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913500000110

第110章 孟德斯鸠(2)

除院长外,高等法院的所有成员,包括庭长和推事,都是自己职位的主人,有的是向国王买来的,有的是通过承继、婚约或赠予而得来的。官职买卖制度作为官职世袭的补充,为官职保有者提供了以官职换金钱的便利条件。这种制度得到了孟德斯鸠的坚决拥护。

后来在《论法的精神》中,孟德斯鸠对这一问题作了明白的说明:

“公职是否可以买卖?在****国家里,是不可以的,因为那里的臣民在职或去职应由君主迅速处置。”

“在实行君主政体的国家里,买卖官职是件好事,因为,作为家族的一种职业,它可以使人们作那些仅仅为了博取好名声而不愿意作的事,它可以使每个人各尽其责,从而使国家长治久安。”

孟德斯鸠和高等法院的官员们交往很多,其中对某些人的友爱与尊重,可以从他的书信中得到说明。由于他经常为私事请假,因此他和院长约瑟夫·吉莱-德·拉卡兹侯爵的关系有些紧张。孟德斯鸠和总检察长雅克-阿尔芒-克洛德·迪·维日埃·德·圣-洛朗,以及身为波尔多科学院创始人之一的安托万·德,加斯克庭长,均交往密切。1748年,孟德斯鸠终于把他的职位卖掉,中间人之一就是加斯克庭长的儿子安托万-亚历山大。孟德斯鸠在朱伊公学就已经和1720年任高等法院推事的让-雅克·贝尔有了来往。此人和他很相像,是个文人,《新词词典》的编篡者,而且是波尔多市立图书馆的创建人。孟德斯鸠在朱伊公学的同学,1735年担任高等法院院长职务的安德烈-弗朗索瓦·勒·贝东,于1748年从孟德斯鸠手里为他的儿子雅森特买下了庭长职位。

人们不知道孟德斯鸠回到波尔多以后是否和女人有过来往,但此刻他要遵照父亲在遗嘱里表达的愿望,决定结婚了。两个月以后,孟德斯鸠娶了让娜·德·拉尔蒂克,妻子给他带来10万利弗尔陪嫁。假如《萨维尼亚克回忆录》所说的事实正确无误,而且该书是唯一推及此事的,那人们就可以自问孟德斯鸠采取这种态度的理由了。的确,高等法院官员娶商人之女为妻的不在少数。

婚约于3月22日签字。皮埃尔·德·拉尔蒂克和他的妻子伊丽莎白·波齐在3月22日婚约签字后,给了让娜一笔10万利弗尔的嫁资,同时把他们这位独生女儿指定为他们全部财产的继承人。这笔嫁资数额虽大,但也有其不便之处;有7.4万利弗尔是商业期票和债券,涉及二十一人之多。由于欠债总不能按照婚约上写的日子如期还清,为把妻子的嫁资全部追回,孟德斯鸠后来只好一场一场地打官司。

1715年4月30日,宗教婚礼在波尔多圣-米歇尔教堂举行。仪式非常简单,有经济上的考虑,但更主要的原因是让娜·德·拉尔蒂克属于改革教派,这构成了民事上的障碍,但宗教当局对此好像采取了漠不关心的态度。

孟德斯鸠给他在2月10日出生的长子取完名几个星期之后,即1716年4月24日,他的伯父让·巴普蒂斯特·德·孟德斯鸠就去世了。而孟德斯鸠正是用其伯父的名字给他的长子取的名。这个选择绝非偶然,因为庭长长期以来始终把他的侄儿看作自己职位、财产和名字的继承人,他于1716年1月11日立的遗嘱进一步肯定了他的这些愿望。

5月20日,孟德斯鸠被免除了获得庭长头衔的年龄限制。但是,按照规定,在四十岁以前他不能真正拥有庭长的职权。6月29日,他被授予庭长头衔,7月13日,他以庭长的身份在高等法院受到接待。

如今只有27岁,回到波尔多仅仅三年的孟德斯鸠,已经是家成业立,管理着他的田产,荣任着高等法院庭长,并跻身于波尔多科学院了。

孟德斯鸠和让娜·德·拉尔蒂克结婚的时候,不想把爱情和婚姻写作一回事。他把爱情和友谊做了明显的区别:“爱情当然有着和友谊不同的性质,友谊永远不会把一个男人送进精神病院。”他这样分析其中的原因:“爱情要求付出多少就得到多少,这是一切利益中最具个人性质的利益,在这一点上,人们斤斤计较,比来比去,虚荣心使人疑虑重重,永远也踏实不下来。爱情给我们一个被爱的名义,我们的虚荣心就要极力地加以炫耀,而最不可爱的男人也总是把别人对他们激情的反应冷淡称之为忘恩负义。在不能确定自己为人所爱或害怕全然不被人所爱时,如果竟然怀疑另一个男人正为那个人所爱,我们就会感到痛苦,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嫉妒。我们会十分自然地把人们对我们的鄙视归罪于对手的不公正,而不是归罪于我们自己的毛病,因为我们的虚荣心总是让我们相信,若不是另外一个人在和我们争,我们是有可能被爱的。我们恨那个夺走了我们以为属于我们东西的男人,因为在爱情上,人们自以为单方面的奢望就赋与了一种合法的资格。”

在夫妻关系中,被男人们所珍视的荣誉感,对女人们来说是难以忍受的。正像孟德斯鸠借米丽娜之口所说的:“我想把我的性从****下解放出来。你们置身于光荣的法律之下,为的是在你们高兴的时候可以玷污我们。如果我们拒绝你们,你们会气急败坏,如果我们不拒绝你们,你们又会瞧不起我们。当你们说爱我们的时候,就意味着你们想把我们置于最危险的境地而自己不分担任何风险。”

婚姻和婚外恋有一些不便之处。孟德斯鸠给一位对结婚感到犹豫、姓名不详的少女写信,鼓励她在如转瞬即逝的短暂人生中去爱。

孟德斯鸠结婚是由于继承的需要,是为了使他极为重视的家族血统得以延续。所以,孟德斯鸠是凭着理性接受婚姻这副枷锁的。对他来说,婚姻是一种不会为了个人的方便而解除的关系。在《随笔》中的一段旁注里他就是这么说的。

孟德斯鸠在感情生活上保有很大的自由。夫妇的忠诚对他来说只是微不足道吗?当听到他如下的一些知心话时,人们是会这样想的。他说:“我对家庭的爱,已经足够使那些主要的事情进展顺利了,而那些细枝末节,我已经摆脱掉了。”

从1716年或1717年起,当孟德斯鸠厌倦了波尔多的生活时,婚姻也许就开始成为他的负担了。从那时起,他去巴黎越来越频繁。但是,正如J.热弗里奥·罗索指出的:“孟德斯鸠过的这种首都和老家‘两头跑’的生活,并非一种个别现象,从16世纪起,相当一部分外省贵族就已惯于过这种一半在农村、一半在城市的生活了。而进入18世纪,这种城乡生活变换的频率加快了。他们冬天住在城里,但也不总是在巴黎,也住省城,为的是能在冬季参加舞会和上流社会的聚会,观赏戏剧,有时也参加音乐会。夏季住在乡下是为了节省开支,以便冬天去城里摆排场。同时,夏季在乡下小住,可以监督收获情况,在产酒的地区,则可监视葡萄的收获,还可以就地收租,重订租约,并可自家消耗一部分产品。”

让-巴普蒂斯特出生一年以后,孟德斯鸠夫人又于1717年1月22日生下女儿玛丽。玛丽是在阿让的保兰圣母院的修道院里长大的,她的姑姑泰莱丝·德·色贡达是那里的修女。关于玛丽的青年时代,人们了解不多,只是在父亲1726年写给她的便笺里提到:“我亲爱的女儿,你要自己写信,比起那些嬷嬷教给你的连珠妙语来,我更喜欢你那些幼稚的话语。”

孟德斯鸠一生都在同对他的司法权限和封建特权提出争议的王国政府斗争,反对王国政府侵犯他的权利。1746年,孟德斯鸠要求把他刚刚买来的圣-莫里永的封建司法权和拉布莱德的归并到一起。他肯定地说,领地和司法权是不可分割的。图尔尼省督没有在原则上让步,但同意了他的请求的主旨部分。1747年5月,拉布莱德的法官获准在圣一莫里永行使司法权。他曾全力奋起反抗法国财务官员的一项带有侵犯性的职权,这些人妨碍了拉布莱德的司法活动。为终止这种行为,孟德斯鸠给桥梁公路工程局局长特吕德纳写了信。但是,由于在司法辖区内的道路保养问题上矛盾又起,孟德斯鸠就在承认道路的“最高管辖权和一般治安管理”属于国王的同时,坚持主张地方的行政管理权应当留给地方法官。特吕戴纳在信中虽不无保留,但要求财务官员们也要有所克制。财务官员们回答说,孟德斯鸠在其领主权利之外没有任何明确的管理道路的权利。最终还是孟德斯鸠得到了满足。1746年8月23日,枢密院做出决定,财务官员不应该再过问道路管理问题,道路管理问题留给拉布莱德司法范围内的地方领主。

况且,孟德斯鸠曾竭尽全力地保养过道路。他在1744年7月20日写给一位邻人的信里,请求这位邻居“惠予方便”,让他从布索来的拉干草的车从这位邻居的通路上“通过”。他还说:“我想这将是我最后一次麻烦您了,因为我要做出努力,使布拉索的各色人等,包括我自己在内,来修修那条道路。”1753年,他出资在穆里纳斯小溪上建起一座桥,把从苏卡茨经拉布莱德到博蒂朗码头的路连接了起来。第二年他就要求图尔尼省督同意让苏卡茨居民出工维修这条道路。孟德斯鸠不仅得到了满意的答复,省督还向他指出,“如果所有领主都能像他那样热心关注公众利益”,他的工程“将进展得无比顺利”。

在其他许多方面,孟德斯鸠也都顽强地保护着他的利益,同时利用一切司法对策,向波尔多和巴黎的法学家们求教。在他为保护自己权利而打的难以计数的官司中,拖得时间最长的是他和波尔多市政当局及他的邻居利克特里先生为两家田产划界面打的那场官司。做为奥尔农伯爵领地的业主,波尔多市政当局在莱奥尼昂拥有一块和孟德斯鸠在马蒂亚克相毗邻的土地。标明地界的界石上,在马蒂亚克一侧写的是L,这是孟德斯鸠为其继承人的拉朗德家族族名的第一个字母;在莱奥尼昂一侧画着波尔多市的新月形市徽。事情极其错综复杂,因为在孟德斯鸠和波尔多市政官员的这场司法纠纷之间,还夹杂着利克特里对土地的要求。利克特里指责孟德斯鸠把市政府以前特许给他的土地侵吞了。官司从1726年打起,1743年才算了结,结果对孟德斯鸠有利,他得到了1100亩阿尔邦原来有争议的土地。身为业主、领主和法官的孟德斯鸠胜诉了。孟德斯鸠曾经计划在其地产边界面对波尔多市的方向建一座尖塔,但从来没有付诸实施。

由J.M.埃劳德整理、保存在拉布莱德的公证书一览表表明,孟德斯鸠一生中施展奸计,用买卖和交换的办法扩大了他的土地。在1716年1755年之间,他至少买了41次,卖了6次,交换了20次。1727至1736年间,买地的次数成倍增加,从5次到10次,证明他经济状况有所改善。他卖的少,尽可能多买;他的收入主要用来保养土地。因此,在他和他的合伙人德·居尔索尔平分比斯昆塔领地的时候,孟德斯鸠把城堡交给了他,把最好的土地留给了自己。

孟德斯鸠在司法界的生涯是短暂的,只有12年,因为1726年他就放弃了这种生活。由于他经常离职,实际供职的时间还要短些。然而,他的活动却是很重要的。他于1714年3月21日任职,被分派到第二调查庭,在那里他有表决权。1715年圣-马丁节,即恢复审判的第二天,他也被派到刑庭,学习重罪刑法方面的工作。由于被任命的后几名推事只是凑数罢了,孟德斯鸠要根据需要分别在两个法庭服务,有事必到,最多时一周要参加六次审判。1716年6月8日,他被任命为监狱特派员。在等待就任庭长期间,孟德斯鸠依旧很准时地到刑庭上班。他于7月13日就任庭长,第二天被免去监狱特派员职务。此后,孟德斯鸠仍在刑庭服务,直到9月12日休庭期开始为止。

然而,即使孟德斯鸠在不到40岁、且没有十年法官资历时,就当上了庭长,但他在满40岁之前,实际上被禁止主持法庭事务。他参加庭讯只有表决权,但不能主持庭讯和享受相应的荣誉和收入以及大人的称呼和诉讼当事人送给法官的相当可观的一部分礼物。从1716到1723年,他的情况一直这样。

截至1726年,孟德斯鸠一直被分派在刑庭,先是第四、接着是第三、最后是第二庭长。1723年12月,他成了职权相符的庭长,正当他要成为资历最老的刑庭庭长时,他把这个职位卖掉了。

从1718年起,他的缺勤变得经常化了,而且1722年8月13日至1723年8月12日,他一直缺勤,1724年12月24日以后,他实际上已不再去法院上班,只是1725年11月12日去过一趟,是为了“就官员们的公正与义务发表一篇精彩演说。”他最后一次上班是在1725年12月7日。他经常地缺勤,使他和高等法院的关系恶化了;刑庭不断地要求大理院主要法庭派一名庭长来,而院长不得不亲自主持刑庭的工作。高等法院院长向宫廷和掌玺大臣提出要求,让孟德斯鸠回波尔多。

这样,在当法官的十二年里,孟德斯鸠在刑庭服务了十一年。他获得了大量的关于刑法的经验,使他得以思考违法和刑罚方面的问题。但是,直到1723年7月,他仅仅是个不起眼的庭长,只是被迫着消极地参加审判,他甚至不能像推事那样可以在审判中相当报告人的角色,也不能在判决书上签字。

同类推荐
  • 告诉你一个托尔斯泰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托尔斯泰的故事

    精选了托尔斯泰人生中富有代表性的事件和故事,以点带面,从而折射出他充满传奇的人生经历和各具特点的鲜明个性。通过阅读《告诉你一个托尔斯泰的故事》。我们不仅要了解他的生活经历,更要了解他的奋斗历程,以及学习他在面对困难、失败和挫折时所表现出来的杰出品质。
  • 读懂李叔同(弘一法师)

    读懂李叔同(弘一法师)

    本书沿着这样的体例——“言+行+大事记+人物小传+著作精选”。巧妙而精到地展示了李叔同(弘一法师)的全貌,是一套生动活泼,而又全面了解李叔同(弘一法师)的读本。其中:“言”、“行”取微博体形式,“言”即名家精辟精彩的言论,“行”则是彰显名家个性特质的行为。“大事记”是名家所历重大历史事件、社会活动、学术活动等,记录他们在其中的作用和影响。“人物小传”是对其一生经历的概览,尤其侧重于他们的成长、求学、治学等方面的经历。“著作精选”则是最能体现他们文化贡献的代表作品的选摘汇集。
  • 居里夫人自传:不虚度的一生

    居里夫人自传:不虚度的一生

    我们应该不虚度一生,应该能够说:“我已经做了我能做的事。”爱因斯坦最为推崇的女科学家,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第一人。北京国际关系学院教授、著名翻译家陈筱卿译作,经典作品权威呈现。居里夫人用一生诠释:把人生变成科学的梦,把梦变成现实。比成功更可贵的,是一个纯洁而高尚的灵魂。本书分两部分:第一部分语言直白、坦诚,是一个普通女孩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顽强奋斗走上科学之路的真实写照;第二部分是由居里夫人撰写的丈夫皮埃尔·居里的传记,通过居里夫人的记叙、两人的书信和日记、他人的评价等多个角度展现了皮埃尔·居里的高尚人格魅力。
  • 一道闪烁着绚烂亮光的长虹

    一道闪烁着绚烂亮光的长虹

    高长虹,山西盂县路家村镇西沟村人,1898年出生在一个世代以耕读为本的小康之家。他是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有过相当影响的文学团“狂飙社”的主将。是山西一位较早结识鲁迅,并在鲁迅直接培养下成长起来的进步作家。高长虹文学创作生涯前后长达20多年,是一位杰出的诗人、现代作家。
  • 糊涂百年:郑板桥传

    糊涂百年:郑板桥传

    作家忽培元,能文能诗能画,与传主有心灵契合,故下笔如有神。本书着重刻画了传主的耿耿风骨和多方面才华,从社会历史和人物关系中,注重细节的递进和语言的文学情味。清代乾隆年间,“独领明月清辉”、人文荟萃的扬州,画坛中八个画家横空出世,一扫画苑中的陈腐气息、匠人气息,作品张扬个性,无论是画山水、人物,还是花卉、虫鱼,均与前人迥异,让世人惊骇,惊叹出了“扬州八怪”;而“八怪之首”,就是郑燮,字板桥者。此人不仅在三百年前,以他特立独行、别具一格的字画、诗词——尤为道情十首,名重当世,即使三百年后的今天,以他的画竹,及含义无穷的“难得糊涂”的四个大字,几乎家喻户晓。
热门推荐
  • 那三年流过的青春

    那三年流过的青春

    初中时?父母离婚?她自我封闭,直到了高中,害怕爱情的她遇上他,会发生什么故事,分班后,她又该如何与新的同学相处....他,为她转班,而后,又将遇到什么.....敬请期待,那三年流过的青春。
  • 萌灵画师手札

    萌灵画师手札

    十五岁的少女阮映墨,是拥有神笔之力的新任继承者,但她的力量一直无法苏醒,无法让画中物变为现实,在家族中备受冷落。某一天她遇见了鳞族少年御乾,并帮助他成功地画出了缺失的鱼衣,跃上朱门化为飞龙……在陆续帮助了别人之后,她见到了“无字天书”的看护者谈天穹。阮映墨从谈天穹那里了解到了:久远的过去,苍颉造字封印了“故事”的力量,故事失去了“形”,“核”存在于字的封印中。但随着文字简化,故事的碎片得以存于现实,带给人们影响。阮映墨帮助谈天穹找到了收养他的天书创造者太初。太初说,神笔之力苏醒,被封印的故事已经在蠢蠢欲动。与此同时,阮映墨帮助御乾找到了失联已久的姐姐御泉。御泉指出阮映墨的力量才是真正的神笔力量,阮映墨想到了供奉在神木居的“神笔”,想去寻找先祖的真相。“神笔”将阮映墨送到过去遇见了马良,阮映墨这才了解,苍颉创字之初,背面的解决之法——“神笔”也就此诞生。指定阮映墨为继承人的父亲就是在等有人继承了“神笔”后控制继承人,真正为所欲为。他妄图将女儿送回远古时代,在“神笔”出现时彻底消灭创字的苍颉。关键时刻,御乾唤回了阮映墨的意识,而阮映墨也真正地......
  • 是谁输了心

    是谁输了心

    大龄剩女林珊珊游戏偶遇小鲜肉。居然还是个有八块腹肌的帅哥!“我大你八岁,我们不合适。结束吧。”“我不管。我只要你,难道你之前都是骗我的吗?”“你太优秀了,是我会妄想得到的人。”“不是妄想,你可以得到的。”分分合合,到底他会不会是她的正缘……
  • 拜清樽

    拜清樽

    一个是郎艳独绝,与世无双的公子。一个是在风云诡谲中成长的冷面皇子。交错曲虬的命运中,有人嗟叹着和小姑娘的错过。到底,谁戏弄了谁?
  • 当天使染上血

    当天使染上血

    染夏七岁的时候被后母卖入黑组织,17岁的时候回来复仇。当往事被扒光,发现许多事情拖离了她的控制。上代人的恩怨,延续到现在。繁华背后究竟隐藏了多少阴谋与算计?一直在身边守护的人悄然离开,爱与恨她该如何抉择?如果时光倒流我要停在最初的怦然心动——诺人生只如初见。
  • 星际争霸玩转异界

    星际争霸玩转异界

    吴小明,星际争霸青铜局选手,一个坑爹的老者,一份坑爹的协议,吴小明穿越到了一个神奇的世界。强大的人类,西方的巨龙,爱好和平的精灵,……万族林立,强者为尊。拥有星际争霸系统的吴小明自然不会坐以待毙……“单挑?怎么可能!”大手一挥,十万好兄弟百万狂徒千万狗子,一路平推过去不香吗?“算了,不欺负你们了!来单挑,这是我们这边最弱的三个,挑一个吧!”雷诺,凯瑞甘,阿塔尼斯众人“……”扯淡!最弱的明明是你好不好!
  • 嫡女重生:天下为聘

    嫡女重生:天下为聘

    我曾以为,再也不会爱上一个人。-仇染落我曾以为,我这辈子也没有软肋。-南宫彦昌我曾以为,那个笑面如花的女子,再也不会拨动我的心弦。-花哲君我曾以为,世界上再也不会有一个女子比之沉月。-梁宸二十一世纪金牌杀手,医毒世家传人仇染落,一朝穿越,竟成为以武为尊的幽篁大陆赫赫有名空有外表的废柴嫡女。……………………“你接近我就是为了杀我?”“落儿,可曾动过心?”“从未”………………“你不是恨他吗”“我骗他的啊,我爱他很爱”……那年,花开的正旺,仇染落手刃了南宫彦昌,转而一笑,“彦昌,我来找你了”原来,不是不爱,而是不敢爱,有的时候爱而不得,以为不爱。〈我费尽心思接近你,可曾有一瞬间动过心?〉
  • 荆棘王殿

    荆棘王殿

    万年前,自称为“王”的异族人入侵大陆,大陆上众族倾力反抗,最终将“王”击败。万年后,一个不起眼的少年却继承了“王”的血脉,并在通缉犯师傅的带领下,在大陆上搅起了风雨。与此同时,为了“王”的重临,一场巨大的阴谋即将上演………………PS:谨以此书献给所有正在度过中二期的少年少女们。
  • 最好的时光遇见青春

    最好的时光遇见青春

    步入高中生活的徐佳然在一次误打误撞中认识了比自己大一届的戴宇俩人一见钟情班上又结识了校园美男李沐笙俩人日久生情徐佳然到底会选择谁?
  • 你的出现,乱了我的世界

    你的出现,乱了我的世界

    青春,就像是彩虹,五颜六色,每一笔都是鲜亮明媚的。爱情,就像是幼苗,坚强又脆弱,每一步都是美好的回忆。有过青春,便有过爱情,缺一不可。学生时代往往是这些的见证,第一次插肩而过,第一次回眸而笑,第一次牵手,第一次拥抱……我们最美好的年华,都是以学生的身份去迎接,暗恋也是如此。总有那么一个人,你一看见便离不开眼,即使不认识,也会望着背影目送到转角处,直到消失。人们总幻想着,有一个天使降临在自己的身旁,她指引着我们向前进,走那条对的路。可谁又为天使引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