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913500000197

第197章 高尔基(3)

高尔基的远见,不仅是由于他本身的因素,也与革命导师列宁的影响有关。早在1900年,高尔基便帮助列宁创办了《火星报》,1905年,又协助他办《新生活》,两人都在《新生活》上发表政论文章,法国《人道报》便将这份报纸称作“列宁和高尔基的报纸”。就在这一年,他们在彼得堡第一次见了面,开始了风风雨雨的友谊。高尔基回忆这一段生活时,说:“真正的革命性,我正是在布尔什维克那里,在列宁的文章里,在跟着列宁的那些知识分子的演说和工作里感觉到的。”革命的真理,赋予了高尔基解剖社会的手术刀,预见未来的千里眼。正如茨威格所评价的:“这双慧眼看得既准确又清楚,而且准确无比,清楚得惊人……高尔基这种慧眼的由来就是真理。”正是凭着这种慧眼,高尔基才能够高瞻远瞩地反映社会生活。

伟大友谊

1905年,高尔基参加了莫斯科十二月起义。起义失败后,他遵照党和列宁的决定,出国筹集经费,争取国际支持。由于当时国际形势不利,他没能完成这些任务,但他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美国期间,他不仅写出了一组痛快淋漓揭露资本主义所谓文明的政论文和剧本《敌人》,还创作了一部划时代的作品。世界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之作——长篇小说《母亲》。

这部小说高度艺术地概括了19、20世纪之交的俄罗斯大地上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既表现了工人阶级在布尔什维克领导下的迅速觉醒,也描写了农民流动和农村分化的情景。小说塑造的巴威尔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第一个成功的布尔什维克典型,而母亲——尼洛夫娜·符拉索娃,一个从逆来顺受到终于随儿子巴威尔走上反抗道路的普通俄罗斯妇女这一感人至深的形象。高尔基通过这个普通母亲的形象,写出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深度和广度。

这部小说是以1901—1902索尔莫渥被镇压的“五一游行”为基础写的,又写于革命低潮期,但高尔基在书中还是满怀信心地预见了未来。小说首先在美国发表,随后在欧洲以各种文字出版,极大地鼓舞了俄国工人阶级和世界无产阶级。德国戏剧家布莱希特说:“《母亲》即使不写得这样动人,仍然不失其巨大的意义与影响。”列宁赞许这是一本“非常及时的书”。

高尔基是一个与人民息息相通的作家,他的大部分作品都取材于人民中发生的真实事情,写出了人民的真情实感。30年后,当他再也不能写时,母亲的原型,87岁的安娜·克里洛芙娜·扎洛莫娃在电台发表了演讲,她是这样结束对这位文学巨人的悼念演讲的:“别了,阿辽沙!别了,儿子!”

由于高尔基在国外的革命宣传,他无法回国。1906年,高尔基到意大利的喀普里岛侨居。

高尔基在意大利受到了隆重的欢迎。1907年,在布尔什维克伦敦代表大会上,高尔基又见到了列宁,相见甚欢。17年后,这一幕在高尔基的回忆录《列宁》中,得到了生动地再现。但是从伦敦回来后不久,高尔基就因为办党校的事被列宁误解,双方停止通信,这一时期高尔基的作品《忏侮》,也确实流露出“造神论”的一些倾向,受到列宁的严肃批评。后来高尔基又因党校分裂,情绪十分低落。列宁得知真实情况后,主动写信来解释和鼓励,两人言和了。

但是与另一位巨人列夫·托尔斯泰,高尔基似乎离得越来越远了。1908年,高尔基拒绝参加托尔斯泰的庆祝委员会。他在给友人的信中说托尔斯泰“他的谦逊是虚伪的,他想受苦的愿望是可憎的”,“我理解了列夫·托尔斯泰的‘出走’,是为了实现他的夙愿,把‘列夫·托尔斯泰伯爵的生活’,变为‘俄国贵族列夫圣者的生活’”。也许,高尔基的“慧眼”是太不容情了。但是,一旦这位巨人的逝讯传来,一切都改变了:“我绝望地大哭,整天一直在哭,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哭得这样伤心,这样难受,这样厉害。”高尔基说,“溘然长逝的是一个囊括整个俄国和一切俄国东西的伟大灵魂——除了列夫·托尔斯泰,对谁还能这样讲呢?”

死亡,在高尔基的生涯中,往往是引发友谊与爱的契机。八年之后,当列宁遇刺时,高尔基深受震动,立即抛弃了与列宁的分歧,回到了列宁身边。

而现在,在失去了契诃夫后(高尔基在1904年7月失去了这位严师益友),又失去了托尔斯泰的俄国文坛,高尔基感到“孤苦伶仃”,但他却写出了他最有特色的作品《意大利童话》和自传体三部曲之一《童年》。

在此之前,高尔基主要写作了《夏天》(1909)、《奥古洛夫镇》(1909)、《玛威特·柯日麦金》(1910—1911)等。前者塑造了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农民布尔什维克的形象,后两部小说都以奥古洛夫镇为背景,继续他一贯的对小市民心理的探索,对市侩习性的批判。小说发表后,“奥古洛夫精神”成了顽固守旧势力的代名词。剧本则有《最后一代》(1908)和《瓦萨·日兹诺娃》(1910)等。

《意大利童话》(1911—1913)是一曲人性美的赞歌,它由27个彼此独立的故事片断组成,在艺术上显出综合的倾向,兼容并包括了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和象征主义,将散文与诗融为一体,在结构上既有传统特色,又运用了现代技巧。这部作品是高尔基在美学上的新探索。

1913年写成的《童年》中,既有一个童年的苦难的阿辽沙,也有一个现在的对过去的时光做高屋建瓴的俯视的高尔基,同一个人的两个不同时期在书中的同步存在,给了这部自传体小说以特殊的艺术魅力。正是因为有了现在的高尔基,童年的阿辽沙所生活的“铅一样沉重”的环境才显出亮色。高尔基写出了当时俄罗斯这层“充满了种种畜牲般的坏事的土壤上”所依然生长着的“鲜明、健康、奋发有为的事物”、“富有人性的事物”,塑造了一批颇具审美价值的人物形象,其中外祖母卡什林娜是俄罗斯文学最有诗意的妇女形象之一。

写完《童年》后,高尔基回到了阔别已久的祖国,住在彼得格勒(彼得堡已改名)附近。沙皇不敢逮捕他。

在喀普里岛时,高尔基亲自处理来自俄国的向他请教的大量稿件,回国后他更是带病进行这项繁重的工作,编辑出版了《无产阶级作家文集》,培养新人;创办了大型杂志《纪事》,给逆境中的马雅柯夫斯基以有力的支持;他还以高度的责任感,筹备在他领导的《帆》出版社出版一批青少年读物,为此,他写信请罗曼·罗兰写贝多芬的传记,从此开始了长达二十余年的深厚友谊。罗曼·罗兰的巨著《约翰·克里斯朵夫》和《欣悦的灵魂》都从高尔基那里获益非浅。后来,罗曼·罗兰曾这样动情地回忆他们的友谊:“……我的根碰到了高尔基的根,两个人的根在地下亲热地交错在一起。这会儿,我们这两个处在欧洲两端的同志的血都混在一起了。”

高尔基这一时期发表了很多短篇小说。1916年,他又创作了自传体三部曲之二《人间》,载于《纪事》。小说描写了少年的阿辽沙到“人间”谋生的不幸遭遇和艰难的成长过程,像《童年》一样,在对丑恶和不幸的描写中仍然放射着乐观和理想的光芒。《人间》比《童年》更广阔更严正地展现了俄罗斯底层人的生活,是高尔基的又一部优秀之作。

但是,就在这一时期,像29年前在喀山一样,高尔基再次陷入了一场精神危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际上有一股主张民主力量同资产阶级政府合作的思想潮流,高尔基也同意这个看法,并撰文宣传。这遭到了列宁在《远方来信》中的严厉批评和责问:“毫无疑问,高尔基是一个伟大的艺术天才,他给全世界无产阶级运动作出了而且还将作出很多贡献。但是,高尔基为什么要搞政治呢?”批评是对的,但责问却未免有失宽厚与公正。

1916年7月,高尔基给妻子彼什柯娃的信中说:“我生活在内心矛盾之中,除了文化工作外,看不到别的出路。”他创办了一系列文化事业单位,对工人农民进行文化教育,以为这是解决社会危机的途径。1917年11月至1918年5月,他在《新生活报》(并非以前的《新生活》)上发表了一组题为《不合时宜的思想》的文章,表达他的忧虑和困惑,其中不幸而言中了后来苏联社会生活中的一些悲剧,但主要的观点是错误的。列宁便下令封闭了《新生活报》。

同类推荐
  • 拉斐尔

    拉斐尔

    拉斐尔(1483~1520)Raphael意大利画家。1483年4月6日生于乌尔比诺,1520年4月6日卒于罗马。原名拉法埃洛·圣乔奥。自幼随父(乌尔比诺公爵的宫廷画师)学画,后又转入佩鲁吉诺门下,1500年出师。拉斐尔早期作品就显露出非凡的天才。21岁时画的《圣母的婚礼》不仅表明他充分吸收了佩鲁吉诺的艺术精华,而且后来居上,无论构图与形象塑造都有所创新。尤其是画面的平衡,背景的描绘,圣母玛利亚及其夫约瑟形象的端庄、文雅,均为前辈画家作品中所罕见。1504~1508年他居留佛罗伦萨,那里一度恢复的共和政治、民主精神和人文主义思想影响了他。
  • 败者为王

    败者为王

    本书是大电影《李宗伟——败者为王》的同名书。本书以李宗伟的口吻讲述了羽毛球运动员李宗伟是怎样一步一步成为世界冠军的人生经历。从大山脚下的一个小男孩痴迷于羽毛球到拥有自己的羽毛球拍到误入歧途,得到父亲的同意到因为身高而未进入国家羽毛球院到终于代表国家参赛取得冠军。这一切充满了坎坷,但是每一次的泥泞也都教会了他重要的人生启示,比如坚持不懈,保持初心,拥有好的心态等。本书充满着正能量,读完此书,不仅会收获满满的感动,也会让自己变得阳光,积极起来。
  • 幽兰虽香不禁风:董小宛

    幽兰虽香不禁风:董小宛

    董小宛,“秦淮八艳”之一,即使自幼沦落风尘,沾染世俗之气,却仍于浊世之中保留一份淡雅洒脱。对恶霸,不卑不亢;对朋友,真挚忠诚;对爱人,坚贞不渝。本书将她短暂坎坷却留有余香的一生,以温婉的笔触娓娓道来。她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无惧无畏、义无反顾的勇气;于平淡生活中,别致典雅的点点滴滴;在战乱年代,经受住颠沛流离,甘愿舍命保全爱人的笃定……
  • 铿锵大唐

    铿锵大唐

    本书是一本有关唐代诗人名士的轶事趣闻,分门别类记述名人轶事,诸如“红叶题诗”、“雀屏中选”、“人面桃花相映红”等等几百条。本书可增广见闻,有知识性,有可读性。
  • 情志蓝天

    情志蓝天

    本书较系统地阐述了李天院士的成长过程。李天院士是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副总设计师、首席专家。196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力学数学系。多年来从事飞机空气动力设计研究工作。他谦逊谨慎,执著求索。严谨求实,艰苦创新,为航空事业做出突出贡献。于2005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为实现航空报国的远大理想,他一心扑在新机设计、试验、计算和研制工作上。在飞机气动力基础研究、风洞试验、国际合作,以及在先进气动布局、隐身技术、主动控制特别是在飞机总体综合设计等国家重点课题预研上做出了天创性的突出贡献。
热门推荐
  • 二十几岁要懂得的社交礼仪

    二十几岁要懂得的社交礼仪

    本书是为二十几岁的年轻人精心准备的一本礼仪宝典,它包括了仪表礼仪、电话礼仪、应酬礼仪、用餐礼仪、做客待客礼仪等在内的诸多礼仪细节,讲解生动,图文并茂,让你不用死记硬背,就能拥有一身使别人“羡慕嫉妒恨”的资本。学习这些礼仪规范,并认真地去实践它,就能让你成为社交中最受欢迎的人,就能让你成为众人注目的焦点,就能让你在举手投足间展现出过人的素养,从而让你“礼”赢天下,拥抱成功。
  • 最终都会过去

    最终都会过去

    人生,就是经历过最难的那一刻,才会渴望阳光般的温暖……
  • 与反派并肩作战的日子

    与反派并肩作战的日子

    时空秩序混乱,竟然连通了四个世界?刚从地球穿越到理珐大陆的周灵可突然被一个男人抢走了本属于她的高稀有奥义。那人还想一步步地控制她,完成自己不可告人的阴谋。她能忍?!必不可能。加入圣储团预备班,从零开始,修炼雷系奥义。终有一日她要电死他,抢回本应该属于她的东西!
  • 无敌扫码系统

    无敌扫码系统

    最强轮回者选择回归,一身惊天神通、知识与血脉被主神抹除,沦为废人?没关系,他携带了疯狂扫码系统。对着空气扫码,提取10000立方灵气。对着花草、河流、火焰等等扫码,提取全属性灵根。对着此界天骄扫码,获得大成圣体、混沌神体等各种神体。什么?太阳、月亮、诸天星辰上也有二维码?等等,我要上去扫码。咦?这个二维码好大,代表着这个世界,让我也扫一扫。
  • 九天丹神重生

    九天丹神重生

    一场离奇车祸造就一个IT男的异世之旅,从无名小卒到笑傲群雄历经坎坷终于成为一代枭雄!
  • 劫魂香

    劫魂香

    她是地府阎王得意的“渡魂师”,点一盏沉香,叙一生情长!他是仙界执掌命格的仙君,批半世轮回,参一世绵长!她是亡国的公主,携半世懵懂,换来世一生相守。他是战功赫赫的英勇将军,付一生钟情,等霎时携手谱写盛世芳华!…………………………………………………
  • 双面帝王:朱元璋

    双面帝王:朱元璋

    在中国历史这条长河中,有一个王朝很特别,历史在这里拐了一道弯。在众多英雄背后,他毫不起眼,和尚、乞丐,流浪、漂泊……家破人亡的悲痛,举目无亲的流浪。也正是因为这样,要用三尺利剑,打出一片天地来。乞丐摇身一变,成了革命先驱者……
  • 娇嫁

    娇嫁

    重生在元丰朝,陆冉表示很淡定,能活着才要紧,其他的都是浮云。这辈子看看花,赏赏景,偶尔赚点银子,若再挑个老实本分会疼人的夫君,她这日子也算是美满惬意了。可就这么点愿望,竟然还被人给搅黄了!是可忍孰不可忍!……某人:爷就站这儿,你还敢挑别人?
  • 璀璨,青春

    璀璨,青春

    十七岁,她遇到了让她心动的男生。青春的青涩爱恋,在她的生命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 消失的皇城

    消失的皇城

    皇城脚下,茶楼里听曲儿的公子少爷,街道上往来匆匆的路人,绸缎庄里挑选精美布匹的闺阁千金,打打闹闹的孩童,唱着歌谣:“皇帝不急,锦衣夜寻,南海之东,彩云之崖,龙王吐珠,千秋万世。”还有还有…每人都各怀心事。凝望着这一切的释梓熙,整理了还不是很习惯这身华服锦缎裹身。藏在大大袖子下的芊芊玉手紧握成了拳头,红色面纱下镶嵌在鹅蛋脸上小巧精致的嘴唇抿出了一抹邪气的微笑。身后背着方方正正的包流星大步走向这一脸庄严令人窒息的紫禁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