉于名山林泉之间,咏诗自乐:“南村卜地遣余闲,水绿山青杖履间。风月亭台谁得占?莺花富贵我先扳。追陪益友闻高论,景仰前贤读订顽。理欲介然明白后,寸心似觉与天宽。”同时,授徒讲学,按时按节举行祀礼,阐扬儒家学说,他有一首七律,写的正是这种生活:“年老疏慵合挂冠,挂冠事事得心安。诗书礼乐教儿习,禴祀烝尝在我殚。双鬓已添新样白,寸心不改旧时丹。纲常事大如天地,有志为人敢自宽。”

段坚在兰州的日子里,主要精力放在讲学授徒方面,辛勤培养了一大批杰出人才。其中有个名叫周小泉,山丹卫(今甘肃山丹)人,后来移居秦州(今甘肃天水)。他二十岁时,听人讲《大学》首章,有所触动,方才读书问字。后来从军临洮卫(今甘肃临洮),驻防兰州,戍守墩台。他听说段坚为诸儒讲理学,常去站在一旁听讲,将学到的一些修身养性的道理,常常付诸实践。过了一段时日,诸儒让周坐下听讲,不久让周坐着讲学,既而成为畏友,学有疑问,相互讨论。段勉励周圣贤是可以学习的,并指明学习途径。段强调:“要立志高远,非圣弗学。”周心有灵犀一点通,答道:“惟圣斯学。”成化四年(1468年),段坚去秦州访周小泉,讲论性理之学,并赠诗曰:“白云封锁万山林,卜筑幽居深更深。养道不干轩冕贵,读书探取圣贤心。何为有大如天地,须信无穷自古今。欲鼓遗音弦绝后,关闽濂洛待君寻。”对周小泉的学术研究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后来周小泉成为著名的理学家。

段坚还为兰州培养了一大批杰出人才,他们是明景泰七年(1456年)乡试官顾忠、四川按察使陈祥、兰州卫千户周海、兵部尚书彭泽、河南陕州(今河南陕县)知州陈范等。

段坚孝敬父母,友于兄长,治父母俗遵循古礼。居家坚守儒家礼仪,崇尚礼义,凛然成为乡邦典型。段坚悲天悯人,乐于助人。友人唐廷器曾做山西浮山知县,但廉洁自守,致仕回兰,穷困而卒,以致贫不能葬,段坚为之置棺木而安葬,并为之撰墓志铭。乡贤石执中曾孙因家贫被卖为奴,段坚出资赎回。其师周麟故后,段坚抚养其遗属等等不一而足。

成化二十年(1484年),段坚病卒,肃王甚为伤悼,地方官员、门生弟子莫不奔哭于灵前。门生私谥为文毅先生。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南阳府朱徵巡历兰州,出资在段坚故居近侧东关大道上,建三楹牌坊,上书“理想名臣”,以表达南阳百姓对段坚的崇敬之情。这座牌坊一直矗立至上世纪三十年代,成为段坚的纪念碑。

同类推荐
  • 民国守护者

    民国守护者

    二十世纪初,山西晋商豪门王氏家族诞生了一个含玉而生的男孩,他并不是懦弱的贾宝玉,反而民国的历史在他的巧妙斡旋下发生了走上了一个微妙的轨道!努力再努力,奋斗再奋斗,征战华尔街,共舞银行家,游走于金融圈,他的名言是,钞票只是我签字本上的几个数字!挥起大砍刀,挥舞再挥舞,杀戮上海滩,刀劈东洋倭,猎杀与热血江湖,他的人生性条是,敢惹老子,砍死你丫的!你如果想见识民国的波浪壮阔!那请紧随他的脚步!他回带你走进不一样的历史往事!—————————————————————————————注:写书不容易,或许小弟的文笔情节不到家,喜欢的请收藏一下,挑剔的请指出不足之处,严肃的请捧着红楼梦悄悄的离开……!另:推荐朋友之书《龙在喘气》喜欢异界军事的去看一下!
  • 大宋节度使

    大宋节度使

    冯道:“王侯将相不作想,但求平稳过一生。”只看五代之罪子如何搅动风云。北宋初,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武将式微,节度使不过是给那些有功勋的老臣的虚衔,但唯有一人,领兵在外皇帝皇帝无所顾虑。居定州北拒辽国;领十万兵纵横漠北;不干内政,却无人敢动……
  • 荡元

    荡元

    大学生张天乐机缘巧合之下带着福利兑换系统回到了当年宋末崖山,死里逃生之后本想普普通通过个富家翁生活,却是被元兵赶尽杀绝。张天乐振臂一呼:“我重上梁山建立根据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人民的力量是无穷的,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鞑靼铁蹄肆虐天下,神器蒙尘,且看小小人物如何撑起一片天下。
  • 穿越之玩转古商

    穿越之玩转古商

    一朝穿越,来到了个架空时代。关键是人家穿越的要么是什么富贵人家,要么是什么厉害的江湖人士,为什么自己还是个普通人?我要逆袭,我要挣钱,把现代商业开在古代!别问我是谁,一穿越的小青年。
  • 既寿永昌之三国

    既寿永昌之三国

    三国是最令人追崇和怀念的时代,最令人热血沸腾的历史,从没有像这个时代一样,诞生出如此众多名留千古的谋臣武将,本故事发生在汉献帝初期,群雄争霸,混乱未明之时。传说高祖皇帝刘邦遗留下一个宝藏和一块关乎天下的灵石,有道是"得灵石者王天下。"尹仁和吕布合力诛杀了董卓,接下来却不知何去何从了。一切精彩故事有待呈现……
热门推荐
  • 足坛第一后卫

    足坛第一后卫

    21世纪的足坛最缺的是什么?不是挥舞着钞票的老板!不是充满激情和实力的教练!也不是天赋满满的前锋!更不是充满创造力的中场!你想说难道不是不失误的门将吗?当然不,后卫才是那种不起眼,但急缺的稀有人才!看杨峰重生后,在欧洲大陆闯出自己的一番天地!能踢球,实在是太棒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远古上界

    远古上界

    天云大陆上一个普通人一次偶然得到远古【天帝丹】,强势崛起之路上遇到了天云大陆千年来最为混战的时刻,十大世家与皇族的惨战中且看丁引如何强势崛起,如何义薄云天,而后搅乱天下,破开天云大陆的千古之谜,天云大陆哗然大变,远古的尘谜一点点的被丁引撕开一道缝隙,直到踏进远古上界,续写自己的辉煌。==========================================《远古上界》很需要每一个读者的支持,在这里拜求大家多多收藏。普通读者qq群:185290843(验证为起点昵称)推荐战斗qq群:91806964(验证为投推荐票记录)
  • 血之杀神

    血之杀神

    “这魔女身材真不赖!”身为神界高徒,莫枫竟跑到魔界吃豆腐,不料惨遭发现,还没来得及逃跑就被扒光……谁知一番纠缠,莫枫竟炼成神魔古武诀:血色双瞳!从此他霸绝三界,建势力,夺城池,抢美女,伐天下!挡我者死,逆我者亡,试看莫枫如何集神魔一体,征服三界,登顶称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高参

    高参

    1941年武汉,徐智良受中共地下党委派,潜入汪伪湖北省府内部担任参事。汉口军统特务头子唐健怀疑其身份,故意将芦杆军偷运奎宁的情报透露给汪伪特务处金海波,金海波受舅公,亦是保安司令部司令杨奎山的参谋董卿如点拨,欲借奎宁事件打击政敌,立功邀赏,将齐翰坤逮捕。此事惊动了日本特高课。于是,新四军地下党与国民党军统、汪伪特务处、日本特高课之间展开了一番番惊险的博弈。在步步为营中,徐智良深入虎穴,逐渐获得杨奎山的器重,成为高参,虽然凶险莫测,但从此扼住了敌人的咽喉。这是一部别开生面的谍战长篇。故事历史清晰,人物真实,谍战与柔情,惊险重重,高潮迭出,同时富有运筹帷幄的智慧,颇具读书阅世知人处事之用
  • 风之砂

    风之砂

    一个没有金发的世界,突然出现了一名金发的女子。她的出现,像投入湖面的石子,让世界因此掀起波澜。她究竟因何出现?又是否与失衡的世界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弱肉强食,是否才是世界不变的真理?“一个人只有真正的强大了,才会不惧外敌,不怕内患,始终将自己的生命,自己的人生,牢牢的握在自己手里。”“你,我,他,世界的一切,不过是这风中的一粒砂,世间根本没有绝对的强大,万物终有消散的一天。”
  • 紫罗兰的眼泪

    紫罗兰的眼泪

    本书是一部爱情小说,讲述被爱情重创过的姚梓陌应朋友之邀,来到一座陌生的城市任教。在那里,戴妍的出现让早已心如死灰的他再次坠入爱河。就在他们冲破重重阻拦,即将修成正果之时,姚梓陌的前女友席妍——那个曾经狠心抛弃他的人,却再次进入他的生活,并且带来他们爱情的结晶——他们的孩子浩天。一边是重燃他爱情之火的未来妻子,一边是让他刻骨铭心的旧日女友,而他特殊的身份——姚氏集团的唯一继承人,更使他不能随心所欲的选择。面对爱情,被亲人、家族、事业裹挟着的姚梓陌该何去何从?本书情节耐人寻味,适合大众读者。
  • 我是昊天塔

    我是昊天塔

    我叫洛桓,原本过着一个普通高中生该过的生活,但是因为她的出现,我的得知道了自己的真实身份,一场冒险就此拉开.....
  • Beacon Lights of History-III

    Beacon Lights of History-III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