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不意称大帝
公元799年4月25日,罗马天主教教皇列奥三世与贵族斗争失利,被罗马教廷中有势力的大贵族逮捕入狱,备受虐待,危在旦夕。当时的法兰克国王查理派使臣把他救了出来。公元800年12月,查理又亲自带兵送他回罗马复位,并将反对教皇的贵族处以重刑。列奥三世对查理感激涕零,视同再生父母,不惜抓住一切机会报效查理的恩典。他知道查理一生东征西讨,南侵北伐,功高盖世,法兰克王国的国力十分强盛。国王的称号已与查理的功绩不相适应,应该赋予他更高的权力。
但是,法兰克王国是罗马以外的蛮族建立的政权,蛮族的首领要做皇帝似乎是不太可能。列奥三世决定使之变为可能。公元800年12月25日即圣诞节那天,当查理国王跪在圣彼得大教堂做弥撒时,列奥三世突然把一顶预先准备好的金皇冠戴在查理的头上,并高声宣布:“上帝为查理皇帝加冕,这位伟大的和带来和平的罗马人皇帝,万寿无疆,永远胜利!”在场的僧侣、贵族亦齐声欢呼,奉查理为“罗马人皇帝”。这样,查理就成为古罗马帝国的合法继承人和基督教世界的保护者。从此,法兰克王国成为“查理帝国”,查理国王变成了“查理大帝”(即查理曼)。
一个不太可能办到的事,教皇列奥三世很容易地办到了。他利用神权至上的法宝和先声夺人的策略,一举把查理国王推上了皇位,从此开辟了教廷与王廷共同统治西欧的新局面。
苏伯驱邪得王位
公元一世纪,斯里兰卡的王位传到了亚瑟手中。亚瑟是一个沉溺于酒色的浪荡王子,接位后整天在宫女们陪伴之下吃喝玩乐,过着奢侈淫逸的生活。他还经常出外以巡视为名,游山玩水。有一次他到玛黑央格那地区游玩,遇到了一个相貌和他极为相似的人。这人名叫苏伯。由于苏伯刚直倔强,聪慧过人,并且力大无比,亚瑟王对他十分感兴趣,把他带回宫中,并命他到家乡把妻室接到王都,分配他执行守卫宫门的任务。
不久,亚瑟王对宫中骄奢淫逸的生活感到腻烦。于是这个玩世不恭的国王想出了新花样:让苏伯戴上他的王冠,扮成国王坐在宝座上;他自己换上苏伯的衣服站在门口充当卫士。文武百官上朝见驾时竟然认假为真,向装成国王的苏伯三跪九叩,连呼万岁。退朝后两人才换回各自的衣服。这样的恶作剧使亚瑟王十分开心,他对苏伯也很满意,渐渐地两人关系比较密切,在没有第三者在场时,两个人可以无话不谈,没有一点顾忌。
他们俩在一起时,苏伯经常谈起他妻子,说她如何温柔贤慧,美丽动人。亚瑟国王本是一个色鬼,听了这番话,便产生了邪念。为达到他的欲望,他心生一计。一天他派苏伯到外省去出差。在夜深入静的时候,他就便衣出宫,悄悄地溜进苏伯的家中。不料,苏伯因故突然返回了都城。当他来到自己家门口时,隔窗看见屋里有两个人影在晃动。他屏住呼吸,靠近窗边,只听见屋里传来了一男一女的窃窃私语声。苏伯万万没有想到闯进他家中,勾引他妻子的竟是亚瑟王,而他妻子却又那么地趋炎附势。不一会他们两个黑影已靠在一起。
窗外的苏伯听了,实在按捺不住满腔怒火,他真想破窗而入,把亚瑟王砸个稀烂,可苏伯毕竟是个谨慎的人。他想,我何不先把他吓跑再想办法呢?想到这里,他假装刚从外边回来,什么也不知道,来到屋前大声叫妻子开门。屋内正想偷欢的亚瑟王被这突如其来的事变吓得魂不附体,仓惶越窗逃回宫中。通过这次事情,苏伯更加看清了国王的狼心兽性。想到自己受到偷妻之辱,他决心忍辱负重,报此大仇。
主意已定。第二天,他便装着若无其事,仍旧到王宫履行守卫宫门的职责,对国王的态度也一如既往,丝毫没有表现出怨恨的情绪。过了一段时间,亚瑟国王便真的以为苏伯对那件事没有察觉,也就放心了。他为了解闷,又叫苏伯和他一起表演那套恶作剧。
苏伯意识到时机已到,决心利用这次机会除掉亚瑟。他像往常一样和亚瑟换了衣服,各就其位。上朝时间一到,群臣来到宫中,双膝跪在国王的宝座之下,向万岁请安问好。在这庄严肃穆的气氛中,守卫在宫门的“卫士”——亚瑟,看到自己导演的这场滑稽戏演得如此逼真,高兴得不禁“噗嗤”笑出声来。大臣们回头一看,见是守门的“卫士”在讥笑圣上,齐声怒斥“卫士”无礼。
高居龙位的“国王”拍案而起,大怒道:“胆大的奴才,竟敢如此放肆!来人,枭首示众!”一员武将冲过去,手起刀落,把“卫士”的脑袋砍落在地。苏伯接着又警喻百官要尽职尽忠,不准玩忽职守。就这样,苏伯不仅为己报了仇,为民除了害,而且还当上了国王。
苏伯深蒙辱妻之仇,但他并没有冲动行事,而是忍辱负重,终于惩处了国王,担起了治国大业。
宰相智惩理发师
古代印度有个国王,他十分残暴而又刚愎自用。他的宰相却是一个十分聪明、善良的人。国王有个理发师,常在国王面前搬弄是非,为此,宰相严厉地责备了他。从此理发师对宰相怀恨在心。
一日,理发师对国王说:“大王,请您给我几天假和一些钱,我要去天堂看望我父母。”昏庸的国王甚为惊奇,便同意了,并让理发师代他向自己的父母问好。理发师选好日子,举行了仪式,跳进了恒河,然后又偷偷爬上了对岸。过了些日子,他趁许多人在河里洗澡的时候,探出头,说自己刚从天堂回来。国王赶忙召见,并问自己父母的情况。理发师谎报说,先王夫妇在天堂生活得很好,可再过三天,就要被赶下地狱了,因为他们丢失了自己生前的行善簿,所以要宰相亲自去详细汇报一下。并且他还向国王建议,为了很快到达天堂,应让宰相乘火路去。国王马上召见了宰相,让他去一趟天堂。宰相听了这些胡言乱语,便知道是理发师在捣鬼。可又不好拒绝国王的命令,心想:“我一定要想办法活下来,要惩罚这个奸诈的理发师。”
第二天凌晨,宰相按照国王的吩咐,跳入一火坑中,然后国王命人架上柴火,浇上油,然后点燃了。顿时火光冲天,全城百姓皆为失去了可爱的宰相而叹息,那个理发师也以为仇人已死,心中正在暗自高兴。其实,宰相安然无恙,原来他早就派人在火坑旁挖了通道,他顺着通道回到了家中。
过了大约一个月,宰相穿着一身新衣,故意留着一脸胡子和长发,从那个火坑中走了出来,径直走向王宫。国王听见宰相回来了,赶紧出来迎接。宰相对国王说:“大王,先王和太后现在没有别的什么灾难,只有一件事使先王不安,就是他的胡须已经长得拖到脚背上了,先王叫你派个老理发师去。上次那个理发师没有跟先王告别,就私自逃回来了。对了,恒河这条水路现在不通了,谁也不能从恒河这条路上天堂去。”
第二天,国王让理发师躺在市中心的烧台上,周围架起干柴,然后命人点上了火。顿时,理发师被烧得鬼哭狼嚎似地乱叫。这个搬弄是非的家伙终于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宰相运用“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策略,一方面让国王深信不疑,另一方面,理发师拒之不能,在众人不知不觉中,严惩了奸贼。
马拉巧用人民监督
法国大革命时期,雅各宾派革命活动家马拉主张处死路易十六。他认为,路易十六是反革命的一面旗帜,只要路易十六还活着,存在使他自由的可能,各种反革命阴谋就会和他联系在一起。
然而,当权的吉伦特派为了保住路易十六的性命,要求把国民公会对路易十六的判决交付全民投票批准。他们希望寄托在某些地区保守的农民身上。马拉反驳这一主张,说:“路易十六的罪行已经证实。人民要求你们替他们报仇。你们不能回避判处暴君死刑的职责。”
马拉看透了吉伦特派惧怕巴黎群众的怯懦性格,于是,他在国民公会上提出一项重要提案:对路易十六的判决采用唱名表决的方案。吉伦特派虽然心中不愿,却也不敢反对人民的监督,国民公会一致通过这项提案。
1793年1月15~19日,国民大会正式表决对路易十六的判决。巴黎群众像往常一样挤满了会议大厅,监视表决情况。在众目睽睽之下,很多吉伦特派不情愿地投了赞成死刑票。1月21日,路易十六被送上了断头台。因为投票结果是361比360的一票多数通过决议处死路易十六,可见马拉所用方法的作用之大。
当时法国对如何处置路易十六分歧很大,雅各宾派主张处死路易,而吉伦特派持反对态度。马拉充分了解对方的弱点,提出唱名表决的方案,由人民群众来监视,使许多吉伦特派不敢公然违背人民的意志,只好投了赞成票。
罗伯斯庇尔驳斥吉伦特派
1792年9月,法国宣布成立共和国,但代表封建制度的、已有足够证据说明是与国外勾结的国王路易十六仍留在国内,威胁着共和国。雅各宾派主张立即判处国王死刑。但当政的吉伦特派则庇护国王,他们为营救国王的性命,提出了两个办法:即由国民公会审判国王或由基层议会讨论对国王的判决。雅各宾派领袖罗伯斯庇尔在国民公会发表了两次演说,对此进行了严厉的驳斥。
罗伯斯庇尔在国民公会的演说中说:“路易不是被告人。你们不是法官,你们是政治家,是国民的代表……你们的任务不是对某人作出有罪或无罪的判决,而是采取拯救社会的措施,起国民先知的作用。”罗伯斯庇尔非常有说服力地把路易十六和共和国对立起来。他说,路易是以前的国王,由于犯罪而被迫退位。人民起来建立了共和国。路易呼吁别国的暴君使用武力来惩罚法国人民。但是,人民胜利了,并认定路易本人是叛徒。所以,路易已经被定罪,不必再审判,否则,共和国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因此,他斩钉截铁地指出:“路易应该死,因为祖国需要生!”他指出,主张审判国王的人怀有两个目的:第一,如果再审讯的话,国王就可能受到宽恕,可能定为无罪;第二,如果再复审,处死国王就会拖延下去,拖到第二年春天,各国****君主对法国进行总攻时,国王就可能逃脱。所以罗伯斯庇尔坚决反对审讯国王,反对拖延。他认为每一分钟的拖延都会带来危险。至于由基层议会决定国王命运,他认为也不可取。因为,这样做的结果是各基层议会将会发生拥护或反对路易的斗争,甚至会引起自相残杀的内战。内忧外患必然断送革命。他揭露说,这种做法似是诉诸人民,实际上,真正的人民并不能出席这些基层议会。所谓诉诸人民只不过是诉诸反对平等原则的人。
罗伯斯庇尔以前在制宪议会的讲台上,曾大声疾呼要求废除死刑。他现在坚决要求处死国王并不意味着他改变观点。他本人对此做了极好的解释。他说:“按照自然的永恒不变的原则,只有在死刑对人们或社会的安全是必要的时候,它才能被认为是正当的。社会安全从来不要求对普通罪犯判处死刑,因为社会永远能够用其他方法来预防这种犯罪,并能使犯人不致危害社会。但是当国王被革命推翻而革命还远远没有用正义的法律巩固起来的时候,当仅是国土的名字就能给起义的国民招来战争的时候,国王的存在就威胁着公共福利,监狱和放逐都不能改变这种状况。”所以,对国王只有处死。他还说,他也可能会对处死国王产生怜悯之情,但是“为了犯罪行为而牺牲无辜的多情,是残酷的多情,同****妥协的仁慈,是野蛮的仁慈。”罗伯斯庇尔的演讲产生了极大的反响。1793年1月6日,国民公会投票,以361对360的一票多数,通过决议,判处路易十六死刑。21日,路易十六被处死了。
演讲即是说辩。除了用事实,还需用技巧才能获胜。对于处置国王这样一个争议性很大的问题,罗伯斯庇尔主张处死国王。他在论辩时,首先单刀直入,指出吉伦特派的任务不是如何处置路易十六的问题。然后,他又从共和国成立的合理性和合法性,论证路易是与共和国对立的叛徒,所以“路易应该死”。这就与论争对手吉伦特派找到了一个共同点:拥护共和国。吉伦特派也拥护共和国,他们不能不考虑共和国的利益。之后,罗伯斯庇尔话锋一转,揭露吉伦特派两个办法的真实意图,明确指出这两个办法都是与共和国不利的。最后,罗伯斯庇尔又从其观点变化谈起,论证对路易判处死刑是完全必要的,同情实际上就是无情。罗伯斯庇尔层层论证,不断深入,自圆其说,铿锵有力,是极有说服力的。
马尔博罗以退为进
1706年,正当马尔博罗指挥英国军队同盟国荷兰、德意志的军队在欧洲大陆与法国军事力量作艰苦角逐的关键时刻,国内的政治对手向他发动了攻势。
托利党人哈利是一位精明的政治家,他当时是下议院议长。托利党人极力反对威廉国王时代确立的对外政策和辉格党人支持的欧洲战争。哈利的主张得到了安妮女王的支持,因而渐受恩宠,并被吸收加入内阁担任国务大臣。由于1706年盟军在欧洲战争中失利,哈利乘机发动攻势,企图夺取马尔博罗及财政大臣戈多尔芬的权力,从而削弱辉格党人对英国政治的影响。为了不致于坐以待毙,马尔博罗和戈多尔芬联合起来进行反击,想方设法把哈利赶出内阁。恰在此时,发生了一件对哈利十分不利的事件。哈利办公室里的一名职员格雷格向法国政府出卖绝密信件时被抓获,哈利被控在保管绝密信件方面犯了渎职罪。辉格党人抓住这一机会,要求将哈利定为叛国罪。马尔博罗也要求撤销哈利的国务大臣职务,表示坚决拒绝和哈利在内阁里共事,并向安妮女王递交了辞呈,说如果不撤换哈利,他就辞职。女王这时已把哈利视为心腹和真正可以信赖的宠臣,竭力要保护他。女王说,作为斯图亚特家族的真正后裔和詹姆斯二世的女儿,她是不会辞退哈利的。于是马尔博罗辞去内阁全权大臣之职,回了故里,戈多尔芬也仿效了他的行动。
马尔博罗和戈多尔芬解职的消息传开后,英国政坛一片慌乱。大臣们责问女王:内阁在没有马尔博罗将军和戈多尔芬财政大臣的情况下怎么能够工作?国会上、下两院决定,如果他们俩人不能复职,国会就不处理任何问题。伦敦商业区里人人感到震惊。安妮的丈夫乔治亲王由于亲眼看到社会的反应以及他本人对事态的看法,忧心忡忡地恳求她向这场风暴低头。但安妮不想退让,结果反而是哈利本人承受不住压力,作了让步。他建议安妮女王接受他的辞呈,并且在她的哭声中去职下野。接着,马尔博罗与戈多尔芬也官复原职,重新获得了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