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借助新县城及工业集中发展区建设等有利条件,加快房地产业发展。发展与房地产业密切相关的装修、装饰、家具、物业管理及交易市场等,带动其他服务业和建材业等发展,为促进城镇化和扩大就业创造良好条件。“十一五”期内预期开发商住楼及经营房380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1万户(约为80万平方米)。
11.2.2.4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
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要坚持统筹规划、适度超前、优化结构、改善布局的原则,增强其对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支撑和保障能力。
(1)以新县城为中心,构建新的交通网络。应抓紧完成潆新公路仪陇段、新马公路改造、县城客运站点、嘉陵江新政港口、新政嘉陵江大桥仪阆公路、仪蓬公路、仪广公路、马巴公路仪陇段及农村公路等建设项目,加快通县、通乡、通村公路建设,做好南(充)广(元)和南(充)巴(中)高速公路仪陇段的前期工作,构建以新政镇为中心,以金城、马鞍为枢纽节点,与高速公路相连接,乡镇之间、县内县外快速直通的交通路网。加强农村机耕道建设和乡到村公路工程建设,实现水泥路、柏油路通乡,公路通村或组。
(2)加快水电及天然气资源开发利用。应积极进行第三期农网改造和城网改造,努力提高供电质量和服务水平。全面完成新政电站建设并如期蓄水发电。加快输变电线路网络建设,优化城乡电网结构,提高电力输送能力。抓好天然气主管线的规划和建设。
(3)加强骨干水利设施及安全饮水建设。要以农村饮水安全、农业灌溉及防洪等水利建设为重点,坚持“大中小微相结合、蓄引提相结合、新建与挖潜相结合”和“效益为主、户办为主、小型为主”的方针,在巩固完善现有水利设施的同时,认真抓好思德水库及配套工程、病险水利整治、安全饮水、红层找水等项目的争取和实施,大兴“户办微小水利”。继续加强县城和重点集镇防洪体系建设,提高防汛水平。积极做好亭子口水库渠系配套工程仪陇段建设。“十一五”期间应新增有效灌溉面积5万亩以上。
(4)开展土地整理,提高土地质量,补充建设占用耕地数量,实现耕地占补平衡。
11.2.2.5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
“十一五”期间,应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摆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地位,认真统筹人与自然关系,实现和谐发展,友好共存,使全县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得到较大的改善,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要争取每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下降到120立方米,每万元GDP能耗下降20%以上;抓好重点耗能行业和企业节能,推进交通运输和农业机械节能,推进新建住宅和公共建筑节能,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大力推进节水节地节材,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建立垃圾分类收集和分选系统,不断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大力倡导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消费方式;加强对各类废物的循环利用,推进企业废物“零排放”;加快再生水利用设施建设以及城市垃圾、污泥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降低废物最终处置量。政府机构推行绿色采购。建立农村循环经济模式,转变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和农村生活污染,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建立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基地,大幅度降低农药、化肥的使用量,建成一批生态示范区,形成农业发展的循环经济环境。
(2)以项目建设为支撑,实现嘉陵江流域绿色生态屏障战略目标。重点是要抓好国家级生态示范县建设和退耕还林工程成果的巩固,实施好生态建设方面的项目。抓好生态林的划分界定工作,尽早实施生态效益补偿制度。重点保护嘉陵江、仪陇河、消水河等流域水质,扩大两岸的林草植被。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面积达到600平方公里,防止和减少水土流失。城镇绿化率达到38%以上。嘉陵江总体水质达到三类水质以上。工业集中区通过IS0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3)加快城镇环保设施建设和建立有偿排废制度。坚决改变先污染后治理、边治理边污染的状况。在新政、马鞍、金城等小城镇建设中,要切实抓好污水、垃圾、废气处理设施建设。进一步健全环境监管体制,提高环境监管能力,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在减少城镇“三废”排放量的同时,加快城镇环境综合治理,加快环境优美型小城镇和试点村建设,为城乡居民提供舒适的人居环境。
(4)全面实施以沼气为主的农村新型能源建设,加强农药管理和推广无公害栽培技术,防止水源和土壤污染,改善农村生活环境。
(5)引导、鼓励农村生态移民。政府应创造条件,建立生态移民点,引导农民迁到环境卫生条件较好的地方居住。“十一五”期间宜集中解决大寅、九龙、灯塔等乡镇的边远、干旱地区农户的搬迁问题,力争全县生态移民2000户。
11.2.2.6以新县城建设为突破口,加快推进城镇化,打造各具特色的小城镇
城镇化应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全面推进、注重特色的思路,坚持产业带动、功能配套、积极引导,促进乡村人口向城镇流动迁移,打造各具特色的城镇体系。到2010年,争取全县非农业人口达到30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28.5%,全县建城区面积达到38.4平方公里,城镇居民住房面积达到人均30平方米。
(1)抓好新县城的建设和功能配套完善。要按照建设川北山水特色城市和集中工业区“双星”布局特色,加快城市路桥绿化、照明、供排水等体系建设,积极配套建设县文化馆、博物馆、体育中心、中学等文教设施、购物中心、物流中心等商贸设施,发展为集中工业区配套的生活居住片区;积极完善城镇的社区服务体系,建成全县政治、经济、交通、文化中心,形成强大的集聚力和辐射力。2010年建成区面积达到6.4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达到6万人。
(2)加快“一城二副十点”的城镇体系建设。构建以新县城为核心,以金城、马鞍为重要支撑点,以四条发展轴线上重点集镇为网络的城镇体系,依据各自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和经济条件,发展特色经济,壮大城镇建设基础。采取分类指导原则,促进“一城二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发展。尤其是要注意采取多种措施,充分利用金城镇的闲置资产搞活经济,稳定现有的商贸和加工企业,使其不因县城迁建而经济下滑,促进金城镇经济尽快回升和繁荣。
(3)加快户籍制度等改革力度,以制度和政策创新促进城镇化进程。大刀阔斧地进行户籍管理制度改革,重点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家属及返乡创业人员进入城镇,发展二、三产业,增加城镇人口。大力推进房地产开发,保障经济适用房的市场供给和价格控制水平。加快建立健全社保体系,以优惠政策引导农民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
11.2.2.7“以人为本”,全面推进社会事业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十一五”期间,应以加强教育、文化、卫生发展为重点,以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为基础,稳步改善和提高全县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发展环境,推进社会全面进步,努力形成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全有序、和睦相处的局面。
(1)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要围绕义务教育公平化、高中教育普及化、普职教育均衡化和成人教育大众化的目标,优化教育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和布局。公共教育资源要向农村倾斜,继续实施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加强农村中小学的危房改造,巩固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和水平。大力发展高中教育,加快优质高中建设,提高初中升学率。强化职业教育和农村远程教育,优化职业教育结构,科学设置专业体系,重点培养技能型的实用人才,争取“十一五”期间结合劳动就业部门培训农民工20万人次以上,培训下岗人员5万人次以上。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增强学校自主办学活力,力争在发展民办教育及职业培训机构上有新的突破。
(2)加强卫生事业建设,努力提高卫生和医疗服务水平。要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公共卫生安全防范能力和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能力。加强农村卫生体系建设,稳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村级卫生组织覆盖率达到100%,农村改水受益人口达到75%以上。集中力量建好县人民医院、中医院和保健院迁建。强化对结核病等地方疾病的防治工作。到2010年基本建成较完备的公共卫生、医疗服务、预防保健和卫生监督体系,总床位控制在1600张左右,孕产妇、婴儿死亡率分别下降25%、20%,居民平均期望寿命达到7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