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将灯点上就好了,这么看着多费劲?”
“绝对不能点灯!就那样看吧!”
“为什么?”
“这东西非寻常之物可比,小心被夜行人盯上了。”
“夜行人?”皇甫剑好奇的问道。李三告诉他道:“嗯!一般人是看不出来呀!就象我们,一到夜深人静时间,你就在那阔人家的房上趴着吧,‘嗖,嗖嗖’,一会儿看见一个,一会儿又看见一个,跟走马灯似的。”
“哎唷,那么多呀!”皇甫剑听得心里直发毛,不由自主的往窗户上瞧了瞧。
“你看,这就是有名的‘九龙八音壶’,是个宝贝,酒一倒在里面,不但这里面立马显现出来有九条活龙在动,而且这壶还会唱歌,就象那西洋的八音匣子(指八音盒)。”
“呕!这么好玩儿!能盛点酒试试就好了。”皇甫剑赞道。
“别忙!明天我请你喝酒,咱就使这把酒壶喝。”李三许愿道。然后又从炕上轻轻拿起酒杯道:“哎!你再看这件,这就是世面上传说过皇上御用的‘九龙杯’。”
“啊?就是唱戏说的那个‘杨香武三盗九龙杯’的‘九龙杯’?”皇甫剑两眼放射出惊奇的光芒。
“正呃是!”
李三拿着京剧韵白的腔调骄傲地回答道。随后把“九龙杯。”拿给皇甫剑看,皇甫剑将酒杯拿到窗根底下,借微弱的光线左看右看,最后“唉!”了一声道:“天太黑了,看不出什么,要是天再亮一点儿就好了。”李三接口道:“今天晚了,咱们好好的睡一觉,明天白天我再拿给你看,还有好多好多东西呢!来,咱们睡觉!”说着,就把‘九龙杯’从皇甫剑手上接了过去。
皇甫剑累了一天,刚才又吃了三个馍馍两大碗粥,这会儿瞌睡找上了眼帘,他便顺着炕席往下一出溜,就躺倒在了炕席上,不一会儿就发出了均匀的酣声。
“叽叽喳喳。”的鸟叫声吵醒了皇甫剑,他见李三还再睡,就悄悄的起床下地,轻轻地开开房门走到院子里,忽觉一股清新的空气冲进鼻子,又吸到胸膛里,洗涮得脑子和两只眼睛特别的清爽。他信步走到柳树下,那柳条随风晃荡拂擦着他的脸颊,就象妈手轻轻抚摸着他的头发。在他的耳朵里,除了那“叽叽喳喳。”的鸟叫声外,觉得周围是那么的静,静得让人感觉那鸟叫声,是那么的清脆,好象是在跟他边聊天,边给他唱歌。
“吱哑。”穿堂门被推开了,李三他娘走了出来,顺口说了句:“起来了?”
“啊!大妈,起的那么早?”皇甫剑也顺口答音。
“咳!天天这样连早饭都做好了,那三儿起了吗?”
“可能还没哪吧!”皇甫剑不很肯定地说。
“谁说的?我早就醒了,只是刚刚起床!”李三站在屋门口嘻嘻哈哈地说。
“别耍贫嘴啦,赶快收拾收拾,吃早饭!”李三的娘命令道。
李三与皇甫剑赶紧叠被洗脸一阵忙乎,然后走到前面给老太太请安。皇甫剑见二婶儿抱着李五走进东间屋里,马上问道:“昨晚又拉了没有?”
二婶儿答道:“三儿说你‘神仙一把抓’还真灵,真是‘神仙一把抓’!这孩子不但一宿没拉,而且肚子也不疼了,今早起就嚷嚷着要吃东西。五儿,快谢谢哥哥!”
李五忽闪着俩大眼学舌道:“谢谢哥哥!”
“乖,五弟真乖!过来,让哥哥给你搭搭脉。”皇甫剑边笑边哄着李五说道。
二婶儿忙抱着李五走近身来,让皇甫剑把脉。须臾,皇甫剑把手缩回道:“二婶儿,您是半口奶吧?”
“哎!你怎知道?”二婶儿诧异道。
“奶不通,则实火生。孩子总吃火奶,且吃不饱,便消化不良,这就是为什么母壮而子弱的原因。”皇甫剑侃侃而谈,停了一会儿又说道:“吃奶的孩子如长期拉肚子,其根源一般在其母,母病逾,子病亦逾。”
“那该怎么办呢?”二婶儿着急的问。
“很简单,一。给大人通奶,王不留行猪蹄汤煎服。二。给孩子暖胃,将苹果蒸熟,每日三餐,每餐一个,只吃果肉。二者同治,可保母子平安。”
“王八流星什么汤来着?”老太太问道。
皇甫剑回道:“是王不留行猪蹄汤,王不留行是一味中药的名字穿山甲,王不留,大闺女喝了顺怀流有纸笔没有?我开方子用!”
李三的娘正端着饭菜往炕桌上放,听到后便说:“先吃饭!吃完早饭我到东院邻居二大妈家去借,她家男人平常给人写写算算,笔纸都不成问题!”
李三一屁股坐在炕头上,拿筷子夹了一大口咸菜丝儿,又抄起一个窝头,一口咬了半垃,边吃边说道:“该买什么我去买,头晌午前全办完!看好吧您哪!”
皇甫剑也盛了碗棒子渣粥,拿起一个窝头吃了起来。他不放心地说:“那‘王不留行’须药铺去抓,猪蹄需集上去买,这儿上哪儿买去?得走多老远啊!”
“你甭管了,反正连酒带肉,连药带菜我全捎着,用不了多大一会儿,就全得活(完成的意思)!”李三很有把握地说。
李三的娘也说:“他行!他脚程好厉害!那是刚过正月十五,老太太有病发烧在炕上整躺了三天,病刚好点儿了就起来了,想吃昌平城里‘一条龙’包子铺的肉包子。三儿二话没说,拔腿就走,那天天下着小雪,虽说路滑又是山道,可没一会儿功夫,他就怀揣着包子回来了,等那包子拿出来一吃,嘿!还是热乎的哪!”
大家边吃边商量,等吃完早饭,李三的娘从隔壁二大妈家借来纸笔,由皇甫剑写药方子,写好后,皇甫剑交给李三并嘱咐道:“三哥,要上集上买四斤苹果,还有四个生猪蹄,回来好熬汤,挑个儿头大点儿的好下奶!”
“好勒,还买什么不?我可要撒丫子颠儿了!”李三说完扭头出门而去。
李三走后,老太太坐在炕头上与皇甫剑唠起了家常。先是问皇甫剑家里有什么人,怎么到昌平县学的徒。那后来唠来唠去就唠到李三的身世上。皇甫剑只是拿耳朵听,不便于插言,听来听去,大多都是些老一辈人的演义,有的懂,有的不老太懂,但也能听出了个大概奇。
原来,这李三的祖上也是非等闲出身。他原籍本不在这里,是从直隶蓟县东龙虎峪避祸迁此。再早些说,他家祖籍是山东人,后迁往直隶平乡县停西口村。清康熙年间,梅花拳始祖邹宏义的大弟子蔡光瑞从河南濮阳来平乡收徒,李三的老老太爷李进德当时年仅七岁,因得一大肚子脾病,不能吃喝,其家人为之恐慌,经多方求医问药,不见起色,已奄奄一息,家人及众乡邻正准备抬到野外埋葬之时,巧遇梅花拳第四代名师蔡光瑞云游到此(蔡师爷在后马庄村收张复为徒后,回家路过此地),他见李进德不曾气绝,遂吩咐众人将李进德抬回家中,用梅花拳内家功法“还阳掌。”为其发功祛病。不多时,李进德面色红润,睁开双目,家人及众乡邻忙跪谢救命之恩。蔡光瑞哈哈大笑道,此子命不该绝,与佛有缘,久后必成大器,我欲将其带走,将其送之我徒韩华礼处为徒(因蔡光瑞在收张复为徒时说,头三天报名者是徒弟,后三天是徒孙,故此他只能纳李进德为徒孙),习文练武,不知你等意下如何?众家人高兴万分,欣然允诺,后蔡光瑞为其调养数日后,带领李进德翩然离去。
李进德与蔡师爷学艺达八年之久,尽得其真传,学会了蔡师爷的梅花绝学“还阳掌。”“梅花无影手。”等。后又随其师父韩华礼学会了“百步神拳。”以及点穴神兵“铜筷子。”功法。此时,李进德已是集两代先师武学于一身,武功已是炉火纯青,勇不可挡。但他仍不满足,深知梅花拳之文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立志要把梅花拳之文武发扬光大。蔡韩两位师爷为之感动,说道:“为师已倾囊而授,无技可教,若要继续深造,需去江苏徐州府北街搬请师祖方可。”
他祖籍本是顺德府人,早有叶落归根之意。进德闻之大喜。蔡师爷随即修书一封,在信中言明此事,交与进德说:“此去江苏路途遥远,你又不曾出过远门,一人前去为师怎能放心的下,为了安全起见,你须携同田庄村徐进德,南和县郑家庄村郑玉德一同前往,彼此也好相互照顾。”
言语之间流露出深厚的师徒之情。于是李进德与两位师弟披星戴月,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来到江苏徐州北街师祖家中,叩拜师祖并说明来意后,把书信交给师祖。师祖看后为之动容,不辞劳苦的求知之心深深打动邹师祖。从此,邹师祖抛家舍业,随同三德来到河北,几经辗转后定居邢台马庄桥后马庄村。这就是被武林界传为佳话的“三德。”请师,自此梅花拳在民间公开广为传播,李进德也因此而响誉武林。后来人们常说“能舍河南三倾地,不失河北仨徒弟,说的便是梅花拳第六代弟子三德。即李进德,徐世德,郑玉德。”
李进德又经邹师祖言传身教,把本派至高无上的梅花拳绝学“叠路法。”“定身法。”豪无保留的传给了他。此时的李进德已今非昔比,文武造诣已是登峰造极,出神入化。后人云:“进德师文理通玄,武备更兼绝技,锻炼气体至刚至坚,曲折变化无隙可指,以视古之,三丰神术唯公可以比论。”
清光绪初年,李三的祖父李鼎铸携全家迁居蓟县,专心开荒习武种田,平安过了二十年。忽一天,他接到梅花拳第八代掌门人师伯张俊池和师兄张如纯的传书,说家乡山东发生了外国教会势力勾结官府,强拆“玉皇庙。”改建为洋教堂的事件,他被当地人民邀请率徒众至梨园屯比武“亮拳。”三天,以迫使外国人不敢动手拆庙,云云,让李鼎铸率徒子徒孙们帮兵助阵。当时李鼎铸年事已高,只好让李三的父亲李云龙(张如纯的三弟子)带其亲兄弟李云虎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