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09600000016

第16章 定慧品第四(2)

注释

①顿渐:顿渐二教。不依次第,快速到达觉悟之教法,称为顿教;依顺序渐进,经长时间修行而觉悟者,称为渐教。若以教法形式观之,开始即讲说深奥之内容,称为顿教;而自浅显内容次第讲说进入深奥内容者,则称为渐教。此为一般之教判标准。即以受教之根机而论,或由佛陀说法之方法与内容区别之。南北朝诸师之顿渐二教判中,以天台之顿、渐、秘密、不定等四教,及华严五教判之第四最为著名。我国禅宗南北二系统于证悟过程之旨趣互异,南方慧能系主张速疾直入究极之悟,世称“南顿”;北方神秀系则强调依序渐进之悟,世称“北渐”,此即禅宗之顿渐二教。从修持讲,宗门的内证境界,要从自本心的现量流露。所以,古德云:“思而知,虑而得,不是家珍。”这个“家”字,是只指六祖的“顿门禅”而言。因为拟议思量已经都非现量,其悟非真悟,也就没有禅。除了顿门以外的其余诸禅,未尝没有以“思知虑得”为家珍的,虽亦不无成就,但已经落于渐门宗的第二机,或更等而下之了。这是六祖的“顿”与其他禅之“渐”的主要区别,因此,只以顿门宗的立场而言,其教法有如下之特色:(1)在无为法性,而不谈法相:顿门宗有时不免“绕路说禅”,但其旨只在无为。“无为”二字如何说?唯识宗谈法相,有六个无为,顿禅则只照顾法性而不谈法相,只要本来面目现前,即是真实见性,不必分析细说“无为”,也就根本没有你的开口处。(2)在绝对中道,而不落两边:《中观论》上讲八不中道,八不是不落两边的八个例子,不落两边即是中道。佛性非有非无,非常非无常,故《大般涅槃经》说为“佛性即是中道,中道即是佛性”。既是中道,何以又加上“绝对”二字呢?因为不立有不立无,不立常不立无常,连中道也不立,方是绝对中道。若于中道有所立即有所执,就为了这一计执,那本来绝对的中道就变成与不中道相对待的中道了。故中边皆立,方称绝对。(3)在心行体验,而不在口说:禅学是实践心行来体验的心学,并不是在口头上讲。绝对的实际理地,决非言语所能表达;口中能说出的,亦决非心行体验所到的真实境界。(4)在自心的参究,而不坐功技巧:禅的重点在心,不在肉体色身。心性的参究,不在坐功的好坏。坐几枝香,坐几天,在坐的技巧上讲,固亦有其高下;然在见性经验上讲,真是毫不相干。(5)在自己见性,而不在理论知解:要见自己本来面目,是由本性自然地显现,不是存心作意去见它明它。古德所谓“拟将心意学玄宗,大似西行却向东”,即是“生心动念,背觉乖宗”。

故凡理论知解,一慨用不着。(6)在心境上的破执,而不在指示定论:参访明师,得善知识指导,只是为破我执,并非有无、是非、功过、得失上为我下定论。例如,佛性非常非无常,执于无常者来则告以佛性是常,执于常者来则告无性无常,常与无常都只为破执的方便说,切不可作定论看。六祖的三十六对法,就是这个破执法。所以,若以同一公案向诸方参请时,往往得到恰恰相反的答语,且有说“昨日是、今日不是”者;在此等处,急须注意方法,莫论得失是非。(7)在悟境的正真,而不在语文生义:参须实参,悟须实悟,证须实证,由其正真证悟境界上去实参,不可在所答的语言文字上去妄生意义。如问“如何是佛”,或答“柏子树”,或答“麻三斤”,只须在自性法身的境界上见,与柏树或麻的别有意义无关。(8)在现量界,而不在拟议思考:参禅最重现量,不考虑、不思维,全是直来直往的表达。不仅用比量,连圣言量亦不须透过。纵使引经据典,亦只与比量齐观。故一落拟议,即非现量,就该吃棒了。(9)在向上一着,而不在明破说破:向上一着,千圣不传。不传之传,无舌能宣。古德为人,妙在不为说破。要使参的问题,犹如铜墙铁壁,越是无理路无意义的越好。扬州高旻禅寺(除参禅者入禅堂外,亦有净众在大殿上课诵),于净众念佛绕香时,老和尚站立一旁,过来一个打一个,并提问:“谁在念佛?念佛的是谁?谁?谁?”这是使修净者亦得于禅的方便提撕。假如在佛的名号上去参,或在“返闻闻自性”上去会,那已落在有义理的话尾而非无义理的话头了。所谓话头,是一声佛号未出口前的一段清净光景;要在这话前参验到这本地风光,越是不与说破,越是悟来格外得力,地一声桶底脱了。所举九条原则,单指顿门禅说,并不广涉余门。或疑顿禅过峻,似有悭法之嫌;然情尽方入性地,通得无路可通,经过大死一番,于绝处逢生,方许法身得活。若须明说以广契群机,自有“十二分教”在,在渐门而不必限在顿门禅了。②人性:用今天的概念来解释,是指人类的共性。同“神性”、“兽性”、“非人性”、“反人性”等概念相对。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人性总是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和不同的社会集团中,由于不同的生活环境、文化教养、心理特征和宗教信仰等原因,人性有着不同的表现和演变。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六祖慧能大师在此处讲的人性,不是指人的本性本心,而是指人的根性。根者,能生之义;人性有生善业或恶业之力,故称根性。③酬害:酬,是报答。辛弃疾《美芹十论》:“臣子思酬国耻。”害,伤害;杀害。《孟子·梁惠王下》:“君子不以其所以养人者害人。”酬害,就是报复的意思。提示宗门的内自证境界,要从自本心的现量流露。所以,古德云:“思而知,虑而得,不是家珍。”这个“家”字,只指此“顿门禅”而言。因为拟议思量已经都非现量,其悟非真悟,也就没有禅。除了顿门以外的其余诸禅,未尝没有误以“思知虑得”为珍的,虽亦不无成就,但已落于渐门宗的第二机,或更且等而之下了。因此,只以顿门宗的立场言:在无为法性,而不谈法相;不绝对中道而不落两边;在心行体验,而不在口说;在自心的参究,而不在口说;在自己见性,而不在理论知解;在心境上的破执,而不在指示定论;在悟境的正真,而不在语文生义;在现量境界,而不在拟议思考;在向上一著,而不在明白说破。上举单指顿门禅说,并不广涉余门。或疑顿禅过峻,似有悭法之嫌;然情尽方入性地,通得无路可通,经过大死一番,于绝处逢生,方许法身得活。若须明说以广契群机,自有十二分教在,不必限于顿门禅了。

经文

念念之中,不思前境。若前念、今念、后念,念念相续不断,名为系缚①。于诸法上,念念不住,即无缚也。此是以“无住”为本。善知识!外离一切相,名为“无相”;能离于相,即法体清净。此是以“无相”为体。善知识!于诸境上,心不染,曰“无念”;于自念上,常离诸境,不于境上生心。若只百物不思,念尽除却;一念绝即死,别处受生;是为大错。学道者思之!若不识法意,自错犹可,更劝他人;自迷不见,又谤佛经。所以立无念为宗。善知识!云何立“无念”为宗?只缘口说见性迷人,于境上有念,念上便起邪见,一切尘劳妄想从此而生。自性本无一法可得,若有所得,妄说祸福,即是尘劳邪见,故此法门立“无念”为宗。

注释

①系缚:亦作结缚,即拘束之意。指众生身心烦恼、妄想或外界事物所束缚而失去自由,长时流转于生死之中。据《长阿含经》卷八《众集经》所载,系缚众生之身心者有四,即贪欲、嗔恚、戒盗、我见等四种烦恼。此外,印度数论派立有自性缚、布施缚、变异缚等三种系缚。提示无念、无相、无住,在名相上虽不同,但就其修行的过程而言,乃是连贯而且统一的。能做到无念,则无相、无住亦即同时具足了。行者如能在一切外境中不起妄念,更不攀缘,时时不蔽真如自性,就是离念、离相、离住了。唐有源律师问慧海:“和尚修道还用功否?”慧海说:“用功。”进问:“如何用功?”慧海说:“饥来吃饭,困来即眠。”又进问:“一切人总如是同师用功否?”慧海说:“不同。”再问:“何故不同?”慧海说:“他吃饭时不肯吃饭,百种须索;睡时不肯睡,千般计较。所以不同。”源律师遂杜口。吃饭百种须索,睡时千般计较,即是境上生了心也。如果连吃饭睡觉时都不能不生杂心,不起杂念,那就真可说是无念、无相、无住了。

经文

善知识!无者,无何事?念者,念何物?无者,无二相,无诸尘劳之心。念者,念真如本性。真如即是念之体,念即是真如之用。真如自性起念,非眼耳鼻舌能念。真如有性,所以起念;真如若无,眼耳声色当时即坏。善知识!真如自性起念,六根虽有见闻觉知,不染万境,而真性常自在。故经云:“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①

注释

①第一义而不动:义,即义谛。第一义谛为二谛之一,为“世俗谛”之对称,即最殊胜之第一真理。又称胜义谛、真谛、圣谛、涅槃、真如、实相、中道、法界。总括其名,即指深妙无上之真理,为诸法中之第一,故称第一义谛。佛教各派对第一义谛所下之定义不尽相同,如小乘说一切有部将单一而不可分解之对象视为真实存在之认识,称为胜义谛;中观学派则认为诸圣贤了解缘起性空之理,洞彻世俗认识之颠倒,以此道理为真实,称为真谛;小乘经部及瑜伽行派等则将佛教智慧及依此智慧为对象之理解,称为胜义谛。就大乘而言,则主要借真谛与俗谛二者调和世间与出世间之对立,将此二谛联系起来观察现象,称为中观、中道,为大乘最基本的原则之一。禅宗多用“第一义”,相对于“第二义”之相待差别,特以第一义来诠显绝对不可思议之境界。第一义复称向上门、正位等;第二义则称向下门、偏位等。见得第一义于种种法上本皆如如不动,就叫做第一义不动。提示禅宗只是对相说性,对他说自,对妄说真,对异说如,皆为破执度生的权巧设施;但有名言,都无实义。故一般“说此即执此而说彼计执彼者,说佛法即计执佛法,说禅定即计执禅定,而普遍地执有实质可取者,确与此处所建立的无念、无相、无住三大原则不同。”佛教是人间佛教,禅学亦是人间禅学;禅学的定慧力是人间的真生命真活力,人间的折磨考验是定慧力的试金石;人人需要定慧,定慧之禅亦须普度人间。如人人能知原自足“如来智慧德性”,不再起“妄相颠倒执著”,即能“善巧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则禅门的大事因缘尽了也。若善分别诸法名相而不了第一义,繁散琐碎在所不免,落于哲学分。两者须统一而不许偏于执取,宗下行者自应领会及之。

同类推荐
  • 星云日记13:法无定法

    星云日记13:法无定法

    本书为“星云日记”系列中的第十三册。收录星云大师1911年9月1日至10月31日期间的日记,记录了星云大师生活、工作、弘法度众上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等,全书分为“法无定法”、“兼善天下”、“人生之最”、“命运操之在我”四部分。这是一份特別的日记,内容不仅是大师个人生活点滴,也是人生的省思,它来自众生,属于众生,读“星云日记”,仿佛进入一个开阔的胸怀,一页内心最深层的省思。
  • 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比较研究

    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比较研究

    本书首次系统地对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进行比较研究和当代审视。作者根据比较宗教学、生态伦理学、深层生态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探讨了道教与基督教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伦理道德规范及其实践活动。道教和基督教的生态思想以其神学为基础。本书梳理了不同历史时期道教与基督教的生态思想,重点比较了道教与基督教的生态神学思想、自然生态思想、社会生态思想及环境保护实践,剖析了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的现代价值,并对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异同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通过比较研究,旨在求同存异,探讨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精神实质的一致,看到某种更深层的价值相通。
  • 禅意人生

    禅意人生

    本书的内容性质,是以禅法的观念及禅修的方法,通过深入的体验及简明的介绍,推广到人间的现实生活中来,以期使得不论年龄性别、职业层次、教育程度的社会大众,都能分享得到挥法的利益。若能定时禅修者,本书中提供了基本的撵坐方法;若是忙碌异常的人士,也不妨试著用本书中介绍的禅修观念,调整自我,消融自我。
  • 禅师读红尘:写给都市人的枕边幸福禅

    禅师读红尘:写给都市人的枕边幸福禅

    《禅师读红尘:写给都市人的枕边幸福禅》最大的亮点在于它是用佛陀的话解读或者解答的一些现代都市里最棘手、最热门、最时尚、最前卫、最隐私、最尖锐等的话题。比如禅师对贪污、疯狂玩微博现象、婚外恋、奢华假日游、富二代、拜金女、明星绯闻等等问题的看法。它是用传统的观点阐释和解答新颖的问题。相对于较多的传统佛学类出版物来说,它的话题新颖,与时效结合紧密。市场上很多星云、弘一、证严等法师本人的著作《舍得》、《宽心》等以及写他们的著作《禅的行囊》、《禅心莲韵》等销量都很可观,相信将传统的畅销作品融入新的话题会更加有卖点。
  • 静心·舍得·放下之放下

    静心·舍得·放下之放下

    印光法师振兴佛教净土宗,居功至伟。不争名夺利,不任住持,不收出家弟子,不搞社会交往,终生默默修行弘法。法师一生,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他如一株擎天巨树,以深厚的根基广化穷山瘠土为乐土福地,以广袤的浓荫庇护众生,度无尽众生脱尽烦恼、永得安乐。
热门推荐
  • 铭源

    铭源

    少年吴铭天生圣体,因为千古的命运不得不被战斗所安排,那么就请看我们的主角,如何一步一步的成功登顶,封神斗天打破千古诅咒!
  • 通灵皇后

    通灵皇后

    通灵者、女神医、武林盟主唯一的徒弟、离恨宫主的嫡传弟子——穿越之后她走的是万能女主路线,脚踩阴阳两界,强到能夺天下。父皇驾崩母亲被杀,他被囚禁被流放被监视,人前颓废至谷底——人后他养鬼、杀人、造反,走的是腹黑无情路线,冷到能毁了天下。当有一天,两个无情的人撞到一块去了,目标——夺天下。一场场生死变迁,猜忌与信任之后,天下夺来了,却没注意到他们已经陷入那张叫“爱情”的网里,天下能夺,那么人心呢?
  • 大师讲堂:辜鸿铭讲国学

    大师讲堂:辜鸿铭讲国学

    辜鸿铭可谓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位诗人,他精通九种语言,学贯中西,是第一位致力于向西方介绍中国典籍、中国精神的人,他保守的思想、古怪的言行在国内曾引起广泛关注和争议。本书选取辜鸿铭先生有关国学方面的论著,向读者展示这位【怪老头】眼中独特的国学文化和思想的精髓。
  • 王爷虐我千千遍

    王爷虐我千千遍

    世人都知前半生他因江山而负了她,说他不爱他。可鲜有人知的是,她消失了三年,他就等了她三年,最后再遇她,他果断负了天下而选择了她。……“你今生问了我三次江山和你我选谁,第一次我不确定,第二次我底气不足,这一次,我放弃了整个江山,准备用剩下的时光去弥补,你……可愿?”……“因为……”奈沨低头看了奈落曦一眼,又继续看着有些灰蒙蒙的天,想起早晨的事儿,喜悦掩饰不住地道:“因为啊,五哥爱她嘛!……卑微鄞王在线宠妻。
  • 赛尔号之暗菱之泪

    赛尔号之暗菱之泪

    她是暗菱星二少主,一次意外让她偶遇战联。她究竟经历过什么,使她变成了一块冰冷坚硬的石头?友谊,能否融化她心中的坚冰呢......
  • 时光赠予你我

    时光赠予你我

    【欢脱美少女X自闭症俊少年】青梅竹马,青少年时期分开,长大以后重聚、相爱的故事。盛夏的傍晚,学校的操场上传来阵阵欢声笑语。常欢乐坐在秋千上,背后站着她的小跟班王谦睿。“快点,你快点推我一下。”常欢乐清脆悦耳的声音在寂静的傍晚回荡。“用力点啊!推得越高越好。”男孩王谦睿没有出声,放下自己肩上的小书包。顺手把坐在秋千上的女孩的小书包给拿下。乐呵呵地推起了秋千。女孩随着秋千的摇摆越荡越高,欢乐的笑声随之荡漾在空中。常欢乐:“王谦睿,要是我掉下了你会接着我吗?”王谦睿:“会!”常欢乐:“要是我以后离家出走了你会找我回来吗?”王谦睿:“会!”常欢乐:“要是以后我消失了,你会一直等我吗?”王谦睿:“会!”“呵呵,呵呵!”欢乐的笑声在寂静的夜晚回荡!常欢乐:“王谦睿,你真好!”常欢乐:“王谦睿,要是……要是我们很久、很久不见面了,你会忘记我吗?”王谦睿:“……”本文又名:兔子小姐追上乌龟先生!青梅竹马纯言情短篇,喜欢的话可以入坑!本文纯属作者个人YY的爱情小说,内容与逻辑不宜深究,请勿代入。
  • 遇见我的EXO

    遇见我的EXO

    从今天起每天都要想我三遍,这叫做礼尚往来。--鹿晗连我自己都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关心你,也许,这就是缘分吧。--吴亦凡也许,我们相遇是注定好了的。同样,你也注定会是我的。--边伯贤每天都等你一起上学,即使是半天假期也要叫你出来,你难道真的不明白吗--吴世勋
  • 把总裁退货可以吗

    把总裁退货可以吗

    苏慕莫名其妙被男神误会十年。十年后,男神成了总裁,男闺蜜成了总裁,自己……却是个小穷人怎么办,我要逆袭啊!!!最后,她依旧是小穷人,只不过,诶嘿嘿总裁,算什么?他男人就是!总裁算什么?她兄弟就是!
  • 你是我的亿万极光

    你是我的亿万极光

    五年前,她出国是因为他,五年后,她回国还是因为他
  • 浮生梦传

    浮生梦传

    浮生,是忘川河边接待有情人的神官;孟婆,是忘川境内唯一让人错认千年的伪娘判官。浮生每日接待游魂,帮他们恢复前世记忆,安心投胎,可是为什么,每次她身边都会有一个男人来打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