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179800000012

第12章 乡里社区居住分布的一般情况(1)

一、家族、宗族聚居与散居

古代中国是传统农业社会,田宅是最重要的生产生活资料,是人们的安身立命之本,“安土重迁”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这种情况下人口的流动性很差,人们一般不远徙他乡。他们会在一个地方长期稳定地生活,繁衍生息,久而久之就会自然形成家族、宗族聚居的生活状态。对于造成宗族聚居的动因,杨际平先生曾有精辟的见解,认为:“造成聚居的动因,主要也不是宗族观念,而是兄弟的均分财产的分家原则”所造成,“如果不是实行诸子均分制,而是像西欧中世纪社会那样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就不会形成宗族聚居局面”。事实也是如此。在诸子均分析产继承制下,每个子孙都可以从父祖手中获得部分田宅。这样,父传子,子传孙,再传曾孙,等等,代代分割相传。同一家族或宗族成员就会在父祖的田宅旁聚居生活下来,形成家族、宗族聚居的分布状况。同一家族、宗族成员在父祖田宅附近繁衍生息的情况,不仅一家一姓如此,同一社区的各家各姓亦皆如此。

这种自然形成的家族、宗族聚居的事例文献记载较多,例如:西汉“济南瞯氏宗人三百余家,豪猾,二千石莫能制”;河东汾阴人薛安都,“世为强族,同姓有三千家”;北魏太和年间,薛胤出任河北太守时,河北是“郡带山河,俗多盗贼。有韩、马两姓各二千家,恃强凭险,最为狡害,劫掠道路,侵暴乡闾”;还有《关东风俗传》称“(北齐)文宣之代,政令严猛,羊、毕诸豪,颇被徙逐。至若瀛、冀诸刘,清河张、宋,并州王氏,濮阳侯族,诸如此辈,一宗近将万室,烟火连接,比屋而居”;等等,这些千家万室聚居一州县的情况应该都属于宗族聚居的自然分布状况。上述这些都是郡县级大姓,所以宗族聚居的规模空前宏大。由此可推,未见于史书记载的平民百姓家族、宗族聚居的情况在乡村社会中应该更加普遍,只是聚居的规模可能远不及此。但是,随着父祖田宅的一再分割,原住地人口不断增加,这样,原住地所能够提供的生存空间就日益缩小。这种情况下,如果一脉单传,子孙辈大体上仍可依父祖产业为生;如果兄弟分析,因产业倍减,除了继承祖业外,就得向邻近发展,就难以比屋而居,连畔而耕。当不断繁衍的人口在有限的土地上达到饱和状态时,原祖上继承下来的田宅就无法维持新增家族、宗族人口的基本生活需要,家族、宗族为了生存和发展,其中一部分成员就必须迁徙他乡寻求新的生存空间,原来家族、宗族聚居的局面也就会自然地被打破,出现家族、宗族迁移散居的局面。

可想而知,当家族、宗族成员迁移到一个新的地方后,除非所迁移之处寥无人烟,否则新迁入的家族或宗族成员就难以保持聚居状态。但荒无人烟的地带,往往是土地荒芜贫瘠或生存条件极恶劣,这种条件下新迁入者会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困难,显然不是迁徙者的理想栖息地。所以,迁徙者多数会选择地广人稀,生存空间较大,生存环境较为优越的居住地。而这种地方多数情况是原已有人居住,新迁入者一旦迁入,当然多数是会与当地土著居民生活在同一个地域(社区),富者求田问舍,贫者为佣为佃,或垦荒置业,这就势必会造成异姓杂居的情形。所以说,无论是迁入地还是迁出地,异姓杂居都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通常情况下,家族、宗族成员为了寻求生存空间而进行的迁移都是族中部分人自发地分散进行的,基本上没有或很少见举族而迁的情况。例如:赵郡李氏,在李楷孙辈时“,慎、敦居柏仁,子孙甚微。义南徙故垒,世谓之南祖。勗兄弟居巷东,盛兄弟居巷西”,堂兄弟们已是散居异处了,直至后世,李盛、李勗两支在赵郡平棘繁衍发展,成为地方豪族,而世居柏仁的一支,至李翥时已是“贫无居宅”的境况了。又如陇西狄道人辛庆之,“世为陇右著姓”,其族人辛仲景,“高祖钦,后赵吏部尚书、雍州刺史,子孙因家焉”。辛庆之和辛仲景是同族人,从材料中分析,应该至少是在辛仲景高祖辈时宗族已是散居了。彭城刘氏,史载:“刘氏之居彭城者,分为三里,帝室居绥舆里,左将军刘怀肃居安上里,豫州刺史刘怀武居业亭里。三里及延孙所居吕县凡四刘,虽同出楚元王,由来不序昭穆。”同在彭城,而分居三里及吕县,不序昭穆,显然宗族已是散居,关系已是相当疏远。

战乱时的迁徙,家族、宗族有时会采取集体行动,今人常将这种迁徙行动称为“举族而迁”。从文献记载的具体事例来看,战乱时期所谓的“举族而迁”往往也不是“举族”迁徙,迁移过程中与迁移之后也并非都保持着宗族聚居的状态。

例如:晋时城阳营陵人王裒,“及洛京倾覆,寇盗蜂起,亲族悉欲移渡江东,裒恋坟垄不去”;北周河东解人柳霞言:“自晋氏南迁,臣宗族盖寡。从祖太尉、世父仪同、从父司空,并以位望隆重,遂家于金陵。唯留先臣,独守坟柏。”在柳氏迁徙时,柳霞未迁。可见,家族、宗族在迁移之际往往不是整族的行动。迁徙后往往又多散居异地,如柳氏在秦赵丧乱之际,辗转流徙,柳元景“曾祖卓,自本郡迁于襄阳,官至汝南太守”;柳庆“五世祖恭,仕后赵,为河东郡守。后以秦、赵丧乱,乃率民南徙,居于汝、颍之间,故世仕江表”。柳卓和柳恭是堂兄弟,他们在南下避难时分两路而迁,一支迁于襄阳,一支迁于汝颍,家族由此已散居异处。迁移后的柳氏两支在政治命运上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又如孝昌初年,“(萧)宝夤又遣兵万人趣青泥,诱动巴人,图取上洛。上洛豪族泉、杜二姓密应之。企与刺史董绍宗潜兵掩袭,二姓散走,宝夤军亦退”;再如:右北平无终人阳休之,“魏孝昌中,杜洛周破蓟城,休之与宗室及乡人数千家南奔章武,转至青州。是时葛荣寇乱,河北流民多凑青部。休之知将有变,乃请其族叔伯彦等曰:‘客主势异,竞相凌侮,祸难将作。如鄙情所见,宜潜归京师避之。’诸人多不能从。休之垂涕别去。俄而邢杲作乱,伯彦等咸为土民所杀,一时遇害,诸阳死者数十人,唯休之兄弟获免”。从阳休之两次迁移情况可见,第一次迁徙是阳氏宗族和乡人数千家的行动,而不是阳氏一姓的迁徙,第二次迁移时其族叔等阳氏部分族人并未随之而迁,这说明两次迁移都不是举族而迁;而第一次迁徙到达迁驻地后,与土民聚居共处,因“竞相凌侮”产生矛盾,伯彦等数十人遂为土民所杀。这也从另一方面反映出迁徙后同姓聚居一地的情况很罕见,多数情况下迁入者与原住民杂居一地。

由此可知,无论是相对和平时期还是战乱时期,家族、宗族累世聚居某地而不迁徙是很困难的。在相对和平时期,家族、宗族的聚居与散居都是自然形成的。战乱时期,宗族成员在宗族观念的支配下,或进行聚族活动。而当社会秩序相对安定后,高度集权制的中央政府就会对这些聚族活动采取各种办法加以限制。如:“汉兴,立都长安。徙齐诸田,楚昭、屈、景及诸功臣家于长陵。后世世徙吏两千石、高赀富人及豪桀并兼之家于诸陵。盖亦以强干弱支,非独为奉山园也。”汉武帝时,又制定了强宗大族族居的禁令,如:郑弘曾祖父本为齐国临淄人,官至蜀郡属国都尉。因武帝时徙强宗大姓,不得族居,于是“将三子移居山阴,因遂家焉。长子吉,云中都尉、西域都护;中子兖州刺史;少子举孝廉,理剧东部侯也”。汉政府所采取的迁徙强宗大族的政策,打破了原强宗大族聚居一地的局面,使强宗大族分居异地,瓦解其宗族整体力量,使其无力再与中央相抗衡,实现政府对强宗大族的有效监督和控制。因此,在政府的政治影响下,家族、宗族维持长期聚居的状态也是很难的。

总之,家族、宗族聚居与异姓杂居的居住状态在中古历史上都存在,这种居住状态多数情况下是自然形成的,是农业社会中诸子均分析产继承制直接作用的结果。这种居住情况的形成与宗族观念的强弱并无直接关系。而战乱时期的迁徙与聚居都属于特殊环境下的聚族活动,不是造成宗族或聚居或散居的主要原因。

二、家族、宗族聚居与“聚族而居”辨析

家族、宗族聚居与散居是由兄弟分家析产的分家原则而致的自然居住关系。但史学界常常将“家族、宗族聚居”与“聚族而居”混为一谈,有些学者甚至认为“聚族而居”是当时家族、宗族制度之一,还有学者将家族、宗族与“乡党”、“乡里”合而为一,视家族、宗族既为血缘关系,又是地缘关系。

同类推荐
  • 成都市社会组织治理实证研究(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成都市社会组织治理实证研究(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以政府公共服务为政策背景,社会治理为理论视角,以成都市为个案,实证探讨成都市社会组织的治理问题。全书共分七章,第一章绪论,讨论研究对象、界定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等;第二章至第六章,实证研究政府政策条件下的成都市社会组织治理问题,从改革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组织在与政府合作中形成合作依赖关系切,描述成都市社会组织治理总体现状,在此基础上聚焦探讨社会组织的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以及公共服务的政府方对社会组织治理的途径偏好;第七章在实证研究基础上提出完善策略,从项目制管理、靶向评估、多元化竞争等方面来讨论如何完善社会组织治理。
  • 公共关系理论与实务

    公共关系理论与实务

    公共关系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它的核心内容是组织形象的塑造,运用的手段是各种传播媒介与沟通技巧,采取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活动方式,最终目的是树立组织的良好形象,赢得公众的信赖与支持,从而实现组织的预定目标。
  • 校长教学工作与素质教育的管理(下)

    校长教学工作与素质教育的管理(下)

    学校管理是学校管理者通过一定的机构和制度采用一不定期的手段和措施,带领和引导师生员工,充分利用校内外的资源和条件,整体优化学校教育工作,有效实现学校工作目标的组织活动。
  • 美国人的性格

    美国人的性格

    本书是著名学者费孝通的经典名作,包括了《美国人的性格》《初访美国》《访美掠影》三部分内容,是费孝通先生20世纪40年代在美国读书和考察及上世纪80年代重访美国的笔记和观感,着重对比了美国文化与欧洲文化、美国人与欧洲人的区别,美国文化与中国文化、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的差异。分析了美国人的性格及这种性格在推动美国走向繁荣富强道路上的作用,有利于加强我们对我国和平崛起及东方文明的重建的思考。
  • 电影编剧的秘密

    电影编剧的秘密

    本书收入芦苇和王天兵的四次谈话。在书中,两个热爱电影的人像聊天那样纵论电影,将芦苇的成长经历与编剧技巧的讲解融为一体,既有普适的编剧法则又有实战教训,还有对电影经典的案例分析。谈话的方式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读之不但让人觉得过瘾,还会使人油然产生一种信心,对编剧技巧跃跃欲试。作为创作示范,书后还附有芦苇从未发表的电影剧本《赤壁》。如果你热爱电影,又曾萌发过写作剧本的冲动,不时还对拍电影当导演想入非非,那这本书不会让你失望。也许,你在阅读中还会产生独享秘笈的快感,甚至有一种被大师点拨的幸福。
热门推荐
  • 明朝奸商

    明朝奸商

    你穷,是因为你良心还没有大大的坏了。最大的资本家李崇文如是说
  • 天命帝道

    天命帝道

    神州大陆,人蛮并立,两族世代血仇,战争不断。大秦太子宇文心,孤注一掷,牺牲所有,只为这天下太平永久。
  • 风少的追妻之路

    风少的追妻之路

    21世纪的死肥宅林风开了一家爬宠店,并且还有一个叫做首富系统的金手指,只要完成系统给的任务就可以获得各种各样的奖励,叮~完成任务奖励汤臣一品别墅一栋,叮~完成任务奖励兰博基尼毒药一辆,但却因为一场误会,从而林风开始追妻之路
  • 教育学生珍惜理解的感恩故事

    教育学生珍惜理解的感恩故事

    常怀感恩之心,它会告诉你尘世的温情、人间的善良、家庭的温暖、社会的关爱;它会告诉你什么是真善美;它也会告诉你幸福来自于人的内心。翻开本书,走进一个个真实的感恩故事,体会故事中蕴含的温暖恩情,感受心灵的荡涤和净化。
  • 就爱你的坏

    就爱你的坏

    三个被称为河东狮吼的闺密被冤家盯上,素曼妮在三年前分手后旧伤未愈,在面对新的爱情她不知道该不该接受,两个闺密有会如何的帮助素曼妮?素曼妮和韦皓轩之间的关系让其母亲兴奋不已,欧阳雨辰在圣诞节的出现给这段恋情带来了意想不到的障碍,她最终还是嫁给了成为植物人的韦皓轩。
  • 英年早逝后留下了什么

    英年早逝后留下了什么

    盛夏,人生篇章翻到了全新的一面,高中是青春盛放的时候。它带来了所有的未知,带走了一去不回的年华。
  • 全球逼婚:腹黑老公别想跑

    全球逼婚:腹黑老公别想跑

    bingo!逼婚成功。她被自家妹子坑走了未婚夫,郁闷之下消遣豪赌,却不料竟然意外和一枚纨绔大少发生了一夜情!唔,既然如此,那就勉强拿这个男人当老公好了,起码颜值够分是吧,什么?夫妻义务!不要啊啊啊啊……某男邪魅一笑:“老婆,是不是该生个孩子了?”
  • 都市之画中取物

    都市之画中取物

    一觉醒来,发现梦中梦到的异能成为了现实,自己竟然获得了从照片中取实物的能力,我艹(一种植物),这不起飞了,谁还能阻我,什么限量,什么万年统统都不叫事,那我不想有就有。
  • 傲市猛龙

    傲市猛龙

    一名宁静少年,走出一条不宁静的路:一条踏过诱惑、荆棘、坎坷的成功之路!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