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认为,若人常勤修身正念,不做不该做的事,又常做该做的事,及具有正念与明觉,其烦恼将会止息。我们这个世界上的事情可以分为三种:该做的事、不该做的事和可做可不做的事。有不少人并不能真正判断出什么是该做的事,什么是不该做的事,我们要学会运用智慧控制自己的情绪,判断自己的行为,不断地调整自己,使自我始终走在明达之路上。
我们来看一个带有寓言性质的佛教故事,故事名叫“编篮师”,讲的是编篮师冲破成规成见,慈悲而理智地去做该做的事,非常富有启发意义。
佛教僧侣,或称为比丘,通常终生持出家戒,放弃僧侣的生涯,常常会发生问题,虽然在不同的佛教传统里对于戒律或誓言的解释尺度有别。
阿弥陀佛是无量光佛,住于西方佛土,称作德瓦千或极乐世界。虔信者深信能重生于此净土者,将可快速地修持达到完全开悟之境。
在佛涅槃后几百年的古印度,有一位诚实优秀的比丘,每天都在结居森林旁的一个小村落里化缘。有位当地的年轻女子为他俊秀的外表、正直的举止及其散发出来的宁静所吸引,不知不觉地爱上了这位比丘。
慢慢地,这位比丘知道了这件事情,他婉转地拒绝与这女子接近。随着时光飞逝,情况并未改进,这位女子的热情与日俱增,已到了不能控制自己情绪的地步,越是得不到她渴望已久的东西,她越是想获得。无论她的朋友、亲戚或是村里长辈们如何劝导她,还有比丘以及她的同修如何仁慈同情地与她谈论这件事,都没有人能??解她极度强烈的单恋情结。
这可怜的年轻女子已经变得失神欲狂,不时地哭啼,并想要自杀轻生。
谦逊的比丘知道了这情形,面对如此的一个难题,他发现已经不可能就迁往他处,置这女子不幸的命运而不理。为了实践为利众生的菩萨誓愿,这位正直的比丘最终同意了那女子绝望双亲的正式提亲。婚礼很快地准备并举行。
“如果一件事是值得做和该做的,就应该去做,并尽力做好。”那位比丘心想。
他成为一个很好的丈夫,在各方面都很体贴,而他的妻子也深爱着他。这对夫妻以祖传的编篮技艺为生,他们的小孩后来也跟着一起工作。每当工作时,这位还俗的比丘双唇似乎不停地默念祈祷文,除此以外没有任何外在的迹象显示他从前的身份。他的诚实正直很快就被人们注意到。
小生意很快就变得兴隆,当地人们普遍认为如能拥有还俗比丘手编的篮子,幸运和兴盛都会降临他们身上。
几十年就这样过去了,这家人的日子也过得越来越好了,整个地区在物质与精神上都更充裕兴盛。这位正直的编篮师,背早驼了,人们经常向他寻求忠告和祝福。他的孩子继承他的风范,子传孙,孙传子……
时间终于到了,这对恩爱的老夫妻相继去到另一个世界,如同我们每一个人都无可避免的,当他们各自投生到西方极乐净土的莲花苞中,阿弥陀佛授记他们终将开悟成佛。
阿弥陀佛还宣示:“编篮大师,由于你的无我,放弃了自己原来选择的寺院生活来救一条生命,你真正做到了出离、利益众生的崇高的精神意义,因此大大减短了你以及所有有幸与你业力相连的人们到达涅槃彼岸的路程。”
从前有一个人住在朴实的乡村,他平日以牧羊为生。因为他将羊群照顾得很好,而且也懂得使羊群繁殖,所以羊群一天一天地增加,他成了地方上的大富翁。虽然有很多钱,但他却不肯帮助别人,一毛不肯施舍,自己的生活也很俭朴,舍不得吃舍不得用,所以人家说他是吝啬鬼。
有一天,有一个机巧的奸商,他有很多骗人的花样。这个人就和牧羊人接近,装得十分亲善说:“我们是远亲,我们有很深厚的友谊和感情,现在你一切都有了,可是还少一个东西。”“少什么东西?”“少一位美丽又贤惠的妻子。”这样一说,牧羊人也觉得这倒是真的,平常只注意于事业,现在富有了,不能没有一个太太料理家庭,传宗接代。
“不知你能不能帮助我娶一位贤惠的太太?”“能,当然能,我今天就是为这个而来的。”“你寻到这样好女人没有?”“寻到了,惟有东村那一位小姐长得很美又端庄,贤淑又美德……最适合做你的太太了。”“真的吗?”“当然是真的。”牧羊人被他说得满心欢喜,便说:“办这件事需要多少费用?”“当然越多越能成功,也越有体面。”
牧羊人向来是一毛不拔,这次却出手大方,拿了很多钱给这位骗子,希望他促成这件好事。过了几天,这位骗子又来说:“那位小姐已经答应你的婚事了,但需要一笔聘礼订婚。”牧羊人又拿了一笔钱作聘礼。从此他欢喜得废寝忘食,每日思念欲娶一个美丽又贤淑的太太。
再过几天骗子又来了,说想要结婚,首先要买一栋像样的房子,于是牧羊人又付他一笔钱。再过几天又说应买家具装潢等,又付一笔钱。再过几天又说新娘置嫁妆、请客还需付钱。骗子知道钱骗得差不多了就溜之大吉。那牧羊人一天等过一天,一年又等过一年,财产都被骗光了仍没娶到新娘,才知道上了人家的当。
佛说:“所应当作之事,弃舍不作;所不应当作之事,反而作之。如此粗心大意放逸之人,其烦恼必时时增长,永无清凉之日。”
善事一毛不花,一生的积蓄、努力都给骗子骗光了,这是不是世人的胡涂之处?贪小便宜是人类最大的毛病,朋友来往希望多带一点礼物,请客希望别人出钱,做事偷工减料,懒做望多酬等等。
愿意帮助他人,而不求报酬的人不多,多数都是舍少求多。这样一来争利、欺骗、拐诈就多了。受人小惠往往后来付出更多。所以不知不觉堕入五欲的漩涡,就算占了一点的便宜,人格也渐渐堕落,成为世间的小人了。
中国当代著名的证严法师说过:“做该做的事是智慧,做不该做的事是愚痴。”这话说得真是精到和高妙。
如水之进退,该进时进,该退时退。乃是人之大智。
11.随机应变才能找到前进的出口
道树禅师建了一所寺院,与道士的庙观为邻。道士容不下观边的这所佛寺,因此,每天变一些妖魔鬼怪来扰乱寺里的僧众,要把他们吓走。今天风驰电掣,明天呼风唤雨,确实将不少年轻的沙弥都吓走了。可是,道树禅师却在这里一住就是十几年。到了最后,道士所变的法术都用完了,可是道树禅师还是没走。道士无法,只得将道观放弃,离他而去。
后来,有人问道树禅师说:“道士法术高强,您怎能胜他呢?”
禅师说:“我没有什么能胜他的,勉强说,只有一个‘无’字能胜他。”
“无’怎能胜他呢?”
禅师说:“他有法术,‘有’是有限、有尽、有量、有边;而我无法术,‘无’是无限、无尽、无量、无边;‘无’和‘有’的关系,是以不变应万变。我‘无变’当然会胜过‘有变’了。”
“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这句意味深长的哲言给我们揭示了一种生存哲学:求取前进,不能忽略自己所遇的种种情况,更不能一直以耿直老实处世。
在中国的封建社会里,做官和做人往往是分离的。做官者多用儒家之术,虽满口仁义道德,其实只要能保官位,能成好事,也就不管其手段和方式,不问其性质和目的;而做人呢,或奉儒,或信道,总而言之,是要为理想的观念活着,这就难免在现实面前碰壁。
公元前686年,公孙无知反叛,杀死齐襄公,自立为君。一个月后,公孙无知被大臣设计刺死。国不可一日无主。于是,齐国的大臣派人迎接流亡鲁国的公子纠回国继位,鲁庄公亲自率兵护送。效忠公子纠的管仲预计,流亡在莒国的公子小白也可能回齐国争位,为了防止公子小白回到齐国继位,管仲亲自率三十乘兵车去拦截公子小白。在过即墨三十余里的地方,管仲所带的一队人马与公子小白相遇。争斗中,管仲弯弓搭箭,向公子小白射箭,只见小白大叫一声,口吐鲜血,扑倒在车上。此时,管仲才掉转马头,带一行人悠哉游哉地护送公子纠回齐国即位,殊不知,当他们到达齐国的边界时,公子小白已抢先一步即了王位,成了齐国国君,即齐桓公。管仲和公子纠大为惊惑。原来,管仲的那一箭并没有射中小白,而是射到小白的衣带钩上,小白趁势咬破舌尖,喷血倒下装死,蒙骗了管仲。然后,公子小白抄近道急奔回国,经谋士鲍叔牙说服了齐国众大臣,登上了王位。
相对于这些大事大人物,在小人物中把随机应变,机灵办事应用得最活络的要数大太监李莲英了。他的得宠并不是偶然的,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慈禧爱看京戏,常以小恩小惠赏赐艺人。一次,她看完著名演员杨小楼的戏后,把他召到眼前,指着满桌子的糕点说:“这一些赐给你,带回去吧!”
杨小楼叩头谢恩,他不想要糕点,便壮着胆子说:“叩谢老佛爷,这些尊贵之物,奴才不敢领,请另外恩赐点……”
“要什么!”慈禧心情不错,并未发怒。
杨小楼又叩头说:“老佛爷洪福齐天,不知可否赐个‘福’字给奴才。”
慈禧听了,一时高兴,便让太监捧来笔墨纸砚。慈禧举笔一挥,就写了一个福字。
站在一旁的小王爷,看了慈禧写的字,悄悄地说:“福字是‘示’字旁,不是‘衣’字旁的!”杨小楼一看,这字写错了,若拿回去必遭人议论,岂不是有欺君之罪,不拿回去也不好,慈禧一怒就要自己的命。要也不是,不要也不是,他一时急得直冒冷汗。
气氛一下子紧张起来,慈禧太后也觉得挺不好意思,既不想让杨小楼拿去错字,又不好意思再要过来。
旁边的李莲英脑子一动,笑呵呵地说:“老佛爷之福,比世上任何人都要多出一‘点’呀!”杨小楼一听,脑筋转过弯来,连忙叩首道:“老佛爷福多,这万人之上之福,奴才怎么敢领呢!”慈禧正为下不了台而发愁,听这么一说,急忙顺水推舟,笑着说:“好吧,隔天再赐你吧!”就这样,李莲英为二人解脱了窘境。
李莲英的机敏在于借题应变,将错就错。这种圆场技巧不仅需要智慧,也是与脑子机灵、嘴巴活络分不开的。慈禧常夸“小李子”会办事,看来也非虚言。
以灵活处事,以正直做人。
12.做人要留退路
宋代有一位大禅师,名克勤,就是佛果圜悟禅师。他当年在汾州太平寺任住持时,其师五祖法演曾谓之曰:“住持此院,即是给你自己的劝诫。”其师所指也就是“法演四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