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告6 要记住,你有两个耳朵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你说:“我今天很烦!”对方说:“我刚刚K歌回来,心情好得很!”如果你说:“今天午饭吃得不舒服!”对方说:“我这件衣服是最新的流行款!”如果你说:“我老公懒死了!”对方说:“我老公昨天带我去买首饰了!”与这样的人聊天,还不把你气死吗?
《塔木德》说:“神为什么给人两个耳朵,却只给人一个嘴巴呢?这是因为神要告诫我们:听的分量是说的两倍。因此才这么做的。”《塔木德》说:“要用两倍于自己说话的时间去倾听对方讲话。”
这两句话是在告诫人们,要多听少说。很简单,因为听是在搞清楚对方的意思,辨别对方当下的情绪状态,去判断他沟通的目的,然后,给以恰当的配合。所以说,倾听是一种能力,当别人说话的时候,除了听清楚他人说的话,还要边听边想,思考别人说的话的意思,能记住别人讲话的要点,甚至联想到别人为什么要这么说。
很多人在交流过程中不受人欢迎,就是因为他们不懂得要搞明白对方沟通的目的,然后再采取适当的方式。比如,对方进行这次交流,只是为了发泄一下内心郁闷的情绪。可是,对方没说几句,你就在挑人家话语中的问题,搞得对方思绪更混乱、情绪更糟糕,交流效果当然很差;对方诚心来跟你谈问题,可是你完全没有搞懂对方说了什么,有一句没一句地应答,结果,错过了达成共识的机会,白白浪费了大家的时间,让人觉得你的态度是不愿意、不喜欢,岂不是很冤枉!
当然,因为不善于倾听导致沟通不畅的问题还有很多,说个很简单的故事。一天,美国知名主持人林克莱特访问一名小朋友,问他说:“你长大后想要当什么呀?”小朋友天真地回答:“嗯,我要当飞机驾驶员!”林克莱特接着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没有燃料了,你会怎么办?”小朋友想了想:“我会先告诉坐在飞机上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后我挂上我的降落伞先跳出去。”
当现场的观众笑得东倒西歪时,林克莱特继续注视着这孩子,想看他是不是自作聪明的家伙。
没想到,接着孩子的两行热泪夺眶而出,这才使得林克莱特发觉这孩子的悲悯之情远非笔墨所能形容。于是林克莱特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小孩的回答透露出一个孩子真挚的想法:“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我还要回来!”
在听孩子讲述的过程中,观众都笑得东倒西歪的时候,其实大家都犯了一个相同的错误,以为这孩子是一个自私的家伙,然而在主持人的诱导下,最后我们才明白了孩子的真正意图。所以,这则故事其实给我们一个启发,听到别人说话时,你真的听懂他说的意思了吗?你懂吗?如果不懂,就请听别人说完吧,这就是“听的艺术”。
听话不要听一半。还有,不要把自己的意思,投射到别人所说的话上头。
著名心理学家狄金森说过:“好的倾听者,用耳听内容,更用心听‘情感’。”这句话提示人们,在倾听别人说话的时候,不但要听对方说了什么,还要细心体察对方内心的感受,了解对方语言里的真正意思。
除此以外,在倾听别人说话的时候,还要注意不要犯以下的几个错误。
每个人都有情绪不好的时候,当一个人被麻烦困扰,感到郁闷、困惑的时候,他们特别渴望有人能够分担他们的痛苦,于是亲人、朋友便成为了他们的发泄处,说个不停。
当对方谴责别人的时候,不要扮演明辨是非、大公无私的形象,要知道,对方此时在气头上,气消了,或者事情过去了,他就会给别人一个公正的评判,甚至会主动与别人重修旧好。也不要因为考虑到对方的气愤是暂时的,而表现出不屑于去听的神情,这样会令对方非常反感。其实,他们此刻最需要的就是你的两只耳朵,只要你真诚地去听,不时地回应几句,对方就能感受到你的真诚和好心,会很感激的。
即使对方做出了很滑稽的表情、说出了很滑稽的话,也千万不要把对方倾诉的内容说给他人听,更不能带着戏谑、好玩的心态抖搂出去当笑料。那样会伤害对方的自尊心,失去对方的信任。
一个好的倾听者,在力求听明白对方说什么的时候,还要尽可能地接受对方当时的心情,而不是去谴责对方,也不是指出对方的错误,更不是帮助对方出主意。要明白,你眼下只是一个倾听者,只有当对方征求你的意见的时候,你才能说出自己的看法。
忠告7 学会沉默
在交流中出现了相持不下的情况时,因为意气、因为被误导、因为话赶话,可能会出现双方都不满意,或者是没有实现一方期待的结果的情况,交流双方或某一方可能因为自己当时的表现而后悔。其实,相持不下的时候,强迫自己沉默下来,就可能不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塔木德》说:“沉默不会使人后悔。”
这里的“沉默”不是指默不做声,而是说在讨论某个问题、商谈某件事情,特别是在双方对抗的时候,保持心理上冷静思考的状态。而不是被眼前的局势所迷惑、所掌控,急着去争个高下,或找到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很多人常常在考虑不周到的情况下,就发表自己的看法,向对方亮出了底牌,就是因为不懂得关键时刻要沉默下来思考的道理。
当一个人被急躁情绪控制的时候,便没有时间考虑自己的处境、地位、面临的危险,更不会坐下来认真地思索。做出了并不是令自己满意的决定,到头来,后悔的是自己。所以,试着学会适时地保持沉默,给别人时间,也给自己时间,才能有一个更好的结果。
有这样一个故事,讲的是互为朋友的两个人一起做生意,合资开了一家店铺。开店前,两个人说好,赚了钱,一人一半地分利润。一年下来,生意不错。两个人坐下来,开始盘点公司的盈亏,最后算好共赚了十二万元。
按着当初的约定,一人一半,是很简单轻松的事情。但是,两个人心里都觉得这么分自己亏了。出资的那个人觉得,全部的资金是自己投入的,自己多拿一些才好啊!招揽客户、负责经营的那个人觉得,自己每天跑来跑去,联系客户,没有自己,怎么能够赚到钱啊。不知道谁先开的口,两个人都在陈述着自己应该多分一些钱的理由。这个说:“没有启动资金,这个店铺是开不起来的!”那个说:“你除了拿些钱操过什么心呢?我不打通关系招揽那些大客户,能赚到钱吗?”……说着说着,其中的一个人忽然沉默了下来。另一个人见到对方不说话了,也就渐渐沉默了下来。
沉默下来之后,一个人想到,如果自己那些资金不投入到店铺里,恐怕就赚不到钱了。另一个人想到,即使自己有经营能力,有门路,如果没有资金开起这个店铺,也赚不到钱。如果因为一些小小的利益闹不愉快,分崩离析的结果只能是谁都赚不到钱。于是,他们都主动地取了六万元,然后,很幸福地相拥在了一起。
沉默了一会儿,两个人都变得冷静了。冷静下来后,两个人都搞清了自己眼下的想法多么无聊。他们终于明白,精诚合作下去不但能获得金钱上的收益,还能增进彼此的友谊,令人生更加快乐。
《谈话的艺术》的作者、心理学教授格瑞德·古德曼解释说:“沉默可以调节说话和听讲的节奏。沉默在谈话中的作用,就相当于零在数学中的作用。尽管是‘零’,却很关键。没有沉默,一切交流都无法进行。”
当然了,沉默不是说到了该决断的时候不当机立断,而是指遇到令自己愤怒、纠结的事情的时候,不要急着做出判断,而是强迫自己保持暂时的沉默,少说话、不说话,或者告诉对方:“回头再商量吧!”这样,不但为自己争取了时间,也为别人留下了余地,在双方都冷静下来后,就能更全面地考虑问题,更容易达成共识。
所以,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遇到分歧的时候,别人提出来:“过一段时间再说!”千万不要认为别人在搪塞自己,也不要愤怒。对方能够说出这样的话,说明他对这件事情的重视,希望有个双方都满意的结局。所以,就坦然接受,令自己冷静下来思考就好了。
如果一个人性格火暴,比较容易现场发威,那么,当情绪上来的时候,就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即使这样的性格有直爽、干练、光明磊落的优势,但是与稳重、沉着、镇定、儒雅、温暖、心平气和的性格比起来,还是要吃亏的。如果实在没有控制住自己,暴脾气发作了,那么一定要在自己冷静下来以后,向对方道歉,承认自己当时的冲动和无礼。这样,倒显示出来性格中可爱的一面。不过,不管怎么样,都不如适时地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保持沉默,受到的伤害更小。
沉默不等于放弃,也不等于妥协,而是一种暂时的放下,放下“对立的思维”、“矛盾的思维”、“冲突的思维”,以便于有时间寻找“第三条道路”,进入“整合的思维”、“转化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