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857300000027

第27章 西方人谈爱(4)

在《人性论》中,他以整整一卷来论述“情感”,说明他对于人类情感问题的充分重视。

《论情感》卷只有三章,第二章就是《论爱与恨》。在《道德学》中,有专门的一节讨论《论仁慈与慈善》,而仁慈就是仁爱。

上述说明,休谟认为,爱是一种情感,而仁爱是一种道德。

休谟到1751年(40岁)时,写出了《道德原则研究》。在这期间,他对于爱的认识有重要发展,他将“仁爱”,即对他人或大众的爱,提到更重要的位置。

在本书以下的论述中可以证明:休谟将人的心灵活动分为知性和情感两方面,而认为仁爱是知性和情感的结合,这样的观点是科学的,因此是正确的。

(二)仁爱是人类本性的最高价值。

休谟在《道德原则研究·论仁爱》中说:‘证明仁爱或较温柔的感情是有价值的,它们不论出现在哪里都博得人类的赞许和和善意……这样一些语词如‘友善的’,性情善良的’,人道的’,仁慈的’,感激的’,友爱的’,慷慨的’,‘慈善的’,或与它们意义相同的那些词……普遍地表达着人类本性所能表达的最高价值。”

这段话表示了休谟对于“仁爱”的极高评价。

休谟对仁爱的思想,与中国孔子的以“仁爱”为人类德性的最高原则的思想,非常相似。这也说明了中西方哲学在源流上的相似性。

(三)道德或仁爱的原则。

在休谟的《道德原则研究》的《结论》部分,他总结说:‘个人价值在于拥有一些对自己或他人有用或令自己或他人愉快的心理品质。这条原则……由于它自身的明证性,毋需任何证明或争论就会接受。”

这就是休谟的道德原则。由于他将仁爱看成是人类道德的最高价值,上述原则,也就是仁爱的原则。

这条原则中包括四个要点:1.对自己有用;2.对他人有用;3.使自己愉快;4.使他人愉快。

因此,休谟的仁爱,要求有“效用性”和“令人愉快”,这两者都不仅是对自己,还要对他人。

休谟解释说有用的?对什么有用?当然是对某人的利益有用。……不只是我们自己的利益……它必定是那些受到称许的性格或行动所服务的人的利益。”

休谟以许多事例证明:‘有用”必然会“令人愉快”。

中国当前经常有重大的灾难事件(如四川和青海的地震),在灾难中伸出救援之手,就是一种仁爱的表现。不论是捐款或救人,都是对受灾的民众“有效用”的,也会帮助他们摆脱痛苦,使他们感到“愉快”的;同时,这些行动,也一定使救援者本人感到愉快。

休谟是强调仁爱的效果(对他人有用),同时也重视仁爱的动机(使自己愉快)。因此,他是效果与动机综合考虑的,而以效果为主。

(四)仁爱(或道德)是感情与理性的综合。

休谟在《道德原则研究》的《关于道德情感》部分中说:‘尽管理性……足以给我们指明品质和行动的有害或有用的趋向,然而它单独却不足以产生任何道德的谴责或赞许。……在此就必需展现出一种感情。这种感情不可能是别的,只能是一种对人类的幸福的同情和对人类苦难的愤恨。”

这段话已经将理性和感情两者对于仁爱等道德行为的作用都讲清楚了。理性指明了仁爱的方向,感情则是仁爱的驱动力。

爱,包括仁爱,是感情与理性的综合,这是本书所述“爱的哲学”的基本观点。

(五)自爱与仁爱的关系。

按休谟的观点,极端的自私当然不可取,完全无私的仁爱也是不现实的。真正的仁爱和自爱是互相结合的。

他在《道德原则研究·论自爱》中说:‘我们可以感受我们自己内心对他人的幸福或利益的欲望,他人的幸福或利益通过这种感情而变成我们自己的利益,而后我们出于仁爱和自我享受的双重动机而加以追求。”

他的意思是:一个真有仁爱心的人会将他人的幸福和利益看成是自己的幸福和利益,在关怀和帮助他人时,得到自我的快乐。

总之,休谟将仁爱看成是人类的最高道德。他关于仁爱的各种观点,对于本书所讨论的爱的哲学有重要启示。

康德论爱

17—18世纪,欧洲兴起了对后世影响巨大的思想启蒙运动。启蒙运动从17世纪英国的霍布斯和洛克开始;而其鼎盛时期是在18世纪的法国。启蒙运动的主要思想家有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等,都是法国人,或祖籍是法国。

恩格斯关于启蒙运动说过这样一段话(《反杜林论》“引论”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做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

启蒙运动的主要内涵是:一、反对宗教愚昧,提倡理性和科学;二、反对封建****,提倡民主、自由。

在启蒙运动的推动下,到18—19世纪,近代西方哲学在德国形成高峰,出现了几位对后世有重大影响的哲学家:康德、黑格尔、叔本华、费尔巴哈、马克思。

康德的哲学与本书的主题——爱的关系十分密切,本章着重介绍他的哲学思想与爱的关系。

康德(1724—1804)出生在当时东普鲁士哥尼斯堡的一个手工业家庭。1745年毕业于哥尼斯堡大学哲学系后,连续9年担任家庭教师,1755年开始在该大学任教。他一辈子没有离开过哥尼斯堡,终身没有结婚,平平静静地在哲学的思辨中度过了一生。

康德的一生可以以1770年为标志,分为前期和后期两个阶段,前期主要研究自然科学,后期主要研究哲学。他一生写出多本不朽的哲学著作,其中最著名的是:《纯粹理性批判》(1781),《实践理性批判》(1788)和《判断力批判》(1790),即所谓“三大批判”。

他晚年以杰出的哲学家闻名于全世界。他去世时,哥尼斯堡居民连续十多天自发前往瞻仰这位伟大哲学家的遗容。

他的哲学思想对于后世以至当代,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章的标题是“康德哲学与爱”,而不是“康德论爱”,因为在康德的哲学著作中,关于爱的直接论述是不多的;没有哪一章节包含“爱”这个字。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基督教哲学都给予爱以很高的重视,斯宾诺莎和休谟也有较多的关于爱的直接论述,为什么康德哲学中,没有专门的章节谈论爱呢?

如果我们对于康德哲学有深人的认识,我们会理解,其实康德的全部哲学体系都和爱有密切关系。

但他较少地提到爱,这也是事实。可能主要因为康德一生建立的是一个相当完整的严格地以理性为基础的哲学体系。他要求各种概念的明确性。他的哲学框架是:1·理论理性(知识);2·实践理性(道德);3·审美(情感)。

正如休谟哲学所阐述的:爱既是一种情感,又是一种道德。爱是理智和情感相结合而产生的。因此爱”是一种混合性或综合性的概念,而不是一个非常明确的独立的概念。康德哲学全部是高度理性的思考,因此在他的理论框架中,难以独立地安排爱的位置。

但是,爱毕竟是人类生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事实上,在康德的三个哲学分支中,特别是在实践理性(道德)和审美(情感)中的许多论述,都与爱有很深切的关系。

康德哲学中的许多观点,对于我们加深关于爱的认识有十分重要的帮助。

(一)知识、道德、情感三者关系。

前文已经谈到,康德的哲学体系分为三个部分,他的三部主要的哲学著作分别论述三方面的问题:

1.《纯粹理性批判》:论述的是人的理论理性,即知识问题。

2.《实践理性批判》:论述的是人的实践理性,即道德问题。

3.《判断力批判》:论述的是人的审美和情感问题。

因此,他的哲学包括知识、道德和审美(以及情感)三大部分;而他认为,他的哲学的第三部分(审美与情感)又是第一部分(知识)和第二部分(道德)的中介或桥梁。

在康德哲学中,爱的问题基本上在《实践理性批判》与《判断力批判》两部 著作中进行讨论,即在道德与审美(情感)两个范畴中进行讨论。

如果将康德的观点和休谟的观点相比较,我们会发现两者的相同和相异之处。

休谟的观点是:道德是由理智和情感两者综合形成的。

康德的观点是:情感(审美)是理智和道德的中介。

这两种观点的相同点是:理智、道德、情感,三者是互相联系的。

他们的相异点是:康德认为,理智和道德都是有独立性的,两者依靠审美或情感来联结。而休谟认为,理智和情感是有独立性的,而道德没有独立性,要依靠理智和情感两者综合地决定。

从本书第五篇(“爱的科学依据”)中所介绍的现代关于人脑结构的科学研究结果来看,休谟的观点较为正确。在人脑中,并没有独立的管辖道德的结构。而情感与理智是有独立的管辖结构的。

康德所建立的哲学体系是“先验哲学”。他认为道德的形成,也是先验的,即:人有先天的道德意识。这个观点并没有错。因为在人脑管辖理智的结构与管辖情感的结构的互相结合中,完全能产生先天的道德意识。

康德提出:情感(审美)可以是理智与道德的桥梁,这个观点也没有错。因为,情感(审美)的功能,可以沟通理智与道德的联系。

在上述两方面,都应该承认,康德哲学是休谟哲学的重要发展。

康德和休谟关于知识、道德、情感三者关系的观点的比较分析,对于我们较完整地理解爱是很有启示的。

上述问题在以下几节中将进一步地阐述。

(二)道德命令与爱。

康德说过一句非常著名的话:

有两件事物我愈是思考愈觉得神奇,心中也愈充满敬畏,那就是我头顶上的星空与我内心的道德准则。

他说道德法则,在人类那里是一个命令。”(《实践理性批判》第一卷第一章,据杨祖陶译本,305页)

因此,所谓“内心的道德准则”就是道德命令。是人类先天具有的、发自内心的命令。

这里又关系到道德的“先验性”或“先天性”问题。“先验性”指的是与经验无关,或先于经验的;‘先天性”指的是天生就有的。当然,先天的,必然是先验的。

康德的观点实际上与中国古代哲学家孟子的观点是很相像的。孟子认为人天生就有“四端”(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

所有动物都有维护自己的生命的本能,而社会性动物(如蜜蜂、蚂蚁等)都有合群性的本能。人类是一种社会性的高等动物,人类天生具有高度发达的理智与情感,因此,人类天生地具有建立在理智与情感之上的自爱和仁爱(对他人和社群的爱)。孟子和康德关于人类有爱的天性是有科学根据的。

康德的道德命令的思想说明:人类的爱并不是来自外界的压力,而是来自人的本性,是出于人的内心的。

道德或仁爱是一种命令的另一层意思是:人并一定非常乐意地去执行道德命令。他说一个要人们应当乐意做某一件事的命令是自相矛盾的,因为当我们已经自发地知道我们有责任做什么时,如果我们此外还意识到自己乐意这样做,对此下命令就完全没有必要了。并且,如果我们虽然做了,恰好不是乐意的,而只是出于对法则(指道德法则一作者注)的敬重。”

“有必要使被造物(指人类一作者注)的准则意向……建立在道德强迫上,不是建立在决不担心内心意志会对法则产生任何拒绝的爱之上。但是仍然使这种爱,成为自己努力的永久的、虽然不可能达到的目标。”(《实践理性批判》第一卷第三章,据杨祖陶译本,348页)

康德这两段话的意思是:人做符合道德的事,是人的一种责任,人必须或应该服从道德命令,而不一定是人乐意这样做。而爱使人完全乐意地去做道德的事,而决不会拒绝道德法则。

这里,康德指出仁爱与道德,两者虽然方向和目标相同,但两者也有一些区别。道德有一定的强制性,而爱是没有强制性的,是自己乐意去做的。因此,爱比道德的要求更高。这问题,在下面谈审美和情感问题时,还要讨论。

这个观点,在本书讨论的爱的哲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道德法则与爱。

康德根据道德的先验性,提出三条道德法则。

虽然康德指出,爱比道德的要求要高一些,但是在康德哲学中,爱基本上是在道德范畴中的。因此,这三条道德法则,对于爱,应该也是适用的。

1.道德的普遍性与爱

他说要这样行动,使得你的意志的准则任何时候都能同时被看作一个普遍立法的原则。……它提供一条我们称之为道德律的普遍法则。”

康德的意思是:一个道德的意志,不应该只适用于少数人,而应该适用于全人类。

父母爱子女、子女爱父母、夫妻之间相爱、学生爱老师、人们爱自己的家乡和祖国,这些爱的道德,是适用于全人类的。

2.“人是目的”与爱

他说人类,以及一般说来的每一个理性存在者,都是作为自身即是目的而存在着,而不是作为由这个或那个意志随意使用的一个手段而存在着。”(《道德形而上学基础》第二章,据孙少伟译本,58页)

“这是一个可被称为目的王国的王国。”(同上书,67页)

“人是目的”,这是康德提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原则。在欧洲中世纪的神学教义中,人都是有原罪的,人信仰上帝,人的一切作为,都是为了得到上帝的宽恕和救赎。这样一来,人就成为了一种手段。人的一切,只能听从神的安排。

因此,康德的“人是目的”的提出,是启蒙运动的重大思想收获。而康德的“目的王国”(在此王国中,人人都以自己为目的,也有可能实现自己的目的)的理想,是人类的长远的努力目标。

同类推荐
  • 墨子与墨家学派

    墨子与墨家学派

    本书从墨子以及墨子的生平入手,详细介绍了墨家思想流派的核心思想和主要思想成就,并将墨家思想和中华侠文化之间的联系进行了具体的分析阐释。
  • 老子全书

    老子全书

    老子的《道德经》虽然是一部涵盖了人生大智慧的经典著作,但它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并不能指导人们的现实生活。本书试图对《道德经》中的文化精华加以解读,来指导人们在具体生活中所遇到的为人处世、生活情趣、工作态度、人际交往、婚姻家庭、企业管理、养生之道等问题,帮助人们从生活与情感的困惑中走出来。
  • 不过是向死而生:哲学大师人生省思录

    不过是向死而生:哲学大师人生省思录

    《不过是向死而生:哲学大师人生省思录》主要讲述了,死亡令人恐惧,死亡的思考扣人心弦。死亡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事实,必经的“生命最后的成长”。在死亡深处,这个世界的“意义”才开始像泉水一样向我们涌现。柏拉图将哲学称为“死亡的练习”,古今中外的哲学大师对死亡进行了深刻的分析思考。
  • 价值美学

    价值美学

    “价值美学”在中国属于正在建立的一门学科,本书作为一部探索性的学术著作,许多观点与传统美学相左。作者强调:审美的秘密存在于主体客体之间的关系之中,审美现象即主客互动关系所生成的可感受、可体味的意义、意蕴、意味,它是一种特殊的价值形态。本书从历史的和现实的大量审美现象出发,结合人的本质与价值的本质,论证了审美现象属于价值范畴的历史根据和逻辑根据,指出以往美学的重大误区正是在于价值范畴之外找美。作者以审美价值为核心,从多方面揭示了审美价值的特性,并对审美价值的发生学进行了考察,对审美价值的生产类型和规律、审美价值的消费、审美价值的评价以及审美接受中的共鸣与观赏等进行了详细论述。
  • 哲学与生活

    哲学与生活

    《哲学与生活》是艾思奇的一部通俗哲学经典,开哲学大众化之一代风气。该书主要收录了艾思奇在上海《读书生活》杂志担任编辑时,为回答读者提问所发表的文章,旨在用通俗的语言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这些文章中他从“生活”入手,力图从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中,提炼出抽象的哲学道理,同时,又用这些道理来指导现实的生活,从而让人们树立牢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
热门推荐
  • 武神战将

    武神战将

    神秘的职中学校一次意外的生化危机战神在线拯救万生
  • 龙迹九重天

    龙迹九重天

    上古纪元,混沌初开。龙元世界乃神龙一族之天下,时至今日神龙一族灭绝殆尽,神秘浩劫再度降临。浩祖六界岌岌可危!少年龙御天,背负真龙大帝荣耀使命,追逐神龙灭绝谜团。成为亿万年来唯一的龙念继承者,问鼎龙族至尊,号令天下神龙!吾辈圣史龙族,以真龙之念为基,九重龙魄为石,血染青天,倒转星河,只为天下芸芸众生!神迹威严现,唯我龙御天!(作者企鹅号:2542450120,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加备注Q我,和我交流本书情节内容!)
  • 半池梨花香

    半池梨花香

    女主角池书然,办公室小白领,默默无闻却因一句玩笑吸引了客户BOSS的目光;靳立风,都市钻石王老五,典型的大BOSS,却为何对办公室小白池书然纠缠不舍;半池风,池书然在论坛的知心大哥哥,一度对他依赖过度,无法自拔;看池大小姐如何被靳BOSS调戏,两人谱写了一段令人啼笑皆非的都市恋曲;看池大小姐如何同网络知心人暧昧,在现实与虚拟中无法分清;看池大小姐如何玩转办公室,同猥琐的领导过各种招,彰显都市女白领的无奈和坚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彼岸之花幽月之巅

    彼岸之花幽月之巅

    当现代杀手穿越到了古代,后又为了回到现代而选择历劫穿越到了架空世界,却发现这里才是自己本来的归属时,她会怎么选择呢?(在引子中会出现三个主角,本文围绕第一个主角发展,第二、三个会在另外两篇文章里作为女主出现)
  • 遇倾今有你

    遇倾今有你

    一个颁奖典礼,夏雨诺在众人面前,被迫与“恶魔”签订不平等条约哎,今后的日子怎么过啊幸好明天都喂得饱饱的
  • 轮回魔地

    轮回魔地

    一片神秘的土地上有一幢犹如霍格沃茨般的异次元建筑,在这里你甚至可以遇见自己的前世来生……
  • 伊索尔

    伊索尔

    (如果你厌倦修仙渡劫,江湖风浪,不喜欢霸道的仲裁或者明星的爱恨情仇,更不想一边看小说一边玩游戏.或者抵触那些无厘头恶搞的玩意,也不想思考那些紧密的逻辑关系.或许害怕那些吓唬人的东西,.不妨来看看这个.)这只是一个关于一个名字叫作伊索尔,一只吸血鬼,一个永远都是13岁,一位只对"真相"这个单词特别敏感的少女的故事.另:作品现在暂停中.因为没钱开饭了.等写好了会一次性完全更新.(一卷,二卷内容).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红豆相思律

    红豆相思律

    这是个乱世,各地烽火狼烟,硝烟兵伐,红巾白骨,雄才辈出……却还有个地方避于山林沿海,宁久静世,雅人空茗。“空幽深谷雨纷纷,朦胧回音隔凡尘。”没有凡尘的水深火热,殊不知有着更大的阴谋……这只是坐江山,无数人拜倒在她的裙下,令无数英雄尽折腰,只为搏她一笑,才子佳人赞颂他的美丽,只为得到她的一瞥。为倾倒江山却换不回转身的旧情……宫闱权斗,谋利相争。半生浮华,谢了一地的红枫。江山回眸,天下易主。一场荒梦,此生惟得一人心。山岭水静,悠哉自乐。相守此地,尽看长雪白山景。那双眸,那把梳,那首歌,那首诗以及最不能忘却的那个人……
  • 异世界神装机战

    异世界神装机战

    七月底,新城迎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雨,乌云密布,坐在电脑前的少年转过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