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近几年来,中国社会教育简直就是一部“高等教育史”:社会加大力度建设的总是高等教育,大学扩招、研究生扩招。一时间,大学生、研究生铺天盖地而来,使得办教育成了批发文凭。为了在百分数上达到世界平均水平,并尽早超英赶美,我们的高等教育仿佛进入了“砸锅练铁”的******时代。从此,独木桥被换成了坦途大道,许多素质较差的学生也轻而易举地进入了大学生行列。如今,大学生遍地都是,一纸文凭不被社会认同已经是一个必然趋势。似乎在一夜之间,“天之骄子”的桂冠流星般陨落,没有留下陨石,却让前所未有的读书无用论甚嚣尘上。
为什么人们对办教育培养人才都赋予其目的性?办教育培养人才不是人的天性吗?无论是从生物进化论,还是唯物主义的历史观来说,难道说办教育培养人才真的需要一种具有强烈目的性的心理内区力吗?从小学到中学,父母告诉我们的只是要考上大学,“出人头地”之后,很多人对专业产生了迷惘,但是大多数人为了分数和排名、奖学金,还是努力地学习和毕了业,也开始进入另一种迷惘。办高等教育更需要理性,否则,纵使热门专业,办得太滥,学生毕业后便找不到工作,在有专业人才缺口的社会,会令人更为沮丧。
现在的中国办大众化教育,从客观条件上讲,近乎痴人说梦。换句话说,不可能的事情。连欧美的发达国家也未敢口出狂言。首先,也是最根本的,中国的国情就不允许高校大肆扩招。温家宝总理去年访美时,在哈佛大学作的一次名为《把目光投向中国》的演讲中明确提到:我们还有3000万的农民同胞没有解决温饱,还有2300万领取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城镇人口,还有6000万需要社会救助的残疾人,中国要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还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长期的艰苦奋斗。在这种情况下,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在校生达2.3亿,占世界1/4,而教育经费仅占世界2%,人均教育经费10美元,世界平均则220美元,中学生平均经费50 美元,世界平均1200美元。进入21世纪后,全世界拥有十多亿学生,中国就占了30%。21世纪头十年有9000万学生接受完九年义务制教育后,仅3000万人能入公立学校,其余6000万面临就业、待业、留学或进民办学校。如果国家过多投入经费予高等教育,势必造成其他层次的教育投入过少,影响社会的自然分层。于是社会教育的学历金字塔被破坏,出现两头大——上层的高学历和底层的低学历多,中间层小的容易坍塌的局面。何不减少扩招?把多一点经费投入中等职业教育及技工教育,恢复正常的金字塔结构,更有利于中国社会的稳定及经济的发展。
2
近期出版的《瞭望》新闻周刊发文分析说,中国城镇失业和特困人口不断增长是由中国长期以来人口多、就业矛盾突出这一特殊国情决定的。造成目前就业压力增大的原因大致有十点:
(一)第三产业发展不够
(二)就业环境不宽松
(三)中小企业难发展
(四)再就业资金不足
(五)人才结构不合理
(六)再就业培训不够
(七)劳动市场全国不统一
(八)非正规就业渠道不广
(九)就业服务体系不成型
(十)对特困群体的保障差
在谈到人才结构不合理时,文章分析说,近几年来,我国教育部门对办国际一流大学强调和投入的较多,而对办职业教育强调和投入的较少,致使人才结构严重失衡,加大了国内就业压力。
既然客观条件不允许,那么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人念念不忘办高校大众化教育的情结呢?不能怪这些人过于“恨铁不成钢”,而是某些急功近利的领导追求“影子政绩”的需要。分两期建设的广州大学城小谷围岛校区工程,仅第一期总投资就高达150亿元。该大学城校区总建筑面积约220万平方米,超过三十米宽的市政道路长约66公里。这有好大喜功、重复建设形象工程之嫌。读大学是为了学知识来建造发达的精神文明,而非纯粹追求舒适的学校生活来贪图物质享受。如今,完全是奢侈浪费的本末倒置行为,高校普遍出现“一流学校,二流老师,三流学生”的现象。一边是很多大学科研没搞出成果,奢侈华校舍、闲置的先进仪器却一大堆;另一边是就业难的大学生牲口般挤满招聘会场。这就是我们想要的办大众化高等教育的扩招?仅一个广州大学城一期总投资就150亿!全国各地建造那么多大学城要多少个亿?这么一大笔用于大兴土木的钱,能解决多少学生接受九年义务制教育,并在接受完九年义务制教育后再继续进修?能解决多少下岗工人再就业问题?可惜的是,都浪费在无谓的建设上!
众所周知,搞大众化高等教育、办好大学,首先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不是简单地圈出多少平方公里的土地,修建几条宽阔的马路,造出大片大片的校区,然后立几个大学城的宣传画就能够一蹴而就的。象这样缺乏科学依据、缺乏逻辑性的“办大众化高等教育”提法居然装模做样地到处宣扬,就显得非常缺乏理智了。所有人都必须搞清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我们绝不能依长官意志办学,而是依社会需要办学。
3
其实,办教育要遵循三大规律:教育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政治规律。但我们的社会已经忽略了前面两者。我们应该联系教育实际,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并建立与之想适应的教育价值观、培养目标、教材体系和教学方法。科学发展观的原则是保持协调发展,在发展中实现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的有机统一,还要求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之间协调发展。其中,大力推进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快速协调发展是关键。我们还要优化层次结构,优化类型结构,进一步实施“创新强校”工程,努力提高高等教育的教育教学质量,完善国家和省以及社会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制度,并切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要以就业为导向,推进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建立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长效机制。有一点要明确,教育是产业,但不能产业化;教育中有市场,但不能有市场化。教育中应适度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建立教育的投资市场、生源市场和就业市场。同时要适应市场需求,调整学校专业结构、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完善现有的学校教育体系,向现代国民教育体系迈进。在目前大学生就业严峻的形势下,解决就业关键在于尽快让大学生学会生存能力。所有人都必须明确,学生已成为学校的产品,要让学生适应社会,就是要让产品符合社会要求。政府应该鼓励高校在这方面多想办法,尽量培养应用型白领、高级蓝领、技能型专门人才。
盲目扩招只会致使人才高消费,及大量人才积压。有人称大学毕业4年知识便会落伍。还有人危言耸听:在技术、医药、经济管理领域,知识的折旧率每年都在80%左右。外语和计算机已经由原先的专门人才转向为复合型人才的必备两大工具。可见,人才积压造成的浪费比货物积压造成的浪费更可怕。
上述的方方面面,在扩招前,有谁会系统全面地思考过?直至出现了问题,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地乱作一团。中国搞高等教育扩招,铸成必然的负面影响是多方面的。详细情况看本系列的相关文章即可清楚。
既然木已成舟,再过多地埋怨已无太大意义,当务之急是解决现在的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
4
但如今,仍有一些政府部门没有正视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对此采取了鸵鸟式的回避。政府部门总在大肆宣扬所谓的高就业率。大行其道的,诸如此类:“2003年广东省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经受住了毕业生总量大幅增长和非典疫情严重的考验,本专科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到90.92%,略高于前年的90.11%。”更有一些地方政府紧咬就业率,制定了一个明确的目标。如,确保2003年总体就业率高于去年水平,特别是要达到教育部提出的“到2004年7月,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不低于70%的要求(2003年为49.84%)。同时,下达了初次就业率不低于70%的“死命令”。这些子领导竟把就业问题简单看作数字化的就业率,并以为下一道命令就大功告成。具体措施如何?不得而知。难道他们不晓得高校扩招了这么多年,就业已经完全市场化?在这种情况下,盲目计划,岂不可笑?当计划不成,便欲盖弥彰,大肆渲染:这部分有些人是不急于找工作,有些人是选择创业等“灵活就业”。事实上,谁不想尽早就业?只是迫于就业难而回避就业罢了。在中国能有实力创业的人,少之又少!
其实,我们不应该太过看重就业率。就业指导中心在统计时,将毕业生到非公有单位就业、自主创业等项都列入就业统计口径(2003年,非公有制单位成为毕业生就业的一个重要领域,到非国有单位就业的毕业生的数量达57.5%,比2002年上升13.5%),并将考取研究生和出国、出境学习及工作的毕业生计入就业总量。毕业生就业率并不是反映高校办学和管理水平的唯一指标,也不是反映就业状况和就业质量的唯一指标。因此,不同地域,不同科类、不同类型学校之间不宜简单比较。
在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数量增加的同时,大学毕业生的数量也在急剧增加。相对来说,我们的大学生已经供过于求。我们不能紧盯着一个百分比,说中国缺乏大学生。经过这几年的快速扩招,中国大学生将达到两千万!为什么,我们国家的就业领域依旧在疾呼人才?说到底,是用人机制有问题。大多数人才被浪费了,而无用之人却通过裙带关系占据要位,谁之过?
尾声
总而言之,高校盲目扩招,实际是“******思维”的另一版本。然而,历史发展到今天,毕竟早已不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的时代。我们既培养不了那么多大学生,实际上也不需要那么多大学生。所以,还是及早收起自己的雄心壮志,停止盲目的高校扩招,脚踏实地务实点更能受到老百姓的欢迎。如果纯粹为了追求在数量上而非在质量上与世界平均水平看齐,并赶上甚至超过发达国家,是十分愚蠢的行为。毕竟中国有中国的国情,为何我们能走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就不能走出有中国特色的高教之路?盲目扩招,只会导致教育投入过大,影响其他方面——尤其是经济的发展,造成大学生就业严峻,激发大学生对社会的不满,引起不必要的冲突。
放大学生一条生路
迈出象牙塔
牲口似的
挤赶一场场
没有结局的招聘会
好不容易参加一次
公务员招考
一路拼命撕杀
刚以为稳操胜券
吹毛求疵的体检报告
成了别有用心者的把柄
顷刻粉碎所有梦想
大小三阳 身高不够
参与了主考的阴谋
眼睁睁地看着
权势与金钱护卫着
原本落败的对手
风风光光地粉墨登场
谁叫咱祖上
无权无钱
唯有回乡
当公墓员
不愿意
让官太太及小保姆们
把咱们的脊梁敲断
在她们的办公桌上
高筑四方城
打响惊天动地的麻将声
替她们点数一笔笔
财政拨发的薪水
继续增加财政赤字
更不愿
举起残缺的饭碗
可怜巴巴地盼望着
蛀虫从牙逢中剔出的
残羹冷炙
把骨气砸个稀巴烂
昔日的祖国花朵
在天桥下凋零
昨天的天之骄子
在马路边流放
未来的栋梁之材
一边被捆绑起来
弃在一旁
一边砸锅炼铁
扩大生产规模
究竟指望谁来
构建国家大厦
一纸文凭
供养着怒火
帮助现实
摧毁一切理想
奋斗把我们抛弃在
失业的痛苦边缘
总理慈爱的目光
似乎与我们绝缘
惟有放声疾呼
放大学生一条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