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98400000034

第34章 芭拉蒂·穆克吉对奈保尔的模仿与超越(1)

引言

芭拉蒂?穆克吉于1940年生于印度,1961年获得英语硕士学位后离开印度去美国留学。之后,她与加拿大作家克拉克?布莱司结婚,并于1969年获得爱荷华大学英语与比较文学博士学位。经过印度、加拿大和美国三地的不断辗转后,1980年,穆克吉夫妇最终定居美国,由加拿大公民变为美国公民。1988年,她以短篇小说集《中间人》获得美国“全国图书评论界奖”。印度学者注意到,作为印裔美国小说家的穆克吉已经受到了世界各地评论家的高度关注。“她被大家公认为表达流亡与移居意识的代言人。”穆克吉二十多年的创作可以分为三个时期进行研究。从1971年出版处女作长篇小说《老虎的女儿》到1979年为第一个时期即流亡或曰自我流放时期;从1980年到1988年为第二个时期即自动流亡到移民定居的过渡期;1989年到1997年出版长篇小说《留给我》为移居期。与“殖民文学之父”吉卜林影响了一些殖民文学作家相似,奈保尔的后殖民创作对于一些后殖民作家也产生了深刻影响,这以他对穆克吉的影响尤为明显。在穆克吉的创作道路上,奈保尔是一个挥之不去的影子。她曾经声称,进行文学创作时,奈保尔是她 “心目中的榜样”。她还说:“我在自己身上隐隐约约地发现了奈保尔的影响痕迹。”1985年,穆克吉出版的短篇小说集《黑暗》(Darkness)在书名上便可见出奈保尔1964年出版的印度游记《黑暗地带》(An Area of Darkness,又译《幽暗国度》,下简称《黑暗》)的影响。晚于奈保尔进行文学创作的穆克吉对大她八岁的奈保尔不仅只有文学技法上的继承,还有艺术思想方面的超越。本文试图从几个方面对此问题进行探讨。

第一节 关于印度的观察与思考

同为印度后裔,奈保尔和穆克吉在作品中不可能回避印度。相反,印度成为他们艺术描写的重要对象,成为他们的作品在英语世界走俏的东方元素。他们书写印度的文体既有自传体游记,也有小说。客观来看,他们在对印度文明的观察和思考上存在一些相似之处。这些相似反映了两位印裔流散作家在世界移民大潮汹涌澎湃前的本能思考。这种思考本身带有前后相因的成分,体现了穆克吉对奈保尔自觉的“学习”和模仿。

作为海外游子的奈保尔,带着童年之梦前来寻根,他期望看到一个美好的印度形象,但他的“西方之眼”却使他更多地看到了印度社会种种愚昧落后的东西,更令他惊讶的是,印度人对此视而不见。西方文化的批判思维和立场使奈保尔在面对印度的现实时,采取了直言不讳的辛辣讥讽姿态,这使部分印度学者异常愤怒。

奈保尔曾经说过:“我从我的过去而来,我就得写我所来之地的历史——写被忘弃的人民。我必须写印度。”奈保尔曾经三次去印度寻根,并出版了“印度三部曲”。奈保尔关于印度文明历史和现状的思考、关于甘地的评价,均集中在这些作品中。奈保尔后来说过:“印度的衰败荒凉使访问者震惊。”他对印度的卫生状况和人们的卫生习惯非常关注。他看到,印度的乡村到处是狭窄残破的巷弄、流淌污水的排水沟、狭小众多的泥巴屋子、混乱相处的垃圾、食物、牲畜和人。奈保尔以人类学家田野调查的方式进行创作,将印度的负面形象放大,展示给他心目中的西方读者,这当然会招致部分印度学者的批判。如C?查特吉怀疑,奈保尔对于印度的负面描写是否“给白人提供一本真实可信的通往印度的指南”?事实上,奈保尔自己就认为,他的书不是写给印度人看的,是写给西方人看的。印度旁遮普大学迈尼教授认为:“奈保尔笔下的印度不是我们的印度。”奈保尔的《黑暗地带》是“奈保尔式的《黑暗之心》”。他将奈保尔比作描写非洲“黑暗”世界的英国殖民作家康拉德。

同为海外游子的穆克吉认为,作为在印度出生并接受教育、居住在加拿大或美国并以英语书写印度主题的作家,她主要是想以自己的审美方式进行文学“发言”,从而再现自己熟悉的印度文明。她承认:“我的审美观是在北美接受教育和居住期间形成的。我是受美国生活与美国小说影响第一代印度作家。”穆克吉坚持反对印度学者对她的印度题材小说的责难,认为自己是美国作家,是向美国读者艺术性地介绍印度。这和某些华裔美国作家的写作立场惊人相似。这种与奈保尔相近的写作立场决定了她在描写印度时所取的西方视角。

在穆克吉的处女作、1972年出版的长篇小说《老虎的女儿》中,离开印度在外漂泊多年的塔拉,带着乡愁回到印度。当年离开印度时使她留恋的印度式时尚建筑,现在则以它的破旧不堪“震惊了她”。火车站在她看来仿佛是一所医院,里面坐满了“病人和残疾人”。在从孟买开往加尔各答的旅途中,塔拉与一个马瓦里人和一个尼泊尔人同处一个车厢。她想,这两个面容丑陋、使人恶心的东方人“将使她的加尔各答之行变得极不愉快”。塔拉后来见到印度人习以为常的麻风病女孩时,竟然恐怖尖叫起来:“不要碰我!不要碰我!”塔拉对印度人物场景的反应与奈保尔第一次印度之行几乎没有什么两样。有人评价说:“塔拉目前的思想意识扎根于她的美国生活……她对印度的反应是观光客或外国人的那种。”塔拉眼中落后而恐怖的印度折射了穆克吉心目中负面的印度印象。在1989年出版的小说《嘉丝敏》中,穆克吉笔下的印度是一个充满了种姓之间血腥冲突的“炸药桶”。她还栩栩如生地描绘了嘉丝敏和其他女性在野外入厕的场景。她写道:“然而,对这些住在附近的妇女而言,野外入厕是建立友情的最佳时机。她们一字排开蹲着,嘴里喋喋不休。我喜欢听她们说话。”这种自然主义描写与奈保尔简直如出一辙,惟一不同的是,穆克吉写的是印度女性,奈保尔写的是印度男性。他们将印度社会的“原始”一面快餐似地摆放在西方的阅读平台上。

奈保尔认为:“印度是虚悬在时间中的国家。”他发现,印度人欠缺历史意识。印度历史的悲哀在于,它缺乏成长的过程。“在印度历史中,你看到一连串开始,却看不到终极的创造。”奈保尔对印度历史的武断在穆克吉那里也有回音。穆克吉在1977年出版的与丈夫合著的印度游记《加尔各答的日日夜夜》中写道:“当然,美国才是我的所爱……美国历史更少让人迷惑不解。”相反,在穆克吉看来,印度历史全是不可阐释的事件。印度的历史事件“没有必须的起因”。这种关于印度与美国历史的二分法不自觉地折射了穆克吉隐秘的东西文化观。她坦率地承认,长期漂泊海外,她对区别于印度循环时间观、具有起点和终点的西方线形时间观有着清醒的认识。这使她身上的印度性变得越来越脆弱。她和奈保尔一样,均带着西方之眼重新打量印度,以线形进步/停滞循环的二元对立法“发现”了印度历史的“不可阐释”。

甘地是印度独立运动的领袖,是现代印度的象征。奈保尔对甘地的社会实践、宗教思想、民族主义意识等各个方面都进行了解构性评价,其基调是贬斥。奈保尔将甘地的一切活动皆与印度的“象征性”联系之。在他看来,甘地亲手操作的纺车被吸纳进“庞大的印度象征体系”中,很快丧失应有意义。它是“达到精神虚无的支撑”奈。奈保尔似乎发现了甘地的一种“洞察力缺陷”,即只具宗教意识而缺乏明确的民族(种族)意识。他特意引用托尔斯泰的话,甘地的“印度教民族主义玷污了一切”。按照奈保尔的逻辑是:“印度缺少意识形态,这是甘地和印度的双重失败。印度人民没有国家观念。”印度学者巴特尔认为,奈保尔是错误的,因为:“如果不是甘地,谁又赋予印度人以国家观念?奈保尔没有意识到,他忽视了甘地的伟大业绩,从而扭曲了自己的视线。”

与奈保尔对甘地的直接贬斥和责难相对应,穆克吉却是以小说虚构的形式对甘地的伟大形象进行后现代式解构。她在1985年出版的短篇小说集《黑暗》中收录了一篇题为《虚构的暗杀》的小说。这篇小说以印度旁遮普邦一个锡克教老人即“祖父”回忆暗杀甘地的方式,将甘地放在想象的语境中进行丑化。“祖父”认为,甘地在1947年印巴分治时负有历史责任,因为,他昏庸无能:“但是,甘地这个精神领袖,他对邪恶罪孽又能明白几分?像他那种一头雾水的脑袋怎能看清脚下的粪堆。”“祖父”认为,甘地应该对印巴分治期间印度教徒、穆斯林和锡克教徒之间的宗教大屠杀负责,是他使那些失去丈夫的妇女出于寂寞而勾引男人。“我们是堂堂正正的男男女女,但被吃恰巴底(一种印度食物)的甘地拽进了耻辱的情境里……甘地伤害了我们的妇女……甘地是妇女的敌人。因此,圣雄甘地成了我的敌人。”这就是“祖父”欲暗杀甘地的荒唐理由。“祖父”还恶毒地称:“在我看来,甘地这个禁欲者是历史上最大的强奸犯。”“祖父”的叙述还包括甘地与信徒见面并被暗杀的场景以及寡妇勾引男人的色情场面,颇有东方主义的叙事痕迹。这样来看,《虚构的暗杀》实际上是借一场虚构的暗杀行诋毁丑化甘地之实。和奈保尔一样,穆克吉也忽视了甘地领导印度取得民族独立的伟大业绩,以骇人听闻的“强奸犯”一词粗暴地颠覆了甘地的正面形象,伪造印度现代史,从而真正地扭曲了她自己的视线。

穆克吉虽然在某些方面继承和模仿奈保尔,但他们在某些方面还是有所不同。例如,奈保尔在20世纪90年代后,明显改变了对印度的刻板印象,发现了印度富于活力的一面,对甘地也借助印度人的内部视角进行客观而正面的评价,但在穆克吉那里,即使在她1997年出版的最新小说《留给我》中也很难看到对于印度文明的积极赞美。这似乎与他们书写印度文明的艺术动机有关。在“无根人”奈保尔那里,印度是他的寻根之地,他一再走进印度的怀抱,其心态会随着时间推移和印度的积极变化而阴转多云;而文化灵魂美国化的穆克吉则纯粹只将印度作为一个文学道具,作为她探索第三世界移民如何为第一世界接纳同化的主题的引子和屏风而已。换句话说,穆克吉对奈保尔的继承模仿本身就蕴藏了超越变异的因素。这在穆克吉对自己文化身份的思考和第三世界移民问题的观察中表现得尤其明显。

第二节 关于流放之痛的“模仿写作”

后殖民理论家赛义德说过:“某种程度上,早期的奈保尔也是一位现代知识分子流亡者。”瑞典文学院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词说:“奈保尔是一个文学世界的漂流者,只有在他自己的内心,在他独一无二的话语里,他才真正找到了自己的家。”“瑞典文学院二〇〇一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辞”,奈保尔既是一个“内在流亡者”即没有自己的精神归宿,也是一个“现实流亡者”即没有自己的祖国。因此,许多印度学者联系到奈保尔心中的流亡意识来阐释其身份认同危机。他们认为,就奈保尔而言,流亡和家园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奈保尔流亡的基本动机是“寻求身份认同。他的创作便是发现自我的过程。当被一刀斩断实际的家园以后,他用语言来重建小说中的家园”。印度学者潘沃尔说:“奈保尔对自我身份和周围世界的探索,如关于民族、历史、族群和文化的探索,已经形成一种广义的‘自我流亡诗学’。”巴特尔说,奈保尔可以说是“双重流亡或曰二次流亡者”。他属于彻底的文化无根:“我们可用不同的术语来表述他的身份,如被放逐者、侨民、流亡者、移民、避难者或无家可归者。”

正如乔西所言:“奈保尔的印度书写本质上是对自己的一种身份追问。”奈保尔关于自己的身份探索主要通过《黑暗》来表现,后持续到《百万》中。奈保尔接受诺贝尔文学奖发表演讲时说:“我去了印度一年,那是我祖先的国度。那次旅行将我的生命分成两半。”这里的“两半”指他心目中印度记忆与印度体验的极不协调,指他的文化身份追问遇到了严峻挑战,一种“分裂的意识”由此产生。背负文化疏离心态的痛苦无奈,奈保尔对近在咫尺却又仿佛远在天涯的印度无法达成文化身份认同。奈保尔的确踏上了去印度的文化寻根之旅,但在他眼里,印度人全都是陌生人,就连印度的自然景观也过于苍凉杂乱,让他感觉格格不入。他在《黑暗》中叹息道:“身在印度,我总觉得自己是一个异乡人,一个过客。”奈保尔无法完成印度文化身份的建构,也就不能与娘家的印度人达成亲戚认同。第一次到印度的寻根之旅也就草草收场。有人评价说:“虽然奈保尔对印度的了解不可谓不多,但他仍然未能成功。对他而言,印度仍然是一个黑暗地带,不管他如何声称自己身在其中,他仍是一个局外人(outsider)。”第二次印度之行还是没有解开奈保尔心中对于印度文明的“陌生”情结:“印度,这个我1962年第一次探访的国度,对我来说是一块十分陌生的土地。”纳拉辛哈说,奈保尔所经历的是“无家无根者在无国无宗教也无赖以生息的价值信仰的情况下的痛苦体验”。这很准确地点出了奈保尔的悲剧所在。

同类推荐
  • 我们都是自命不凡的人

    我们都是自命不凡的人

    《我们都是自命不凡的人》是“无龄感三部曲”的第三部——无龄感事业。人到中年,创业失败,该如何面对呢?是该自怨自艾还是重振旗鼓?作者在这本书中给自己了一个答案——不妨先带着理想、带着愿望、带着老友出走,寻找在路上依旧年轻的自己。始终保持着奋发的赤子之心,再晚的开始都会是新的开始。“顽主”们已经成熟,回首这辈人的历程,仍如年轻时的潇洒随性。生命充满蹉跎也充满喜悦,唯有保持心中那份热情,才能拥有无龄感的人生,无论生活如何锤炼,我们都依旧自命不凡。
  • 与时代同行

    与时代同行

    立独行的思想者精神家园的守护人,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一次文化盛宴。本书回顾作者三十年的思想和文字历程,其中有一个转折点,从专业研究兴趣上说,从语言哲学转向了政治哲学;从社会文化立场的表述上说,从为改革开放摇旗呐喊变为既支持、又反思,在表示应当坚持改革的同时,更为注重改革中社会公正和人民利益的内涵。其中,不变的则是始终要求思想解放,继承和发扬“五四”新文化运动倡导的启蒙、民主、科学、理性。
  • 希腊神话故事(四)

    希腊神话故事(四)

    天和地诞生的时刻,大海在咆哮,汹涌的波涛拍击着海岸。鱼儿在水里嬉戏、玩耍,鸟儿在空中展翅歌唱,大地上奔跑着成群的动物,但是却缺少一个具有灵魂的、能够主宰一切的高级生物。这时,普罗米修斯降生了。这位先觉者是神祇的后裔,他的父亲是地母该亚与乌拉诺斯所生的儿子伊阿佩托斯。普罗米修斯异常聪慧,他知道天神将种子藏在了泥土中,便手捧泥土,和着河水,按照天神的模样将泥土捏成人形。待泥人捏好之后,他又从动物的灵魂中摄取出善与恶,将它们封进泥人的胸膛里。这一切完成之后,普罗米修斯请来了天神中的智慧女神雅典娜;雅典娜对普罗米修斯创造的泥人深感惊奇,她朝这些具有一半灵魂的泥人吹起了神气,使它们获得了真正的生命。
  • 温暖的故事--寒冬里那丝暖意

    温暖的故事--寒冬里那丝暖意

    《寒冬里那丝暖意》从作者孙瑞林已发表的故事中精选出45篇,每篇作品都以灵动的笔触和质朴的语言,讲述一个洞彻人心灵的故事。这些故事都是以真实的生活为基础,把深奥的人生道理,融入跌宕起伏的情节变化之中,让读者在潜移默化中,心灵得以滋养,情感得以温暖。本书的故事中有你、有我也有他,只要你翻开它,就会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寒冬里那丝暖意》的每篇作品都犹如一杯咖啡,让你从中品味出幽香深远的韵味。
  • 经典外国文学:佛罗斯河畔上的磨坊(英文版)(套装共7册)

    经典外国文学:佛罗斯河畔上的磨坊(英文版)(套装共7册)

    George Eliot's novel The Mill on the Floss, orginally published in 1860 as three volumes. Maggie Tulliver is the protagonist and the story begins when she is 9 years old. Maggie Tulliver's entire life has been spent in the shadow of Dorlcote Mill on the River Floss with her beloved older brother, nuoha.com Mill on the Floss is the story of Maggie Tulliver's search for love, and acceptance by her family and community, and of her need for intellectual and spiritual growth. Her relationship with her older brother Tom, and her romantic relationships with Philip Wakem and with Stephen Guest constitute the most significant narrative threads. Misunderstood Maggie Tulliver is torn. Her rebellious and passionate nature demands expression, while her provincial kin and community expect self-denial. Based closely on the author's own life, Maggie's story explores the conflicts of love and loyalty and the friction between desire and moral responsibility. A classic work of 19th ce
热门推荐
  • 这个女帝很败家

    这个女帝很败家

    一朝穿越,竟变成了凰羽王朝的女帝,国家仍有外患,奸臣当道,看她如何扮猪吃老虎……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巫师凶猛

    巫师凶猛

    PS:本书刚过五万字却有50万点击,您不想一看究竟吗?保证不是刷点的哦~!前8节是深沉的感情戏,第9节开始全部是爽文。简介:破译《楚辞》,古蜀史诗。男主角:“泡遍美女?当啥开国大帝?呃,貌似这些事情对我来说都“太老土”了”……他,“飞羽会”的会长,不会巫术的大巫师,除了想破译失落的三星文明外,还想逆天行事,玩弄历史的命运……女主角:“我不会逃避,我只会死。”……她,温柔善良的少女,但命运让她闯入“逐鹿天下”的勇者游戏!
  • 邻家小哥哥,等等我哒

    邻家小哥哥,等等我哒

    此书暂停中,不喜勿喷,希望大家多多包涵,谢谢!七岁时,她与他相遇。十岁时,她与他同桌。十三岁时,她与他分班。整整一年的分开,让她意识到她喜欢上了他!十四岁时,他们再次相遇在同一个学校,可是却不同班!好!既然山不过来,那我就过去!从那以后黎晓就开始了追小哥哥的心酸路程,并且一去不复返!小哥哥,你到是等等我呐!
  • 天降情缘

    天降情缘

    如果你有机会穿越回到从前,会如何选择前方的道路?是利用先知的优势大赚一笔,还是寻机弥补内心的缺憾?在发觉被一块石头砸回三年前后,孟剑影心心念念的却是和某个不要脸的贱人一刀两断。却不料这让她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 新之助的温柔姐姐

    新之助的温柔姐姐

    [感谢群里的小伙伴莫清华帮忙做的封面]光华从指间流逝,轻轻吹去书上的灰尘,翻开,会看见里面描述的故事。子夜喜欢的是什么,她不知道,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她爱的一切,在这个世界。[略有些渣笔,会慢慢改进,融合《蜡笔小新》《守护甜心》《梦色糕点师》《网球王子》]慢慢欣赏。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星河大地

    星河大地

    犼,凶兽之祖。于太古时期偶遇凤凰血泣,其血成一神树,得其首枝。化为神犼,即与天地为敌,其志为屠尽苍生!!!天神怜悯众生,赐天罚。犼逃于天地大川,无人得其下落。
  • 探索未知-悠外的人文地理

    探索未知-悠外的人文地理

    探索未知,追求新知,创造未来。本丛书包括:奇特的地理现象、遗传简介、生活物理现象解读、奥妙无穷的海洋、认识微生物、数学经典题、垃圾与环境、湛蓝浩瀚四大洋、生物的行为、漫谈电化学、数学古堡探险、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古代物理知识、中国三大三角洲、中国的地理风情、多姿的中国地形、认识少数民族医学、悠悠的中国河流等书籍。
  • 千载风云付一笑

    千载风云付一笑

    他破了千军万马。却唯独破不了他的情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