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913500000200

第200章 海明威(2)

幽默小品对于海明威的意义,只是为他在同学们中博取了“文名”,其中不少走出了橡园中学的校园文学园地,署名“小拉德纳”出现在芝加哥《论坛报》上。

他高中毕业前夕的半年里,也即1916年11月到1917年5月之间,是他中学阶段的“创作高峰”时期。他担任了橡园中学校刊《秋千报》的主编,用各种各样的笔名写故事,在这段时间里,他连续写了二十多篇故事,平均每周一篇以上。

海明威中学时代的习作完全是出于一种写作欲的驱使。在这方面他似乎不是为了“出风头”,至少不像他在体育运动上表现得那样直露和强烈。他的卧房在他家三楼,很安静,里面有一台旧打字机。他的文章都是在这台打字机上敲出来的。

红十字会服役

这一年,第一次世界大战进入了决定性阶段,美国决定要“拯救世界和平”,参加“圣战”,在全国范围内从上到下掀起了一股军国主义沙文主义的狂热,提出了“神圣”、“光荣”、“牺牲”的口号。报刊上充斥着煽动武装起来的文字;学校课堂里发出动员起来的号召;著名的演员、歌星被拉来为欢送赴欧参战的炮灰们举行盛大的演出……在这种军国主义的宣传煽动下,无知的热血青年们纷纷报名参战。

大街小巷都设有募兵局的报名点,去报名点报名的人络绎不绝。

由于父亲认为海明威年龄太小,不宜到欧洲那么远的地方参加战争,再说他的视力也不好,所以海明威就想先工作一年,然后再到奥柏林学院或者伊利诺斯大学继续学习。海明威曾为校报当过记者,他很想通过当记者来磨练自己,使自己最终成为一名作家。在英美文学史上,有不少作家都是先当记者然后再专门从事写作的,如查尔斯·狄更斯、马克·吐温、斯蒂芬·克莱思、西奥多·德莱塞、辛克莱·刘易士等,有这些前辈走过的道路为海明威树立了榜样,所以他也想到报馆去试试运气。他有一个有利条件是,他的叔父泰勒·海明威是堪萨斯城一个有影响的木材商人,他的好朋友亨利·哈斯克尔是《堪萨斯城之星报》的主编。海明威的父亲经再三考虑之后,终于写了一封信给他的弟弟泰勒,让他向哈斯克尔推荐他的儿子。哈斯克尔听泰勒介绍了海明威的情况后,给他在《堪萨斯明星报》找到了一份见习记者的工作,兼做杂役和小伙计。

当记者的要到处采访,写出新闻报道,这倒也够刺激的。海明威内心的不快一扫而光,他兴冲冲地告别父母,去了堪萨斯城。他相信他能胜任这份差事。他有热情,有干劲,而且,他在橡树园高级中学读书时就因为文章写得好而小有名气,还因此而被选成校报主编呢。

报馆的主编皮特·威灵顿一见到这个充满活力的小伙子就喜欢上他了,可是老头子的感情从不外露。这是个很厉害的老头子,不但自己有一手,而且对他手下的人要求很严。

初来乍到的海明威第一天就尝到了这老头子的厉害。

报馆工作需要遵从相当多的规定:

第一条:要用短句。

第二条:要有明快的风格。

第三条:要切实可靠。

要用动作词汇写,删去不必要的形容词,删去尚有怀疑的段落,删减一些不必要的句子,删……删。能用一个字表达的决不用两个字。不许写“黑色的乌鸦”,不许写“大的悲剧”,乌鸦都是黑的。悲剧都是大的,事故都是重大的。

乖乖,这规定还真不少,足足有一百一十条!

海明威懵了,怵了。他没想到搞新闻报道还有那么多框框套套。好吧,试试就试试吧。他就不信这个邪。

于是,他一头扎进工作中去。哪里出了凶杀案,他就主动乘火车或救护车赶到现场去实地观察;法院开庭审判,他总是坐在前排的位子上;什么车祸也好,火灾也好,自杀也好,凡是与行动、暴力和灾祸有关的事情,他总要先赶到现场去取得第一手资料,然后才坐在打字机前写稿。

他尽量遵循报社的规定去办。但是,删去不必要的形容词并不等于不能用形容词。他认为必要的形容词还是得用上,否则那文章不就太干巴了么?而且报道完事件,写点评论也是很自然的事。

可是威灵顿这老头又找上他了。老头把他叫进办公室,关上门狠狠训了他一顿。

他心里很不是滋味,但却设法为自己辩解。他服这个老头,后来越来越佩服他了。他成了海明威心目中最出色的高手。在海明威眼里称得上高手的人不多,可他心里一直都很感激这个严厉的威灵顿。是他的这种严格要求,为海明威最终锻炼出自己独特的文体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海明威在《堪萨斯明星报》干得挺不错的。在那里,他得到了最初的文字锤炼。但是,年轻人的心总没有满足的时候,他仍希冀着有一天能上战场。他一次又一次地报名去参加各种兵役,但是全都遭到了拒绝。

他留起了小胡子,想让自己显得成熟些。他焦急不安地等待机会。这一等就是七个月。

有一天,机会终于来了,他终于上了战场,编在救护队里。

设法让海明威上战场的是特德·布伦贝克。

那天,海明威到报馆去交稿,发现那里坐着一个身穿阿尔卑斯山轻骑兵军服的年轻人。他心里一动。这套军服就是最好的标志,也是许多年轻人梦寐以求的东西。这人必定刚从欧洲回来。

他暗地一打听,果不其然!

从此,他多了个心眼,主动去接近这个新来的记者。

两人年龄相仿,性格相投,很快就成了好朋友。

布伦贝克也有一只眼睛受过伤。海明威特别关心那眼睛是怎么受伤的。

“这眼睛么?嗨,给高尔夫球打的。”

啊?不是在战场上伤的?海明威眼睛一亮。这就是说,一只眼睛有毛病并不影响他去欧洲参战喽?

“有什么影响?我不就当了驻法美军野战勤务部的救护车司机?一只眼睛坏了碍不了什么事。我还有另一只眼嘛!”

渐渐地,海明威知道了布伦贝克出身于堪萨斯一个很有名望的家族,知道了他本是康奈尔大学的学生,由于眼睛给打坏了才离开了学校。但是眼睛伤残并没有影响他上战场。当个救护车司机也是挺不错的。

海明威是救护队中年龄最小的,也是最不安分的,这就像他五岁时在“阿卡西俱乐部”的情形一样。

救护队队长——也就是“斯基奥乡村俱乐部”主任——终于找到了照顾这只“小公鸡”情绪的办法,派他往战壕里给前线的士兵送香烟、巧克力和口香糖。这些工作也属于救护队的业务范围。

不管是送什么玩意儿,总算能上前线了。

他在“俱乐部”与战壕之间穿梭般来往。他同战壕里的意大利士兵结成朋友,大家都亲切地叫他“美国小伙子”。炮弹在地堡上空呼啸,士兵们趴在沙袋上打枪,迫击炮在漆黑的战壕上空划出可怕的红光、白光。海明威真正参战了。

但是结局来得太快了,就像一场拳击那样迅捷。他19岁生日前的两个星期,也就是他深入前线战壕一周之后,他就躺到了手术台上。他被迫击炮炸开的暴雨般的弹片击中,抢救他的医生说:

这个娃娃的身体被打成了“筛子”!

1918年7月8日,海明威少尉的名字出现在驻意美军救护队重伤人员的名单上。他是救护队为数极少的受伤者之一。这不是偶然,也不是意外。一天夜里,海明威在战壕里分发完巧克力,趁意大利士兵休憩的时机,他向敌军阵地“单独宣战”。

他抓过一支步枪向300码以外的德国人阵地猛射。他的枪声招致了敌人的还击。几个意大利士兵立即跃出战壕,想突进到敌军阵地前沿消灭对方已暴露的火力点。几十秒钟以后,便见一个意大利狙击手猛一跟头栽倒在地。那里是一片沼泽地,毫无遮掩。

海明威纵身冲上前去,想把受伤的意大利士兵救回战壕。这时突然一声巨响,密如暴雨的弹片迸射开来。等他从震荡中清醒过来,他的附近躺了2个意大利士兵的尸体。一个被炸飞了双腿,另一个被削去了半边面孔。海明威活动了几下身子,发现自己安然无恙,便继续前进,他要找到那个最先栽倒的狙击手。

在离开意军阵地150码的地方,他终于找到了那个受伤的意大利人,他已昏迷,但还活着!海明威抱他往肩上一背,便赶紧返回意军阵地。才走了不到50码,敌人一阵机枪扫射,一颗子弹击中了他的左腿膝关节。

接着,突然天崩地裂,空中变成一片火海,德国人又发动了一次炮轰。细碎而致命的弹片五色缤纷,密如暴雨。无数弹片穿过了他的少尉军服,冲进他的身体。有一刹那,他觉得这回可完了。

他体验到了只有极少数人才有机会告诉世人的濒死体验:“我那时已经死了。我觉得我的灵魂或者别的什么正从我的躯体里往外逸出去,就像你捏着一只角把一块丝绸手帕抽出口袋一样。灵魂飘荡了一圈又回来了,我才活过来。”

就在海明威觉得自己灵魂逃逸然后又回来,陷入幻觉又恢复知觉的过程中,实际上他仍在前进。这个后来被称为“行动的巨人”而眼下还差两个礼拜才满19岁的青年,完全凭着一种顽强的本能,在一寸一寸地前进。

他身上还背着那个意大利士兵!

一寸一寸地前进,一点一点地清醒。肌肉痉挛了,呼吸困难了,意念却反而集中了,回到意军战壕边上的红十字会营帐,那就是无比辉煌的目标。

沼地上空一片寂静。不知是哪一方突然打出了探照灯。

一个奥地利军官后来说,他们看见一个人背着一个伤员像蜗牛一样朝红十字会营帐爬去。敌人敬佩这种勇气,也敬佩那营帐上依稀可辨的红十字,不忍心打出将成为那场遭遇战最后结局的一枪。

这正是海明威所需要的一瞬间,他用本能激发的最后力量爬到了树林和小山的背后。

许多年以后,那奥地利军官才无比欣慰也无比震骇地发现,他们没有放出的那一枪,留下了一个具有非凡创造力的生命,他们想要放出的那一枪将会从世界文学史上抹去《太阳照常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老人与海》等一长串明珠般的杰作。

海明威被意大利士兵架入战壕。他背上那个伤员已经死了。他倒在地上,浑身上下千百处疼痛,震荡和激奋状态所导致的麻木突然消失。他后来说:“我的两只脚好像穿上了灌满热水的长筒雨靴,一只膝盖活动时的感觉也很奇怪。中了机枪子弹时感到像是一个坚硬的冰球猛击在腿上。”

人们用担架把他抬到两英里以外的野战救护所。他身上一共中了237块弹片。医生们当即取出28块。其余的有些在以后的手术中取出,有些任其自行排出,有些则长存体内。

他在野战救护所里住了5天之后被送到了米兰的战地医院。他在这里动了第二次手术,接着又来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一共13次。

他的身体被打得像个“筛子”,竟然活过来了,医生们惊叹这简直是奇迹!

237块弹片中的任何一块都可以要他的命。

但许多医生都断言他不可能再站起来,有几位医生主张锯掉他的右腿。海明威气得咬牙切齿,他大嚷道:“不行,我哪怕是死也不肯只剩一条腿。死我不在乎,但我说什么也不肯撑一根木棍走路。”

他又创造了一个奇迹。6个星期以后他站起来了!后来,这两条腿还把他的足迹带到了五大洲。

他被打碎的右膝盖换上了一个白金做的膝盖骨,他也照样使用了一辈子。他幽默地说:“这比原来的膝盖还好使。”

在米兰战地医院,他得到两个护士——弗兰西丝卡和阿格纽丝——的精心照顾、护理。她们帮助海明威创造了奇迹。海明威刚送进医院时,还处于昏迷状态。很多医生都说他活下来的可能性很小,即使能活下来也是个残废人,但她们不同意这种看法,日夜守护在海明威的病床前。

弗兰西丝卡以母亲般的慈爱对待他,为他祈祷,叫他“破烂娃娃”,替他换去肮脏的绷带,擦洗他那伤痕累累却仍然肌肉结实的身体。即使当他遇到不顺心的事而责骂她时,她也默默地忍受。

阿格纽丝的作用则更多地体现在“精神治疗”上。她身材修长,头发乌黑,性格开朗,风度超凡,具有惊人的魅力。米兰战地医院里几乎所有的年轻伤病员都希望早日痊愈,好同阿格纽丝去约会。

海明威每次见到她,就产生一种抑制不住的兴奋。她也敏感到这个英俊的青年与众不同。他朝气蓬勃,勇敢无畏,内心深处有一种要超越别人的意志。她只允许少数几个人对她使用“阿格”或“阿姬”的呢称,海明威是其中之一。

海明威第一次感到自己深深被一个女性吸引,一天内向阿格纽丝连写过五封信。阿格纽丝的口袋里也放着海明威的好几张照片。

两个多月以后,阿格纽丝调往佛罗伦萨的边界医院。分别前一晚,他们在米兰战地医院的图书室里谈了个通宵。当时已有消息说,战争结束后,红十字会将向海明威提供在意大利免费生活一年的机会。阿格纽丝劝海明威不要接受,她怕海明威年纪轻轻就养成了寄生习气。她对海明威说,在这个战火连天的年代,能活下来是不容易的,因此生活要过得有意义。她自己正想为重建和平生活贡献力量。

海明威伤愈不久即回美国。他们仍频繁地通信。但是正在海明威渴望采摘爱情的果实时,阿格纽丝告诉他她已经准备同一个那不勒斯青年结婚了,她向他表示歉意。

尽管阿格纽丝和海明威之间的恋情并没有维持多久,但她毕竟是海明威初恋的女人。她给海明威造成的感情伤害永远留在了海明威内心里,影响了他日后对自己所爱女人的行为方式,而且作为小说人物凯瑟琳的原型进入了海明威的著名小说《永别了,武器》。

同类推荐
  • 林书豪带给年轻人的九点启示

    林书豪带给年轻人的九点启示

    一本为年轻人量身打造的励志书籍,全书从相信自己、把握机会、重视人才、谦虚宽容、团队精神等九个方面展示了林书豪的成长历程,分析了他成功的原因以及他的成功带给人们的启示。作为同龄人,林书豪的奋斗过程更容易引起年轻人的共鸣,他的成功也更容易激起年轻人奋发向上的斗志。
  • 李嘉诚的人生幸福课

    李嘉诚的人生幸福课

    在人生的道路上,有几人会是一帆风顺?换一种眼光看待生活的坎坷与痛苦,也许你会发现,吃苦也是人生道路上的一种幸福!吃苦能在逆境中培养自己坚忍不拔的意志,在有限的环境中养成宽大的胸怀。人活着就应该吃些苦,相信那些会吃苦的人才能懂得珍惜,才会懂得知足,才会获得更多的幸福感,看清人生的更大目标,追逐更远的风景。不管是谁,只要他能够坚持吃苦,自然就会比别人得到的更多,因为“上帝”长有一双智慧的眼睛,他会公正而又公平地善待每个人的。
  • 曾国藩传

    曾国藩传

    曾国藩身为晚清重臣,他顺应时代需求,创办湘军,开创了书生治军的先河;他在清朝官场风风雨雨几十年,始终屹立不倒;他专修朱子理学,成为清朝最后一个理学大师;他提倡立志高远;做人唯诚信二字而不立;他始终认为,凡事要亲身入局;言行要谨慎;在日常的处世中,更要藏匿自己的锋芒,避免过于暴露自己。他的这些观点、做法,让他在宦海沉浮的世界里游刃有余,终得善终。本书虽然是一本传记,却也突出了曾国藩的为官之道和治军思想,从这两大方面辅助那个时代的人和事,揭开曾国藩成为晚清名臣乃至中国封建史上最具影响力之一的政治家的根本原因。
  • 三分归晋

    三分归晋

    中国历史真正迷人的地方在哪里,有人从不读史,但却读魏晋风流。有人说:让我选择,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回到魏晋:魏晋风流是人格精神与现实方式的统一,是时尚生活的历史写照。
  • 生怕情多累美人

    生怕情多累美人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主张“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的郁达夫,曾经以其独具个性的文字题材和作品特色风靡一时,并由此成为“五四”以后毁誉交加、颇有争议的作家之一。郁达夫一生都在为女性而苦恼着。在他短短五十年的生命旅程中,他先后结了三次婚,但对他的一生产生过影响的女性却远远不止于三位。本书以郁达夫的情感历程为线索,具体、详细地叙述了他与诸多女性之间浪漫多姿、跌宕起伏的感情纠葛、婚恋风波。资料翔实,可读性较强。它从特定的角度反映了郁达夫一生重要的一个侧面。
热门推荐
  • 诸天万界之争霸

    诸天万界之争霸

    “各位道友,新一轮的争霸已开启,让我们一起来见证!让我们先看看第一位种子选手:玄界圣子宁宇,天生道体,是最有可能争霸诸天万界的选手。第二位种子选手:魔界魔子秦天成,天生魔体,一念可杀千人,一念又可救千人,是当今魔道的巅峰代表。第三位种子选手:天界天子任玉,天生帝王之体,天子一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是当今帝王之道的巅峰代表。……让我们看看,哪位种子选手,会称霸诸天万界?”
  • 夙生缘之玄黄宝鉴

    夙生缘之玄黄宝鉴

    传说海上有三仙岛,曰蓬莱,方丈,瀛洲,钟灵毓秀,人人为之神迷,千百年来无一人访得其踪迹。然而,世间依然有一些执着于求仙问道的人仍时时刻刻牵挂着那个遥远的梦……
  • 闯关东的故事

    闯关东的故事

    “铁背山头歼杜松,手麾黄钺振军锋。于今四海无征战,留得艰难缔造踪。”这是一部反映二百多年前五个热血山东老乡历尽艰难险阻闯关东可歌可泣的故事。他们飘洋过海,在惊涛骇浪中英勇搏击,九死一生,从遥远的山东半岛徒步来到荒草丛生的关东。他们智斗黑熊、横扫饿狼,绝路逢生,终于在关东大地上开辟了一番沃土,安家立业,繁衍生息。他们创建的赫赫功业,值得后人敬仰。
  • 圣雕侠侣

    圣雕侠侣

    轻月的爷爷死前给轻月指了一条江湖之路,让轻月前往峨眉山峨眉派进行拜师,一路上,轻月被不少人嘲笑和讽刺,甚至还挨了不少的拳头,可轻月一直没有放弃,终于有一天,轻月跪在峨嵋派的掌门面前,希望掌门收留,因为什么东西都没带,不少人开始取笑轻月,掌门看着满眼坚定的轻月,内心产生了奇怪的感觉,掌门收留了轻月,轻月在峨嵋派修炼了整整三年,掌门最终让轻月下山走江湖,轻月依依不舍的离开,先是到了离十分近的小馆里工作,中途被邪魔教的人鄙视了不少,江湖之路,不怕我废物,只怕不努力。
  • 帝后之花嫁养成计

    帝后之花嫁养成计

    前世因展露惊世骇俗的天赋,从而威胁到族内奸佞的阴谋,尚未长大就被陷害盗取家族至高道法残篇而弑父杀母,至亲的死不瞑怀中滚烫的道法残篇,正当她惊魂未定之时,平日里宠溺她的小哥哥站出指认:“族亲为证,此等大逆不道的孽障理因灭魂...”世间万念俱寂不过如此,她怎能不恨!再次睁眼,她已重生!不再是拓跋凰而是姬苒玉。
  • 愚蠢至极

    愚蠢至极

    一个不屈的灵魂...或是,一根硬骨头?大概就是一个烂俗又清新脱俗的重生穿越文。
  • 温温的糖

    温温的糖

    回到家的沈澈看见林温直勾勾的盯着她“你去哪了,怎么这么晚回来。”“你是不是不爱我了。”“好了我都知道了,你不用和我说了。”只是出去拿外卖的沈澈一脸懵逼男女主双洁(沙雕清奇女×闷骚忠犬男)本文有原型,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沉浮

    沉浮

    你在这个世上的孤独,被人称作什么?只有生活在黑暗中的人,才会明白,什么叫做死亡,什么叫做意义。可惜,我也不是生活在黑暗中的人,不过,我是为了去找另一个生活在黑暗中的人而变成了黑暗的孩子,无论白天还是黑夜,总有一些人和事无法忘怀。我们一定要善待自己。因为在这个世界上,除了自己最疼爱自己外别无他人。夏天的风,是应该把我们吹醒了,我们终究不可能永远生活在梦中,因为有一种残忍,叫做现实。亦梦亦幻,亦真亦假。无所谓了,总之还活着。能写多久就写多久吧,放弃,还早着呢。
  • 落叶,深秋中的寂寞

    落叶,深秋中的寂寞

    漫天飞舞的白色纸钱,渲染周围格外沉重的气氛,葬礼的规模很大,出席哀悼的大多都是商业界有头有脸的大人物,此时奏乐的葬礼进行曲与今天低沉的天气显得十分搭配,谁会知道这样一个家财万贯的富家少爷竟会在这个秋季,沦落得饥寒交迫惨死山头的下场。不知是何时,在这里出现了一位姑娘,她只敢远远的观望,不敢靠近,脸上的表情倒是平淡无奇,察觉不到丝毫的哀伤,这莫非是对死者的一种亵渎,而从她眼神的交流中可以看出,这并非是一种不敬重,是另有一份不为人知的心酸,所有学校的同学老师都前来祭拜,唯有她在众人离开后才敢上前来,留下一本日记便匆匆离去,北方吹来的风呼呼作响,像是来自另一个世界的哀嚎。日记随风翻动,往事历历在目……
  • 特种兵之撕裂战场

    特种兵之撕裂战场

    这是我来到阿富汗的第五天,大地撕裂,满目疮痍。我是个纯粹的战士,为了生存而战,没有国旗裹尸,没有墓碑铭志,如果死去,就让尸体腐烂在遥远的山岗。我本善良,奈何命运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