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946600000002

第2章 《推背图》关于近现代史的预言(2)

清朝末年,中国历史上又出现了另一个武则天式的人物,她就是慈禧太后,虽然她并没有登基做女皇,但由于当时的皇帝或年幼,或软弱,慈禧才是真正清王朝的掌权者,影响着整个中国近代史的命运。慈禧太后虽然也有像男子一样的胆识和谋略,但却并没有像武则天那样将一个国家治理强盛,反而葬送了大清王朝的江山。

《推背图》的第三十六象预言了慈禧在八国联军入京时,西逃长安的事。

第三十六象已亥巽上乾下小畜

谶曰:纤纤女子。赤手御敌。不分祸福。灯光蔽日。

颂曰:双拳旋转乾坤。海内无端不靖。母子不分先后。西望长安入观。

金圣叹:“此象疑一女子能定中原,建都长安。”

从图像上看,有一个女人骑在马上向西行去,前有少女执灯,旁有臣子跪拜,正是象征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挟光绪出逃西安。

金圣叹对此象的评注为:“此象疑一女子能定中原,建都长安。”只可惜,他解释的恰好相反,这位女子并没有能够安定中原,反而把整个国家命脉断送了。当然,这一象除了预言慈禧之外,还暗示了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此象的“小蓄”卦是周易六十四卦的第九卦,《易经》曰:“小畜:亨;密云不雨,自我西郊。”暗示天空布满浓密的乌云,但还没有下雨,云气是从城西郊区升起来的。“西郊”既象征慈禧逃亡西边,又象征从西方来的八国联军。

谶词第一句“纤纤女子”,指的自然是慈禧,她长的肯定漂亮温柔,否则也不会被选入宫,成为皇帝的妃子。

慈禧(1836—1908年),满洲镶蓝旗人,属叶赫那拉部(今四平附近),乳名兰儿。1851年以秀女被选入宫,号懿贵人,因性格活泼娇柔,深得咸丰皇帝宠幸,1854年进封懿嫔。后生下一个儿子载淳,进位为“储秀宫懿贵妃”。

1861年8月,咸丰帝在承德避暑山庄病死,遗诏立唯一的皇子载淳为皇太子,继承皇位。并遗命肃顺等八位大臣作为顾命大臣辅佐幼帝,而慈安、慈禧两个皇太后想要参加朝政,被肃顺等人阻拦,双方引发矛盾,于是两位皇太后联合恭亲王奕欣发动政变,逮捕并处置了八大臣,改元同治,实行太后垂帘听政。这一次事变,历史上称为“北京政变”或“辛酉政变”。不久,慈安病死,慈禧成为朝廷的最高掌权者。

1873年,载淳成年,慈禧宣布撤帘归政,实际上仍然把持着朝政。次年,载淳病死,因无子,慈禧立宗室载湉继承皇位,年号“光绪”,又复行垂帘听政。载湉成年大婚后,慈禧宣布归政,退居颐和园,但朝内一切事物,用人和行政,仍有慈禧控制,光绪帝处于傀儡的地位。

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后,光绪帝想要振作起来,复兴清朝,决心实行变法,在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帮助下,于1898年6月颁布《定国是诏》,进行维新运动。9月,慈禧发动政变,扼杀新政,把光绪帝囚禁于瀛台,开始复出听政。

颂词第一句“双拳旋转乾坤”,暗示的是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大有旋转乾坤之势,但最后还是中了慈禧的圈套,以失败告终。义和团最早又称之为“义和拳”。但也有人认为这里的“双拳”和谶词里的“赤手”指的是权力,暗示慈禧弄权,把持朝政。但我以为,解释为义和团应该更合适一些,因为颂词最后一句的“长安”,意指慈禧在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时逃亡长安,而八国联军之所以侵华,与义和团反帝运动的高涨也是有一定关联的。

中日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在经济上向中国大量输出资本,在政治上则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愈加严重,终于爆发了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义和团,原名为义和拳,起源于山东,它以设拳厂、练拳术等方式组织群众,参加者大多是农民、手工业者和其他群众。1898年10月,在赵三多等人领导下,梅花拳聚众三千多人,在山东冠县梨园屯攻打教堂,揭开了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的序幕。此后,其他一些地方的群众反教会组织也纷纷打出义和拳的旗号。仅半年多的时间,义和拳的活动范围扩大到全省大部分地区。

“义和团,起山东,不到三月遍地红”,1899年,朱红灯率领义和拳在山东西部和西北部进行反洋教斗争,附近各县纷纷响应。义和团的反帝烈火迅速燃到到直隶、河南、山西、内蒙等地,尤以京津一带声势浩大。义和团最初是以“反清复明”为宗旨,屡遭清政府的镇压。在严重的民族危机面前,义和团把斗争的矛头直指帝国主义,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

谶词第二句“赤手御敌”,是指慈禧太后利用义和团的力量来抵御帝国主义列强的进攻,义和团以练拳为主,所以成为“赤手”。

1900年6月,义和团在得到慈禧太后的招抚和默许后,大量涌入北京。他们在北京习拳练武,赶制武器,烧毁教堂,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反帝灭洋”运动。此后,英、俄、日、法、德、美、意、奥八国联军,从天津向北京进犯。侵略军在廊坊附近遭到义和团以及爱国官兵的阻击,只得败退回天津“租界”。但是,另一批侵略军却攻占了大沽炮台,然后大举进犯天津。义和团在天津与侵略者进行了英勇的战斗,但最终天津还是失陷了。

此年八月,八国联军集结2万人再次进攻北京,8月14日攻陷北京,慈禧太后带着光绪帝逃难到西安,正应验了颂词的最后两句:“母子不分先后。西望长安入观。”

到年底,八国联军出动十几万兵力,侵占了保定、正定、井陉,最后侵占了东三省。侵略军所到之处,焚杀淫掠,无恶不作。在义和团运动的强大压力和八国联军的炮火威逼下,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为了躲开义和团运动的锋芒,采取假宣战、真投降的欺骗手法,对外投降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义和团运动,使义和团处于内外夹攻的境地。

谶词第三句“不分祸福”,指的就是慈禧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祸福,妄杀自己的百姓。本来义和团扶清灭洋,是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也有益于延续和维护清朝的统治,但是她却认为这时祸患而加以剿灭。

谶词第四句“灯光蔽日”,小小的一盏灯光却遮蔽了朗朗的日光,暗示慈禧太后的无知,断送了真个中国。

根据与八国联军签订的《辛丑条约》,清政府总共要赔款白银4亿5千万两,分三十九年付清,被称为“庚子赔款”。4亿5千万是当时中国的总人口,即每人赔一两,帝国列强借此来羞辱中国人,中国人民的生活也陷入了天昏地暗之中。

至于颂词的第二句“海内无端不靖”,在此无法作出解释,也许是指义和团曾经立过“端王”,但说海内没有“端”就不安宁,却有些疑惑,有待大家商讨。

4、预言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帝王时代终结

历史总是在不断向前进步的,历史的进步也是一个扬弃的过程,在中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也最终被人们抛弃,走向终点。而清朝也就成了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宣统帝成了最后一个封建皇帝。

《推背图》的第三十七象预言了辛亥革命的爆发和清朝的灭亡。

第三十七象庚子巽上震下益

谶曰:汉水茫茫。不统继统。南北不分。和衷与共。

颂曰:水清终有竭。倒戈逢八月。海内竟无王。半凶还半吉。

金圣叹:“此象虽有元首出现,而一时未易平治,亦一乱也。”

图上画的是在一片汪洋中,一个狰狞的水鬼,双手掐住一个人的脖子。那个露出水面的人头暗示的是溥仪皇帝,水鬼指兴起于武汉的革命军,革命军推翻了清朝,等于掐住了溥仪的脖子,让他半死不活。

此象的“益”卦是周易六十四卦的第四十二卦,《易经》曰:“益;利有攸往,利涉大川。”意思是说益卦象征增益,利于向前行事,渡大河越巨流。在这里象征着建立功业,革命军风起云涌,推翻清王朝。

谶词第一句“汉水茫茫”,即指发生在武昌的辛亥革命。武昌为武汉三镇之一,位于汉江与长江的汇流处,因此“汉水”指的就是武汉。而辛亥革命的发生与近代中国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是分不开的。

20世纪初,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在中国广泛传播,并推动了民主革命运动的到来。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组建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

当时,为了实现现代化,中国出现一股修筑铁路的热潮,各地绅士、商人、地主和农民纷纷集资修路。但清政府突然颁布“铁路国有”政策,而且不归还修筑铁路的股金,立即引起湘、鄂、川、粤四省人民的反对,掀起了广泛的保路运动。保路运动规模最大、斗争最激烈的是四川。1911年6月,四川成立了保路同志会,数千万人参与运动。

四川省保路风潮兴起时,湖北武昌的两个革命组织——文学社和共进会便积极策划,准备发动武装起义。10曰10日晚,武昌城内新军士兵,打死镇压革命士兵的排长,攻占楚望台军械库,打响武昌起义的枪声。经一夜战斗,第二日,起义军占领武昌城,成立湖北军政府,13日,起义军攻占汉阳、汉口。

颂词第二句“倒戈逢八月”,指的就是武昌起义,“倒戈”就是对清朝的倒戈,也就是革命的意思。1911年10月10日正好是阴历八月十九日,正好应了“逢八月”的预言。

武昌起义的成功,鼓舞了全国各地人民的革命斗志,各地革命党人纷纷起义响应。首先响应的是湖南和陕西。此后,江西、山西、云南、贵州、浙江、江苏、广西、安徽、四川以及福建、广东等省先后宣布脱离清政府而独立。

武昌起义时,孙中山在美国丹佛,闻革命成功后,随即在海外华人与美国的同情者间筹集资金。12月20日,孙中山赶赴上海,并于28日被推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于1912年1月1日(辛亥十一月十三日)在南京宣誓就任。为了尽快推翻清政府,孙中山和北洋军阀头子袁世凯秘密协议,只要能颠覆满清政府,孙中山愿辞去临时大总统的职位。民国元年2月12日,袁世凯逼清帝溥仪退位,溥仪发布《退位诏书》,清朝灭亡,在中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也告终结。

谶词第二句“不统继统”,意思是说宣统帝溥仪退位以后,君主世袭制的传统也宣告结束,没有皇帝接任了。也有人解释说,宣统帝虽退位,但仍然居住在紫禁城内,所以叫“不统继统”。

颂词第一句“水清终有竭”,是说水再清也有枯竭的时候,暗示清朝不管曾经多么强大,也终有灭亡的一天。没想到的是,这一灭亡,也宣告了整个封建制度的灭亡。

颂词第三句“海内竟无王”,暗示在封建社会灭亡之后,中国进入了民主共和的时代,不会再有君王的出现,这在李淳风所处的时代是不可想象的,所以说“海内竟无王”。

谶词第三句“南北不分”,中华民国建立之初,国家分为南北两个阵营,南面为孙中山,北面为袁世凯,但最终通过谈判实现统一。第四句“和衷与共”,指成立了共和体制的国家。

武昌起义之后,袁世凯出任清廷内阁总理,一面陈兵长江北岸,以武力威胁革命势力,一面利用革命党人急于完成统一的愿望,诱使其进行和平谈判。在英国公使的斡旋下,湖北军政府接受了和谈建议。

12月底,南北双方达成停战协议,南方军代表伍廷芳和袁世凯的代表唐绍仪在上海英租界市政厅开始进行和谈。伍廷芳代表革命派提出要清帝退位、选举总统、建立共和政府等条件,而唐绍仪则代表袁世凯进行要挟,不接受条件。

在此期间,英、美、德、日、法、俄等帝国主义列强对议和施加压力,敦促革命派尽快向袁世凯妥协,同时在政治上拒不承认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经济上进行封锁扼杀,并派军队威胁恫吓,极力迫使革命派作出让步。而临时政府的成员也混杂不齐,其中混入革命阵营的立宪派和旧官僚也乘机搞妥协活动,鼓动大家拥护袁世凯。

面对内外交困的重重压力,孙中山被迫发表声明:只要清帝退位,袁世凯拥护共和,即举袁作大总统。1912年2月12日,清帝溥仪下诏退位。次日,孙中山辞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职务,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南北议和结束。

颂词第四句“半凶还半吉”,暗示满清政府虽然被推翻了,但是中国并没有获得完全的吉祥命运。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无耻的抢夺,他又违背人民想要共和的意愿,复辟帝制,中国再度陷入黑暗。所以,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只能算是“半凶还半吉”了。

而金圣叹说:“此象虽有元首出现,而一时未易平治,亦一乱也。”评注的非常准确,虽然出现了元首孙中山,但一时也无法平治天下,此后中国还要经历很多的战乱和磨难,才能最终赢得独立与自由。

5、“万人役死万人生”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清末之前的中国,一直是以天朝上国的身份自居,瞧不起周边的“蛮夷之国”,尽管在汉、唐、宋时期曾和世界上其他的国家有过频繁的通商交流,但总体来说,中国是独立封闭的,认为自己统治的土地就是“天下”。

但是到了近代,鸦片战争打开了清朝闭关锁国的大门,中国不得不面对来自他国的挑战,从而开始融入整个世界的发展中,也脱掉了过去那种自大傲慢的外衣,开始以谦虚开放的态度来看这个世界。

所以,《推背图》的前三十七象都是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预言,而到了第三十八象,却有了关于“境外”大事的预言,暗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发生。

第三十八象辛丑离上震下噬嗑

谶曰:门外一鹿。群雄争逐。劫及鸢鱼。水深火热。

颂曰:火运开时祸蔓延。万人役死万人生。海波能使江河浊。境外何殊在目前。

金圣叹:“此象兵祸起于门外,有延及门内之兆。”

图像上,在一道门外倒着许多尸体,门外暗指这是发生在中国之外的事情,而倒着的尸体暗指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而此象的“噬嗑”卦有雷电交击、互相咬合之意,也预示了战争的爆发。

金圣叹对此象的评注也是非常准确的,“兵祸起于门外”指发生在欧洲的帝国主义间的战争,“有延及门内之兆”指一战也影响到了中国,最后中国也参战了,战后的“华盛顿条约”划分了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

我们先看颂词的最后一句“境外何殊在目前”,“境外”很明确的指出这件事发生在中国之外,而外国的战争和我们中国历史上的那些战争也没什么区别,无非是为了争夺土地和权利,所以说“何殊在目前”。

谶词第一句“门外一鹿”,“门外”指在中国的国门之外,“一鹿”指的是殖民地,在这里主要指的是巴尔干半岛地区,列强在这里争夺激烈。

谶词第二句“群雄争逐”,说得就是帝国主义列强为了争夺殖民地范围,以利益为核心而结成联盟,互相攻伐。一战就是“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的战争。

1870年,普鲁士为了统一德国和争夺欧洲大陆霸权,和法国进行普法战争。最后法国战败,与德国签订了非常苛刻的条约,规定法国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给德国,并赔款50亿法郎。结果使德法两国从此结怨,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同类推荐
  • 老子可以这样读

    老子可以这样读

    谁能使浑浊的环境静下来,慢慢变清?谁能使安顿的心灵动起来,产生新的追求?能这样做的人,不追求完美,正因为不追求完美,才能不断创新,我们需要在安静中沉淀,在沉淀中创新。花点时间,读读本书,会减少几分失落,多几分淡定。这个社会,没有人不求人,也没有人不被人求。你求人时,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而人求你呢?事情会难办吗?所以,通常办事,是要想办法转换关系,转换角色,让你求人转变成人求你。人与人的相处,有时会很难,有时会很简单,由难变易,需要智慧。要想寻找这种智慧,读读本书,它会告诉我们和光同尘,处事有道。
  • 旋转与升腾:新经典主义文学的哲学视野对话

    旋转与升腾:新经典主义文学的哲学视野对话

    《旋转与升腾——新经典主义文学的哲学视野》承接《于天上看见深渊——新经典主义文学对话录》,根据哲学家邓晓芒与作家残雪在前部著作出版之后的数次对话辑录而成,两人分别从文学和哲学这两个截然不同的角度进入对诸多问题的探讨,话题涉及中西文化比较,宗教和无神论和自然主义,古典主义和现代主义,文学和现实的关系,信仰与生命的关系,艺术与认识的关系,等等。本书的读者在书中读到的更多的是一种思想探索的历程。当一个艺术家想对自己为之献身的艺术进行一种哲学把握的时候,当一个勤于思考的人想对自己的生命进行定位的时候,他就可能陷于这种探索之中。读者对本书可以期待的是,这种探索不是一个人冥思苦想,而是由两个不同的人,一个是代表女性思维的作家,另一个是代表男性思维的哲学研究者,在对话中进行一种身体力行的示范或演习。
  • 逻辑是把斧子:日常说理工具

    逻辑是把斧子:日常说理工具

    逻辑是一门研究推理或论证有效性的工具性的思维科学。是一把普普通通的“思维的斧子”。逻辑是思维的一把“斧子”,要想使用好这把“斧子”,除了具体掌握逻辑学的基础知识外,还必须在现实生活中将理论逻辑的知识转换为运用逻辑的技巧和技能。而逻辑学的工具学科性质也决定了,它在强调技巧和技能的训练过程中,是可以通过具体实践来提高逻辑思维能力的。
  • 笛卡尔的智慧

    笛卡尔的智慧

    而在本书中,我们将对笛卡尔在哲学研究上所取得的硕果进行一个简单的介绍。主要内容包括:方法论,笛卡尔认为,方法论本身就是一门具体的科学,并提出了笛卡尔“方法论”里的第一个内容——“普遍怀疑”。在“普遍怀疑”的基础上,笛卡尔进一步叙述了“直观与演绎”、“分析与综合”以及“归纳与枚举”等具体的方法论原则。
  • 图释经典系列:图释塔木德

    图释经典系列:图释塔木德

    犹太人的智慧来源于他们的民族经典——《塔木德》。
热门推荐
  • 花千骨:画骨情

    花千骨:画骨情

    东方用自己的性命换回了花千骨的七魂六魄,并把花千骨送入了轮回石,使花千骨在12岁的时候恢复记忆,恢复记忆了的花千骨会原谅白子画吗?他们之后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大家快来看看吧!
  • 巾帼红颜:悍妃太嚣张

    巾帼红颜:悍妃太嚣张

    曾经有那么三年,李昊天恨不得将萧遥扒皮拆骨;后来,智多近妖、性狡如狐的萧遥降入他的麾下,伴他南征北战,助他称王……都说共过命的交情更牢固,李昊天果然不再想把萧遥扒皮拆骨了,他现在更想的是……解下萧遥的战甲,将她拆吃入腹……(亲兵安和:“将军与萧将军连夜商议战事,现在还未起身……”有JQ?众将莫测高深:“恩,如此,我等还是勿要打扰为好……”)
  • 龙门镖客

    龙门镖客

    行业竞争愈来愈激烈,想要继续生存下去,别说卖艺,就是卖身也得咬牙忍着!
  • 海贼王之大将之子

    海贼王之大将之子

    当年海贼王的一句话,引得无数人为之疯狂,那里有无数财宝和意想不到的的东西。巅峰之时,无数高手出现,前有七武海,后有最恶劣一代,超新星,更有传奇人物三大将,四皇。高手不断涌现,罗杰时代即将进入过去式。
  • 绝代风华:第一狂妃归来

    绝代风华:第一狂妃归来

    人人都是魂穿,为何她却是身穿?穿就穿吧,莫名其妙成了娃娃娘,还不知娃娃爹是谁?某女——文不成,武不就,天生废材,一年前跟马夫私奔。成为家族的耻辱,却惨死途中,真相究竟是何?天才上校到了这异世大陆成了废材。一年后,天才少将带着儿子惊艳回归,家丁拦路,一脚踹飞。“沐馨月,还不滚过来调戏本殿?”冷静腹黑的男人说。说偶是废柴是吧?姐妹伪善,撕破你的美人皮,公主刁蛮,打的你满地找牙……说她是废物?十七岁的天才蓝阶高手你见过?还有一头牛叉闪闪的神兽当小弟;说她儿子是孽种?为神马魔君神君妖君帝君各种君统统来认领!
  • 福晋多包涵

    福晋多包涵

    格日勒贝勒的魅力,岂是她一个十五岁、心思单纯的小格格抵挡得了的?!打从一开始,他有心的挑衅、言语的嘲弄,三番两次设计她上他的府邸,还有那勾引的眼神、若有似无的言语挑逗、愈来愈放肆的举止……就注定她全盘皆输了,她愿意把自己的一切全奉献给他,只要他想的都行。然而,看来他并不珍惜她的爱意,蹂躏了她付出一切的真心,对他而言,她不过是他对付阿玛的一颗棋子,也许她该选择放手离开……珊瑚格格是顾命大臣最宠爱的福晋所生的女儿,她阿玛坏事做尽,正是他欲除之而后快的对象。于是他故意勾引她、诱惑她,拿她当消遣、解烦忧,她还是他布的一颗棋子,乐得利用她来扳倒她的阿玛。
  • 世界Boss

    世界Boss

    两个世界强人,为了一个女人分开,被仇家找上门,雨少云为了救风炙翼,从仇家手里侥幸逃生,回到了原来的起点从新修炼,再次向着天下第一的位置前进。
  • 狐妖九家

    狐妖九家

    传说中的九尾狐妖,现身人间,究竟是恶是善,是凶是吉?
  • 长女祸水不可欺

    长女祸水不可欺

    她是长女,生的一副倾城样貌,又生在豪门,本可以度过美好的一生,可是天妒红颜,从出生那刻起,她便注定这一生的困苦。她,虽是长女,却并非正妻所生,而是当年一名名妓之后,从小便受遍了外人的白眼。她,样貌倾城,却被亲生父亲利用,一次次的将她推向别的男人,只为了自己的利益。她,虽生在豪门,但那豪门却早已败落,父亲的死本以为自己可以逃离苦海,却又跳入了火坑。她,为了自己的弟弟一次次的出卖自己,就算弟弟依旧恨她又怎样,她没读过书,这是她讨好弟弟的唯一办法。她,为了深爱的他,把自己弄得浑身浴血,支离破碎,就算他依旧冷漠自己又怎样,她也要为了深爱的他的一次转身而拼死。(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无情剑客无邪剑

    无情剑客无邪剑

    秦风是逍遥庄少主,年幼时家破人亡,改进家传逍遥剑法,一人一剑闯荡江湖,识得一众好友,破除酝酿中的一个巨大阴谋,并报得家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