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08100000030

第30章 激情来自何处 (2)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们越来越为他们自己的动力而负责”,布鲁姆报告说。他们设定自己的目标,这时外部动力仍起到一定作用,学生们想在公众表演和比赛中有突出表现。但部分原因是,这样做能证明他们在不断进步,不断靠近目标,这才是他们真正关心的。这样做也能把学生和顶尖高手拉到一起,使每一个人都意识到他们需要做什么,才能达至最高水平。也就是说,他们已不满足仅仅得到他人的赞赏,更多的是想做到最好的内在动力。

一些机构如何把事情弄砸

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个地方,正如关于杰出成就的其他研究发现一样,大多数企业也是千方百计地阻止人们发挥优秀表现。既然内在动力是最强烈的,人们又会在自己选择的领域上充满热情和有效工作,但多少企业这样做呢?前面章节提到,少数企业确实这么做了,因此取得了杰出的成就。但大多数企业却顽固地不肯向他们学习。主管们可能会说,他们有正事要做,不可能随随便便让员工喜欢做什么就做什么。这是没有问题的,但如果这些企业的主意不够竞争对手的好,这些主管可不能抱怨。或者,当员工缺乏激情和参与精神,他们也不能说这是多么神秘的事情。

有多少情况下,企业的反馈是有建设性、没威胁性、对事不对人的呢?大多数企业的人事评估刚好相反:指责员工犯了什么错误,而不是如何改进;列举员工必须改正的个人品质(例如态度和性格等),言外之意,不这么做就走人。这和老师和教练在高强度的练习中帮助学生、鼓励学生坚持到底的方法是截然不同的。在大多数企业里,和得到提升随之而来的肯定是更大的责任,但如果没有更多的自我发展的潜力,他们就会觉得,晋升只是一个负担而非奖励。从定义来看,企业唯一可以提供给员工的也许只有外在激励,但大多数企业在这方面做得是能多糟糕就多糟糕。

大量证据显示,驱使人们在高难度的工作中坚持到底、持续改善的动力,基本都源自内心,对成年人更是如此。接下来的问题是:它是怎么产生的呢?激情源自何处呢?是什么因素决定谁有激情、谁没有激情呢?一些研究者认为,至少在某些情况下,激情是从一出生就有的。艾伦·维拉(Ellen Winner)是波士顿大学心理学教授,多年前巧妙地创造出“征服的怒火”(the rage of master)这个词,来描述某些孩子在很小的年龄就有着一股强烈的力量,这让他们在某些特别领域内发奋努力。她描述道,皮特在10个月时就开始画画(一般孩子开始画画的平均年龄是2岁),不久后,他“起床后立刻疯狂地在纸上用彩笔画画,而不肯下床。”他整天画画,持续了很多年,他画得非常好,远远超过与他同年龄孩子的平均水平。

在其他领域,也有很多像皮特这样拥有超常能力的小孩,包括艺术、音乐、数学等方面,他们的故事都让人吃惊。当大多数孩子都被迫去练习时,这些小孩却很少被这样的练习所限制,而且他们的表现也远远超出同龄人。如此强大的事实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一个可能的解释就是,这些小孩一出生就拥有在某些领域内强迫性工作的天性。与伟大成就的原则相一致的是,他们都付出了无数小时的努力才获得成功。这个解释并不是建立在任何奇迹之上,也没有违反“十年规则”;尽管这些小孩的成就比同龄人好得多,但他们的成就还远未达到世界级水平。创造这个结果还要等待更长时间。在这个理论中,为什么他们一出生就拥有这种天性还仍然是一个谜。而到目前为止,在解译人类基因组的过程中,还没有发现某个基因能推动人强迫性地去画画、弹吉他、阅读或者下国际象棋。

受到维拉和其他研究者推崇的另一种解释刚好相反:不是强迫性练习产生很强的能力,而是很强的能力导致了强迫性练习。在这种解释里,这些小孩并不是天生就有某种练习的强迫心理,而是一出生就拥有在某个领域里能比普通人学得更快的能力。他们时时刻刻在练习,给自己制定新目标,提高技能,因为他们很强的学习能力给他们带来了很好的回报。这种解释似乎并不能够涵盖所有的情况。例如,按照这种解释,皮特是因为有了很大进步,所以在10个月时开始强迫性的画画,这显然不合情理。

要注意,这种解释并不仅仅是刻意练习机制是如何开动起来的另一个提议。维拉认为那些早熟的小孩不仅更加勤奋,而且在本质上也与其他小孩有区别。除了具有很强的学习该行业知识的能力之外,对艺术家来说,他们比那些普通人更可能用左手,或者非常心灵手巧,但都不擅长语言表达。在这样的理论中,先天的因素到底是如何产生的?在这个例子中,一个小孩是如何一出生就拥有学习某个领域的超人能力的呢?这仍然是一个谜。

如果这两个解释都没有较强说服力,当我们退一步看看这样一个可能性,那就是,争论的焦点一开始也许就是错的。我们寻找的那种驱动力很大程度上都源自内在,这个事实让我们纳闷,究竟那些非凡人士天生就拥有什么才能?但那些天生才能也许并不如我们想象得那么重要。内在的东西并不一定就是天生的,也就是说,不一定是一出生就必须有的。很多我们的特点和行为可以在日后的经历里慢慢积累,这一点没有任何异议。所以我们寻找的内在动力也可能在后天长期发展而成。专注于小孩的天才能力有一定的吸引力,因为他们显然在如此小的时候就拥有某种动力,这一定就是天生的了。在有些这样的例子中,结果也许会是这样,但在其他情形中就不一定。维拉以一个名叫雅丽的中国女孩为例,雅丽5岁时就能用极其熟练的技巧画一些传统中国画。她的父亲是一名画家。维拉指出,这个女孩“每天在父亲的工作室里,和父亲一起花几个小时地画画”。雅丽是一个神童,这毫无疑问,但是从已有的资料中,我们很难判断她是被天生的动力所推动,还是被她花所有的这些时间与父亲在一起练习所培养的高强学习能力推动。

甚至是研究这样天生就有某种能力的神童的例子,也不能够让我们很好地明白在伟大成就背后的激情。这是因为,就我们看到的情况来看,大多数神童最后并没有真正成为非凡人士。只有少部分人成功了,但大多数人则没能将每天高强度地专注练习坚持多年,而这是取得最高成就所必需的。不管他们把什么带到这个世界,他们都似乎更像是一段时间内的耀眼明星,之后星光逐渐黯淡。琼斯·韦特瑞金(Josh Waitzkin)是国际象棋界的神童,电影《王者之旅》(Searching for Bobby Fischer)讲述了他的故事。他曾在《今日心理学》(Psychology Today)中解释说:“那些最有天赋的国际象棋神童不复存在了。他们曾经被称做胜利者,当他们不可避免地遇到困难时,他们陷入其中,认为自己失败了。”

相反,那些创造最高成就的人很少是神童。在商业领域尤其如此。在韦尔奇们、奥格威们和洛克菲勒们的早年生活中,很难找到即将到来的成功的痕迹。再看看更加科学性的研究,这也是布鲁姆大型研究项目最令人瞩目的发现之一,他研究了那些最高水平的成功人士,发现他们在40岁之前就已取得了国内和国际认可的成绩。例如,24位钢琴家研究对象中,每个人都至少在一个重要国际比赛中进入决赛,例如范·克莱本国际钢琴大赛(the Van Cliburn),或者利文特里特国际大赛(the Levintritt),他们都曾经被迫学习,而不像另一些孩子们那样,在蹒跚学步的时候,就已经充满动力地坐在钢琴前弹奏。同样,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那些未来游泳冠军的父母,都无法预言他们孩子的未来成就。一次又一次,故事都是一样的。即使孩子长到11岁或12岁,也很难预言将来谁会取得伟大成就。

对我们的目标产生更重要影响的是另一个普遍的主题,过了那个年龄不太长的时间以后,这些未来的成功者经历了一个向着他们领域的明显转变。他们的动力变成内在的。一个钢琴家回忆说,他在15岁时经历了一个改变生命的转变,当时他坐在离一个正在弹奏的伟大钢琴家只有一米的地方,他说:“我清楚记得,当时我感觉到那种强大的不可阻挡的音乐力量,感悟到了旋律的变化、音乐表达的潜在魅力、真正的音乐节奏以及柔和的音色……在那一刻,我变得从未有过的严肃认真。我改变了为了应付别人而弹钢琴的态度。我不再每天为了好玩儿而看书,我玩儿命地练习。”就像我们所研究的其他钢琴家一样,到那一刻为止,他一直是被迫学习钢琴的。可以相当保险地说,他应该没有任何天生动力或快速学习能力。但到了那个时候,他培养了足够的内在动力,能让他不断前进。

乘数效应

在我们研究那些使人们经受住不断让自己变得更好的考验的动力来源肯定时,大量的证据向一个方向倾斜。激情并没有伴随我们来到世界,正如那些高水平的技能那样,它也是后天发展出来的。这个研究发现与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观察到的一样,那些世界级杰出人士都是被内在动力所推动的,但他们大多数并非一开始就如此。我们已经在某些可以早早开始训练的领域看到,如音乐或体育,那些出色成就者在开始的时候,总是需要被强迫的。在一些需要先花多年时间打好坚实的知识基础才能进行专门研究的领域,例如商业或者高深科学,我们经常看到,未来的明星们在年轻时似乎什么也没做。史蒂夫·鲍尔默和杰夫里·伊梅尔特的情形正是如此;他们当时只是整天坐在宝洁公司的小格子间里。这两个年轻人都读过商学院(鲍尔默毕业于斯坦福,伊梅尔特毕业于哈佛),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在工作中培养了极大动力,他们不仅仅在普通工作中非常刻苦,而且还刻苦学习使他们去到企业顶峰的特别技能。两个人都成为著名的非常专注的员工,但他们肯定不是在第一天就拥有那些动力的。

如果追求卓越的动力是培养的,而不是表面看上去那样是天生形成的话,它是如何培养的呢?几个研究者各自提出了一个机制,使答案逐渐显现出来,并在一定程度上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有些人不但培养出了高水平的技能,同时也培养了从事高水平工作所需要的逐步增加的动力,而其他人则没有。康乃尔大学的史蒂芬·塞西(Stephen J. Ceci)、苏珊·巴莱特(Susan M. Barnett)和汤莫·卡纳亚(Tomoe Kanaya)将其称为乘数效应(multiplier effect)。

这个概念很简单,在某些领域的一个小小优势可以点燃一系列事件的发生,创造出巨大优势。例如,

同类推荐
  • 老狐狸经全集

    老狐狸经全集

    老狐狸不是在教你诈,而是在指导你如何更好地适应社会,适应生存,不断提升自己的说话能力,以寻找到发挥的舞台。
  • 秋千旁的夏日私语

    秋千旁的夏日私语

    《秋千旁的夏日私语--听妈妈讲那些感悟一生的事》和《后花园的秘密领地--听爸爸讲那些大自然的事》、《摇椅边的心灵盛宴--听外婆讲那些人生的事》、《榕树下的智慧课堂--听外公讲那些智慧的事》是一套陪着孩子们成长的伴读书,是除了妈妈以外最贴近孩子心灵的呵护全书。
  • 中华处世经

    中华处世经

    人生本来就是一个自我完善和提高的过程,不同的人会用不同的方式演绎自己的人生,但是如果缺少了处世的智慧,生命便会黯然失色。处世是一种哲学,也是一门艺术。处世无方者,经常到处碰壁、举步维艰;处世得法者,常能左右逢源、进退自如。在充满激烈竞争的人类社会中,掌握为人处世的技巧,会使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和了解人性,从而赢得更多成功的机会。所以,如何获得处世的技巧便成了永恒的话题。正所谓“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本书就是通过解读古代圣贤的处世哲学,揭示为人处世的智慧及人生哲理。
  • 马登成功学全集2:世界上最伟大的事情

    马登成功学全集2:世界上最伟大的事情

    我们已进入21世纪,我们已处于一个信息化时人,马登所总结的成功规律还能适用吗?是的,信息确实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但它并没有改变基本的人生准则。无论现代技术如何演进,制度和组织方式如何改变。但是人生和改变人性弱点的不法则不变。因此马登总结的第二种人、第三种人失败,以及第一种人成功的定律也未曾改变,他总结出的人的真正自我教育的理念也照样适用。基于此,我们花了近三年时间,从国外收集了马登的英文原著,并在此基础上翻译整理,于2006年新年到来之际,这套《马登成功学全集》诞生了!
  • 好习惯·卖火柴的小男孩

    好习惯·卖火柴的小男孩

    成也习惯,败也习惯,习惯大于天。很多事情,我们做一次也许不习惯,但是只要反复去做,终究会成为我们的习惯。很多成功的人,从小就拥有好习惯,所以说这些习惯成为了他的品质,促进了他的成功。《卓越青少年成才励志馆:好习惯·卖火柴的小男孩》是一本讲述好习惯的书,拥有无数关于习惯的小故事,《卓越青少年成才励志馆:好习惯·卖火柴的小男孩》从学习、做人、生活、品行等各个方面讲述了拥有一个好习惯对我们的人生多么重要。
热门推荐
  • 平凡梦醒

    平凡梦醒

    做梦呢……真好,事与愿违,哪有这么符合自己心愿的旅途呢……想一下高兴就好……
  • 这是糖果的味道

    这是糖果的味道

    每一个人的人生中一定有一场恋爱,有的人轰轰烈烈,有的人平平淡淡,有的人吵吵闹闹。而糖糖的恋爱是这样子的……
  • 不偏不倚还是你

    不偏不倚还是你

    林墨没有想到原来一直有个人一直爱着自己,苏缪也没有想到时间不能把爱给消磨而是更加愈发热烈起来。不愧我缪哥啊
  • 魔驭九天

    魔驭九天

    何为人?何为魔?魔者惩奸除恶还为魔,人者屠戮残暴也称人。世俗善恶不分,那么尊他何用,就让我逆乱天道,魔驭九天!
  • 手撕人生

    手撕人生

    【起点第四编辑组签约作品】。。。。。。。。。。。。。江湖传言,得独孤剑者得天下,得独孤家风姿绝世女子者就能练成不死神功。独孤剑重出江湖,独孤家有女初长成,其名独孤静儿,相传此女不沾凡尘气息,只要出没的地方百花定会凋谢。余天,一个被姨妈带大的孤儿。高考落榜后,回到了大山窝。射猎屠狼中偶然闯入一个千年洞穴,得到一串神秘的佛珠,一把锋利的‘独孤’剑。手握‘独孤’剑,化名独孤天的余天是周旋于凡尘美色中还是步入剑修逆天之路?靠着自己的双手在逆境中能否撕开一世逍遥?。。。。。。。。。。。。。书友群39589759(欢迎喜欢本书的朋友进入讨论)
  • 酿爱情的咖啡

    酿爱情的咖啡

    一辈子有很多次相遇,有时候是惊喜,有时候是惊吓,就像是肖婉婉第一次遇见霍天熙,她的稿子啊……
  • 浮世沧沧又三千

    浮世沧沧又三千

    沧海永远是众多门派里最安静的那个,也许是因为从来不争不抢,也许是因为不知道自己还有多少天还能存在于各大门派之中,沧海弟子都渴望寻求到那颗流传于世的浮世珠,以保沧海能继续薪火相传......
  • 妖精妈妈金刚儿

    妖精妈妈金刚儿

    我们是正义的一方要和恶势力来对抗有智慧有胆量越战越坚强科学的武器在身上身材高高的几十丈不怕苦不怕枪勇敢又强壮打败双面人怪兽都杀光大家都称赞……无敌铁金刚……
  • 暗黑无极

    暗黑无极

    小小青芒乍尺寒,龙入汪洋舞狂澜,问君何不乘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 鬼话连篇:午夜剥皮系列

    鬼话连篇:午夜剥皮系列

    《夜里哭泣的女婴》《奇异的破处》《克夫的女人》《鬼婴》〈阴阳眼〉《回家的鞋》《夜里上别人车的女孩》《脑袋破碎的男孩》《死亡柏油路》《载魂》《鬼屋杀人》《一百脸皮》〈诡异复仇〉等一系列超级恐怖的中篇鬼故事。每一个字都在挑战着你的神经和大脑。