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一个朋友,立志要读北京师范大学的心理学研究生。所有关于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几乎被她翻烂了,可是她连考数年都未考中。然而,在这期间不断有朋友向她咨询一些心理上的困惑和不解,起初她还能耐心解释,不厌其烦。后来,问的人实在太多了,她索性编了一本书《生活中的情感得失》,一是为了巩固所学的知识,二是为了给朋友提供方便。次年,她依旧没有考上研究生,但是,她的那本书却被一位书商看中,第一次就印了一万册,当年销售一空。现在这位朋友已经是SOHO一族了,过着有滋有味的小资生活。现在聚到一起,她还经常感叹:“舍之东隅,得之桑榆啊!”
日常生活中,我们总是喜欢朝着自己既定的目标奋力拼搏,但却不是每个人的愿望和理想都能实现。那些搏击一世却未获成功的人,是不是就自怨自艾地认为自己的命运不好,或对自己的智商失去了信心,一辈子活在失败的阴影里呢?这种情况是最糟糕的一种。事实上,我们大多数时候的努力和付出并不是没有一点回报的,也许只是你没有看到和发现。
大学里,你是不是因为第一次过不了英语四级,而别人都通过了而郁闷不已?而事实上,很多考上研究生的朋友都得益于第一次没有通过英语四级考试,因为那些很早通过的人,大多数都认为万事大吉,就把英语丢在一边了,这为后来的考研英语造成了麻烦,还要现把从前的知识重新捡起来再学一遍。考上研以后一样,一些同学又为英语六级和雅思的没通过而苦恼,到最后,他们仍要大为感谢他们曾经的苦恼,因为正是这些苦恼,让他们走上社会以后的英语口语很棒,而获得了很好的工作机会。因此,大可不必为从前的和现在的没有立见成效的“舍”而悲观失望,你的那些艰难困苦所带来的“得”,已经渗透在你人生中的每个日子里,时不时地为你带来好运。
人生中很多人都在享受这种特别含蓄的“得”。比尔·盖茨放弃大学学业,当时亲人朋友都认为他是个疯子,可正是他的这种“舍”,让他成为现今世界上最富有的人。据说居里夫人要不是因为一次失恋,她也不会是史册上记载的那个居里夫人。
很多时候,埋没天才的不是别人,恰恰是我们自己。记住,任何付出都是有回报的,生活对待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你在一个地方失去,必然会在另外一个地方补偿你,世间万事都是“舍”之东隅,“得”之桑榆。
舍得舍得,有舍有得 佛家有云:“舍得舍得,有舍有得,大舍大得,欲求有得,先学施舍。”阐释的就是舍与得的关系。
世间万事,皆要做到不予则不取。我们中国人有“舍得”一说,不起眼的一个小词,却在不经意间透露出选择的大智慧。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放弃了一些,才能收获到更多的。
乔伊·吉拉德是世界上最成功的营销专家,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誉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在商业推销史上,他独创了一个巧妙的促销法,被世人广为传诵。
吉拉德创造的是一种有节奏、有频率的“放长线钓大鱼”的促销法。他认为所有已经认识的人都是自己潜在的客户,对这些潜在的客户,他每年大约要寄上12封广告信函,每次均以不同的色彩和形式投递,并且在信封上避免使用与他的行业相关的名称。
1月份,他的信函上是一幅精美的喜庆气氛图案,同时配上几个大字“恭贺新禧”,下面是一个简单的署名:“雪佛兰轿车,乔伊·吉拉德上。”除此之外,再无多余的话。即使遇上大拍卖期间,他也绝口不提买卖。
2月份,信函上写的是:“请你享受快乐的情人节。”下面仍是简短的签名。
3月份,信中写的是:“祝你圣巴特利库节快乐!”圣巴特利库节是爱尔兰人的节日。也许你是波兰人或是捷克人,但这无关紧要,关键的是他不忘向你表示祝愿。
然后是4月、5月、6月……
不要小看这几张印刷品,它们所起的作用非同小可。不少客户一到节日,往往会问夫人:“过节有没有人来信?”“乔伊·吉拉德又寄来一张卡片!”
这样一来,每年中就有12次机会使乔伊·吉拉德的名字在愉悦的气氛中来到每个家庭。
乔伊·吉拉德没说一句:“请你们买我的汽车吧!”但这种“不说之语”,不讲推销的推销,反而给人们留下了最深刻、最美好的印象,等到他们打算买汽车的时候,往往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乔伊·吉拉德。
商业与人情味始终保持着必要的张力,商业排斥人情味,但又需要人情味。“王婆卖瓜”式的销售,并不是最高明的方式。
在古代,善于将敌人的言论反过来思考的人,就能改变现状、探出实情。对方的变化难以确定,因此要周密地了解他的情况。不够周密,情况就不够明确,基础就不够牢固。“像”是模仿事物,“比”是比较语意,再用无形来求有声。若是改变“像”和“比”,就定会有相反的论调,则你还需要仔细倾听。要说话就要先沉默,要敞开就要先收敛,要升高就要先降低,要获取就要先付出。想敞开怀抱,就要模拟比较,以掌握对方的言论。此时,相同的声音就会相呼应,切实的道理就会相归属。或是此理,或是彼理,或以其奉上,或以其治下。这就是听真假、知异同,以刺探敌人真伪的办法,喜怒哀乐均以此为模式,言语举止均由此而出入,这都是以事先确定的条件为法则的。以反攻求得回复,观察对方的心理,就要用这种方法。
有人说:会生活的人(成功的人)最懂得的就是“舍得”。“舍得”几乎囊括了人生所有的真知妙理,一旦我们真正把握了舍与得的尺度,就等于拿到了人生成功的金钥匙。“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人情世事,其实质不过是舍与得的排列组合。因此,日常生活中,每当有些东西和事情困扰身心时,要想到有舍才有得,你的心灵就会自然而然地获得平静和安宁。
该舍则舍,该得则得 凡事都有一个度和量,过分追求自己的所得,往往会适得其反,失去更多。该舍则舍,该得就得,一张一弛乃人生一大智慧。
人生即哲学,要有所得,有所舍。有时人生需要加法,追求名利、追求知识、追求成功、追求富贵;但有时也需要用减法,远离名利、看淡成败、安于淡泊。
宋代林逋在《省心录》中说:“饱肥甘、不知节者损福;广积聚、骄富贵不知止者杀身。”在我看来,老子和林逋这两位智者都在劝导人们要知足、节制、知止,其实质上就是说人生要学会选择,要懂得去放弃,要该舍则舍,该得则得。这样就能更清醒地悟透人生的内涵,合理安排人生的进退取舍,有所为、有所不为,使人生不至于走向极端,从而使人生更加充满活力、更健康、更有利于社会,进而使人生更有意义。
人生当中最难把握的就是得和放的分寸。做人做到恰如其分,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做事做到恰到好处,是人生的最大学问。
在科学上有一个关于分寸的定论叫黄金分割,德国的科学家刻卜勒则称之为神圣分割,就是最具有美学价值的比例,也就是我们人类的视觉感到最舒服的造型。其实在生活当中,黄金定律几乎无处不在,旗帜的长宽、人体上下部的长短、窗子的大小、一天当中气温冷暖的比差,甚至是阳光的强弱,都有一个科学的定律在发挥作用,这也就是人生的分寸。掌握好了进退的分寸,我们才知道什么该得,什么该放。什么都不肯舍弃,不但会劳损自己的筋骨,还会惹祸上身。
范蠡、文种帮越王勾践复国雪耻灭了吴国,范蠡功成身退,做买卖去了。他曾劝文种离开,可文种还是迷恋于功名,不听范蠡之言,不懂得放下,最后被勾践所杀。
可见,做人还是掌握好舍和得的分寸较好。实际上,懂得舍弃而使人生免灾的例子也实在不少。
清末,曾国藩回湖南组建湘军,先后攻克太平军几个重要城市,最后攻陷金陵,曾国藩因此受封一等侯爵。可是就在这时,曾国藩发现他的湘军总数已经达到30万众,是一支谁也调不动,只听命于他的私人武装。
曾国藩感觉到了顾命大臣功高震主的问题,他开始自削兵权,从而解除了清廷的顾虑,使自己依然得到信任和重用。历史上,有不可尽数立下绝世功勋的人都没能逃脱“狡兔死,走狗烹”的命运。曾国藩与他们的区别,在于他及时地把握好了舍和得的分寸。
看看我们所处的世界,因为有一个完美的尺度,我们的世界才美满和谐。看看我们周围的人们,因为有一个人生的分寸,才使我们的人生既有失败的懊恼,也有成功的欢欣。把握好了舍和得的分寸,就等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