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吸引物的特色,实质上是客观存在的旅游资源使旅游者产生某种集体观念意识即文化的反映。农业生态资源和历史人文资源特色,反映的是农耕文化和农村历史文化特色。乡村旅游所包含的部分自然生态资源特色,反映了为旅游者所共同认知的某种文化品位。文化品位是特色乡村旅游吸引物的精髓之所在。培育、拓展特色乡村旅游吸引物,就是必须重视挖掘、保护、拓展和提升吸引物的文化品位。对自然原生态资源、历史人文资源,重要的是进行特色文化的挖掘和保护。对现实的农业生态、人文活动、旅游业资源产品,则应十分重视拓展、提升其文化品位,以形成旅游特色和旅游发展新的生长点。比如,为了提高乡村旅游吸引物的文化品位和吸引力,可以将农业生态环境与教育、科普结合起来,建设各类教学、科普基地;利用现代科技,创造、展示、模拟、营造农业新成果和古代文明;根据现代餐饮与文化、健康的关系,拓宽拓深乡村饮食文化。
培育、拓展乡村特色旅游吸引物,必须充分重视市场差异化和市场比较优势。旅游吸引物的差异性和比较优势,是具有价值的特色,也是乡村旅游业活力的源泉。作为旅游产品,尤其是旅游资源产品,有的得天独厚,天然就拥有市场优势,只需要做好保护工作即可。而较多的乡村旅游吸引物,则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及变化,注意培育、扩展其市场差异和比较优势。如根据现代旅游要求主动参与、竞争、刺激、快节奏、个性化的需求特征和养老业渐兴的趋势,各地乡村可考虑结合自身的地理、气候、农业生态及人文特点,有选择地与其结合起来,形成新的乡村旅游差异和优势。不同区域乡村,根据不同区域的人文活动需求,也可不断推出不同的专项旅游,来培育或扩展其市场差异。如在城郊乡村,可发展“做农家饭”、“种农家地”、“编织手工艺品”等专题旅游活动,建立上班族、退休族、学生族、商务族、家庭等农(乐)园。这样,既增强了乡村旅游的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也丰富了乡村旅游的内容和淡季旅游品的供给,对增加农民转移就业和提高乡村旅游经济效益都有意义。
乡村旅游同城市旅游相比,最大的特色就在于旅游吸引物的自然生态属性。可以说,乡村旅游就是生态性旅游,是一种对环境友好的旅游活动,是以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作为基础和支撑的。发展乡村旅游,自然应十分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必须在生态环境与旅游开发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观指导下,正确地选择旅游发展模式和开发战略,既使生态环境能得到有效保护与改善,又使乡村旅游能够可持续发展。
(3)抓好旅游基础设施和农村人居环境建设。乡村旅游基础设施,主要指交通、电、水、通信设施和服务设施,后者又包括住宿、餐饮、娱乐、保健等设施。目前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整体滞后,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条件也就相对薄弱。首先是交通问题,除开城郊乡村,不少有价值的乡村旅游地往往由于交通困难而得不到开发利用或开发利用较差。“要想富,先修路”,发展乡村旅游同样是这个道理。应当通过政府投入,或通过民建公助、社会捐建、集体修建、互助合作及招商引资等办法,先行解决好交通问题,这包括从客源地到达旅游目的地的交通和旅游地内部的交通问题。服务设施的好坏,对客源的影响也非常直接。针对目前乡村旅游服务设施普遍较差的状况,应重点推行改用自来水、改厕、改灶、改圈(猪圈、牛圈等)、改用沼气等措施,先行改善住宿、餐饮等生活条件,再逐步完善娱乐、休闲度假等服务设施。应十分重视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结合新农村建设要求,搞好村容整洁、环境保护,为乡村旅游和乡村整体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4)重视培训和规范服务,不断提高乡村旅游服务水平。旅游服务,是一种精神产品,是一种无形的旅游产品形式,包括旅游总体产品即一次旅游全过程的服务和单项产品即某一具体旅游消费的服务。旅游服务,是旅游产品的重要构成要素,日益受到旅游学者和旅游者的重视。国外学者Kotler(1996)在把旅游产品分为五个层次时,认为第一层次即核心产品就是无形的服务。农民在从传统农业转向旅游服务业时,一般都传承、保持了传统、纯朴、热情、诚实的服务,具有不同于城市旅游的鲜明浓郁的人情味,深受旅游者喜爱。但作为产业发展,这又是不够的,还必须按照现代旅游服务的理念、服务方式和经营方式不断地有所提高。这就要求各地政府和行业协会,要积极重视和及时加强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学习与培训,包括组织他们外出学习、观摩、考察,不断增强现代旅游服务意识和经营服务水准。在乡村旅游的起步成长阶段,结合普遍教育培训,应适当规范服务标准和服务方式,引导农民较快适应新兴产业发展的要求。尤其是要重视乡村旅游经营服务人才的培养和使用,通过具有较高素质的能人、强人的经营服务示范效应,带动具备旅游资源的乡村尽快形成产业气候,或推进乡村旅游尽快上规模、上水平。
(5)积极发挥政府培育乡村旅游市场和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职能。由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市场发育不完善,乡村旅游市场更是处在起步阶段,由政府承担起一定的乡村旅游市场的培育职能是非常必要和至关重要的。事实上,各地的乡村旅游也大多是在政府的倡导和支持下发展起来的。政府培育市场,主要是在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市场主体培育、前期市场运行的组织、市场体系建立、市场规则等方面加强引导、扶持和规范,为市场机制正常、有效地发挥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调节作用创造条件。政府培育市场是为了促进市场的发育,而不是替代市场。
由于旅游经济是注意力经济,旅游的品牌和知名度对乡村旅游的发展十分重要。而品牌和旅游地形象又是一种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占有性,单个农户或企业一般无力也不愿意投资提供,市场机制的作用在这里完全失灵,这就使得政府还必须承担起这种公共物品的供给。在经济条件较差的乡村,政府应尽可能地承担起包括旅游品牌塑造在内的公共物品的生产和供给。而在经济条件较好的乡村,政府则可以组织有关企业和农户共同参与品牌和旅游地形象塑造。除了传统的农事节庆、民俗文化风情外,在品牌和形象塑造时尤其应注意差异化营造。要通过特色鲜明、不断翻新、层层深入的营销系列,持续不断地吸引旅游者的注意力,才可能塑造出一个较稳固的旅游品牌形象。
此外,为了推动乡村旅游发展,政府还应注意抓好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等工作。要按照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干部尤其是执法人员的执政(法)水平,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既要使政府管理“不越位”,又要使该“到位”的都“到位”,这才能真正促进乡村旅游持续、健康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