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857300000029

第29章 西方人谈爱(6)

2.人的社会本质。他说但人之所以能够存在,应归功于自然力,而他之所以能够是人,却应归功于人。没有了别的人,正如他在形体上一无所能一样,在精神上也是一无所能。”“个人的知识是有限的,但理性、科学却是无限的,因为,它是人类共同的活动。”(同上书,113页)

他的意思是,人不能离开社会,离开人与人的交往,离开人的共同生活和共同的劳动。一切文化、科学都是人类社会长期的共同活动所创造的。

马克思后来提出“人的本质是人的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受到费尔巴哈学说的影响的。

3.人的精神本质。他说一个完善的人,必定具有思维力、意志力和心力。思维力是认识的光,意志力是品性之能量,心力是爱。理性、爱、意志力,这就是完善性,这就是人的绝对本质。”(同上书,28页)

他的“理性、爱、意志”就相当于古希腊哲学家所提出的“知性、情感、意志”。值得注意的是,他是将爱作为情感来看待的。这与休谟的观点是接近的。而与叔本华的观点不同,叔本华是将爱看成是一种意志的。

这里也说明,近代西方哲学家总的认识是:爱是人类的情感,也是人类的意志。

“人的本质”的概念,应该能解释为:人的根本属性,人的由来,人与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从这些要求看,费尔巴哈关于人的本质的观点是比较全面的。

费尔巴哈提出人的“类”与“类本质”的概念。所谓人的“类”,指的不是个体的人,而是人类全体。所谓人的“类本质”,指的是人类的本质,而不是任何一个个人的特性。上述“人的本质”的三个层面,都是人的“类本质”。“类本质”的概念,后来被马克思所引用。

(一)爱是人的最高本质。

费尔巴哈说如果人的本质是所认为的至高本质,那么,在实践上,最高和最首要的基则,也必须是人对人的爱。”(同上书,76页)

为什么费尔巴哈认为,爱是人的最高本质呢?因为在他看来,与他人没有联系的人,虽然也具有思维力和意志力,但他还不是真正的人。要成为真正的人,必须有社会生活,必须是“类”的一分子,必须有人与人之间的相爱的关系。

因此,费尔巴哈关于“爱是人的最高本质”的观点,是和他的人的社会本质的观点分不开的。

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人的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而费尔巴哈认为,在各种社会关系中,人与人之间的相爱是“最高和最首要的基则”。这两种观点是有差别的。这也是费尔巴哈的思想长期被马克思主义哲学批评的原因。

如果我们客观地评价,费尔巴哈、马克思、恩格斯的时代都是在19世纪,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早期,社会上的阶级对立十分严重。在阶级对立严重的时代,过分强调“爱”并不很现实,甚至还会阻碍必要的革命进程。这样的背景下,费尔巴哈的观点受到批评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时代发展到今天(21世纪),资本主义得到高度发展。民主化的政治制度和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都促使社会上阶级矛盾的妥协和缓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各阶层之间的合作成为全社会的要求。在这样的新的时代背景下,费尔巴哈的思想是值得我们重视的。很可能是他关于“爱是人的最高本质”的观点,更有利于推动人类的进步。

(二)爱是上帝。

费尔巴哈说爱就是上帝本身,除了爱以外,就没有上帝。爱使人成为上帝,使上帝成为人。……爱,是上帝与人,精神与自然之真正的统一。”(同上书,76页)

在19世纪时,费尔巴哈的《基督教的本质》一书,以对基督教的神学思想的批判而著称。他对于神或上帝的理解是无限的或属神的本质,就是人的精神本质;但是,这个精神本质被人从人里面分离出来,被表象成一个独立的存在者。”(同上书,上卷,327页)

他的意思是:人们所信仰的上帝,或所想象的上帝,其实就是人自己的愿望;是人将自己的愿望集中在上帝(独立的存在者)身上。

那么,人的主要愿望是什么呢?就是被人所爱。而上帝的精神就是爱人类,愿意赦免人类的罪孽,而救援人类。因此,他说:爱是人和上帝的统一,爱就是上帝。

斯宾诺莎说:自然就是神。费尔巴哈说:爱就是上帝。他们两人关于神或上帝的观点,帮助我们深刻地认识基督教的本质。同时,他们的观点,也是今天和未来世界上基督教信教者和非信教者的对话和沟通的基础。

(四)幸福、利己和利他。

费尔巴哈的爱的学说与他的幸福观是一致的。他将人的幸福作为人所追求的主要目标。他说人的任何一种追求都在于幸福的追求。”(同上书,536页)

在幸福的追求中,他要求利己主义与利他主义的结合。他说本人的利己主义的满足也是同别人的利己主义的满足有关系的。”(同上书,434页)“幸福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面或是各方面的。”(同上书,下卷,432页)

关于幸福的利己和利他结合的观点是爱的哲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本书在以下各篇章中都会论及。

总之,尽管费尔巴哈关于爱的学说,在中国,长时间内不被人们重视,甚至有所批判,但是如果我们真正认清时代发展的趋势,我们不能不对他关于爱的学说,有一个新的认识。在人类向着“和谐世界“的方向前进时,费尔巴哈的爱的学说,将会发放出耀眼的光芒。

弗洛伊德学派论爱

19与20世纪之交,欧洲出现一位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他的精神分析研究具有深刻的哲学意义。他关于****和爱的研究对后世影响甚大,形成了弗洛伊德学派,马尔库塞与弗罗姆是20世纪弗洛伊德学派中两个重要的哲学家,他们对于“爱”都有专著。本章介绍他们三位有关爱的思想,并有所评述。

一、弗洛伊德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1939),出生于奥地利。父亲是犹太毛皮商人,不太讲人情;母亲给他较多的抚育和感情。I860年,全家迁到维也纳,弗洛伊德在此居住了78年。1873年,他中学毕业后,以医学为职业。1882年,弗洛伊德进人维也纳总医院。1885年,弗洛伊德完成了他对脑髓的研究,被任命为神经病学讲师;他和布罗伊尔共同出版的《歇斯底里研究》一书。1896年,他创立了精神分析方法。1899年出版《梦的释义》。后来又有一系列的著作问世:《日常生活心理病理学》(1901)、《性学三论》(1905)、《精神分析引论》(1917)、《论创造力与无意识》、《超越快乐原则》(1920)、《集体心理学与自我的分析》(1920)、《群众心理学和自我分析》(1921)、《自我与本我》(1923)等。

他的学说在人类心理学的影响非常大,对西方哲学也有深远影响。

弗洛伊德的学说与人类的爱有密切关系,现评述如下:

(一)潜意识与爱。

弗洛伊德在观察许多精神病患者的症状后发现,人是具有潜意识的。他说分析通常表明这些症状皆起源于潜意识过程,但在各种有利的情况下,它们可以变为意识的。”(《精神分析引论》,据彭舜译本,283页)

潜意识是弗洛伊德的一个重要发现,他自己认为这可以与哥白尼的日心说和达尔文的进化论相提并论。

从人的心理来讲,潜意识确实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如果从人类的理智、情感、德性三种精神活动来说,潜意识应该是一种低层次的情感(或欲望);在这个层次上,人只有一种情感上的模糊性的诉求,而没有达到理智分析与德性判定的层次。

本书的前文中提到:爱是情感与理智的综合,是高层次的情感。

因此,潜意识与人类的爱不是一回事。但是,潜意识是从人的内心来的,是人类爱的心理基础。潜意识的学说说明:1.人类的爱是植根于人的内心的,因此,爱比理智与德性有更深、更早的心理源泉。2.爱高出于潜意识,爱是情感和理智相结合的意识活动。

举一个生活中常见的例子。一个已婚的男子(或女子),可能会在一段短暂的接触中,产生对某个女子(或男子)的爱恋之心。但这是一种潜意识,当他从理智考虑时,他会克服这种潜意识。

潜意识并不是一个贬义词,事实上,人类许多值得肯定的爱的萌芽,正是来自潜意识。幼儿对母亲的爱恋,不能说是意识活动,而是一种潜意识。

(二)性本能与爱。

除潜意识外,弗洛伊德自认为他在心理学中另一个重要发现是“力比多”。他说我们将脑子里代表着性本能的力量叫做‘力比多’(Libido),即****,并把它看成类似于饥饿、欲望的力量,或者是渴望权力的意志,以及自我倾向中的其他类似的趋势。”(《论创造力与无意识》)

按他的意思,力比多就是****,或性本能,是追求性满足的力量或意志。

****是人类爱情的基础,力比多概念的提出,说明爱情是有一种本能性的力量所驱使的。弗洛伊德并没有深人研究这种力量(力比多)的物质基础或神经系统的机理(这是人体生理学的任务),但是他已经启示人们,包括爱情在内的人类情感,与理智与德性大不相同,不仅是大脑的思维活动,并且是与整个神经中枢反应有关,也很可能与某种生化物质有关。正由于此,它能形成一种力量和意志,使人感到有一种冲动或激情,为达到某种目的而付出努力。

弗洛伊德的力比多学说,使人想到叔本华的意志学说;力比多就是一种意志力。他的学说告诉人们:****和爱欲都是一种意志力,是人的一种生命力,它是有创造性的,是能推动人的行动的。

(三)人类集体中的爱的联系。

弗洛伊德后期的著作中有一部《集体心理学与自我的分析》,对于人类的集体心理以及人类的爱的问题,有着深刻的阐述。

他说只要一个集体的形式存在着,只要在他的限度内,该集体中的个人的举止行为就表现得好像他们是统一的,他们相互宽容其他成员的缺点,把自己和其他人看做是平等的,对其他人也不会产生厌恶情绪。”“在原始集 体中,人的情感得到强化,人的理智受到抑制。”(《集体心理学与自我的分析》,纽约版,55—56页)

他指出:集体中个人与个人之间的联系,是一种“爱的联系”一个集体的本质在于它自身存在的一些力比多联系”。(同上书)

在这里,弗洛伊德已经超出了他早期的认识,不再将力比多只限于人的****,而将****扩大到集体中人的爱欲。

由此我们可以想到费尔巴哈对于人的社会本质的认识,正因为人与其他高等动物的一个重要区别是人的社会性,那么,在人的集体性的社会生活中,人类必然有“相爱”的本性。弗洛伊德是从人的心理学方面证明:人类为什么会在人与人之间相爱,为什么爱是人类的本质性的特性。

二、马尔库塞

赫伯特。马尔库塞(Herbert Marcuse,1898—1979),是德裔美籍哲学家和社会理论家。他生于柏林一个犹太人家庭。1917—1919年曾参加德国社会民主党左翼,后完全退出政治活动。1922年他拿到弗莱堡大学的博士学位,随后回到柏林,以售书为生。1929年他重回弗莱堡,在海德格尔指导下写论文。1933年,他加人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与****海默合作。随后离开德国,前往瑞士和美国,1940年获得美国国籍。从1952年开始,在哥伦比亚大学和哈佛大学授课。1964年担任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1965年担任柏林自由大学教授。20世纪60年代后期,他被西欧、美国的激进学生运动奉为精神领袖。1979年逝世于德国。

他著作有:《理性和革命》(1949)、《爱欲与文明》(1955)、《单向度的人》(1964)、《论解放》(1969)、《艺术和永恒性》(1976)、《审美之维》(1978)等。

马尔库塞的哲学思想深受海德格尔和弗洛伊德的影响,同时也受马克思早期著作的影响。他将弗洛伊德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对于人类的爱,有一些重要的阐述。现介绍、评述如下:

(一)****到爱欲。

弗洛伊德的著作中的“****”,有时指与人的生殖机能有关的****要求,有时指人追求快乐的普遍要求,后者又称为“爱欲”。

马尔库塞的学说是:在文明社会中,****必将上升为爱欲。

他说在成熟文明中‘在肉体区域获得快乐’的冲动可能进一步从持久的、扩展着的力比多关系去寻找目标,因为这种扩展增加并加强了本能满足。而且,爱欲的本性丝毫不能证明,这种冲动的扩展将以肉体领域为限。精神领域成为爱欲的‘直接,对象的同时,仍然是一个力比多对象。”

他又说在爱欲的实现中,从对一个人的肉体的爱到对其他人的肉体的爱,再到对美的作品和消遣的爱,最后到爱的知识的爱,乃是一个完整的上升路线。精神的‘生育,同肉体的生育一样,都是爱欲的工作。”(《爱欲与文明》,据黄勇等译本,138页)

马尔库塞的意思很清楚,****或性爱只是爱欲的最原始的一种,爱欲的对象是广泛的,包括对其他人的爱,也包括对艺术作品和科学知识等精神领域的爱。而所有的爱,都来源于爱欲(力比多)。

同类推荐
  • 尚书(中华国学经典)

    尚书(中华国学经典)

    《尚书》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宝库。《尚书》每篇并非成于一时,其中文句有着语法、词汇、方言的差异,又是现代语言学家们研究上古汉语演变的重要资料。如此等等,都说明《尚书》是具有着巨大历史文化价值的古代文献。
  • 管子

    管子

    《管子》是我国古老的先秦时代的一部重要典籍,是管仲学派的一部作品总集。该书内容庞杂,年代久远,流传中多遭窜乱,自西汉刘向“定著为八十六篇”之后,李唐以前已缺失十篇之多。《管子》内容博大精深,主要以法家和道家思想为主,兼有儒家、兵家、纵横家、农家、阴阳家的思想,更涉及天文、伦理、地理、教育等问题,在先秦诸子中,“襄为巨轶远非他书所及”。可以说,它是先秦时独成一家之言的最大的一部杂家著作,是研究先秦尤其春秋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文化等各个方面非常重要的原始资料。
  • 观念(1)

    观念(1)

    当今世界的竞争,是科技的竞争、资源的竞争、人才的竞争,但归根到底是观念的竞争。观念的先进与落后,决定了一个人、一个组织、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的发展进程。精彩故事琳琅满目,深刻酷评振聋发聩。本书蕴涵丰富人生智慧、揭示种种人生奥秘,引领读者在最短时间里迅速更新观念,走上成功道路,开创全新人生。
  • 老子之人生十大观

    老子之人生十大观

    本书笔者将《道德经》之精髓总结出十大观点。若水、守弱是其主张,道出了柔克刚、弱胜强的辩证思想;无为、不争是其倡导,呼唤人性回归清净与自然;道德、人生是其指南,引导苍生寻找生命的根源;生死、修行是其归宿,了悟生死事大解脱在当下;超哲学、宇宙是其核心,揭示出天地人合一永远不变的真谛。
  • 谁终将声震人间:跟尼采学自我激励

    谁终将声震人间:跟尼采学自我激励

    尼采在一首诗中写道:“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他从来都是一个面对世人冷遇及逆境仍能保持意志力强大、内心坚毅的人,而对于身后的声誉他也是充满信心的:“我的时代还没有到来,有的人死后方生。”20世纪的序幕刚刚拉开,尼采在受尽精神疾病折磨后溘然长逝。然而正如他所预言的那样,不久之后,尼采的思想逐渐被发掘并得到重视。
热门推荐
  • 我是希灵帝国审查官

    我是希灵帝国审查官

    一位普通的学生因为意外穿越到影子城,然后异能觉醒,逆天改命。当然这是不可能的。正确的应该是这样的,一位黑色的怪叔叔对我说“想不想成为审查官?如果你答应这个帮帮糖就是你的了。”我就这样上的贼船。
  • 科技创造生活

    科技创造生活

    伟大的发明改变人类生活,惊人的发现震撼整个世界,共同分享发明发现的智慧之光!计算机、电话、电影、电视、汽车、飞机、轮船……我们在享受这些科技成果的同时,是否想过它们是被什么样的人发明或发现的呢?发明家们又是如何想到并做到的?这些问题让人感到万分好奇。
  • 归兮往矣集

    归兮往矣集

    云非不语,遥寄我思。水非不语,心起涟漪。归兮苍天,鸿雁北飞。往矣长夜,炎凉自知。
  • 网游之天降传奇

    网游之天降传奇

    选择性失忆的晓峰,在错失购买游戏头盔后,突然收到一个游戏头盔,言称可帮他恢复记忆。于是,晓峰进入游戏,四处寻觅,只为那份丢失的回忆。小子我第一次写书,不好的地方还望各位见谅
  • 军户小娘子

    军户小娘子

    江南的小家碧玉随父充军到北方边城,军户家的小娘子在绝境中,也要挣扎出一条幸福之路……
  • 忘仙剑

    忘仙剑

    十五年前大劫,三年前孤身,从此故人成陌路。执着到头破血流的少年,以一己之力,妄图复不世之仇,倒清界乾坤。世恶道险,若干年后,这番苦楚,是得尝恩仇的快感,亦或只是一抹淡然苦笑?
  • 丑女戏邪君

    丑女戏邪君

    她是医学天才,竟乌龙穿越成丑女一枚!面前帅得掉渣的男银是谁?艾玛,丑女形象要保持好啊!不过看他眼神貌似不对啊,轻视?不屑?蔑视!坑爹男人,竟敢以貌取人?姑奶奶堂堂医仙,还怕震慑不到你!
  • 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生活小实验

    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生活小实验

    综合实践活动是现代教育中的个性内容、体验内容和反思内容,与传统教育片面追求教育个体的发展、共性和知识有所不同,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生态化空间,学生是这个空间的主导者,学生具有整个活动绝对的支配权和主导权,能够以自我和团队为中心,推动活动的进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更谋求独立完成整个活动,而不是聆听教诲和听取指导。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这个生态化空间里,只是一个绝对的引导者、指导者和旁观者。
  • 吾自心底暖如雨

    吾自心底暖如雨

    某丫头总喜欢叫他“大叔”,其实他只比他大了两岁,只是因为看起来比较成熟,而他喜欢叫她小姑娘,因为她看起来很幼稚加上太惹人怜爱了……
  • 包子她娘很惹眼

    包子她娘很惹眼

    对事业家庭双危机的舒樱来说,自己领养的包子,千金不换!甩掉渣男,从此拒绝恋爱脑,只有事业和包子不可辜负,走上人生巅峰舒樱成了励志典范。——惊!退圈影帝是网文大神?多情爱撩,踢到铁板了吧!——舒樱漫不经心地晃动着高脚杯,香醇的红酒在灯光下反射出神秘的光彩,她的笑容妩媚而凉薄,唇上那一抹红色经过红酒的润泽越发艳丽:“男人那张嘴,最擅长虚伪的情话,你不如说给二八少女去听,于我,同样的傻,再不会犯了。”时牧岩从容而笃定:“舒樱,你若有信心管得了自己的心,又何必在意我?要不要我,是你的事;爱不爱你,是我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